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天,美国国债的违约风险让全球提心吊胆。由于美国国债将在10月17日触及债务上限,若国会未能及时提高债务上限,届时将导致美债违约。同时,国内已经讨论很久的地方债风险也到了一个关键时间点,本月审计署将公布地方政府债务审计结果。
众所周知,此次美国国债事件的背后是驴象之争、府院之争,最终结局也极有可能与去年底的美国财政悬崖闹剧如出一辙,而奥巴马自上任以来,国会已4次提高债务上限。反观中国的地方债,由于长期缺少有效、统一的监管,隐蔽性强,已成为中国债务风险的主要出险区。此前,央行副行长潘功胜就指出,目前的《预算法》虽不允许地方政府负债融资,但地方政府通过融资平台融资,这在规范性、透明度、可持续发展方面存在问题,也存在较大金融风险。
美国国债的违约风险虽然让人担心,但是也让人担心得明明白白,市场明确知道它的时间窗口,理解问题的起因与经过,也大致能猜到最终的解决方案。而中国的地方债,则让人担心得不明不白。一方面是难以获得真实、准确的数据,各方统计口径存差异;另一方面是观点不统一,有观点认为地方债总体安全可控,也有学者则表示地方债已成为中国经济的定时炸弹。
例如,审计署6月发布的公告显示,36个地方政府本级政府性债务余额接近3.85万亿元,16地区债务率超100%,债务率最高达219%。而宏源证券(行情,问诊)最近发布的研究报告则指出,从全国范围内发行过城投债的市级行政单位来看,负债率最高的地区集中在长三角区域,整体负债率超过200%,其中江苏某市以460%的负债率高居榜首;某些开发区的负债则更惊人,北方某直辖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负债率已经超过了1100%。
这样看来,美国国债与中国地方债,就像两个被逼到悬崖边缘的人,一个是面对着悬崖,看得清自己再往前走几步就会掉下去,能适时止步;另一个则是背对着悬崖,无法看清自己离悬崖的距离,进退维谷。
在金融监管领域,有句耳熟能详的话——“所谓风险,就是不确定性或因不确定性而造成的损失”。那么,从不确定性这个角度来看,与其为太平洋(行情,问诊)对岸的风险提心吊胆,不如实实在在地考虑如何化解本土地方债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