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上海1月17日专电题:茅台“铁腕保价”引来反垄断调查 强势企业当引以为戒
新华社记者何欣荣、王淑娟
为维护终端价格,贵州茅台对旗下经销商发出“最低限价令”,还对“违规”降价销售的经销商开出罚单。如今这一纸“限价令”还未挽回市场颓势,却引来价
格部门的调查。
目前,茅台已经“低头认错”,表示将废止有关违反反垄断法的文件,并撤销此前对相关经销商的处理决定,退还已扣减保证金。专家分析,这会对其他领域的强势企业产生警示作用,以更好地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只准涨不准跌 “价格保卫战”涉嫌纵向垄断
由于经济增速放缓、严控三公消费等原因,高端白酒价格“逢节必涨”的定律已被打破。记者近期走访上海多家烟酒专卖店后发现,53度飞天茅台的零售价已滑落至1600元左右,茅台自营店的价格保持在1519元。而去年春节前,这款酒在上海的零售价一度达到2200元。
为了保住“跌跌不休”的终端零售价,贵州茅台对旗下经销商下发了“最低限价令”,并对经销商的低价销售、窜货行为开具罚单。
只是这纸备受争议的“限低令”还没来得及将价格稳住,却引来了反垄断调查。贵州茅台16日在官方网站上发表声明称,根据发展改革委价格监督检查和反垄断局及贵州省物价局的检查情况,从即日起,废止有关违反反垄断法的文件,并对此给予相关经销商的处理决定予以撤销,退还已扣减保证金。
此前,茅台与经销商达成保价协议,并对不听话者实施处罚,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为何涉嫌违法?专家指出,茅台的“最低限价令”违反了国家反垄断法的相关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第十四条明确禁止经营者与交易相对人达成协议,“限定向第三人转售商品的最低价格”。
可以推断,如果没有这个“限价令”,茅台的价格也许比现在更低,消费者可以从中获益。“经销商有权自己决定销售价格。茅台规定了一个最低销售价,实际上就是限制了这个品牌内部的市场竞争,有纵向垄断的嫌疑。”华东政法大学教授徐士英告诉记者。
(小标题)名酒虚高价格泡沫将被进一步挤压
事实上,除了茅台,五粮液等高端白酒也有类似的“限低令”。而反垄断机构的介入,意味着反垄断法这把利剑已经指向白酒行业。16日沪深股市,白酒板块出现普跌,贵州茅台的跌幅一度超过3%。
茅台会不会因为“限低令”受到处罚?这要看反垄断机构的调查结果。有学者指出,在具体结果出来前,茅台已经承认错误并承诺彻底整改,这或许会让其获得一定程度的宽大处理。
但是,茅台取消“限低令”后,考虑到社会渠道中有大量的茅台囤货,经销商的抛售将使得茅台价格有进一步走低的可能。
“从目前跟踪的情况来看,高端白酒2013年春节旺季的销售情况会很糟。”华创证券分析师薛玉虎对记者表示。经过茅台此前的保价,其终端价格表面上有所企稳,但实际上市场销售情况并不好,和去年同期相比,茅台、五粮液等高端白酒的销售量下滑40%-50%。
上海市酒类流通行业协会秘书长瞿一鸣指出,尽管茅台等高端白酒想方设法管控价格,但是经销商的库存压力太大,资金无法周转,所以才会降价销售。
薛玉虎指出,2012年以来,经济增速放缓、三公消费受限制和产能扩张等因素已经让高端白酒备受压力。此次又遭反垄断调查,或许意味着高端白酒的“黄金十年”开始落下帷幕。
(小标题)强势企业当“引以为戒”
我国的反垄断法自2008年8月生效以来,迄今已有逾4年时间。由于执法案例相对较少,一些强势企业可能不以为然,公开实施诸如“最低限价令”之类的措施。茅台这种龙头企业的被查,势必在市场上引起极大震动。
其实,类似茅台这样的行为并非个案,在众多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消费行业普遍存在。“比如,汽车、化妆品等行业,也存在类似的不合理价格限制行为,限制市场充分竞争,这对消费者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是有伤害的。”徐士英表示,国内很多企业缺乏反垄断方面的意识,社会公众也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德国海德堡大学法学博士、同济大学知识产权与竞争法研究中心研究员刘旭认为,茅台被国家发展改革委调查,可能会让许多行业或企业掀起合规审查之风。比如,在体育运动品牌行业,也存在不少类似于茅台的价格限制行为,日本公平交易委员会近期开始对此进行查处。这应引起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各级价格监管部门的注意,调查国内是否也存在类似问题。
在国际上,反垄断法有“经济宪法”之称。发达国家的大企业对反垄断法非常敬畏。即使是一些非常有控制力的跨国企业,为规避风险也只能用“建议价格”来代替“最低转售价格”,更不敢对经销商实施处罚性条款。在我国,随着三星、茅台等境内外巨头相继受到调查,反垄断的利剑也开始露出“寒光”。 (来源:新华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