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评论员李晓亮
官员财产公示,声嘶力竭呐喊多年。浙江慈溪、湖南浏阳、宁夏银川、宁夏青铜峡等地都陆续推进过试点。试点不断,结果却不尽人意。
相反,倒是从去年起,房叔房妹房姐表哥,轮番登场,或有着官员身份,或与权力有千丝万缕联系,财产惊人,震惊舆论。令人不安的,还不是巨量财富,而是财产的不清不白。
这正是官员财产公示的民意基础。如果早就将自己和家人的职业、财产状况,公示明白,也就没有后面的麻烦了。
此外,官员财富来源和构成,早在任职之初告示天下,随时接受监督,也可避免出镜受访时,还要忙着遮掩手表和腰带的尴尬。
最近,广州开两会,广州政协副秘书长范松青称,“愿做财产申报公开第一人”,却遭质疑。有人说他“坏了官场潜规则”。这个同僚眼中的“潜规则”,是官场“逆淘汰”规则,也是财产公开的最大阻碍。这种积重难返的阻力太大,致使任何精进革新,都遭其反噬。财产公示的艰巨性,正说明公示公开的紧迫性。
好在中央反腐力度,令人振奋。习近平总书记昨日再次强调,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
联系到财产公示,试点推进每每只能取得苍蝇大小的进步,就因老虎般强势的潜规则,盘踞于前。只有将这拦路虎关进牢笼,让公示制度成为日常关键性的反腐公式,才能换算出吏治清明的官场生态。
(相关报道见今日本报A17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