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深圳市福田区的华强北路,是全球电子产品制造中心,全球最大的电子元器件集散地,还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山寨手机市场,然而这条身居世界电子产品制造中心的商街如今遭遇挑战。
2012年年末,本报曾报道深圳华强(行情,问诊)北的电子产业遭遇转型阵痛,一年之后中国证券报记者再次走访华强北发现,与一年前相比,这里商人们的经营状况多数继续恶化,虽然部分商人试图自救,但昔日粗糙的“山寨”赚钱逻辑令华强北的商人们充满惰性,华强北的转型之路异常艰难。
深圳华强北遭遇的转型难题,也是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劣势的集中体现。事实上,华强北“山寨”电子产业的本质是低附加值的非核心部件加工制造,其仅有的优势也只在劳动密集型的装配环节,扭转这一劣势需要依靠创新激活。然而目前来看,华强北创新元素的萌发和成长,仍需假以时日。
“在华强北,赔钱是常事”
华强北曾以山寨手机驰名中外,但这条街并不仅是山寨手机集散地,而是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电子产品生产基地的一个窗口,从电子元器件到产品设计方案,从成品批发零售到电子产品配件,乃至走私和仿冒数码产品,都能在这条街上找到。华强北遭遇的危机不仅仅是山寨手机被淘汰,而是整个电子产业链都在经历的一场涅槃。
华强北亟需转型,在深圳早已成为共识。早在2012年,深圳市就启动了相关片区的改造,当时提出的定位是,将这一片区打造为“全国最具影响力、辐射海内外的高端电子信息服务、展示和交易中心、多元业态混合的高品质商业中心和生产型服务业中心,兼有商务办公、居住等功能的城市综合型片区”。然而一年多之后,华强北距离上述定位越来越远。华强北的危机,似乎不能仅仅依靠政府的规划来解决。
中国证券报记者注意到,引发华强北危机的直接原因是深圳地铁工程的修建。华强北位于深圳市中心区黄金地带,从2012年年中开始,华强北地下工程开始大面积施工,2013年年初开始,这条街道实施封路。与此同时,电子行业从研发到销售都出现剧烈变革,智能手机和电子商务的发展导致华强北的山寨手机和数码卖场遭遇严重挑战。两种因素叠加,使华强北的商人们大受影响。
“华强北空铺潮蔓延”、“华强北店租暴跌”,从去年起类似的标题开始在深圳本地媒体乃至全国性媒体上出现。华强北,这条集中代表了中国电子制造业水平、也为众多商人带来滚滚财源的商街开始从喧嚣转向凋敝。
“现在的华强北,做正经生意赔钱是常事”,在华强北远望数码城经营手机配件的刘元(化名)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刘元介绍,她租下的一个不到四平米的柜面每月租金要8000多元,“都说华强北空铺潮,指的是那些位置不好的铺面,远望数码城这种一楼的铺面还是有人租的,租金也并没有降。”刘元坦言,她所经营的手机壳、平板电脑套等配件的销售受到电子商务的影响很大,像她这样的商家华强北还有许多,而今年大家几乎都是赔钱的。
刘元的言外之意是,做“不正经”生意还可能有利可图。这些“不正经”生意主要指的是伪劣数码产品,“高仿”和“精仿”手机是其代表。刘元介绍说, “高仿”手机指的是模仿畅销手机的外观,但是细节有所不同;“精仿”手机是模仿畅销机型“除了硬件之外的一切”,连LOGO都一模一样,从外观难以分辨。“精仿手机说白了就是假货,是政府打击的重点,但是由于精仿手机确实有利可图,还是有些商人铤而走险。”
难以赚到钱的不仅有各式手机商人,电子元器件商人的日子也不好过。“如果说数码产品的销售受到了封路的影响,电子元器件贸易商生意的惨淡则绝不仅仅是因为封路,”华强北元器件商城总经理章阳表示。
章阳从事电子元器件贸易已有十年,见证了全球最大的电子元器件集散地的兴衰。章阳表示,华强北的电子元器件贸易几乎与所有的电子产品息息相关,很多电子元器件贸易都通过网络渠道进行,受封路的影响不大。众多电子元器件贸易商们生意惨淡的原因只有一个,就是国内制造业的整体不景气。
“电子元器件商人依靠的主要是信息不对称赚取差价,这样的信息不对称将长期存在,但是随着行业的集中,需要从这些个体贸易商手中小规模采购元器件的客户越来越少,更多的客户都是向更上游的代理商直接大额采购,因此华强北小型电子元器件贸易商的生存空间可能会越来越小,”章阳说。
“制造”碰壁 留守还是逃离
华强北路向西15公里,是位于深圳市南山区的科技园,这里是深圳高科技产业的聚集地,也是中国上市公司最密集的地方。随着华强北“山寨”形象声名远播,很多原先位于华强北的电子公司搬到了科技园办公。与华强北拥挤的环境相比,毗邻海边的科技园显得高端大气。
在位于科技园的一座崭新大厦的一间办公室,手机商人张力(化名)向中国证券报记者展示了其公司最新生产的一款手机。“5寸视网膜屏幕,四核处理器,1G内存,只卖999元,”说起这部手机,张力充满自豪。张力说,这部手机刚刚参加了天猫举行的“中国好机汇”活动,销售成绩还算理想,在众多国产手机中名列前茅。张力从事手机贸易多年,在山寨手机红遍全球时赚到了第一桶金,如今手机进入智能时代,他还在这个行业中坚持。
张力坦言,在华强北最辉煌时候,他在华强北的华强广场大厦买下了一间办公室,然而随着华强北的“山寨”形象影响越来越大,他决定搬离华强北。“我要进行彻底的转型,在华强北转型像我这么彻底的手机商人不多。”
然而张力不愿又不得不承认的事实是,尽管这款并不知名的手机在天猫上取得了较好的销售业绩,但是他并没有赚到钱。“这样的配置,这样的价格,肯定是要赔钱的,但是赔钱也要做,先把品牌打出去。”张力介绍,几年前像他这样的手机商华强北至少有5000个,如今经过几轮洗牌,类似的手机品牌剩下不到800个,并且在继续减少。
“都是被红米手机影响的,”红米是总部位于北京的小米公司不久前推出的在网络上受热议的一款低价手机,配置与张力刚推出的手机类似,价格却只有799元。“无论从软件上还是营销上,红米都让我们感到了压力,不过这款手机依然采取了饥饿营销,消费者一时难以买到,因此我们还存在一定的机会。” 但是张力不知道他还能撑多久。
虽然张力一再强调他产品的创新性,但是当手机爸爸网站长李旭见到那款手机的照片时,一眼便认出该款手机模仿了另一个国产手机品牌的外观。“外观上简直一模一样,这就省下了一笔模具的费用,这款手机并没有什么创新。”
与逃离华强北的张力不同,华强北商城的CEO沈浩淼选择了留守。“我们绝不离开华强北,”沈浩淼管理的华强北商城正在试图“重新定义华强北”。从表面上看,华强北商城与其他B2C电商网站没有不同,但是沈浩淼强调华强北商城采取的是全新的模式。
“华强北商城采取的是C2B模式,我们并不会集中采购,更不会有压货库存,我们试图将华强北形形色色的电子产品拿到这个平台上销售,”沈浩淼介绍,华强北有着大量的电子产品,华强北商城将提供这些产品的展示平台,由卖家寄存至华强北商城提供的仓库,然后由商城统一向买家发货,“这里好比一个大型的物流枢纽,我们只负责选品和发货,华强北的商人们需要这样一个网络平台。”很显然,华强北商城的模式使得这家网站不可能搬离华强北。“双十一快到了,我们也在策划一场大型的华强北电子产品特卖会。”而诸如张力正在主推的手机,将会是这场特卖会的主角。
转型任重 创新亟待崛起
“你觉得华强北没有出路了吗?我并不这样认为。”在沈浩淼看来,以华强北为代表的深圳电子制造业依然有巨大优势。
沈浩淼说的“巨大优势”指的是制造优势。“已经有太多的外商表示过对深圳电子制造水平的赞叹。”说这句话的时候,沈浩淼手中拿着一个打火机大小的蓝牙耳机。他介绍,这个产品是他得到一个客户的需求之后,向一家工厂定做的。与普通蓝牙耳机不同的是,这款蓝牙耳机可以装载手机SIM卡,这意味着这款耳机可以将任何一款单卡单待的手机改造成双卡双待手机。而且这个小耳机还有着12个按键甚至一个小小的屏幕,“小家伙还能发短信呢!”
“这就是深圳电子行业的制造优势,全世界绝无仅有,这里几乎有生产电子产品需要的所有元器件、外壳和技术,任何一款数码产品都能在很短的时间内仿造出来。”沈浩淼表示,这样的制造业优势未来依然有着可发挥的空间。
不过他也承认,制造优势再强,缺少了创新也难免沦为鸡肋。他指着那个蓝牙耳机说,“这个小东西离量产还有一定距离,首先那个耳塞戴起来就很疼,深圳生产的东西就是不太注重细节。”
华强北的一位手机商人表示,绝大多数华强北的商人都是吃苦耐劳、白手起家赚得第一桶金的,但是他们除了吃苦耐劳之外没有其他的显著优势。“华强北的商人都喜欢赚快钱,模仿是赚快钱的有效方式之一,其实‘山寨’就是野蛮粗糙的模仿。”
已经有一些深圳电子商人注意到了创新和设计的重要性。周超然的公司位于华强北以北10公里处的坂田。周超然的公司主要制造移动电源,这是一种技术含量不高却有着巨大市场空间的产品。随着高耗电的智能手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需要携带一款随身充电的装置。目前中国绝大多数的移动电源都出自以华强北为核心的深圳电子产业链。
虽然周超然对产品原料的采购依然离不开华强北,但是他很少来到这条商街。“我很少去那里,我们的产品主要采取网络渠道销售。”与多数深圳电子商人不同,周超然十分强调他的产品的设计感。“我要做产品,不仅要品质好、外观漂亮,更要有象征意义和精神属性,要有一种消费者认同的精神。”落实到实处就是,周超然组建了一个自己的设计团队。
“在深圳、在华强北,创意是廉价的,我要做的就是恢复创意的价值。”由于设计团队对产品精雕细刻,周超然的移动电源是目前天猫上最贵的,“当设计得到消费者的认同,他们就会为溢价买单。”
然而并不是每个华强北的商人都试图从创意中寻找甜头。手机爸爸网站长李旭接触到的手机商人中,有大量的人在2013年跳槽去了别的行业。“对于深圳国产智能手机而言,前有苹果、三星这样的国际巨头,后有小米这样的后起之秀,留给深圳手机商人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位于深圳市福田区的华强北路,是全球电子产品制造中心,全球最大的电子元器件集散地,还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山寨手机市场,然而这条身居世界电子产品制造中心的商街如今遭遇挑战。
2012年年末,本报曾报道深圳华强北的电子产业遭遇转型阵痛,一年之后中国证券报记者再次走访华强北发现,与一年前相比,这里商人们的经营状况多数继续恶化,虽然部分商人试图自救,但昔日粗糙的“山寨”赚钱逻辑令华强北的商人们充满惰性,华强北的转型之路异常艰难。
深圳华强北遭遇的转型难题,也是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劣势的集中体现。事实上,华强北“山寨”电子产业的本质是低附加值的非核心部件加工制造,其仅有的优势也只在劳动密集型的装配环节,扭转这一劣势需要依靠创新激活。然而目前来看,华强北创新元素的萌发和成长,仍需假以时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