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财务核查风暴袭来,券商投行纷纷尽力应对。
记者了解到,由于有业绩硬性指标规定,创业板将成为撤材料的重灾区。
目前,主攻中小项目的深圳几家券商,已经开始着手筛选不合格企业。而下一步,说服发行人撤材料,将成为各家投行的重点工作之一。
“2012年创业板公司业绩下滑的,已不符合创业板上市要求,必须撤回上市申请。”证监会相关负责人在1月8日的IPO专项财务检查行动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
据业内人士判断,在2012年低迷的经济环境下,创业板IPO条件中的业绩硬指标将成为不可逾越的门槛。
创业板首发管理办法规定,创业板IPO企业必须最近两年连续盈利,净利润不少于1000万,且持续增长。同时,最近两年营业收入增长率不低于30%。
“能在去年的环境下保持30%增长率的企业不多,这将成为最主要的门槛。”某券商保代人士称。
从行业来看,周期性行业在去年遭受的冲击较大,被迫撤材料的比例会较高。
“光伏、船舶制造等行业肯定受灾较严重,可以直接撤材料了。而消费、医疗等行业受影响较小,估计业绩会好一点。”上述保代人士称。
记者调查发现,目前深圳的几家以保荐承销中小板和创业板IPO项目为主的券商,已经开始着手“筛选”工作。而这几家券商无疑将成为本次专项行动中,受影响最大的券商。
“我们会先从创业板的项目入手,既然监管层已经明确表态了,那我们将尽快撤下业绩不达标的项目。”深圳某大型券商投行部门负责人称,“目前已经分派人员,对这些发行人进行说服工作”。
据证监会披露的在审IPO企业信息,目前,创业板在会项目合计达到341家。创业板IPO项目申报最多的券商是国信证券,达到26家。其次是中信建投24家;招商证券(600999)(600999.SH)22家。
其余创业板在会项目超过10家的还包括:广发证券(000776)(000776.SZ)、光大证券(601788)(601788.SZ)、国金证券(600109)、海通证券(600837)、华林证券、华泰联合、平安证券、齐鲁证券和中金公司。
“我们对自己的项目质量比较有信心,但仍将有20%的创业板项目将撤材料。”深圳某大型券商投行负责人表示。
“监管层希望我们内部解决问题,因此说服发行人将成为下一步的重点工作。”上述人士补充说。
根据目前的管理办法,决定是否撤材料的权力仍掌握在发行人的手中。而事实上,这也成为长久以来令保荐机构颇感头疼的问题。
“以前就遇到过一些IPO企业的业绩出现波动后,发行条件并不太成熟,但发行人却不愿意撤材料,硬要上会冲关的情况。”深圳某大型券商保代称。
而这一类企业往往加剧了投行的成本负担。
“IPO项目组的收入主要在发行后结算,前期的费用只有30万-50万。如果企业没过会,那么连成本都覆盖不了,投行还要亏损。更别说投入的机会和时间成本了。”上述保代补充道,“同时还会占用保代通道,保代的个人损失也很大”。
一般情况下,投行的项目组只能选择离场。但如果发行人没撤材料,那么项目则仍在会里排队。
据业内人士判断,此轮专项财务审核行动,将首先清除掉这类“赖”在会里的项目。
据了解,投行的一个IPO项目组一般只能覆盖1个到1.5个项目,但申报在会里的项目可能更多。而要在3个月专项行动中,自查所有的申报项目,时间和精力都不足以胜任。因此只能首先筛选出那些不合格的企业,进行劝退。
“这也符合本次专项行动,疏导IPO堰塞湖的目的。”某投行人士判断。
另一方面,对于本轮核查风暴,不少投行人士也提出了异议。而其中最主要的观点则认为,要挤出目前IPO企业的水分,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加大对发行人的惩罚力度,而不是向中介机构施压。
在一些投行人士看来,目前对于发行人主观造假的惩罚力度还太低,违规成本不足以“吓退”一些抱有侥幸心理的发行人。
“这要从立法开始。如果立法规定,发行人有意造假,就对其实际控制人处以10年或以上有期徒刑,那么效果将立竿见影。”有保代人士建议,“而现在,出问题的发行人只需要撤材料,换个中介机构还可以继续申报”。
“而‘挨鞭子’的却只有中介机构。”上述人士称。
不少投行人士认为,在实际工作中,中介机构要发现发行人刻意隐瞒造假的难度颇大。
“我们在工作中,也只能做到尽职尽责。这次专项行动雷厉风行,发行人掩盖问题的动机又比较强,中介机构只能赌上自己职业前景,尽力为之了。”有投行人士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