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这滩死水正展露出生机
当然,换个角度理解,还是能挖掘出积极意义的。尤其是股市作为一个融资场所来看,无疑是全球表现最佳的,无怪乎全球资本都削尖脑袋往A股里挤。曾有客户朋友质问:股市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吗?为啥咱只看到下雨而未见太阳。我笑答:那是因为你未躲到屋檐下,屋子另一头就是艳阳天。对于投资者而言或许是阴雨连绵,可对于融资者而言过去的5年可是不折不扣的解放区的天,你能说股市没有反映出国民经济吗?融资者在过去的3~5年间享受了超额的制度红利回报,这是拜管理层视股市为单一融资工具所赐,而忽视了其资源配置、价格发现等基本的投资功能。虽然我可以安慰自己,说这不过是发展中的阵痛而已,又或者说自古以来一将功成万骨枯,可当我们不是将而是万骨时,又该作何感谢?而这更致命的逻辑是,阵痛过后就会好么?还是换来剧痛?
胡思乱想要不得,牢骚太盛防肠断。对于投资者而言,保持长期的乐观和时刻的谨慎是能够让我们在这个市场上乐此不疲生存下去的主要精神依赖。否极久矣,终会泰来。客观来说,A股这摊死水正开始逐步展露出生机,而这些源于目前悄然变化的制度性纠偏。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首先,说一说大家都诟病的新股IPO制度,事实上制度本身并没有错,若都丧失了融资功能,那这个市场还有啥意义?比如此前的B股长期享受折价待遇零星交易,只是最近听说可以B to H了又开始重新活跃。事实上,IPO可以理解为基本国策了,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帮银行和企业都解困的低廉融资渠道,哪能轻易放弃,即使堆积一阵子,也不过是控制发行节奏而已。问题出在高价发行和只进不出,再深究一步,其实就一个问题:上市资源奇货可居不过是为了权力寻租而已。若真有心打破呢?现如今停了一阵子这排队IPO挤独木桥的企业怕是有上千家了,怎么解决,是继续积压库存还是另想他法消化?已经有讨论存量发行的了,相信国人智慧不止这些,但是否有勇气砸破权力寻租的铁饭碗?退市制度也出来了,似乎是一妙招。
以往只进不出,那企业都明白了玩资本游戏就是炒壳资源,任你管理层说破天的价值投资都不理,慢慢咱们会发现充斥水池的脏水臭水越来越多,最后渐成一摊死水。如今有了退市,自然是有进有出,水才能慢慢清澈。所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说的也是同样道理。但退市制度会否能坚持执行下去,让这个市场正本清源,又将成为未来关注的一个话题。若是前门明镜高悬,后门鸡鸣狗盗,这样的朝三暮四对市场投资价值的澄清与还原没有任何帮助。毕竟我们还记得此前的PT渝钛白,也是退市制度下的产物,但若只是在一个更大的封闭环境进行内循环,这水仍是一摊死水。真正让水有生命,必须江河入海流。从这一点来看,市场未来的希望在于对发行和退市制度的配套改革以及执行,执行是关键。
那未来市场的机会又在哪里?上个月我们在发行圆融新蓝筹1号基金时,就明确提出了两个方向五个行业,其实都是从政策里的解读,收入倍增计划已经让不少消费类公司受益,未来3、5年我们仍看不到明显的天花板;新型城镇化更像是为房地产这个坚强的泡沫解困而生,又更有现实意义,无论是“美丽中国”也好,还是“中国梦”也罢,产业结构的升级与调整也会在这个主线里进一步深化。从长远的角度来看,目前仍是我们一直坚信并认可的资本市场的新起点位置。当然,短期因为估值修复已经使得指数有了一波明显的上扬,已部分印证了我们的看法。
资本市场我们抄了小道但同时也走了弯路,这也让我们意识到,必须尊重市场,如今我们需要做的是,敬畏更大的市场,收起我们贪婪心,才能获得更美好的未来。希望这一次咱们能找到A股市场一滩死水的真正症结所在,有勇气打破黑暗,拥抱光亮。
(作者系圆融方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