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看空三季度GDP 9月份CPI涨幅或重回“1时代”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机构看空三季度GDP 9月份CPI涨幅或重回“1时代”

加入日期:2012-9-29 8:00:02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导读:
  机构看空三季度GDP 9月CPI涨幅或重回1时代
  资金信号与银行业转型 中国经济模式下一步
  三驾马车之争直指经济政策走向
  市场利率上升背后的信号
  10月降准概率大增

  机构看空三季度GDP 9月CPI涨幅或重回1时代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胡健 发自北京
  明日(9月30日)将进入双节长假,9月及三季度经济预测也纷纷出炉。综合机构观点来看,可总结为 对三季度经济形势不乐观,对四季度GDP增速不悲观。同时分析师预计,9月CPI涨幅有望重回1时代。
  瑞银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汪涛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预计9月份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放缓至8.6%,三季度GDP同比增长放缓至7.3%。
  而对于四季度的经济数据,华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刘煜辉表示,四季度消费、出口会有小幅反弹,投资在政策拉动下也将趋稳,初步预测四季度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5%。
  三季度数据不好看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截至25日,9月日均用电量较8月出现季节性回落,可能使9月用电量同比增速仍处低位,预示工业生产未有明显恢复。综合预计9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幅较上月仅略有回升。
  交通银行预计,三季度GDP将比二季度放缓0.1个百分点,掉落至7.5%,国内外需求同比放缓仍是主因。
  尽管不看好三季度,但对于四季度的GDP增速,因国家稳增长的决心和措施不断在给市场灌注信心,机构普遍认为将有所回稳。
  申银万国调研综合指数显示,出口货量除了欧线继续低迷,其他航线都有所回升,圣诞订单也开始有所显现。即使是前期一直低迷的工程机械订单,也出现季节性企稳或反弹。
  交通银行认为,由于稳增长政策效果将逐步显现,预计四季度GDP增速在7.8%左右,全年约为7.8%。
  9月CPI或回落至1.8%
  在经济总需求低迷的大背景下,9月CPI可能会重新回到1区间。
  商务部重点监测的食用农产品价格、农业部监测的农产品批发价格和国家统计局监测的50个城市主要食品平均价格变动情况的数据都显示,进入9月,由于极端天气因素影响结束,蔬菜价格涨幅回落,受节日因素拉动,猪肉价格环比涨幅有所回升,但涨幅较小。
  交行宏观分析师唐建伟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国内食品价格总体运行平稳,预计9月食品价格环比小升0.5个百分点。受国内需求不旺影响,预计非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3个百分点。加上9月CPI翘尾因素比8月大幅回落0.44个百分点,预计9月CPI同比涨幅回落至1.8%左右。
  瑞银报告也指出,9月CPI同比增长预计小幅回落至1.8%。
  美国在9月中旬推出QE3,短期内对于大宗商品价格有小幅拉升,但万博经济研究院发布报告指出,大宗商品不会构成太大的通胀压力,我国小麦、大米、玉米等主要粮食自给率较高,受海外市场波动影响小,今年秋粮有望九连增,预计未来粮价平稳。
  我们仍维持全年CPI同比上涨2.8%左右的判断,唐建伟说,虽然年末物价可能有所回升,但全年物价上涨压力相比去年仍明显减轻。
  种种迹象表明,四季度经济如果复苏,政策作用功不可没,但问题是,钱从何来?
  万博经济研究院院长滕泰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基础货币断流和货币派生受阻直接造成M1、M2增速持续徘徊于有数据统计以来的最低水平,对中国经济复苏造成了阻碍。
  他认为,央行各类货币政策工具,逆回购、央票等公开市场操作工具尽管灵活,但力度有限,存准率继续调整的条件已成熟,具有较大调整空间。
  中国银行最新报告也认为,货币政策将朝着宽松方向调整,预计央行继续通过公开市场操作释放流动性,降准仍是大概率事件,维持年内将有1~2次降准的预测。(每日经济新闻)


  资金信号与银行业转型 中国经济模式下一步
  2012年,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投资、出口、消费整体遇困,房地产调控重压之下,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连续下滑,使得中国实体经济增长趋缓。实体经济下行给中国银行业的经营环境带来一系列重大挑战:高利润增长时代似乎行将结束,而不良贷款连续三个季度反弹,120万亿银行资产质量警报已经拉响;此外,实体经济资金需求的萎缩则意味着银行业过去几年粗放扩张的模式难以为继。而金融脱媒以及利率市场化的进一步推进,对银行业传统经营模式带来严峻挑战,关于利率市场化的目标、进程以及应对策略,商业银行是否为转型做好了准备?
  9月初,由本报与清华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金融财务MBA项目组在清华大学举办了2012亚洲银行竞争力排名研究报告研讨会,香港中文大学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讲座教授何佳主持该研讨。
  何佳提出,目前看各项经济指标都在显示,经济在下滑,今年2季度GDP增长7.6%,是2003年以来最低的一次。如果GDP增长低于7%的话,硬着陆风险会加大,下半年还会继续这个情况,如此背景下,稳增长便成为首要任务。从需求和供应,各方面都开始出问题,产能过剩严峻,经济结构调整困难重重,或许房地产投资还有一定空间。但政策调整空间确实有限货币政策很难动,货币供应量达到87万亿,这三、四年增长非常快,而货币供应量占GDP之比差不多最高;而财政政策方面,地方政府负债率相当高。
  另外,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房地产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方面,曾经被视为一种增长模式,但目前看也遇到了问题,主要是资金的问题,土地今年流拍不少,地方土地出让金少了1万个亿。
  不过,相比其它国家来而言,中国经济基本面不错。有人说,很多企业不愿意要贷款,但是另外一方面银行发债却大幅增加,发债和贷款互相形成一定替代作用。另外,从银行的角度看,实体经济,特别是诸如钢铁等过剩行业遇到了什么问题?大家可以谈一下对经济转型的认识。
  (一)地方政府投资冲动 VS 银行囚徒困境
  嘉宾(股份制银行):有一个真实的案例:某地方政府与一个央企洽谈上百亿的BT合同,央企负责道路、桥梁、地铁建设,但央企提的条件也比较苛刻,要求地方政府划拨非常好的地块。对银行来说非常愿意支持,因为大型央企加上政府财政承诺还款,政府人大出决议,这个目前来看是较好的信贷投资。
  何佳:这样的项目贷款利率是多少?
  嘉宾(股份制银行):基准利率,即便下浮5%-10%,银行都愿意给贷款,且贷款不加任何附加条件。相反,如果给民营企业贷款,即便是基准利率,银行也一定会附加很多条件,比方说做存款,综合起来算民企融资成本在10%以上。
  嘉宾(政策性银行):北京,包括外省市小贷公司年初时达到4%的月息,现在大概是3%,即便如此高的利率,也会有人来借。难以想象,这么高的利率,很多企业还在中关村小贷公司窗口排队。
  嘉宾(股份制银行):都是饮鸩止渴,没有哪个行业利润能支撑这么高的利息。现在小贷公司已经不再是纯粹的民营公司,现在首钢新成立了一家小贷公司,注册资本金15个亿,很多央企也在做这个事情。
  嘉宾(政策性银行):就当前来看,我仍然看好下一步国有经济的发展,至少短期看好。第一,政府经济资源调动的能力还是非常强的,十八大召开之后,不排除一些刺激性政策出台,国有经济的发展会有一个强心剂的作用。
  第二,资金供应方面。目前,资金供应基本上还是能保证的,特别是在一些重点项目、涉及国计民生的项目,特别是已审批项目的续贷。国字头的企业拿到资金的成本是比较低的,一些政策银行还给予一些利率优惠。
  三,目前地方政府投资冲动。地方政府的资金需求还是非常旺盛的,在地方政府的角度来看,要保证有一定的GDP的增幅,国字头的企业是一个保障,起码近期这种势头还不会减。
  从银行利润看,仍然处于惯性增长通道。利差在没有缩小的情况下,只要规模上去应该能保证;而且总体看资产质量所反映出来的都不差,并且不良率都是在降,并没有从银行的账上真正反映出地方政府的风险。当然,有些银行不良率和不良额都在上升,包括股份制银行,但上升的幅度很小。
  嘉宾(国有大行):但是一旦进入不良周期,不良贷款上升就会加速。实体经济和银行资产质量之间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不良不会反映在当下,估计可能在今年或者明年。各家银行今年拨备计提都不少,拨备率都很高。
  何佳: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发债情况如何?
  嘉宾(股份制银行):我们很矛盾,今年以来尤其感觉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发债凶猛。但是,地方政府的融资平台发债存在一个非常大的漏洞,即发债资金用途,银行很难监测,这方面确实是监管机构应该予以关注。
  嘉宾(股份制银行):目前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非常大,我们与基层政府有切实的业务和项目合作,市级政府,开封市、郑州市这些地方政府财政其实都很紧张,投资冲动都非常强,因为需要作出政绩。
  地方政府有几个渠道的融资:除银行贷款外,银行和各种非银机构对政府融资平台也变相支持,如通过信托的手段,融资的额度也不小。以发债为例,各地政府首先考虑能不能利用城投公司发债,还有一部分利用央企融资,央企融资的成本也非常低,融资的额度也很大,不光通过银行的渠道融资,通过债券市场直接融资比重也越来越大。
  央企有过度融资的嫌疑。交易商协会对中期票据和短期融资券发行条件之前互占额度的政策进行放松,发债不得超过40%的净资本红线做了突破,铁道债城投债的政策也有所松动。
  嘉宾(股份制银行):复旦大学教授韦森曾经提到中国经济资金低配的问题。国有企业占用了巨大的资源,地方政府和国企局部形成的投资冲动,实际上是对资源巨大的浪费。过去几年政府对太阳能、新能源,包括家电形形色色的补贴,已经不是经济行为,客观上也是对资源的极大浪费。
  银行陷入一种悖论,人家在发债你发不发?你不发你少挣钱,地方政府人家都在这么干,你干不干?
  (二)双重挑战:金融脱媒VS利率市场化
  何佳:从银行的角度而言,下一步会怎么做?
  嘉宾(股份制银行):我有三个观点:一,由于消费扛不起经济发动机的大旗,进出口又因为外部环境的问题出现下滑,所以经济增长仍然以投资为主,但是有一个变化,现在这种投资从中央主导的投资,调整为以地方为主的中小型项目的投资,这是一个变化。
  二,从汽车、工程机械、家电、装备制造业的客户情况来看,外部需求和内部需求的不足使得过去的高增长难以延续,同时会伴随着行业整合。
  第三,从银行的角度来看经济的话,我个人是偏悲观一点。银行息差收窄是必然的,因为今年又是贷款利率下调,又是存款利率的市场化调整,人民币利率市场化是必然的。
  另外,资产质量压力还是有的,明后两年可能会更加显现出来。
  下一步银行的利润着力点可能会有几个方面,一是银行的票据业务,各家银行今年票据业务发展都非常好,成为资产业务的一个主力军,票据部门都已经变成银行的一个非常盈利的部门了;第二是投行业务,国有企业脱媒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了,银行服务大企业的压力越来越大,一方面是价格方面没什么议价优势,另一方面,央企直接融资的渠道也非常多,中票、短融、非定向发行工具、资产支持票据等等,各种渠道已经打开了。
  三是,客户结构的下沉。银行不能再围绕大中型企业做市场了,还是要向小型和小微,或者是中小微型企业去调整,但也有一个矛盾之处,就是小微客户贷款的资产质量值得担忧。
  何佳:利率市场化你们觉得多长时间可以做到?
  嘉宾(股份制银行):一些专家认为,如果用十年去完成利率市场化,可能不会影响到金融市场平稳运作,目前处于第一阶段,第一阶段三年,第二阶段三年,第三阶段又三年。
  何佳:金融机构准备好了吗?
  嘉宾(股份制银行):目前我们已经有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但shibor还没有作为银行之间完全的价格依据。现在为什么说已经做好一部分准备了,因为我们有一些产品是市场化的,比如说银行的理财产品。
  何佳:资本市场一直在搞利率市场化,但是不是真正按市场化在做?
  嘉宾(股份制银行):如果从这个角度来讲,银行内部还没有做好准备,包括我们现在定价模型还没有出来,目前可能内部刚刚开始思考怎么样来做定价模型,要市场化肯定要有定价标准。
  什么时候人民银行不再公布存贷款基本利率了,就是利率市场化的标志,要做到这一步我感觉至少还有一段时间。(.21.世.纪.经.济.报.道)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