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 陈英
昨天,朋友给我看她脚上的一双红皮鞋:“这鞋子是两年前买的,当时淘宝双11打折,貌似价格很便宜。不过,这双鞋放在鞋盒子里快两年了,前两天无意中翻出来。如果不是看邮寄单,我都不记得是什么时候买的,神奇吧?”
其实,这样“神奇”的事情很多,大多发生在女性身上。很多女性,每当商家有打折促销的活动,往往乐此不疲地去“淘”,买了一堆没有计划的东西。这类人还特满足,觉得自己是“理财”高手:这个省200元,那个便宜了50元……买回的全部“战利品”集合一算,对比原价,少花了一笔数额不小的钱,如同赚了一笔。
笔者身边就有许多这样典型例子:平时省吃俭用,不打折返券的物品不会去买。一到打折,如同打了鸡血一般毫不手软。犹记去年淘宝“双11”,朋友王小姐从凌晨12点就开始守在电脑上,一天刷掉2000多元;朱小姐更离谱,消费三天,刷爆信用卡,买了数万元的东西。
真的就节省了很多钱?笔者后来统计下:朋友王小姐买了2000多元的物品,其中1/3到使用的时候发现不实用,或送人或弃之不管;朋友朱小姐买的一堆零食,有一半因为忘了吃而过了保质期,最后直接连包装袋一起送进垃圾桶……花小钱买大物,看似精打细算,可买回“鸡肋”花的钱又如何计算呢?这难道不是一种浪费?
对于这样的现象,业内人士认为,中国的消费者离享受成熟的商业消费环境还有很长的距离,因此不能一见到打折就昏头。对于各种打折,无论线上还是线下都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建议消费者首先要看看打折商品是否真是自己需要。另外,应该对比实体店的折扣价格。因为现在不少品牌商家也在区分线上线下的商品,供应线上的商品专门走低价路线。
有精明主妇是这样理财的:在打折季开始半个多月前就选好要买的东西,列好清单,最好在每个物品后面列出商品原价。等到打折季一开始,便按照清单一一采购,既防止自己盲目购物导致铺张浪费,同时对比此前的原价。现代女性除了“会花”,还应懂得理财。女性学会精明地打理个人财富,才是保证自己经济独立和优秀生活品质的必备技巧。
今年的“双11”又来了,各大商家促销战再次打响,各种促销手段层出不穷,且打折力度较以往更甚。但促销战再激烈,对于消费者而言,则要保持清醒,慎重选择。
作者:陈英来源证券时报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