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百三:牛市的判断与操作(之一)_股市名家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股市名家 >> 文章正文

谢百三:牛市的判断与操作(之一)

加入日期:2013-1-4 17:34:09

  复旦大学金融与资本市场研究中心主任谢百三教授
  如何判断股市是牛市或熊市,还是平衡市或波动市,其实是很难的。如果判断很准,则全世界的钱都让你挣来了。我们只能根据中国的国情,做一个初步分析与描绘,供大家参考。欢迎读者通过邮件来信加以补充。
  牛市的背景及早期现象
  1、经过一段较长时间的熊市,股票大多跌得惨不忍睹
  如从1993年2月的1500点跌到1994年7月的325点;2001年的2245点,经过4年跌到2005年5月的998点;又如,从2007年10月的6124点跌到2008年10月的1660点;以及这次从2012年5月的2434点跌到2012年12月4日的1949点。打开电脑看看,大多数股票跌得面目全非,惨不忍睹。正如司马迁在《货殖列传》中所说: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遍地是珠玉啊!
  如:这次跌到最低的银行股。招行9.83元,市盈率为4.6倍;浦发银行7.34元,市盈率为3.9倍;民生银行5.39元,市盈率为3.9倍。真可谓是世上最低价银行股。
  2、长时间停发新股
  我国是世界各国证券市场上发新股(含增发和配股)最多、最快的国家。变间接融资为直接融资,为国企融资服务,是社会主义中国开设股市的一大原因。我国从最早的老八股(沪)到现在深沪2666家,发展极快,且退市机制基本形同虚设。这样,通过IPO、增发和配股,中国股市成了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阿里巴巴金矿、聚宝盆,迎来了一月月、一年年的发新股热潮。因此,在发行市场上,它们始终是大牛市。但0.5元~1元的本金上市后,在一、二级市场上圈得了大量资金;而对老百姓来说,无论是否参与打新股,新股、老股都会因此大跌而亏损。所以我曾说过:发啊发,发出千百个新公司,发出一个大熊市。这一轮牛市前,证监会某些人曾强烈反对人们关于停发新股的呼吁,认为新股发不发与牛熊市无关。但最终还是因为停发新股2个月,资金只进不出,一轮小牛市(起码至今为止)悄然形成。
  2008年到2009年,股市跌到1660点时,也停发新股半年。可见,这是中国见底迹象,也是牛市早期之迹象。如果这一轮新股发行停止到人代会、政协会,中国牛市就会持续到那个时期。
  3、通胀维持在2%~5%之间,但未进入通缩。
  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国通胀率高达15%~25%,国家对三年期以上存款及国债实行保值补贴,年利率实际可达15%~25%。如000696三年期国债到期价高达171.99元,即年利率为24%。此时,股市绝不会大涨,只在1000点以下徘徊。人们何以不去买年利率20%以上的国债呢?时下,美国利率为0.25%--几乎为零。因此,尽管它的实体经济还在调整,股市已累创新高。货币政策太宽松,太容易借款来炒股了。故利率在2%~5%之间,较易形成牛市。最好是2%~4%。
  4、货币政策稳中有宽。
  紧缩的货币政策是牛市的天敌。2007年10月起,我国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股市就从6124点向下狂跌;直到2008年经济休克后,货币政策加码,加上财政4万亿投资后,股市才翻身向上。现在法定准备金率高达20%,(今年可能会下调1~2次),其他方面贷款情况尚正常。(前年温州企业家跳楼时是最紧的。)
  5、经济止跌企稳或稳步上升阶段,股市往往成先行晴雨表。
  股市处于熊市底部牛市起步阶段,经济多处于止跌回稳或非常健康发展阶段。如2005~2006年,中国房地产市场健康向上但未到疯狂阶段,GDP增长9.9%~10.7%,当然出现一波大牛市。
  6、人民币处于升值状态。
  2005年7月,我国人民币从冻结的1:8.828向上升值,造成大量外汇流入中国,外汇占款急剧增加,基础货币大增。从长远看,总体上看,人民币仍有升值压力。
  7、鼓励大发基金及OFII与ROFII入市。
  熊市末期,牛市初期,证监会对基金也百般呵护,很容易批准发上基金,同时放宽QFII和RQFII的入市标准。
  8、管理层鼓动入市,甚至动用党中央机关报。
  中国政府对股市的调控能力是全世界最强的。别的国家谁敢劝说人民入市或割肉呢?万一说错了,执政党岂不成为众矢之的?中国不怕!江泽民、朱镕基和胡锦涛、温家宝都亲自关心、过问过股市,甚至公开鼓励人们入市,还曾经通过中国共产党机关报发评论文章,称股市是恢复性行情。
  9、公开鼓励国家队入市
  当股市跌得较低,牛市初期,国家还会派出社保基金、汇金公司等国家队入市。
  10、公开鼓励上市公司回购自己股票。
  无论是2008年8月~10月,还是近期,管理层都以种种方式鼓动上市公司回购自己股票。
  11、公司兼并,资产重组情况也时有发生。
  由于股价较低,通过一、二级市场交易,上市与非上市公司的兼并与资产重组也时有发生。(郑重声明:这是指一般牛市初期的情况,是在北大、复旦、深大、吉大讲课的一份讲稿,并非与现在市场行情有关,仅供参考。)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