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升级斩断利益链A股“探子”难谋生路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监管升级斩断利益链A股“探子”难谋生路

加入日期:2013-11-23 8:45:52

  “这只股票有什么消息?”不少投资者在听闻一只“潜力股”后,会提出这个问题。过去数年,提前获知消息布局个股,通常能够捕捉到超额收益。但今年不少个股在停牌后重组失败,复牌后连续暴跌,所谓的内幕消息成为“地雷”。

  这一现象的背后是监管力度升级、稽查队伍扩军、对内幕交易的打击力度加大。现在,无论是机构投资者还是游资,都开始警惕得知所谓利好消息可能触碰的监管红线。

  稽查队伍扩编

  “听朋友说,今年监管层的稽查队伍已经从100多人扩充到300多人,明年可能增至700人。他建议我去应聘稽查员,比待在公募有前途。”公募基金经理郝先生(化名)感慨道。且不论郝先生的个人前途问题,随着稽查队伍扩军,未来监管层对事后监管的力度必然加大,对今年可能存在的成长型公司“敞开心扉”与机构投资者交流情况的现象,将施以重手。

  “几十人坐满上市公司的会议室,等着管理层讲故事。”一位研究员回忆今年的调研情景,这种“济济一堂”的局面在大牛股身上屡现。而旁敲侧击地打听项目进展,挖掘可以预估上市公司业绩的数字,则是调研人士攻关的重点。上市公司也愿意讲讲自己的发展宏图,其中隐含着暧昧信息供大家揣测。

  游走于内幕交易边缘的盈利模式,很可能会被更具广度和深度的监管所击破。今年又有多位涉嫌内幕交易的基金经理被批捕。据了解,监管层在预警系统、实时监控、事后调查方面均有所升级,一些在重大信息披露前集中买入或卖出行为很容易被“大数据”系统识别。其实在各家基金公司,基金经理在进办公室前需上缴所有通讯设备,办公室里悬挂监控摄像头。监察稽核部门口也都陈设醒目的举报信箱,一些“硕鼠”就是在这套举报机制下现形,相关信息会在第一时间反馈至监管层,展开深度调查。

  监管如此严厉,机构投资者开始对上市公司有意无意释放消息的行为有所警惕。一位基金经理说,对于那些所谓的利好消息应当过滤,避免违规行为。时至年底,个股高送转是市场关注的热点,但基金经理对这类信息开始避而远之。

  因为提前知道这种看似并不重大甚至已经算不上利好的消息,有可能趟入内幕交易的浑水。

  “即使是同一家基金公司的基金经理,大家互相知道买了什么股票也是不合适的。正规的做法是等季报或年报出来,大家才能从公开信息中获知彼此‘老底’。过去业内私下交流时不太注意,但现在这方面的合规意识加强了。”郝先生说。

  “探子”难谋生路

  在严打内幕交易的大背景下,那些依靠打听消息炒股的A股“探子”的生存模式显然难以为继。大户老王自称擅长挖掘重组股,多年以来依靠着四处打探消息,以大面积撒网的方式投资。但今年他倍感苦楚,因为即使幸运地买入某股后即停牌,也会不幸面临重组失败的结果,预期中的“一字”涨停板变成跌停板。

  老王叹道:“今年失败的例子多,不少公司的重组项目未能通过,就算运气好潜伏对了时机,也难免踩雷。有些公司即使项目通过,也因事先走漏风声,潜伏进去的人太多,使得股价表现不及预期。”据了解,目前只要上市公司停牌,就会受到监管部门核查,停牌前的股价异动会被迅速上报。且不论重组项目能否通过,只要存在内幕交易嫌疑,都会被监管部门盯上。

  有熟谙此道的人士称,其实像老王这样的A股“探子”,除了自己炒炒,有价值的消息还可以提供给游资,并获得一定比例的信息费,一般视游资的获利情况而定,价钱多数为数万至数十万元;如果真有超级“猛料”并最终获得暴利,百万元级别的信息费也并非不可能。

  作为短期炒作的主力军,游资过去凭借“探子”获得信息的优势,提前布局个股,继而大肆炒作的利益链,可能在监管升级的格局下逐步瓦解。华南某游资人士的账户今年被冻结多次,原因就在于资金频繁异动。该人士无奈地说,有一次并不是因为有消息才去炒个股,只是觉得那是个大家还不知晓的概念所以去炒,但账户也被冻结。如此一来,这些看似“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游资、敢死队被监管者钳制,即使提前获知有利消息,在资金运作上亦难有作为。

  有大户猜想,在这种格局下,可能仍存在一些能够摆脱内幕交易嫌疑的交易模式。“比如在打听到消息后,不通过自己的账户直接买入股票,而是选择购买一些与标的上市公司没有联系的私募基金,与管理人协商买入标的,这样一来该笔交易就不是自己操作的。”该大户调侃,“最好选择量化产品,这样就与人无关了。”

  信息趋向“对称”

  其实,A股“探子”们与其在监管风暴下苦寻匿迹求存的罅隙,倒不如顺应市场发展浪潮,转型成从公开信息中挖掘机会、从财务报表中判断价值的正大光明投资者。

  有十多年投资经验的老华认为,最近几年那种依靠提前获知消息盈利的模式已经难以发挥作用。一方面,这种股票经不起时间考验,短期可能受到资金疯狂追捧,但长期下来股价还会跌回原位。加上近几年股市低迷,散户资金大量被套,这种赚别人钱的“击鼓”传花游戏参与者锐减。另一方面,随着市场参与主体的改变,QFII、公募等机构投资者通过挖掘成长股与价值股获得收益,诞生了不少涨幅十倍以上的长期牛股,这让公开信息成为制胜法宝的地位日趋稳固。

  在成熟市场,机构投资者为了隔绝内幕消息,在工作上甚至有点“六亲不认”。郝先生有一些在香港做投资的朋友,他们从来不愿跟郝先生交流工作信息。“有一次想跟一位在香港做QFII的朋友聊某家公司,但他用一句‘你什么都不要告诉我’直接拒绝了。”郝先生说,他们很注意这些问题,唯恐触及监管红线,“被禁止进入市场,那么自己的诚信度和发展就受到重大影响。”

  随着A股日趋成熟、内幕交易打击力度持续提升,有望引导市场从肆意炒作走向理性投资。从近期行情的演绎来看,成长股“鸡犬升天”行情已经出现纠偏,真正有盈利支撑与投资价值的股票重新走强。一位公募基金投资总监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说,时至年底,“倦鸟总须归林”,大家听信了上市公司的故事,如果得不到盈利验证,资金总要寻找有价值的去向,为明年布局。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