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融资规模超过3万亿“民”字金融紧盯民间资本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民间融资规模超过3万亿“民”字金融紧盯民间资本

加入日期:2013-11-22 9:23:01

  统计数据显示,银行中小贷规模仅占信贷总额8%左右。但是,我国中小企数量已有上千万户,GDP贡献率50%以上,提供75%城镇就业机会,对税收的贡献也占到40%多。银行的信贷支持显然无法满足中小企业。民间金融的合法化将给民营小微企业带来新的资金,从而支持小微企业的发展。

  “民”字金融助推小微企业

  “我们手上的客户基本都是中小型制造企业,他们在银行融资难,或是无法融得足够的资金。融资难,财务成本高,仍在困扰小微企业发展。”一位民间投资公司从业多年的人士表示。统计数据显示,银行中小贷规模仅占信贷总额8%左右。但是,我国中小企数量已有上千万户,GDP贡献率50%以上,提供75%城镇就业机会,对税收的贡献也占到40%多。银行的信贷支持显然无法满足中小企业。民间金融的合法化将给民营小微企业带来新的资金,从而支持小微企业的发展。民生银行(行情,问诊)做为唯一一家民营银行对小微的关注度一直比较高。该人士表示,发展民营银行助力中小企业,也是中央规范发展“民”字金融的初衷所在,就是让更多小微企业融到资。

  民间资本的“春天”来了

  中国民间资本存量和民间金融规模巨大,为民间资本进入银行提供了供给。统计显示,2012年中国民间融资超过3万亿元,近两年来民间借贷规模增长20%以上,并延伸出第三方支付、认证、评估、催收等服务市场。目前,我国小贷公司已近7000家,村镇银行1700家,典当行6000多家。加上地下金融,民间融资的规模将更为惊人。许多银行不敢做或没法做的贷款在民间金融获得了满足,不少有身家的人由于熟悉小贷公司的内部情况,也敢把钱放给小贷。南京大学商学院的一位教授分析认为,从当前态势看,一旦银行业的管制政策真正放开,会有相当一部分民间资本会涌向民营银行。

  “民”字金融存在高风险?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在存款保险制度没有建立的情况下,居民银行存款其实是有国家信用做背书的,居民不怕商业银行跑路。接触过民间融资的居民,虽然享受着高收益,但资金还是有风险。民字金融在风控,甚至道德风险上会不会出问题。民营银行会不会卷款跑路等等。居民会不会放心把钱存到民营银行里。金融监管加强的同时,风险意识对老百姓来说必须树立起来。高风险必定伴随高收益。

  数据统计,目前非银行融资行为已经呈现快速上升趋势,2002年银行社会融资比例达97%,截至去年,该比例已经下降至50%,民间金融发展迅速,让民间金融纳入监管,有利于民间金融健康发展和金融风险控制。

  民营银行面临更多挑战

  权威人士表示,作为利率市场化条件和基础,存款保险制度明年可能正式落地,而民营金融机构将在今年末或明年初获批设立。

  对此银行业内人士表示,虽然竞争会更激烈,但国有银行在近几年的市场竞争中已经具有了相当的经验,产品创新。国有银行经过市场的考验,资金雄厚、市场网络发达、客户数量巨大,尤其是在大企业存贷款业务方面不是民营银行可以轻易挖角的。南京某银行高管认为,民营银行的进入对现有企业的融资是一个补充,在分食蛋糕的同时,也会给国有银行带来促动和发展。适应改革的趋势,改变思路,更好地发展国内金融,为更多的客户服务。

  加快利率、汇率市场化以及资本项目开放是本次十八大关于金融改革的最大看点。金融要素价格改革是金融改革的核心。从企业大额存单开始到居民储蓄存款利率全面放开,渐进发展需要3-5年的时间。专家分析认为,一方面利率市场化将导致利差收窄,激励商业银行贷款资源向中小民营企业倾斜;另外民营银行的设立将使银行股权多元化,形成广覆盖、差异化、高效率的银行业机构体系,满足不同所有制、不同规模企业获得金融服务的需要。对于民营银行可能存在的道德风险、经营风险等,审慎推进设立民营金融机构将有助于金融体系的稳定。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