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供暖更科学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怎样供暖更科学

加入日期:2013-11-23 15:22:45

  新华网西宁11月23日电(记者庞书纬)“屋里夏天屋外冬天,想不感冒都难”“挨冻还是伤肺,只能选择其一”。随着冬季到来,北方各地相继进入供暖季,然而原本让南方人“羡慕嫉妒恨”的供暖,却成了不少北方居民“幸福的烦恼”,甚至引发吐槽。

  室外结冰室内盛夏

  “家里暖气一放、太阳一晒,温度将近30摄氏度,热得需要穿短袖。可外面是零度以下,这样的温差,老人和孩子怎能不感冒?”家住青海省西宁市的刘梅向记者抱怨道。

  类似现象在北方并非个案,就在不久前,家住哈尔滨的强先生和家住长春的姚先生均向记者吐槽,由于暖气太热,屋内白天气温常常达到25摄氏度以上。“我在家里需要经常喝水,不然就口干舌燥,晚上睡觉甚至都要开着加湿器。”强先生说。

  记者走访西宁市多家医院发现,呼吸科大多人满为患。据青海红十字医院呼吸科吕医生介绍,每年初冬季节,由于室内外温差大、室内空气干燥、通风不畅等引发的感冒等上呼吸道疾病患者,往往占呼吸科门诊量近一半。特别是对一些体质较弱的老人、儿童,室内外温差已成为导致感冒的主要“元凶”。

  据了解,目前我国北方城市大多采取集中供暖方式,即以城市热网、区域热网或大型集中供暖锅炉为中心,覆盖周边区域。其优势是技术比较成熟,安全性较高。然而,由于温度不易调节带来的取暖舒适度较差等问题,集中供暖近年来屡遭吐槽。

  要温度还是要蓝天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牵着你的手却看不见你。”在南方尤其是长江流域纷纷呼吁供暖的同时,北方多地却因不时“造访”的雾霾而叫苦不迭。特别是不久前东北、华北地区的大范围雾霾污染,让“要温度还是要蓝天”的话题再度引发热议。

  来自国家环保部的数据显示,今年10月份,全国74个监测城市空气达标天数平均仅为16.18天。随着供暖带来的煤炭燃烧量增加,多地雾霾污染呈加重趋势。

  清华大学教授江亿表示,在北方地区沿用多年的集中供热模式,每平方米每年消耗标准煤15公斤至20公斤,是目前多种供暖方式中能耗和排放量较大的一种。特别是在一些入住率较低的小区,集中供暖浪费更大。

  根据国务院今年9月发布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到2017年,我国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将降低到65%以下。然而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中国天然气消费增长13.5%,天然气进口量已占到消费总量的32%,多地甚至出现“气荒”,因此短期内对集中供暖锅炉进行大规模“煤改气”尚有难度。

  供暖模式无须“一刀切”

  事实上,在我国北方多个城市,暖气“供热计量、一户一表”的缴费方式已推出多年,但推广效果却不够理想。据专业人士介绍,实行按用量收费的前提是建筑本身保温性能较好,否则用户很可能需要“公摊”更多的采暖费用。

  记者在西宁市多个小区发现,一些居民往往选择燃气自采暖。据家住西宁龙源叠翠小区的住户公保昂江介绍,燃气自采暖温度可控、操作方便,但费用较高。“我这个房子120平方米,自采暖比集中供暖一冬天贵将近两千元,舒服但不便宜。”

  据《国家电网报》报道,在欧洲、北美等地,电采暖已得到广泛接受和认可,目前普及率达到50%以上。这种采暖方式热能转化率高且温度可调。江亿告诉记者,以电暖器等为主的取暖方式,其采暖能耗为每平方米每年6千瓦到8千瓦时,相当于燃烧2公斤至3公斤标准煤,只有集中供暖能耗的六分之一左右。

  北京大学环境学院教授谢少东认为,在我国能源供应总体趋紧的情况下,国家应站在战略高度,综合考虑供暖所涉及的居民舒适度、污染物排放、能源消耗等问题。各地也应因地制宜,采取科学合理的供暖模式,尽可能做到节能减排。

  作者:庞书纬

抢钱节,仅限8天

编辑: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