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证券年底恢复保荐资格转型目标瞄准交易型投行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平安证券年底恢复保荐资格转型目标瞄准交易型投行

加入日期:2013-10-15 5:02:22

  10月14日,平安证券接到中国证监会通知,因在万福生科(行情,问诊)上市保荐工作中未能勤勉尽责,公司被暂停保荐机构资格3个月,同时罚没7665万元收入,该决定从9月24日生效执行。平安证券表示,将深刻反思总结,坚持业务转型和风控模式变革,探索符合市场需要和公司未来长远发展的道路。

  保荐业务最重罚单“靴子”终落地

  2011年,由平安证券保荐的万福生科上市,随后被发现其财务数据存在虚假记载,证监会介入立案调查。

  今年5月10日,证监会在新闻通气会上宣布,因万福生科虚假陈述事件,拟对平安证券给予警告,没收其万福生科发行上市项目的业务收入2555万元,并处以两倍的罚款,暂停其保荐机构资格三个月。会议同时宣布了对其他中介机构及相关人员的处罚决定。这是自有保荐制度以来,对中介机构最严厉的处罚。

  同日,为弥补过失,切实履行应有责任,平安证券宣布出资3亿元成立专项基金,先行偿付适格投资者(即符合条件的投资者)因万福生科虚假陈述而遭受的投资损失。经过2个月运作,专项补偿基金共为超过1.27万名的适格投资者作出了补偿,占适格投资者总人数逾95%,补偿金额约1.79亿元,占应补偿总金额逾99.5%。

  10月14日,平安证券接到证监会正式处罚通知,根据决定生效日期9月24日推算,平安投行将在12月24日恢复保荐资格。该公司表示尊重证监会的处罚决定,目前全员团结,队伍稳定,各项业务也都在按计划推进,公司投行也在为IPO重启做积极准备。

  通道制投行风光不再两年前启动第一轮转型

  平安证券表示,早些年投行的主要精力放在最大限度地取得通道收益上,通过对通道资源的争夺和不断提高通道周转率和利用率,来实现价值的最大化。这种扩张模式过于简单粗放。在此过程中,投行从管理者到从业人员都出现重数量、轻质量的导向,重视短期实现利益、长期责任意识淡薄。

  万福生科事件的爆发,真正触动了平安证券。“在处理投行项目风险的过程中,我们痛定思痛,一直在反思、研究到底要成为什么样的投行。”平安投行负责人表示,经过深思熟虑,从2011年开始,平安投行在行业内率先启动颠覆性的业务转型和风控模式变革。这些变革包括:推行投行业务模式从“通道制投行”向“交易型投行”的转变,在激励考核机制上从项目直接挂钩向综合评价体系转变,内控和风险管理体系的全面优化,问责机制的明确和完善等。

  “我们力争从根源上探索一条符合市场需要和平安证券未来长远发展的道路。万福生科事件再一次以惨痛的教训表明,过往的模式再难以为继,转型带来的阵痛终将过去,投行业务的改革和转型之路必须坚决地走下去。”平安证券投行负责人表示。

  七块版图打造“2.0版改革”

  这轮改革彻底打破以往以项目为中心的“团队长负责制”,实施以客户为中心的、发挥交易驱动作用的“客户经理制”,强化集中化管理下的资源协同与整合。客户经理制下,客户责任落实到人,并围绕客户不同成长周期下的多元化金融服务需求。

  以此为中心,平安投行还确定了综合金融和多产品联动“一体两翼”导向,通过整合梳理覆盖全平安体系的各类产品,形成近500页客户经理产品手册;同时依托平安集团强大的综合金融优势,重点推进和深化与平安各渠道特别是银行、信托渠道的综合开拓合作模式,构筑差异化优势。

  为配合交易型投行转型,本轮改革还通过对薪酬、考核、用人、问责等基础制度的改革,从根子上解决过往模式下导致风险的土壤和机制问题。

  这轮改革还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内控体系,从项目立项“入口关”、内核真实性核查“出口关”、项目全过程质量管理强化、大质控体系建四大模块落实风控优化工作。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