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准预期再次高企 央行历史性一周净投放3650亿元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降准预期再次高企 央行历史性一周净投放3650亿元

加入日期:2012-9-28 8:19:44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导读:
  央行降准预期重燃 净投放创新高
  央行历史性一周净投放3650亿元
  央行本周放水3650亿 相当于降准0.5%
  央行净投放3650亿 创单周新高
  中国央行释放大量流动性,澳元兑美元大幅收涨
  九月信贷结构有望改善 增量预期最高达7500亿

  央行降准预期重燃 净投放创新高
  昨日,央行继续在公开市场实施大规模的逆回购操作,释放资金1800亿元,使得本周央行净投放规模上升至3650亿元,创下历史新高。同时,10月逆回购到期规模也达到了6500亿,巨量到期量与节后季节性财政存款上缴等因素叠加,将加剧节后资金紧张状况,使得10月降准预期再次高企。
  在周四公开市场上,央行分别开展了500亿元14天逆回购和1300亿元28天逆回购,中标利率与上期持平,分别为3.45%及3.60%。至此,本周公开市场共计释放4700亿资金,对冲到期资金后,央行总计向银行体系注入了3650亿元资金,创下历史新高。
  连续不断的巨额逆回购操作,令本周资金面迅速由紧张转向宽松。数据显示,昨日银行间市场资金价格大幅回落。其中,7天回购利率下行39个基点至3.80%。14天回购利率则下行65个基点至3.97%。而就在本周初,14天回购利率一度上行至4.81%高位,央行通过市场化手段缓解季末资金面紧张的意图已经充分得到体现。
  但是与此同时,央行在9月份进行的大手笔逆回购操作,也为10月公开市场累积了巨额到期规模,从而使该月流动性紧缩压力陡增。数据显示,在长假后的三周内,将累计有6500亿逆回购陆续到期,届时将回笼的流动性与0.75个百分点的存款准备金率所对应的资金规模相当。再从时间分布上看,10月最后一周的到期量最大,为3200亿元,占了到期规模的50%以上。
  而10月份资金面本身也存在季节性压力。分析人士指出,首先,节后银行体系将迎来该月首个准备金的常规调整日,由于三季度末银行体系的存款量通常较高,这意味着银行将在10月初补缴大量的准备金款,从而减少市场的流动性。其次,季节性的财政存款也将在10月上缴。这两项因素与逆回购的巨额到期规模叠加,将加剧10月份的资金面压力。
  受上述因素综合影响,央行可能会通过一次降准来缓解资金紧张状况,市场对10月央行降准的预期目前也因此有所抬头。上述分析人士这样表示。(.上.证)

 

  央行历史性一周净投放3650亿元
  继9月25日央行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创下单日历史最高值后,9月27日上午央行再次进行了500亿元14天期和1300亿元28天期逆回购操作。至此,鉴于本周逆回购到期规模为1070亿元,减去20亿元央票到期以及共计4700亿元的逆回购投放,公开市场净投放资金高达3650亿元。
  所谓逆回购,即央行通过从银行手中回购央票向市场注入资金。逆回购创下天量,说明央行正在努力缓解季末和双节长假前的银行体系流动性紧张局面。据新华海外财经报道,3650亿元的净投放资金量应是央行单周最高净投放纪录。
  从3650亿元这个数字来看,相当于存款准备金率降低50个基点的效用。一般而言,调降一次存款准备金率也不过释放出3600亿元-3800亿元的资金。
  市场资金面好转
  对于央行的巨量逆回购动作,市场人士普遍认为,还是因为长假因素,大量净投放是央行的惯例。
  此外,考虑到10月上旬资金面依然需要面对逆回购陆续到期、财政性存款回笼以及8日补缴法定存款准备金等压力,短期内资金局面也确实不容乐观。
  随着央行连续两次天量逆回购,市场资金面开始明显好转。
  中债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9月26日收盘,银行间回购利率全线下行,隔夜品种领跌147个基点。具体来看,1天3.003%,较上日大跌147.1个基点;2天3.954%,较上日回落61.0个基点;3天3.742%,较上日下行97.3个基点;14天4.251%,较上日再降56.5个基点;21天4.729%,较上日回调16.0个基点。这与周二央行第一次2900亿天量逆回购时银行间回购利率仍然上涨形成鲜明对比。
  本周公开市场的净投放资金规模几乎相当于一次0.5%的降准了,并且昨天开始市场资金利率全面下降,从银行间市场拆入资金的难度也大幅下降。顺德农商银行固定收益研究员宋球红昨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估计机构基本已储备了应对节日的现金需求。
  不过,一位业内人士也提醒,本周天量逆回购是此前逆回购放量和期限拉长政策的延续,央行的思路仍然是确保重要时点市场流动性的平稳和资金价格的回归,并在整体上保持资金面的紧平衡状态,逆回购大幅放量并没有明确地表达货币政策开始放宽的意图。
  政策面预计维持中性
  展望四季度,在央票及公开市场到期量较大的背景下,加上财政存款季节性增加,外汇占款将触底反弹,市场流动性面临的积极因素更多,由资金面所引发的冲击将逐渐淡化。
  不过,宋球红认为,后续资金面继续保持中性状况的可能性较大,毕竟在宽松财政政策下,资金利率大幅下降可能再一次催生新一轮的通胀;并且,中期而言,欧美量化宽松政策的货币投放导致的输入性通胀压力还是存在的。
  值得一提的是,在25日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发布的第三季度例会新闻稿中提到,要有效解决信贷资金供求结构性矛盾。
  公开市场操作反映了货币政策愈加谨慎的态度。央行更加倾向于通过公开市场操作灵活调节。路透援引西部证券(002673)宏观分析师刘彦召的话如是说。(.东.方.早.报 .陈.月.石)

 

  央行本周放水3650亿 相当于降准0.5%
  据新华社消息,继本周二央行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创下单日历史最高值后,9月27日上午央行再次进行了500亿元14天期和1300亿元28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分别持平于3.45%和3.60%。
  至此,鉴于本周逆回购到期规模为1070亿元,减去20亿元央票到期以及共计4700亿元的逆回购投放,公开市场实现资金净投放3650亿元。
  市场资金利率全面下降
  中债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9月26日收盘,银行间回购利率全线下行,隔夜品种领跌147个基点。具体来看,1天3.003%,较上日大跌147.1个基点;2天3.954%,较上日回落61.0个基点;3天3.742%,较上日下行97.3个基点;14天4.251%,较上日再降56.5个基点;21天4.729%,较上日回调16.0个基点。本周公开市场的净投放资金规模几乎相当于一次0.5%的降准了,并且昨天开始市场资金利率全面下降,从银行间市场拆入资金的难度也大幅下降,顺德农商银行固定收益研究员宋球红坦言,估计机构基本已储备了应对节日的现金需求。
  毋庸置疑,央行逆回购的大幅放量使市场近期因外汇占款锐减而再度抬头的降准预期进一步降温,显示出央行延续采用公开市场来平抑资金面波动的风格。逆回购的持续放量及期限拉长将缓解当前资金紧张的局面以及市场对未来半个月到一个月流动性趋紧的预期。一位参与招标的商行交易员向记者表示,当然,逆回购期限的拉长,是否会在更大程度上平缓银行对于资金运用的谨慎态度,从而进一步降低资金价格,还需要深入观察。
  逆回购担当微调主角
  在多数业内人士看来,本周天量逆回购是此前逆回购放量和期限拉长政策的延续,央行的思路仍然是确保重要时点市场流动性的平稳和资金价格的回归,并在整体上保持资金面的紧平衡状态,事实上,逆回购放量并没有明确地表达货币政策开始放宽的意图。
  展望四季度,在央票及公开市场到期量较大的背景下,加上财政存款季节性增加,外汇占款将触底反弹,市场流动性面临的积极因素更多,由资金面所引发的冲击将逐渐淡化。(.金.融.投.资.报)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