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中商:"云中央"上线拉开公司线上、线下一体化转型序幕
公司B2C电商平台“云中央”正式上线。公司为适应百货转型升级,提高竞争力,发挥线上、线下协同效应,打造“云中央”——雨润中央商场购物平台,于2013年11月11日正式上线。“云中央”将以百货连锁店及城市综合体为依托,共享会员、品牌、广告、促销、库存和员工资源,分步推进实体资源的数字化工作,实现对联营商品的单品管理,深化精准营销。
宣示线上、线下一体化建设拉开序幕。我们认为,公司公告“云中央”上线意义重大。第一,“云中央”不仅立足于实体百货店及城市综合体,同时也是集团唯一电商平台,雨润肉制品、雨润农产品、房地产、金融等产品均将以“云中央”作为电商平台,是集团战略布局中重要的一环;第二,公司意识到实体零售做电商的立足点应是线下实体店,服务现有会员, 形成线上、线下一体化协同,而非走平台电商的烧钱赚流量的模式,公司中长期盈利能力有保障;第三,一体化的核心是突破联营模式的单品管理难题(也是精准营销的基础),公司正分布推进实体资源的数字化工作,未来将整合会员、品牌、广告、促销、库存和员工资源,通过引入新型设备突破联营模式下的单品管理,一体化建设进程值得期待,公司有望成为国内率先突破商品联营下单品管理难题的标的。
民营机制推动公司积极应对行业转型。公司作为实质控制人亲自掌舵的民营企业,扁平化的组织架构、结果导向的绩效考核指标、市场化的激励机制使得管理层在提升企业经营效率、应对行业变革等方面居于行业前列。公司于 09年开始向购物中心、城市综合体等业态转型,于12年开始着手推进电商平台建设,并先于绝大多数竞争对手率先推出,机制优势明显。我们认为良性民营机制将成为公司应对行业转型的有力推手,推动公司继续向前。
维持盈利预测,上调至买入的投资评级。公司兼具“模式+机制”双重优势,正在攻克困扰行业的单品管理难题,标的稀缺。我们预计,公司13-15年净利为6.4亿、9.0亿、12.80亿,同比增长1000%、 40.6%、42.8%,EPS为1.11元、1.56元、2.28元,当前股价对应三年PE分别为12倍、9倍、6倍,对于未来三年复合增速超过40% 的公司,当前估值较低,上调至买入的投资评级。
伊利股份:加强国际合作,布局全球奶源
伊利股份公告:公司与意大利斯嘉达公司(SterilgardaAlimenti S.p.A)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意大利斯嘉达公司(SterilgardaAlimenti S.p.A)是意大利的乳品生产商,始建于1969 年,借助于常温奶发展及利乐包的便利性实现了成长,主营业务包括液态奶(UHT)、奶酪、番茄酱及其他食品的生产,其拥有的膜过滤专利技术在行业内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超滤处理是一种物理处理技术,在现代化设备帮助下,去掉牛奶中有机杂质而不减少营养值,再经过温和的热处理,生产出口感自然、营养物质保存良好的牛奶。斯嘉达目前的销售规模约2.4 亿欧元,日处理原奶量约1000 吨。如果按照意大利年牛奶产量计算市占率约3%。
意大利国内乳制品行业规模约125 亿欧,其中液奶约60%,奶酪30%,酸奶10%。液奶中巴氏奶及常温奶比例约50:50,奶牛年存栏量175 万头,牛奶年产量1109 万吨,但国内消费量仅340 万吨,大部分用于出口。以意大利原有最大乳制品商Parmalat Group 为例,其2012 年液态奶仅25%在意大利国内实现销售,而有25%及28%分别在北美和澳洲实现销售。
我们认为伊利与斯嘉达的合作是基于两方面考虑:一方面可以借助于斯嘉达的膜过滤技术推出具备更高营养价值的高端产品,与主要的常温奶竞争对手形成一定的产品差异化,优化产品结构,目前国内市场上仅光明推出膜过滤技术处理的巴氏奶“质优”;另一方面,由于意大利是液体奶输出国,其目前的原奶价格仅3 元/公斤左右,远低于国内平均4.5-5 元/公斤的水平,因此跟斯嘉达的合作也可以使伊利获得更低成本的国际原奶资源。
伊利在7 月与美国DFA 战略合作之后4 个月内,又与意大利斯嘉达形成战略合作关系,充分说明伊利正在加速布局全球奶源,以缓解国内奶源供给紧平衡及原奶价格的不断上升;同时加强与国际乳制品企业在技术、管理方面的交流、合作,提升公司在奶牛养殖、产品制造等方面的实力。
我们坚定看好天时地利人和下伊利的龙头地位及稳健成长,公司是不可多得的战略性投资品种。前期由于3季度成本压力骤升,导致投资者对于公司能否转嫁成本压力的担忧,股价回调幅度较大,我们认为在目前乳制品行业竞争环境下,公司完全有能力将原材料成本转嫁出去,而且由于规模化养殖牧场近几年的快速放量及极端高温天气导致减产的因素减弱,预计未来2 年原奶价格涨幅趋缓。因此,我们认为现阶段可以坚定买入伊利股份, 充分享受其成长性。我们预计公司2013-2015 年实现销售收入471 亿、538 亿、616亿元;实现归属母公司净利润29 亿、32 亿、42 亿,同比增长69%、10%、30%,实现EPS1.44、1.59、2.08 元。维持“买入”评级,按2014 年30-32 倍PE 给予目标估值区间48-51 元。
风险提示:食品安全问题;原奶价格上涨大幅超预期。
维尔利:业绩拐点悄然而至,转型之路拉开序幕
渗滤液业务拐点已至,复苏在即
去年受换届的影响,订单相对较少。今年以来公司订单重回升势,除了恢复性增长之外,公司拐点逻辑已然明晰:1)环保要求提升带来填埋场渗滤液改造市场的释放;2)垃圾焚烧蓬勃发展带来的相关渗滤液处理需求的迅猛增长。
餐厨垃圾试点先行,未来期待更多
餐厨垃圾市场空间及发展潜力巨大,虽然传统非法利益链条对于发展餐厨垃圾形成巨大阻力,但考虑到餐厨垃圾如果得不到妥善处理带来的危害性,未来发展势在必行,而餐厨垃圾试点正是对于发展模式的探索。公司成功获取常州项目(第二批试点),对于公司积累经验、形成工程业绩意义重大。
生活垃圾处理:新技术,值得新期待
二噁英污染问题使得垃圾焚烧较难在一线城市落地,从而形成一线城市垃圾处理蓝海市场。公司引进的MYT 技术路径成熟可靠,成本方面并无明显劣势,且整个过程不产生二噁英。公司MYT 技术路径在花都项目的应用将形成明显的示范效应,未来可以期待更多。
转型之路拉开序幕,综合环保平台初具雏形
传统业务倒逼下,公司走出了一条以技术引进为驱动,积极外延式整合的发展路径。目前公司业务已经涵盖废水、固废、废气及土壤修复,综合型环保平台已经初具雏形。
公司明年业绩确定性较高,餐厨垃圾、生活垃圾的高景气度以及公司积极的外延扩张将对公司估值形成有力支撑,维持公司“推荐”评级。
深天马A:增发收购体外资产,产能大幅扩张,显著增厚公司业绩
事项:
本次标的资产预估交易金额为54.16亿元,增值幅度约34.44%,按照12.69元/股的发行价格计算,本次购买资产拟发行股份数量预计为 4.27亿股,同时配套融资18亿元,对应1.42亿股。收购标资产包括上海天马70%股权、成都天马40%股权、武汉天马90%股权、上海光电子 100%股权、深圳光电子100%股权。
平安观点:
增发收购资产大幅扩从上市公司产能
收购资产上海天马、成都天马和武汉天马各有1条投片量为3万片/月的4.5代线,上海光电子有一条投片量为7.2万片/月的5代线,深圳光电子在日本有1条2.5代线和1条3代线。上市公司深圳天马收购前拥有上海天马、成都天马、武汉天马各30%、30%和10%的股权。按照LCD的面积计算,收购前上市公司拥有LCD产能1.41万平方米/月,收购后,上市公司拥有LCD产能15.74万平方米/月。增发后(考虑二级市场增发),公司股本将扩大到 11.43亿股,扩张为注入前的两倍,增发将显著增厚上市公司业绩。
公司定位HD与FHD手机,产品结构升级对抗价格下降
目前,公司上海天马、成都天马和武汉天马主要从事智能手机显示屏的生产,出货以WVGA产品为主;上海光电子之前主要从事17-23寸显示器的生产。收购后,公司将根据市场情况,进行产能调整。成都天马、武汉天马和上海光电子将全部从事手机屏的生产。成都天马和武汉天马定位于5寸以下手机屏生产,上海光电子将定位于5~7寸手机屏的生产。虽然,智能手机显示屏总体产能略有过剩,但是300PPI以上高分辨率显示屏供不应求。目前深天马a-si产线已经能实现HD产品的生产,分别率达到300PPI。
明年公司将主推HD与FHD(厦门天马生产)产品,产品结构的改善将有效地对抗消费电子元器件价格下降趋势。
公司在专业应用市场将更有作为医疗、车载、工控等显示专业应用市场相对消费电子市场更稳定,价格较为平稳,客户的认证周期更长但粘性更好。深天马将专业显示市场作为未来公司发展的重要方向。深圳光电子在高端医疗市场占据全球30%的市场份额,拥有丰富的客户资源和众多的专利。资产收购完成后,上海天马将定位于高端车载显示屏。深圳天马的TN/STN产线一直为汽车行业客户提供显示屏,上海天马转做汽车显示屏后,将产品提升到TFT,适应了车载显示向高端发展的市场需求。
积极转向研发型公司,争取技术突破走向世界第一梯队
深天马在研发上拥有丰厚的积累和大量的人才储备。公司积极开发的IN-CELL、ON-CELL产品已经具备批量量产能力,目前已向部分客户小批量出货;厦门天马 LTPS生产线生产的HD(高清)、FHD(全高清)等重点产品已经小批量出货。只有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占据高端显示市场并与竞争对手拉开差距,才能获得更高的利润。
盈利预测与估值
由于资产注入预计在2014年6月份完成,小幅下调2013年业绩预计到0.2元。假设明年公司产品结构调整使得平均出货价格与2013年持平,并且上海光电子收入由于转换到手机屏市场取得较高收入增长,按照合并全年财务报表测算,预计2014-2015年备考EPS分别为0.71元、0.76元,对应2014-2015年估值分别为18.4倍和17.2倍。增发之后,上市公司业绩将显著增厚,未来公司产品结构升级可能带动毛利继续提升,维持“推荐” 评级。
风险提示:小屏产能严重过剩。
和而泰:致力长远,智能控制器仍大有可为
投资逻辑
溢价收购彰显管理层信心,财务良好提供发展筹码:我们看好公司长期的发展,其一大股东致力公司长期发展,年中溢价收购创投股东800 万股股份,持股比例提升到25%,进一步提升控制权,也显示出对公司未来经营的信心;另一方面公司财务状况良好,充足的现金(接近2.5亿元的现金)以及低于行业10-20 个百分点的负债率水平,都为公司的发展提供了筹码。
智能控制器仍大有可为,汽车电子、智能建筑、LED 控制器拥有广阔的前景:从智能控制器行业发展方向来看,公司应重点投入汽车电子、智能建筑、LED 等业务,未来仍大有可为:1)汽车销售量稳定增长,单车电子价值提升将推动中国汽车电子产业保持15%的年均增速,而国产化率的提升有望推动汽车电子保持20-30%的增长,超过500 亿的汽车电子控制器市场也有利于公司的进一步成长;2)国内智能建筑未来整体保持20-30%的增长,特别在智能化程度较低的插座、开关、窗帘等领域内, 联网功能的增加将进一步提升控制产品的空间;3)LED 照明快速渗透,欧美有望率先实现LED 照明控制,打开增长的空间。
估值与投资建议
我们给予13-15 年EPS 0.403 元、0.676 元、0.925 元的盈利预测,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53.55%、68.07%、36.75%,持续看好公司未来在智能建筑、LED 控制器、汽车电子等领域内的扩张,以及长期战略性布局,给予“买入”评级,目标价21 元,对应31X14PE。
风险
公司业务拓展低于预期。
三聚环保:进军LNG 积极拓展公司产业链
点评:
进军天然气领域拓展延伸产业链,将对公司2015年以后的业绩推动明显。本次公司对外投资与美方能源共同设立合资公司,可以将业务延伸至以低碳为特征的清洁能源和新能源领域,从原来的单纯能源净化剂种的销售转向下游的LNG生产、销售及配套服务。公司拥有先进的焦炉煤气的深度净化技术,此次项目公司采用甲烷化生产 LNG技术,直接通过焦炉煤气生产天然气,将公司现有成熟的能源净化产品及成套工艺技术、工程化技术和配套服务技术运用到该项目中。公司将在焦炉煤气制 LNG项目的建设的同时,根据地方政府批复同步规划液化天然气加气站的建设,积极推动液化天然气终端销售业务的快速壮大,确保项目整体经济效益。通过本项目的实施,有利于公司在煤化工领域业务的深入拓展,提高公司剂种及配套工艺的市场占有率,促进公司在新工艺流程开发、产品质量提升等方面的核心竞争力,对公司的业绩影响积极。本项目计划总投资约为 60,905 万元,其中建设投资 56,477万元。实施2亿Nm3/年焦炉气制LNG,建设期为18个月,如果顺利达产,可以实现年均销售营业收入约为 78,371 万元,年平均利润总额约为32,478万元,2015年年中达产预计全年可以实现收入3.9亿元左右,利润总额为1.6亿元,将会大幅提升公司的净利润水平,增厚公司业绩。
发展液化天然气(LNG)产品符合我国的能源发展战略,环保优势明显。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天然气产量首次突破千亿立方米,预计到2015年,天然气产量有望达到1850亿立方米,需求量达2600亿立方米,供需缺口达750亿立方米。天然气已成为稀缺清洁资源,正在成为世界油气工业新的热点,也是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和洁净能源的重点。利用焦炉煤气生产 LNG,对促进焦化与能源行业的技术进步与产业发展亦具有重要的意义,是一种新的可靠的天然气供给方式,也符合我们的能源战略结构调整。相比燃烧 1 升汽油产生 10 立方米废气,使用 LNG碳氢化合物排放可减少 40%,CO 减少 80%,NOx 减少 30%,二氧化碳排放可降低20%。公司此次通过发展焦炉煤气生产液化天然气项目,可提高能源转换效率,达到节能减排、改善环境的目的。
维持 “推荐”评级。由于目前项目尚未得到相关政府的批准,仍存在不确定性,我们暂且维持13、14、15年EPS分别为0.42元、0.54元、0.77元。以11月11日收盘价17.88元计算,对应13、14、15年PE分别为43倍、33倍、23倍。鉴于公司产业链不断向下游延伸,项目产能释放后将大幅增厚公司的业绩,是值得持续跟踪的投资标的,我们继续维持“推荐”的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下行的风险,项目进展慢于预期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