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业协会探索与监管部门联合检查机制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证券业协会探索与监管部门联合检查机制

加入日期:2013-1-29 2:50:35

src=http://img.jrjimg.cn/2013/01/20130129024504063.jpg

  近年来,证券业协会共处理会员单位、询价对象违纪案件88件,其中警告处分2件,谈话提醒1件,书面提醒85件,涉及23家证券公司、22家基金公司、13家信托公司、5家财务公司、7家保险机构和1家QFII。去年全年,查处考试违纪考生478人,其中审核过程中152人,考试现场查处326人,16名从业人员因违反执业行为准则被给予处分。此外,因未按时通过年检,去年1398名证券经纪人被取消执业证书,5名从业人员被暂停执业。

  去年以来,证券行业系列变革振奋人心,创新启程了,管制放松了,监管加强了,对于行业自律监察的要求也随之提升。证券时报记者从中国证券业协会(“协会”)获悉,目前协会已初步搭建起协会自律监察工作制度框架,正在探索与监管部门的联合检查机制,全力推动行业执业水平的提升。

  制度框架工作机制初步建立

  “自律监察工作是协会的一项重要职能。协会高度重视自律监察工作,从保障行业创新发展的大局出发,构建自律监察制度体系,强化自律规则的执行效力,探索与监管部门的联合检查机制,全力推动行业执业水平的提升。目前,协会已完成了《自律管理措施和纪律处分实施办法》、《自律监察专业委员会组织规则》、《自律监察案件办理规则》三项规则的制定工作,初步搭建起协会自律监察工作制度框架,为协会切实开展自律监察工作奠定了基础。”协会副会长陈自强这样总结道。

  陈自强透露,协会自律监察工作已开展多年,对机构和从业人员违规违纪行为做过多次查处。近年来,协会共处理会员单位、询价对象违纪案件88件,其中警告处分2件,谈话提醒1件,书面提醒85件,涉及23家证券公司、22家基金公司、13家信托公司、5家财务公司、7家保险机构和1家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去年1月至12月,查处考试违纪考生478人,其中审核过程中152人,考试现场查处326人,16名从业人员因违反执业行为准则被给予处分。此外,因未按时通过年检,去年1398名证券经纪人被取消执业证书,5名从业人员被暂停执业。

  据了解,自律惩戒措施分为自律管理措施和纪律处分,各自的适用范围、适用原则存在较大差异,自律管理措施是对未造成严重后果或者不良社会影响的一般性违规行为采取的惩戒措施,如谈话提醒、警示、责令参加强制培训、责令整改等。纪律处分是对造成严重后果或者不良社会影响的重大违规行为采取的惩戒措施。纪律处分对自律管理对象影响较大,因此,在《实施办法》中对纪律处分的种类予以限定并全面列举。对个人的纪律处分有四种:行业内通报批评、公开谴责、暂停执业、注销执业证书;对机构的纪律处分有五种:行业内通报批评、公开谴责、暂停或者取消协会授予的业务资格、暂停部分会员权利、取消会员资格。

  在处理流程上,自律监察案件的处理分为普通程序和特殊程序。在案件处理流程上,程序规则遵循客观、公正、简便、高效的原则,对自律监察案件的立案、调查、审理、复核、回避、案件移交、送达与执行等环节作了详细规定。除了普通程序外,明确规定对于事实清楚、证据充分、需及时处理且明文规定适用惩戒措施的常发性案件,以及中国证监会实施行政监管措施或者行政处罚后仍需实施惩戒措施的案件这两种情形,适用特别程序,即由协会相关日常办事机构直接负责立案、审理、复核、执行。对纪律处分案件和自律管理措施案件,分别适用不同的处理程序;对会员的纪律处分需经协会理事会表决通过。

  在工作机构及职责方面,坚持查审分离原则,规定协会执业检查部门负责案件的立案与调查,协会其他内设部门负责自律管理措施审理工作,在自律监察专业委员会(“自律委员会”)之下新设审理委员会、复核委员会两个职能委员会,专门负责纪律处分案件的审理、复核工作。

  自律监察面临新环境

  陈自强指出,去年以来,协会自律监察工作主要是组建专业委员会、制定相关制度,搭建自律工作平台。他表示,2013年协会自律监察工作面临新的发展形势:一是行政监管改革需要加强行业自律监察工作;二是行业创新发展对自律监察提出更高要求;三是协会自律规则需要根据监管形势变化和行业创新发展要求进行调整完善;四是协会自律监察工作机制需要不断探索完善。

  去年以来,证券行业放松管制、加强监管。监管放松的结果之一是行业自我决策的空间以及合规管理、风险管理的自我约束责任同时加大,与之对应的另一结果是协会自律管理职能和责任加强、自律监察范围扩大。放松管制的重要特征是取消了多项业务的行政审批,将事先审批改为事中、事后报备、检查。根据去年发布的《国务院关于第六批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中国证监会取消和下放35项行政审批项目,是各部委中取消审批项目最多的。这些审批项目取消和下放后,多项业务的管理职能交给协会自律管理,例如私募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取消行政审批,改为备案制,备案职能由协会履行;保荐代表人资格审批取消,保荐代表人注册、变更执业机构等资格管理职责移交协会。

  去年创新大会后,中国证监会提出11项创新发展措施,分解成36项任务,其中协会参与31项任务。随着行业步入创新发展阶段,行业中的违规风险点也日趋增多。以资产管理业务创新为例,目前行业正在积极推行券商理财产品的创新活动,鼓励证券公司在坚持信息真实披露、风险充分揭示、投资者适当性等基本要求的同时,扩大投资范围、设计分级产品、拓宽销售渠道。然而,因为市场尚缺乏有利于资产管理业务健康发展的投资理念和投资群体,违规操作的风险巨大。协会作为行业自律组织,有义务随时研究、发现行业违规风险点,防范、控制违法违规行为出现,惩戒违法违规行为。2011年,证券业协会提出了“以服务为基础、以自律为核心、以发展为目的”的理念,指出“协会如果不能发挥自律作用,就会失去在证券市场上存在的必要”。自律监察工作使违规者受到惩戒,合规者的合法合规权益得到保护,是保障协会行业自律作用的最重要环节之一。

  去年6月协会召开第五次会员大会后,为配合证券市场改革,协会进一步加快了自律规则的制订工作,新发布23个自律规则。协会自律规则从不同方面对会员、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执业行为、经营管理做出规范,与中国证监会授权规定共同构成了协会自律监察工作的主要依据。协会自律规则也存在一系列问题,如一些发布时间长的规则已经不能适应证券市场的制度和观念变化,对行业发展形成制约;一些规则形式不规范,效力含糊。去年10月起,协会组织开展了自律规则集中清理工作,遵循从实际出发、突出重点、分类处理、分步实施的原则,先旧后新、先急后缓、先易后难,重点清理换届前的自律规则(尤其是颁布时间超过5年,或“暂行”、“试行”超过3年的自律规则),“通知”或非条款形式的自律规则、明显制约行业创新发展或落后于实际的自律规则。相信清理后的自律规则将会更加适应证券市场自律需求,为协会自律监察工作提供更加清晰、合理的工作依据。

  针对自律监察工作基础性制度缺失、没有专设负责自律监察工作的内设机构等问题,2011年6月以来,协会进行了系列安排,初步建立自律监察工作平台:成立了新一届自律委员会,成为自律监察工作骨干力量;为保证专业委员会参与行业自律工作,发挥专业作用,协会内设会员服务部门,负责专业委员会工作协调、服务;成立法律事务部,负责自律监察案件具体办理工作;按照计划,协会还将成立专门的执业检查部门,更加专注于自律监察工作。自律监察开展工作涉及协会内部多个部门,也需要其他专业委员会的支持配合,既要分工更需要合作。目前自律监察工作主要还在定制度层面,下一步真正开展办案等工作还需要对现有制度和机制进行检验,需要不断总结调整、探索完善。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