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只个股遭遇绝杀性利空传闻周四勿入_市场传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市场传闻 >> 文章正文

10只个股遭遇绝杀性利空传闻周四勿入

加入日期:2013-1-17 8:16:18

  传,三一重工回应“盖茨基金巨亏”:有人借乌龙事件做空

  昨日(1月15日),针对媒体报道的盖茨基金因持有三一重工(600031)股票或损失1.5亿元的消息,三一重工宣传文化部副部长施奕青对 记者表示,由于对盖茨基金的信息保密的必要,所以其购入三一重工股票的具体时间和数量肯定不能对外界透露,但媒体关于此事报道肯定不实,是一个“乌龙事件”,盖茨基金没有在三一重工的股票投资上亏损。

  昨晚,盖茨基金会通过官方微博向记者回应称,相关信托基金与基金会是独立运作的,记者可以在基金会官网了解年度报告和投资情况。记者随后登录盖茨基金会官网,发现在一份2008年11月20日发布的报告中显示,至2007年该基金已持有三一重工59.9955万股,基础市场价值469.05万美元。

  “(抹)黑三一的队伍真是处心积虑”,施奕青如此表示。在他看来,曝出上述事件,不排除有人想做空三一重工

  三一:盖茨基金会并非去年才持股

  三一重工2012年三季报显示,盖茨基金以2000.07万股的数量进入前十大无限售条件股股东,据一位接近盖茨基金的基金人士透露,盖茨基金现在所持股份数较2007年有较大增长,是因为过去几年三一重工多次分红送股。

  记者梳理发现,2010年9月至今,三一重工累计进行3次分红,其中前两次皆有送股。具体看,第一次为10送11,除权日为2010年10月22日;第二次为10送5,除权日为2011年4月22日。

  以盖茨基金持有三一重工2000万股(2012年三季报数据)计算,在上述第二次送股前,其持有三一重工应约为1333.38万股;而在第一次送股前,股份数目应在634.94万股左右。

  由此推测,在2010年9月时,盖茨基金持有三一重工的股份仅在600万股左右。

  自2011年中报起,进入三一重工前十大无限售条件股的门槛皆在2000万股以上。除了去年中报和三季报盖茨基金以2000万股进入榜单,其他入榜者分别是:2011年中报,易方达50指数证券投资基金以2109.31万股跻身末位;2011年三季报,嘉实优质企业股票型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以2509.27万股垫底;2011年年报,交通银行-易方达50指数证券投资基金以2500.8万股垫底;2012年一季报,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嘉实优质企业股票型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以2500万股的持股数排在前十大无限售条件股股东末位。

  施奕青昨日特别强调,“2012年中报新进前十大无限售条件股股东,并不是指盖茨基金全部在这一期间买入的,这是一个乌龙”。

  基金会官网显示2007年即持股

  记者登录盖茨基金会官网,发现一份2008年11月20日发布的报告显示,至2007年该基金已持有三一重工59.9955万股,基础市场价值469.05万美元;2008年持股230.01万股,市值472.29万美元;2009年持股250万股,市值1347.62万美元;2012年11月15日的报告显示,到2011年,该基金持有三一重工2000万股,市值3984.89万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三一重工2010年9月以来的分配方案中,不仅两次送股,还伴随有3次现金分红。比如在上述每10股送11股的同时,同时有1.3元的分红;每10股送5股时,现金分红为0.6元。2012年8月28日,三一重工还单独进行了一次每10股3元的分红。

  在此情况下,假设盖茨基金持有的三一重工股份全部是在2010年9月进入,以9月30日的最高价8.96元(前复权价)买入,与昨日收盘的10.35元相比,2000万股的投资收益也达到2780.1万元。

  施奕青认为,上述事件很明显是一起乌龙事件,不排除外界有人想做空三一重工

  事实上,针对投资价值的质疑,此前接受记者采访的三一重工总裁向文波就表态称:三一重工股票比较适合长期投资,且从不做假。

  向文波还表示,投资看长期,如果有投资者在2003年发行时买了三一重工的股票,现金分红收回两倍多现金,扩股30倍,现在手上股票全是赚的。

  “这样的上市公司能有几家?”他向记者如此反问。



  传,贵州茅台宣布取消“限价令” 短期终端价格或应声下降

  1月15日下午,贵州茅台(600519)集团公司官网挂出一则落款为“国酒茅台(贵州仁怀)营销有限公司”的声明,根据声明内容,贵州茅台决定取消此前公司实施多年的“限价令”。

  该声明显示,根据国家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局和贵州省物价局的检查情况,茅台决定取消以前违反垄断法有关的营销政策,并在国家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局和贵州省物价局的指导下,严格依据反垄断法立即进行彻底整改,具体措施随后公布。

  限价令失效 经销商拒死扛

  据了解,在去年12月18日于山东济南召开的茅台经销商大会上,茅台要求各经销商不得擅自降价,扰乱茅台价格,以低于规定价格销售茅台酒,一经发现,立即处罚或取缔经销商资格。茅台要求经销商“顶住市场价,53度飞天茅台的零售价不能低于1519元/瓶,而团购价不能低于1400元/瓶。”

  然而,自2012年起,受到多重负面因素影响,白酒景气度快速下滑,高端白酒尤其明显,终端销售不畅,经销商库存积压,也致使不少经销商不得不采取降价方式促进消费、回笼资金,其中包括茅台经销商。

  2013年1月初,茅台对经销商开出首张罚单,对违规经销商作出处罚。其中,重庆永川区皇卓商贸有限公司、西藏亚雄名酒食品经营部、玉林百兴盛酒业有限公司等3家经销商由于低价和跨区域销售,被处以暂停执行茅台酒合同计划、扣减20%保证金、黄牌警告等处罚。茅台要求3家经销商在通报下发之日起“3天内将酒按照公司零售指导价收回,并限期在通报下发之日起一周内整改,经省区、大区验收合格后再行考虑恢复合同计划。如果在限期之内没有收酒和整改,公司将重罚。”

  在茅台开出罚单前一个月,五粮液(000858)也向降价销售的12家经销商作出通报处理。

  事实上,茅台实施多年的“限价令”并未起到应有的效果,无论白酒市场行情走高还是景气下滑,“限价令”都不时形同虚设,茅台对终端价格的控制能力并不牢固。

  而一位经销商则表示,销售形势不好,不可能执行限价令,“我们只认市场,市场怎么变,我们就怎么卖。价格高了没人买,凭什么要帮他死扛着?”

  也有业内人士指出,“限价令”以及对经销商的处罚确实是同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决定价格的还是市场供求关系,目前的白酒环境之下,如果酒厂站在和经销商的对立面,其实对于行业扭转困局并无益处。

  茅台终端价或下滑

  茅台“限价令”的正式终结在一些业界人士看来是早该出现的,而取消“限价令”后的茅台价格走势更令市场关注。

  “按照往年的惯例,中秋节后到春节前飞天茅台酒的市场终端价都是一路飙升的,这次中秋节前购买茅台酒之后终端价一直是1519/瓶,到现在没有变化。”贵阳市一位姓马的消费者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

  当前正值白酒消费旺季,但高端白酒元旦期间销售平淡,未来预期仍不乐观。目前茅台一批价在1200-1300元之间。

  西南最大的酒类营销机构“1919直供”董事长杨凌江日前表示,在成都市区各大商场超市的卖场内,茅台的销量下滑了40%,五粮液下滑30%,国窖1573下滑了90%。

  对此,业内指出,按照供需形势而言,没了“限价令”的强撑,销售的疲软势必会带动茅台酒终端价格的走低,不过,这应该也是阶段性的,茅台总体的供需格局决定了茅台酒价格不会出现大幅“跳水”,未来价格波动性也不会太大,但会出现区域价差的情况。

  也有不同观点认为,茅台酒终端价格在高端白酒里面受到的冲击较小,市场供不应求现象突出,此前由于限价令的作用,经销商炒作力度不够,放开之后将会让炒作之风抬头,茅台酒价格或在春节前走高。



  传,血浆站关停阴霾迟迟不散 华兰生物手持流感疫苗仍被冷落

  原料血浆成本逐渐上升拖累综合毛利率,可能对利润造成一定影响

  虽然是名副其实的流感疫苗生产企业,但华兰生物却不是最受游资青睐的流感概念股,公告显示,2012年公司仍难以摆脱5家血浆站被关停的阴霾,预计全年净利润下滑20%,且未来拓展血浆来源的任务仍然艰巨。

  血浆站关停业绩下滑二成

  “年初是流感疫情的爆发期,此次甲流卷土重来再现了2009年甲流风波,以往的经验和当前二级市场的表现显示,具备生产流感疫苗资质、生产流感诊断试剂、治疗甲型H1N1流感起到疗效的三类企业将在甲型H1N1流感中受到追捧。为控制疫情,医院会大量采购相关药物和医药耗材,相关股票将受到关注。”中投顾问医药行业研究员刘伟表示。

  1月15日早盘,华兰生物也一度冲击涨停板,但最终收于24.86元/股,每股仅上涨0.01元,在众多流感概念股此起彼伏的涨停大潮中,华兰生物显得颇受冷落。

  华兰生物主要产品分为血液制品及疫苗产品,前者包括人血白蛋白、静注丙球,后者则主要是甲流疫苗。公司半年报显示,旗下疫苗公司上半年已经完成了流感病毒裂解疫苗等疫苗产品的生产,正在进行批签发工作,下半年将组织好对疫苗产品的销售。记者欲了解疫苗销售情况如何,但华兰生物董秘范蓓电话昨日一直无人接听。

  2012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74亿元,同比下降8.73%;实现净利润2.35亿元,同比下降23.87%。公司预计2012年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将下滑20%,净利润为2.97亿元至3.71亿元之间。主要原因首先是受关停五家单采血浆站的影响,血液制品营业收入下滑;其次是原料血浆价格上涨,致使成本上升。

  恢复浆源供应道路漫长

  2011年贵州省卫生厅突然宣布关停华兰生物5家单采血浆站,导致公司50%的原料断流,经营大受影响。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经历了这次生死攸关的风波,华兰生物开始下大力气拓展新的血浆站,并将着眼点逐步拉回到公司所在地的周边。

  2012年11月19日,公司在长垣县设置单采血浆站获得河南省卫生厅同意,公司表示该单采血浆站建成并通过验收后,将有力缓解公司原料不足的局面,提高公司盈利能力。公司将按照卫生部《单采血浆站管理办法》和《单采血浆站质量管理规范》有关规定,加快该单采血浆站的建设及相关执业许可手续的办理。

  为拓展浆源,华兰生物还着力提高现有单采血浆站的采浆能力,继续采取接送路途较远的献浆员、对献浆员子女考上大学的提供奖学金,并开展“一人献浆,全家受益”活动等措施。

  尽管如此,恢复之前5家血浆站的采浆能力绝非易事,公司表示,原料血浆成本占公司总生产成本的比例较高,是影响公司血液制品成本的重要因素。随着献浆员营养费的不断提高,吨血浆的成本在逐渐上升。公司虽然采取措施但综合毛利率仍存在下降的风险,可能对利润造成一定影响。




  传,独一味收购案调查

  巨大利益的强烈诱惑下,神圣道德约束顿时荡然无存,即便是受法律保护以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似乎也不例外。

  1月11日,独一味(002219.SZ)发布对外投资公告,称为提升公司盈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拟斥资1.2亿元收购四川省红十字肿瘤医院肿瘤诊疗中心15年85%收益权。

  同日,独一味发布《关于签署<四川省红十字肿瘤医院肿瘤诊疗中心委托管理协议>的公告》,拟将肿瘤诊疗中心的管理及医疗业务的开展委托给成都尧禹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下称成都尧禹),应运用其丰富的医疗机构管理经验,为肿瘤诊疗中心提供优质的管理及医疗业务开展服务,委托期限为三年,自本协议生效之日起至2015年12月31日止。

  委托期内,成都尧禹保证肿瘤诊疗中心的第一年度的业务收入不低于1亿元人民币;以后各年营业收入的增加值不低于10%。如果未能完成约定的诊疗中心营业收入指标,承诺以其自有资金补足,作为补偿回报,肿瘤诊疗中心按年度业务收入5%的标准向成都尧禹支付管理费用。

  至此,独一味涉足医院产业投资的战略跨越似已顺利完成。然而,本报记者调查发现,独一味此次收购肿瘤诊疗中心15年85%收益权的交易安排不仅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及《关于医疗机构冠名红十字(会)的规定》等法律法规要求,背后还暗含着信息披露虚假陈述、收益权评估定价有失公允、巨额对外涉嫌严重利益输送的道德法律风险。

  交易标的谎言与法律硬伤

  《拟收购四川省红十字肿瘤医院肿瘤诊疗中心15年85%经营收益权评估项目资产评估报告摘要》(下称资产评估报告)信息显示,四川省红十字肿瘤医院是于2011年由四川省红十字会设立,并联合原华西医科大学各科专家组建的西南地区首家高级专家医院,是一所集医疗、保健、教学为一体的非营利性综合医院,其前身为友谊医院。

  而独一味对外投资公告信息却明白无误地显示,由四川省红十字会设立的省级红十字肿瘤医院的产权居然属于周彩娥、刘兴明两名自然人,其中周彩娥享有95%权益、刘兴明享有5%权益,这不得不令人心生疑虑。

  蹊跷的是,这家由四川省红十字会于2011年才设立的肿瘤医院早在数年前就开始以“四川省红十字肿瘤医院”的名义开展慈善公益活动。

  记者手中掌握的由四川省红十字会编发的第十一期《红十字通讯》显示:2005年,省红十字肿瘤医院与四川省红十字会在全省开展了“博爱四川行”爱心救助活动,2008年5月,省红十字肿瘤医院先后两次派出医疗救援队奔赴抗震救灾第一线,2009年,医院全体员工为在台湾“莫拉克”台风袭中受灾的同胞们捐款,2010年1月,医院组织近70名符合条件的医务人员义务献血。

  那么,独一味斥资1.2亿元收购15年85%肿瘤诊疗中心收益权的交易关联方——四川省红十字肿瘤医院到底是何方神圣?

  记者调查发现,四川省红十字肿瘤医院原名成都友谊医院,成立于1992年。2004年3月,成都友谊医院被成都市工商局以营利性医院无照经营立案查处,并以《成都市工商局查处取缔无照经营取得阶段性成果》新闻简报形式在国家工商总局网站公示 。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被当地政府有关部门立案查处的成都友谊医院并未因此销声匿迹。

  2005年,经四川省红十字会同意增挂“四川省红十字骨科医院”为该院第二名称。2008年,因医院将肿瘤科发展成为院特色优势科室,且肿瘤患者占住院患者的二分之一左右,医院特申请将第二名称由原“四川省红十字骨科医院”更名为“四川省红十字肿瘤医院”。2009年,经四川省红十字会、四川省卫生厅批准该医院正式将“四川省红十字肿瘤医院”变更为院注册名称。

  《冠名红十字(会)医疗机构管理办法》(红总字〔2007〕27号)明确规定,由红十字会创办和管理的红十字医疗机构,冠名时在地区名称后加“红十字会”字样;由政府或某些部门主管并申请冠名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冠名时在地区名称后加“红十字”字样。

  由此观之,四川省红十字肿瘤医院由四川省红十字会设立之说是彻头彻尾的谎言。此外,该肿瘤医院产权的实际出资人同样存在重大不实嫌疑。

  四川省红十字肿瘤医院前身成都友谊医院工商注册资料却表明,企业名称:成都友谊医院有限公司;法人:刘岳均,注册资本:100万人民币,成立日期:2004年3月29日,企业登记状态:注销。

  值得关注的是,与独一味签订肿瘤诊疗中心三年委托管理协议、在委托期限内每年按营业收入5%提取管理费的成都尧禹,实际控制人同为刘岳均,刘的另外公开身份还有四川省红十字会理事、四川省红十字肿瘤医院董事长。

  最令人感到震惊是独一味收购的肿瘤中心15年85%收益权并不符合卫生主管部门的监管要求。

  当地知情人士透露,“15年85%收益权被作价为1.2亿元的肿瘤诊断中心并不合法。这个诊疗中心是四川省红十字肿瘤医院自己擅自设立。按卫生监管规定,任何医疗机构对外设立诊疗中心都要向卫生主管部门报批备案,但独一味收购的肿瘤诊疗中心根本就没事先办理报批手续。”

  但为独一味本次收购出具法律意见书的四川英捷律师事务所的法律审核意见却是,“肿瘤诊疗中心系肿瘤医院内部独立核算的诊疗机构,其资产权属与收益权权属均独立、清晰、明确,不存在与其他第三人进行权益合作的情形,也不存在限制收益权转让的情形,依法能够作为本次收购的标的。”

  收益权作价评估显失依据

  据肿瘤诊疗中心收益权评估机构北京中科华出具的《资产评估》报告(中科华评报字[2013]第002号),四川省红十字肿瘤医院肿瘤诊疗中心于评估基准日2012年11月30日在持续经营条件下15年85%的经营收益权评估价值为人民币14154.51万元。

  由于独一味没有披露资产评估报告的评估明细表,投资者无从得知其对肿瘤诊疗中心未来15年营业收入合理预测的内在逻辑。

  关于肿瘤医院内设诊疗中心营业收入的真实性、可信性问题,长春一家公立医院的负责人表示,“肿瘤诊疗中心与肿瘤医院同在一个地点运营,彼此之间没有明显的隔离,一年下来,诊疗中心营业收入与非诊疗中心部门收入很难分得那么泾渭分明。尤其是一家医院拿出部分部门对外合作,有关收益评估作价的真实性往往存在很大问题。”

  相关财务信息显示,2010年12月31日-2012年11月31日,肿瘤医院的医疗收入分别为11663.95万元、14421.70万元、13297.56万元, 医疗结余 3279.69万元、3747.09万元、 4108.16万元;肿瘤诊疗中心的医疗收入分别为5968.8万元、6780.41万元、6849.11万元,医疗收入结余分别为2636.41万元、2967.51万元、3144.10万元。肿瘤诊疗中心占肿瘤医院医疗收入的比例为51.2%、47%、51.5%,医疗结余占比80.4% 、79.2%、76.5%。

  由此观之,独一味拟收购的四川省红十字肿瘤医院下设的肿瘤诊疗中心绝对是该院的核心运营资产,医疗收入及医疗结余亦相当可观,但截至2012年11月的肿瘤医院及肿瘤中心固定资产汇总信息却令肿瘤诊疗中心近三年营业收入的真实性大打折扣。

  截至2012年11月,肿瘤医院固定资产账面净值1445.94万元,其中用于医疗诊断服务的机器设备、电子设备却仅有1.38万元、6.24万元;肿瘤诊疗中心的固定资产账面净值586.57万元,其中机器设备563.38万元、电子设备23.2万元。

  由此产生的问题是,肿瘤医院的非肿瘤诊疗中心服务部门仅仅利用净值不足10万元的机器、电子设备却创造了与肿瘤诊疗中心近乎相当的医疗收入,但两者的医疗结余金额间的悬殊犹如天壤之别。

  2012年11月,肿瘤医院全部营业收入13297.56万元,医疗结余4108.16万元,扣除肿瘤诊疗中心医疗收入6849.1万元,医疗结余3144.1万元,则非肿瘤诊疗中心部门实现的医疗服务收入为6448.5万元,医疗结余964万元。

  众所周知,医疗机构营业收入很大一部分来自医疗设备的高昂检查收费,非肿瘤诊疗中心服务部门仅用不足10万元的设备能够创造那么多医疗服务收入吗?即使非肿瘤医疗服务部门神勇无敌,能够用净值不足肿瘤诊疗中心2%的机器、电子设备创造与其相近的医疗服务收入,但两者医疗结余收入比例水平却相差有两三倍。

  中科华出具的资产评估报告明确肿瘤诊疗中心收支直接相关的单独计量,期间费用根据肿瘤医院的当期发生额,以肿瘤诊疗中心收入占肿瘤医院同期收入的比例分摊计入,但如此切割、分摊计算肿瘤诊疗中心的收入、费用及相关固定资产,其营业收入数据还有多少可信成分可言,中科华给出的15年85%肿瘤诊疗中心收益权的14154.51万元估值定价还会有令人信服的客观依据吗?

  交易利益与背叛

  独一味在其发布的《对外投资公告》中高调宣称,“本次合作有利于提升公司盈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有利于全体股东和投资者的利益,有利于提高医院知名度和美誉度。”

  但事实远非如此,除了四川省红十字肿瘤医院肿瘤诊疗中心收益权评估定价显示公允依据外,独一味董事会还认为隐瞒了该笔交易的重大法律制度风险。

  本报记者发现,四川省红十字肿瘤医院的财务报表是按照《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规定编制的,适用这一会计制度的非营利组织必须满足三个条件:不以营利为目的;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因为出资而拥有非营利组织的所有权;收支结余不得向出资者分配;非营利组织一旦进行清算,清算后的剩余财产应按规定继续用于社会公益事业。

  既然四川省红十字肿瘤医院及其下设的肿瘤诊疗中心为非营利组织,那么,独一味斥资1.2亿元收购肿瘤诊疗中心15年85%收益权的投资如何回收?又如何提高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呢?

  有业内人士指出,四川省红十字肿瘤医院可以变更非营利性质,独一味的投资即可合理合法参与收益分配。但问题是,肿瘤诊疗中心15年85%收益权的1.2亿元的收益权估值评估是建立在非营利民间组织会计制度之上的,肿瘤医院及肿瘤诊疗中心所有收入、结余均不需承担一分税收缴纳成本,一旦会计制度发生变化,其1.2亿元的对外投资就没有任何合理依据了。在明知会计政策重大限制的情形下,独一味董事会依然作出这样的投资决策无异于是对中小投资者根本权益的背叛。

  与非盈利组织——四川省红十字肿瘤医院幕后实际控制人获利盆满钵满形成鲜明反差的是,周彩娥、刘兴明两个自然人获得高达1.2亿元的收益权转让收益,与四川省红十字肿瘤医院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刘岳均在委托期限内又可以按营业收入的5%计提托管费,按照成都尧禹的托管承诺测算,三年下来,刘岳均从中获得的托管费可达1650万元左右。

  需要指出的是,四川红十字肿瘤医院并不是一家真正的非营利医疗机构,而是一家打着慈善旗号的资本市场活跃大鳄。在2010年-2012年间,四川省红十字肿瘤医院曾经先后染指长航凤凰(000520.SZ)、南京港(002040.SZ)、银润投资(000526.SZ)三只股票,成为这三家上市公司的十大流通股股东。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名为“刘岳均”、“刘兴明”的自然流通股股东还曾与四川红十字肿瘤医院长时间一同出现在长航凤凰的十大流通股股东名单上,并共同进退。

  那么,四川省红十字肿瘤医院股票投资损益,是否在其财务报表中充分反映?如若相关投资收益被人暗中瓜分,不同样是对红十字精神的彻底背叛吗?




  传,子公司无照经营被罚款 胜利精密辩称“订单紧迫”使然

  2011年6月末子公司即开始无照经营,当年9月被当地工商部门责令整改后,却一直未予改正

  胜利精密今日公告,由于子公司合联胜利光电科技(厦门)有限公司擅自设置“合联用利光电科技(厦门)有限公司冲压厂”进行生产经营,在工商部门责令整改之后仍然继续无照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因此,被工商部门处以罚款五万元,并责令停止经营活动。

  根据公司所述,合联胜利光电在2011年6月未经登记擅自在翔安区内厝镇赵岗村巷北工业区厦门大顿塑胶有限公司厂区内设置“合联胜利光电科技(厦门)有限公司冲压厂”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并在注册登记的住所厦门市翔安区内厝镇新垵村开展经营活动的同时,以“合联胜利光电科技(厦门)有限公司冲压厂”名义在翔安区内厝镇巷北工业区进行生产经营活动。

  当地工商部门在当年9月1日,即下达《责任改正通知书》,要求其对擅自设立分支机构的行为进行整改,但直至案发,合联胜利光电一直未进行改正,继续无照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基于此,工商部门开出五万元罚单,并要求其停止经营活动,同时要求其在收到处罚通知十五日内交纳罚款。

  查阅公司2011年年报得知,合联胜利光电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约1.2亿元,实现净利润23.49万元;而无照经营的分支机构2011年的经营额为3990174.36元,2012年上半年的经营额为3894838.43元。工商部门称,根据其提供的材料,该分支机构尚未盈利,无违法所得。

  对于上述行为,上市公司在公告中称,合联胜利光电在设厂时向政府申请了工业用地,由于征地的审批时间较长,客户的订单紧迫,为保证客户订单需求,于2010年12月租用厦门市翔安区内厝镇新垵村厦门市鸿山金属物质利益有限公司厂房注册成立合联胜利光电科技(厦门)有限公司并生产。后因客户生产订单量增加,原租用的厂房已不够满足生产需求,就临时租用厦门翔安区内厝镇赵岗村巷北工业区大顿塑胶有限公司厂区内厂房进行生产,导致上述情况的发生。

  而针对工商部门检查发现的问题,上市公司称合联胜利光电采取两项措施进行整改,包括办理分支机构的营业执照,以及交纳罚款。




  传,中国远洋拟购希腊港口六成股份 ST困局仍难摆脱

  在中国远洋位于比雷埃夫斯港偌大的会议室墙上,挂着中国领导人同希腊领导人会晤的照片以及一张地中海和黑海的地图。在这张地图上,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比雷埃夫斯港是中国集装箱进入苏伊士运河最近的港口,因而也是中国巨轮进入欧洲的重要门户。

  在这里,随着中国远洋可能进一步洽购希腊最大港口,似乎已经可能看到一条新“丝绸之路”的轮廓。不过,据业内人士对记者分析称,中国远洋在即将ST的紧要关头,又斥巨资去投资回报周期和回报率尚不明朗的希腊港口,或许会加重扭亏负担。

  欲购比雷埃夫斯港60%股份

  据路透社援引希腊财经报纸Imerisia周一的报道称,中国远洋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正考虑,以1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83亿元)收购希腊最大的港口比雷埃夫斯港(Piraeus)60%的股份。尽管在报道中,Imerisia并未指明消息来源,但指出,中国远洋计划在希腊确定Piraeus私有化程序之后提交投资意向书。据悉,希腊本次私有化项目除了Piraeus之外,还包括另一个重要港口塞萨洛尼基港(ThessalonikiPort)。

  欧洲债务危机爆发以后,希腊政府推出了总额为500亿欧元的国有资产私有化计划。2012年11月30日,记者曾参与在上海举行的希腊私有化峰会,期间希腊官员向中国投资者反复提及希腊两大港口的投资潜力,即位于希腊东南部的比雷埃夫斯港和位于希腊北部的塞萨洛尼基港。

  据比雷埃夫斯港港务局的信息显示,2011年该港客货吞吐量分别为2000万人次和170万个集装箱,是希腊最繁忙的港口,也是通向东欧的门户。

  或看好投资前景

  事实上,早在2008年,中国远洋就曾以40亿欧元的价格租下了比雷埃夫斯港二号和三号码头35年的特许经营权,一号码头则由希腊港务局继续经营。希腊政府持有比雷埃夫斯港74%的股份,而本次私有化计划就包括了一号码头的特许经营权。

  中国远洋集团子公司中远太平洋公布的消息显示,该公司在比雷埃夫斯港的投资于2010年9月实现扭亏为盈,受惠于吞吐量强劲增长73.5%以及经营成本的大幅下降,2011年录得利益贡献650.2万美元。据阿思达克财经新闻网公布的消息称,中远太平洋旗下码头2012年11月份的总吞吐量为470.29万个标准箱,按年上升了9.3%,而2012年前11个月的累计总吞吐量,按年上升了10.1%至5101.22万个标准箱。

  或许正是良好的投资收益前景成为了中国远洋选择继续投资希腊的主要动力。为此,记者以投资者身份联系到中国远洋集团投资者关系部,试图证实消息的真实性,但得到的回应是,该项目由中国远洋集团子公司中远太平洋负责,截至记者发稿,并未得到任何确切的回复。而路透社的报道也称,该计划未获得希腊私有化机构TAIPED官员的置评。

  据全球性新闻网站Worldcrunch援引《法国世界报》的文章称,中国远洋集团目前在欧洲拥有许多港口,包括比利时的安特卫普(Antwerp)、意大利的那不勒斯(Naples)、德国的汉堡(Hamburg)以及法国的福斯(Fos-sur-Mer)。

  仍难破ST困局

  虽然此交易可能意味着良好的投资收益前景,但眼下中国远洋ST在即、“扭亏”迫在眉睫,该计划随即引来了市场争议。

  有业内人士对记者分析指出,介于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对希腊首当其冲的影响,中国远洋选择此时收购希腊政府即将私有化的港口,或许是考虑“抄底”机会。

  但有更多的业内人士在接受采访时表现出担忧,毕竟,目前很不明朗的国际贸易形势已经对中国远洋未来两年主业的盈利提出很大挑战,而如果在巨亏两年的紧要关头,又斥巨资10亿欧元投资回报周期和回报率同样不明朗的希腊港口,可能会加重扭亏负担。

  “虽然该港口被认为是希腊最繁忙的港口,也是通向东欧的门户,但规模仍然不大,短期内,尤其在2013~2014的紧要关口,难以给中国远洋确切的投资回报,对其ST命运基本起不到任何改善。”中国海运网CEO康树春对记者分析指出。

  康树春同时称,即便将该港口投资视为远期战略之一,但远水救不了近火,回报依然甚小,而中国远洋在加强主业的方式上也仍应调整。

  “最迫切的仍然是产业升级,不能再‘靠天吃饭’,尤其应该做供应链的发展和延伸,成为海陆空、金融、信息一体化的整体方案提供商。”康树春说。

  此外,记者注意到,世界另一航运巨头马士基公司,在2012年12月底也正计划建造尼日利亚超大型港口项目,其长期以来也重视在港口、码头上的大手笔投资,并且回报颇丰。目前已拥有并经营36个国家63个海洋港口及码头设施。

  但业内人士对记者指出,目前中国远洋和马士基的盈利结构存在许多根本性的不同,马士基由于拥有多个盈利项目,具备收购港口的前提,但中国远洋则需慎重。




  传,大华股份海康威视频现大宗交易减持

  业绩稳健增长的两家安防业上市公司最近屡遭大宗交易减持。在去年底大华股份(002236)被高管减持后,近日海康威视(002415)再曝出两笔大宗交易,减持方9.7折抛出股份。高管和股东是基于何种原因抛售股份?两家公司昨日回应称,高管和股东减持或均因自身原因,两家公司经营均属于正常。

  1月14日,深交所大宗交易平台显示,海康威视出现两笔大宗交易,卖方中金公司杭州教工路营业部以每股29.62元的价格卖出200万股股份,卖出价格较二级市场打了9.7折。

  回查历史资料,海康威视在去年6月19日、6月18日、6月4日、5月31日和5月23日出现的大宗交易,卖方营业部也均为中金公司杭州教工路营业部。据证券时报记者调查,此前该公司三股东新疆威讯投资管理有限合伙企业和四股东浙江东方(600120)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曾借道上述营业部减持。

  根据规定,持股比例在5%以上的股东,其股份每变动1%需要及时公告。据悉,自5月29日海康威视公告提示股东减持后,就再无其他减持公告。去年5月28日至今,中金公司杭州教工路营业部已累计卖出800万股海康威视,不到总股本的1%,海康威视无需公告,因此也无法获知减持方。

  除海康威视外,此前,大华股份同样也曾遭受高管减持。据证券时报记者统计,自去年8月2日股权激励限售股份解禁以来,大华股份的部分高管通过二级市场累计减持282万股,而去年12月,大华股份高管减持更是密集,在一个月内,就抛出148万股。

  海康威视大华股份被誉为国内安防双雄。过去几年,受益于国内安防业务的高速发展,两家公司经营稳健。而此番屡遭大宗交易减持,是否因经营出现了问题?海康威视证券部相关人员回应称,具体不太清楚是哪家股东所为,但公司的经营并未出现明显变化。

  大华股份证券事务部张姓工作人员则表示,税收压力、个人资金需求等原因都可造成高管减持股份,但相关人员具体因何种情况仍不清楚。同时他表示,公司经营一切正常。




  传,山东矿机下调盈利预期 净利降25%~45%

  因股权转让款未完全收回等原因,山东矿机(002526)今日公告对准格尔旗柏树坡煤炭有限公司相关事项的会计调整,因此将下调公司2012年业绩预告,由此前的预计2012年度净利润同比增长0%~10%,下调为预计2012年净利润同比下降25%~45%。

  山东矿机称,经公司认真核实,由于公司判断有误,柏树坡煤炭公司股权过户存在障碍,因此对相关会计科目进行追溯调整,同时将2012年三季报中柏树坡煤炭公司股权投资收益2244万元不在2012年度进行收益确认,待收回全部投资款3.26亿元后再进行收益确认,并按照会计准则计提坏账准备。

  其实,这笔股权转让可以追溯到2011年5月。

  资料显示,2011年5月山东矿机与自然人王三成、李海渊签订合同,以超募资金3.26亿元收购王三成、李海渊持有的柏树坡煤炭有限公司51%的股权。山东矿机称,股权收购后,公司作为柏树坡煤炭公司的控股股东,在2011年年度报告中将柏树坡煤炭公司纳入合并范围,但由于当地煤炭产业政策、股份质押等原因,公司所购的股份未完成过户手续。2012年6月,公司在履行相关程序后,决定将上述股份全部予以转让。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柏树坡煤炭公司股权的购买方中也有自然人王三成、李海渊。2012年6月,山东矿机、兖矿新陆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山东弘运煤业有限公司分别转让持有的柏树坡煤炭公司51%股权、10%股权、9%股权,受让方为自然人王三成、李海渊、刘占世、关平顺。其中,山东矿机按持有51%的股权比例可获得转让款3.5亿元。

  根据股权转让协议,山东矿机在去年9月11日收到第一笔股权转让款1.4亿元,而剩余款项受让方并未在规定时间内支付。此后交易双方签订了补充协议,对原协议书中的付款方式、期限做了修订,但受让方依然没有按时支付,于是第二笔款项2040万元的支付由2013年1月10日前再次延迟至2013年3月10日履行。

  剩余款项依据协议约定于2015年9月6日前全部收回,山东矿机称将按照会计准则计提坏账准备。




  传,ST皇台(000995)遭起诉要求偿还3900万元借款及利息

  【事件简述】:

  2013年1月16日公告,2013年1月16日公告,公司收到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应诉通知书,因公司未能在2011年12月1日前及时偿还借款3390万元,北京鼎泰亨通有限公司向该院起诉要求公司支付自2011年5月29日起至实际付清欠款(含本金和利息)之日止按日应当承担的万分之四的违约金。

  【事件点评】:

  公司是甘肃省内唯一一家白酒行业上市公司,2010年以来业务逐渐走上正轨,近两年财务指标逐渐转好,净利润维持稳步增长。公司有望在2013年实现摘帽,然而本次披露的诉讼案值高达3900万元,占公司净资产比例的21%,若未能达成和解,每股净资产将可能重回1元以下,高额的财务费用也会很有可能导致净利润转为亏损,严重影响摘帽申请,不离公司股价。

  【近两月机构评级】:

  无

  【技术点睛】:

  该股近日短期均线走平,昨日收于小十字星,上方10.18元形成压制,技术指标上KDJ死叉向下,短线上攻趋势不明朗,消息面上现利空,高位出货为宜。




  传,回购计划护航 报喜鸟6高管套现1641万

  报喜鸟(002154)的回购究竟是在为谁做嫁衣?此前,市场认为是认购了“迷你”增发方案的大股东,但操作至今,似乎更像是给高管的减持抬轿。自回购方案面世以来,包括谢海静、周信忠、陆昊等多名高管以合计抛售了公司163.21万股套现1641.36万元。

  在刚刚结束了从1亿股到500万股的发行规模缩减的尴尬公开增发后,报喜鸟火速抛出了回购利好,计划以不超过12元/股的价格回购公司股份,回购总金额最高不超过8000万元。彼时,报喜鸟的股价只有8.75元/股。当时,市场对于报喜鸟的回购颇有微词。毕竟,在刚刚结束的增发中,公司控股股东报喜鸟集团有限公司刚刚认购了165万股,实际控制人之一的吴志泽也认购了71万股,公司的回购计划被认为是帮助以9.26元/股认购增发股的内部股东解套。

  而现实的情况是,内部股东确实借助了回购利好和此轮反弹的机会趁机套现,但与市场猜测的不同,选择借利好出货的系报喜鸟的6位高管。从2012年12月25日开始,证券事务代表谢海静就启动了减持计划,累计完成3笔减持;随后董事长周信忠于1月9日一举减持99.27万股,套现996.67万元。紧接着董事陆昊、董秘方小波、副总经理邓腊梅、董事骆飞也跟上了董事长减持的脚步,分别在1月9日、10日两天抛售了29.82万股、25.59万股、4.46万股和3万股。

  上述高管人员的抛售价格均在12元/股的公司回购价之下,减持均价10.06元/股。




编辑: 来源:华讯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