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上海10月30日电(记者贾远琨)“一口价”“门到门”……近日举行的第19届中国义乌国际小商品博览会上,上海铁路局营销人员带着“货运快线”“海铁联运”“旅游专列”等客货运输新产品高调亮相,放下身段忙“练摊”。
市场倒逼铁路改革,走市场化之路是必然选择。铁路货运改革高举高打,要落到实处还得扎扎实实,只有得到市场的认知和认可,才能取得改革成功。
铁老大忙“练摊”
据了解,对于不少展商和游客而言,铁老大的出现或许是个意外,但参展义博会是上海铁路局精心策划的。
据了解,本届义博会设有国际标准展位4500个,分设五金、电子电器、内衣袜子、饰品及饰品配件、工艺品、日用品、文体用品等七大行业,到会采购商可达20万人次以上,其中境外客商2万人以上。这对于铁老大而言无疑是一个展示平台和营销机遇。
在为期5天的义博会上,铁老大除了设摊推介,还组织营销宣传小分队深入五大展区走访参展商。不少客商来到上海铁路局展台前,参观、咨询,洽谈业务,签约意向运输合同。
来自义乌的客商方先生说:“想不到铁路也来摆摊设点作推介了,铁路运输经济、准点,以后可以成为首选!”对铁路感兴趣的不只国内货主,还有国外客商。来自俄罗斯的客商彼得说:“能走铁路送货回俄罗斯,比海运起码可以节省20天时间,对我们很有吸引力。”
酒香还得勤吆喝。经过5天的推介,上海铁路局金华货运中心与义乌市天盟实业投资有限公司、宁波港国际集装箱有限公司、中铁集装箱上海分公司、长春中远快运有限公司、浙江东宇物流有限公司等多家客户代表,签订了运输意向书。
10月25日,上海铁路局还与港口企业进行深度合作,首次开行义乌至北仑港集装箱专列,促进港铁联运板块升级。
市场倒逼改革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公路、水路、民航发展迅猛,快递业更如雨后春笋,铁路货运市场份额不断下降。
以上海铁路局金华货运中心为例,年货运发货量从2008年的955万吨、2009年的764万吨,下降到2012年的653万吨,今年1至9月仅完成467万吨。义乌外运的货物集装箱通过铁路运输的不到1%。
市场倒逼铁老大放下架子,从坐商到游商,服务由被动变主动。全国铁路货运改革4个多月来,铁老大悄然转身,变型为热心肠、跑腿忙的“店小二”。上海铁路局副局长刘建堂认为,这是铁路企业走向市场的必然,既是铁路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人们对铁路改革发展的期望。
铁路货运改革实施以来,上海铁路局货运量出现逆势回升的良好势头,完成货物发送量7661.4万吨,环比增加81.4万吨,增幅1.1%;日均装车10238车,环比增加66车,增幅0.7%;新增客户382家,新增运量34.3万吨,收入7113.7万元。
铁路货运改革成重头戏
如今,高铁的快捷性、舒适度已经可与航空媲美,而铁路货运的量与质均有待提高。人们期望不久的将来,火车站也能够像机场一样,建立起货物的集拼、分拨中心,与公路无缝衔接构建起立体运输系统。
自今年6月全国铁路实施货运组织改革以来,铁路货运改革成为重头戏,铁路货运的形象也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步伐逐渐亲切起来。
上海铁路局金华货运中心党委副书记金毅说:“现在只要一个电话或借助铁路电子商务系统,点击网络页面,就可以联系办理铁路货运,可以像快递企业那样,直接上门取货和送货上门。”
然而,在公路运输已经形成网络,客户关系趋于稳定的情况下,铁路货运要“收复失地”还需加大改革力度。
北京交通大学运输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红昌认为,铁路市场化刚刚起步,要取得成功还需在营销策略、价格策略和客户策略等方面下工夫。在市场化运营的模式上,有多种选择,比如成立自营公司,或由物流公司承包运能等。
作者:贾远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