中新社北京11月23日电(李晓喻)2014年的中国改革会对经济产生什么影响?23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宏观经济论坛上,这一问题引发了参会学者的热议。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新一轮改革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而2014年是中国落实这一雄心勃勃改革计划的第一年。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联席副所长刘元春认为,这一系列改革将使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从依靠信贷和投资的粗放型转向消费驱动型,市场将真正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引擎。
但他同时提醒说,打破旧体系带来的震荡会给短期宏观经济带来阵痛。
该研究所23日发布的报告《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2013-2014》中预计,2014年全面改革的展开,将在一定程度上使固定资产投资受到压制;服务业的开放可能增加中国服务贸易的赤字;汇率市场化改革可能导致2014年人民币进一步升值,对出口产生不利影响;高档消费也可能受到影响。
同时,水、电、石油、天然气等价格领域的改革,放开竞争性环节价格,将消除以往价格形成机制中的扭曲,通货膨胀压力亦将随着价格释放而有所加大。
刘元春提出,改革在短期内对经济产生的“创造性破局”效应,应当引起充分重视。
不过,在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高培勇看来,虽然改革会带来不确定性,但现在做出判断还为时尚早。“种种影响都是预期,而不是现实。”
高培勇指出,现在改革蓝图还处于抽象的概念层面,关注改革进程,围绕改革可能进行的操作予以宏观分析,才能有清晰的判断。
围绕如何提升中国经济活力,与会专家也给出了建议。
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一鸣指出,未来中国要增强经济活力,关键要闯过“四大关”,即发展方式转型、促进公平正义、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保护生态环境。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联席所长毛振华建议说,应当降低政府和国有企业的负债率,建立完善而有限的政府负债体系,同时控制国企负债,使市场真正发挥决定性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