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牧场模式显山露水液态奶涨价之势蔓延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家庭牧场模式显山露水液态奶涨价之势蔓延

加入日期:2013-10-14 0:12:27

  受近期国内奶源紧张影响,市场终端液态奶涨价缺货现象似有愈演愈烈之势。加之恒天然乳粉污染事件持续发酵,国家无限期叫停新西兰大包原料奶粉,此次被业内认为是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奶荒”再次将公众的目光拉回到当下的国产奶源。

  值得注意的是,自“三聚氰胺事件”后,作为山东省存栏奶牛数量最多和全国重要的奶源生产基地,莱西市为解决养殖户因分散养殖造成的奶牛疫病防控难及个体奶站掺杂使假导致的质量安全隐患,尝试推行奶牛“退户进区”的养殖模式,即通过鼓励牵头人筹资建设养殖小区,实现“集中饲养、分户管理、统一挤奶”。

  然而,在政府大力倡导并巨资扶持奶牛养殖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化的同时,最近出现的奶源安全事件及“奶荒”让我们意识到,保证奶源稳定远非散户的单纯聚集那么简单,真正实现产业化生产,仍需突破一系列难以破解的经济、技术和社会难题。处在奶业转型十字路口上的奶牛养殖模式何去何从,对此经济导报记者到莱西进行了一番探访。

  小区模式初尝甜头

  11日下午,莱西市马连庄镇惠民奶牛养殖小区。这一围建在120亩荒山坡上的奶牛养殖小区,集牛舍、机械化挤奶厅、奶牛运动场、青贮池、沼气池等设施为一体,数百头奶牛正在音乐的陪伴下外出散步,还有一部分奶牛正陆续通过挤奶厅由专业人员依次对其取奶。

  “奶牛和人一样,心情好了产奶量自然更高。通过实行统一饲养、统一挤奶、统一装罐、统一冷藏、统一运输,得以克服奶牛散养的弊端,保证牛奶质量和产量。”该养殖小区厂长赵言友告诉导报记者,他的养殖小区成立于2009年4月份,恰逢“三聚氰胺事件”之后。这一事件让出身养殖大户的他意识到,标准化养殖是奶牛养殖的必然趋势。

  自此,他便开始联合济南的客商投资800多万元购置全套设备,目前他的养殖小区圈养着来自附近村庄散户的1000多头奶牛,通过与奶业公司签订协议,由奶业公司派驻技术人员长期指导,并以每升奶提成部分佣金的形式吸引附近养殖散户免费进驻。

  “有设备摆在那,自然能卖高价。”莱西市畜牧兽医局生产科科长王兴科坦言,奶源的环境和设备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收购的价格,相比目前散户3.3元每升的价格,养殖小区牛奶每升价格平均要高出0.8-1元钱。由于散户往往无力出资购买专业设备,养殖小区的兴起不仅保证了牛奶的质量,还降低了散户的生产成本,省时省力之余也保证了奶农的经济收益。

  据王兴科介绍,目前莱西市以“托牛所”形式为主的“退户进区”奶牛养殖小区达51处,饲养农户达479户。为推广“退户进区”,青岛市政府每年出资1000万元进行扶持,对一次性新建的养殖小区给予80万元补贴,对改扩建的养殖小区给予40万元补贴。

  散户仍各自为政

  “目前莱西奶牛养殖散户几乎全部进入了小区养殖,但‘退户进区’只是奶牛养殖规模化的一个过渡阶段。随着市场的重新洗牌,这一过渡模式亦日渐暴露出一些问题。”王兴科表示。

  “要么加入养殖小区,要么扩大养殖规模”成为当前摆在养殖散户面前一道非选不可的选择题。由于资金实力有限,“退户进区”实际上是面临市场淘汰的养殖散户生存下去的惟一出路。

  导报记者通过走访莱西市多个奶牛养殖小区发现,这些小区并非都像惠民奶牛养殖小区一样运转良好,它们多是养殖散户的简单挂靠,并未摆脱原有的分散养殖模式。

  这种各自为政导致的组织松散集中体现于,在饲料购置和喂养方面,虽然多数养殖小区尝试让奶农购买其集中购置的饲料,由小区进行统一喂养,但出于对费用方面的顾虑,养殖散户往往并不买账。受此影响,牛奶各项指标难以统一,质量参差不齐。谈及这一矛盾时,多名小区厂长也颇感无奈。

  然而,养殖散户的顾虑并不无道理。一名养殖户告诉导报记者,退户进区后,由于养殖小区实行统一挤奶,并以小区为单位与奶业公司签订收购协议,其中往往缺乏透明,作为散户并没有发言权。

  不仅如此,随着近年来饲料、兽药、人工等养殖成本越来越高,养殖小区内奶牛平均高达20%-30%的淘汰率也让散户时刻揪心,“养牛受累不如外出打工”的想法渐渐成为主流。在这一背景下,奶牛逐渐由散户流入大户,而大户为了摆脱养殖小区的“束缚”开始寻求自建家庭牧场。

  有益探索

  12日,今年刚刚建立家庭牧场的顺宇牧场总经理刘起忠正在查看刚刚购置的一台从新西兰进口的TMR全混合日粮自动饲料机。

  “成立家庭牧场前后共投入了400多万元,光购买奶牛的花费就达300多万元。”谈及牧场的成立,养殖大户出身的刘起忠表示离不开当地养殖合作社的帮助。

  青岛博宇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高培雪便是当地知名的养殖合作社带头人,由他发起成立的合作社至今保持着与110户家庭牧场的合作关系,存栏奶牛数达1.2万头。

  “家庭牧场规模有大有小,多则200头,少则五六十头,每个牧场都有自己的全套设备,得以真正实现规模化、标准化养殖。”高培雪坦言,养殖小区实际只实现了统一挤奶和卖奶,在养殖阶段仍然存在“小、散、低”的问题,散户意见往往难以统一,这一模式难以走远。

  此外,由于小区厂主往往只注重牛奶出产多少和价格等眼前利益,加之奶牛饲养回报周期较长,其接受新技术的能力相对较弱。反之,家庭牧场在饲养理念上更加注重可持续性,因而舍得投入巨资。高培雪给导报记者举了一个例子,在牛奶细菌检测方面,家庭牧场的检测项目越来越精细,一些含量指标远远超出国家标准。

  “随着有实力的大户纷纷投资建立自有的家庭牧场,在合作社的带动下,产供销更为紧密、规模化程度更高的家庭牧场合作模式将成为奶牛养殖的有益探索。”王兴科认为,作为过渡的养殖小区有其存在的必然性,随着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家庭农场”的概念,莱西今后将更加关注对家庭牧场模式的推广。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