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投50亿治理京津冀空气 完不成任务就扣钱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中央投50亿治理京津冀空气 完不成任务就扣钱

加入日期:2013-10-15 6:30:11

资料图
长三角、珠三角区域的PM2.5需在五年内分别下降25%、20%和15%,要求经过5年努力,全国空气质量“总体改善”。

  京津冀地区是重中之重

  京津冀地区是此次“大气十条”的重中之重。到2017年,京、津、冀的PM2.5浓度要在2012年基础上下降25%左右,晋、鲁下降20%,内蒙古下降10%。

  “大气十条”给出了工业治理、燃煤削减、机动车控制、预警与应急体系建设的十方面主要措施。

  行动计划给出严格考核机制,首次将重点区域的PM2.5浓度指标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约束性指标,将此前以减排为主的考核体系,变成减排与环境质量改善同步考核的目标责任考核体系。

  根据规定,将进行严格责任追究,如未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监察机关需依法依纪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

  此外,大气十条还规定:“在环境执法到位、价格机制理顺的基础上,中央财政统筹整合主要污染物减排等专项,设立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对重点区域按治理成效实施‘以奖代补’;中央基本建设投资也要加大对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的支持力度。”

  环保部自投10亿元研究

  因未成功申请到作为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的“大气专项”,环保部为落实大气“国十条”,近日正式启动了部门《清洁空气研究计划》,并将在今后五年内投入10亿元部门经费,主要用以解决环保部门法规、标准、政策制定的研究。

  《研究计划》将设置大气污染源国家法规排放清单及减排支撑技术、空气质量管理决策支持技术体系和大气污染防控监管技术体系三个主题。其将率先在京津冀及周边、长三角和珠三角三个区开展重点区域的清洁空气科技工程。

  追问1

  50亿元如何分配?

  20多亿或投给河北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贺克斌分析,这50亿元仅是今年中央财政拨款的资金,之后每年中央财政会根据各地方的治理进展再继续投入。

  “今年只剩一个季度不到了,可以看到这50亿体现了国家的重视,不仅在前段时间提出了地方治理、考核的要求,同时也实实在在地配合大气十条投入了资金。”

  此前,环保部污防司原司长赵华林曾透露大气十条的投资需求将达1.7万亿。贺克斌表示,1.7万亿指的是“国十条”所拉动的投资,比如新的监测仪器,治理新的污染物如挥发性有机物等带动的企业和社会投入,“中央财政不是全部,但是是重要的一部分。”

  今年中央财政的这50亿元,投入于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山西、内蒙古这六个京津冀及其周边省市自治区,这个区域是“大气十条”的“重中之重”地区。据了解,河北省是大头,50亿中的20多亿将投给河北省。

  贺克斌表示,中央财政之所以更向河北省倾斜,也是充分考虑了各地任务轻重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不平衡等因素而决定的。

  追问2

  50亿元是否够用?

  可起杠杆作用

  有大气领域的专家表示,光就50亿元来看,投入并不是很多,“换做美国有同样的空气污染问题,投入恐怕就不是50亿,而是500亿美元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表示。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2012年,北京、天津与河北省加起来的国民生产总值约在5.9万亿元左右,50亿元还不到京津冀地区去年GDP的1%。

  不过,贺克斌表示,首先,这50亿元只是今年投入的中央财政,今后每年还要再投,此外,中央财政可有效促进地方财政的投入,起到互动作用,“能起到杠杆、催化剂的作用,鼓励大家积极调整结构。”

  一位匿名专家也表示,50亿元对于结构型调整来说是“杯水车薪”,但依然能起到“润滑剂”的作用,其建议将之多用于科研和政策性研究,做整体规划,更多调动地方政府和企业的积极性。应主要用于解决河北落后产能工业的问题,如炼焦、钢厂、发电厂等,对于其进行清洁改造,如安装脱硫脱硝设施等。

  追问3

  以奖代补是何意?

  如不完成任务就扣钱

  环保部有关官员表示,以奖代补可理解成“地方任务完成了,中央财政就会到位,如不完成任务就扣钱”,其表示,财政部还将制定细则,对任务考核的结果,如优秀的或不合格的,给出打分系数,并以此予以拨款。

  贺克斌表示,以奖代补意思是通过判断地方治理效果的好坏后,进行评估,然后再安排相应的财政资金,这本身是一种经济杠杆,是促进地方全面贯彻落实国十条的很有利的措施。

  本版稿件采写/新京报记者 蒋彦鑫 金煜

  (原标题:中央投50亿治理六省市空气)

编辑: 来源: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