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保荐项目频现“利润门” 降级恐难避免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中信证券保荐项目频现“利润门” 降级恐难避免

加入日期:2013-1-18 14:00:06

  2013年,中信证券似乎在投行业务上有了一个极其糟糕的开头。对于这家“巨无霸”式的本土券商来说,在百隆东方东吴证券华灿光电上栽的跟头虽然尚不足“伤筋动骨”,但业内人士认为,有平安证券被降级的先例在前,中信证券当引以为戒。

  接连遭到监管部门的处罚,2013年,中信证券似乎在投行业务上有了一个极其糟糕的开头。对于这家“巨无霸”式的本土券商来说,在百隆东方东吴证券华灿光电上栽的跟头虽然尚不足“伤筋动骨”,但业内人士认为,有平安证券被降级的先例在前,中信证券当引以为戒。

  东吴证券上演利润“抛物线”

  2013年甫一开始,中信证券就因为在东吴证券商的保荐问题上遭到了监管部门的处罚,而这也是自2012年11月份以来中信证券百隆东方的保荐项目之后再度遭到监管部门的处罚。这对于这家行业龙头来说,多少显得有些尴尬。

  中国证监会日前宣布,由于东吴证券上市后利润大幅下滑且违反了信息披露的有关规定,对该项目的保荐机构中信证券及其保荐代表人采取了监管措施。经证监会调查,东吴证券2011年12月9日刊登招股说明书,此前业绩已出现大幅度下降,发行人、保荐机构未在会后重大事项承诺函中如实说明有关情况,发行人亦未在招股过程中作相应的补充公告。此外,东吴证券在主板公开发行上市当年的营业利润比上年下滑幅度超过了50%。因此,中国证监会根据相关规定,对发行人东吴证券、保荐机构中信证券分别采取了出具警示函的监管措施,对中信证券保荐代表人邵向辉、周继卫采取了9个月不受理与行政许可有关文件的监管措施。东吴证券则于日前正式发布公告,证实已于2013年1月9日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下达的《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

  公开资料显示,2011年12月12日,在中信证券的保荐之下,东吴证券正式登陆A股,发行价格为6 .50元,发行市盈率为22 .58倍,募集资金32 .5亿元。公开资料显示,就在上市仅仅一个月之后,东吴证券就于2012年1月12日发布公告称,经初步测算,公司2011年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比上年同期减少50%-60%,而原因则是“2011年度证券市场走势低迷,股指不断下跌,成交量日趋萎缩,公司证券经纪业务和证券自营业务收益大幅减少,造成公司业绩下降”。而在此前2011年12月9日公布的招股说明书中则显示,东吴证券2010年和2011年上半年的净利润分别为5 .81亿元和2 .27亿元。实际上,该公司最后公布的2011年年报显示,该公司2011年的净利润仅为2 .3 2亿元 ,同比大幅下滑了59 .79%。而且,从这个数据来看,该公司2011年下半年的净利润仅有区区500万元。对于上市前夕出现如此剧烈的利润下滑,作为发行人的东吴证券和保荐人的中信证券不可能一无所知,然而为了保证上市,却“秘而不发”。

  东吴证券最新公布的2012年业绩快报显示,该公司2012年净利润为2.83亿元,而在招股说明书中,该公司2008年至2010年的净利润分别为2.27亿元、7.38亿元和5.81亿元,也就是说,在经过上市前两年的利润大幅增长之后,2011年和2012年,东吴证券的净利润就骤然下滑至3亿元以下,呈现出明显的“抛物线”形态,即使考虑到证券市场本身不景气的因素,这种形态本身也有明显的财务包装的嫌疑。

  百隆东方两月业绩变脸

  实际上,对于中信证券来说,东吴证券的情况并非特例。2012年11月7日,证监会发布公告称,百隆东方股份有限公司首发项目的保荐机构及其保荐代表人未能诚实守信、勤勉尽责地履行职责,对于发行人2012年以来业绩大幅下滑的情况,在向中国证监会提交的关于发行人会后重大事项的承诺函中未如实说明,亦未在招股过程中作相应的补充说明。证监会决定,对保荐机构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采取出具警示函的监管措施,对保荐代表人张宁、刘顺明采取3个月内不受理与行政许可有关文件的监管措施。

  公开资料显示,百隆东方主营色纺纱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于2012年5月31日以每股13.6元公开发行,发行市盈率为12.50倍,并于6月12日上市,募集资金20.4亿元,保荐人则为中信证券。不过两个月,其披露半年报却显示,该公司2012年上半年净利润为2 .05亿元 ,同比大幅下降72.05%。百隆东方表示,棉花价格较上年同期出现大幅下滑是公司上半年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该公司同时表示,棉花价格“2011年二季度开始大幅下滑”。而在此前的招股说明书中则显示,百隆东方2009-2011年的净利润分别为5.03亿元、9.30亿元和9.51亿元。也就是说,在明知道2012年上半年受到棉花价格大幅下滑的影响,净利润将出现剧烈下滑的情况下,百隆东方和保荐人中信证券却“秘而不发”,没有及时进行相关披露,而在百隆东方业绩上上演的“抛物线”也同东吴证券惊人的相似:上市前两年业绩明显上升处于高点,上市之后却出现剧烈下滑。

  受到业绩剧烈下滑的影响,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月16日收盘,百隆东方收报8 .42元/股,上市以来已经累计下跌了38.09%。

  一直以来,中信证券由于其在业内无人可撼动的巨无霸地位,在IPO的保荐与承销商也一直遥遥领先。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全年,在所有券商当中,中信证券共计进行了158个主承销项目,市场份额为10 .40%,远远领先于排名第二的国信证券;承销金额合计2689.85亿元,市场份额为5.85%,亦遥遥领先于第二位的中金公司 。而从主承销的收入排名来看,即使不计算债券发行,中信证券2012年的收入也达到了7.42亿元,仅次于国信证券。

  不过,连续两次遭到监管部门出具监管措施之后,这个行业龙头似乎正面临着一个难题。一位券商业人士分析,从东吴证券之前的案例来看,不受理与行政许可有关文件的监管措施一般是三个月时间,此次却骤然放大至9个月,固然表明了在IPO在审企业的财务专项检查的大背景下“从严从重”处罚的倾向,但却也表明了对于IPO中出现问题的保荐人的监管将趋向于严格的方向,这恐怕是意味着中信证券需要更多地加大合规运作。

  据了解,证券公司被采取出具警示函等监管措施的,分类评价时将给予相应扣分,直接影响最终的分类结果。分类级别降低,将增加缴纳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的比例,对证券公司申请增加业务种类、新设营业网点、新业务新产品试点等产生一定影响。上述人士表示,2012年已经出现了平安证券由“A A级”降至“A级”的先例,其与平安证券保荐的多家项目出现业绩变脸有关,中信证券当引以为戒。

  保荐项目5家破发华灿光电重伤股民

  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全年,在IPO首发项目上,中信证券共计获得了15家,其中包括两家联席保荐,合计募集资金170.12亿元,收获保荐与承销费用7.28亿元,承销家数仅次于国信证券,募集资金更是在所有券商当中名列第一。但在IPO“夺冠”的背后,其质量又如何呢?

  统计数据显示,对比上述15家上市公司的发行价格与其1月16日的收盘价格,其中,华灿光电百隆东方喜临门中信重工中国交建仍然处于破发状态,占比为1/3,其余10只股票则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就保荐项目股票价格的整体走势而言,表现尚可,在券商当中也具有一定的优势。不过在华灿光电百隆东方上,中信证券却大失水准,这两只次新股上市以来分别下跌了39.2%和38.09%,目前依然处于大比例破发的阶段。

  2012年三季报显示,华灿光电前三季度净利润仅为4209万元,同比大幅下滑了49 .10%,其第三季度净利润更是仅为500万元,同比大幅下滑了76 .73%。截至1月16日收盘,华灿光电收报于12 .16元每股,较其发行价格20元/股已经跌去了7 .84元,这意味着,假定打新后持股不变,半年多来,投资者始终被套牢在这只股票上,每中一签,就将亏损3920元,可谓损失惨重。 (来源:经济参考报)

编辑: 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