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条件财务司在京共同组织专家对“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全球环境变化应对技术研究与示范”进行了项目任务和财务验收。科技部社发司、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国家科技风险开发事业中心等单位有关负责同志以及项目主要研究人员参加了验收会。验收专家组经过审阅相关验收材料、听取汇报、质询提问等环节,一致同意通过该项目任务验收和财务验收。
项目通过四年多的努力,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的、丰富的研究成果。
在支撑国家重大决策方面,项目提出了关于我国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相比2005年下降40-45%自主减排目标,不仅为我国“十二五”、“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约束性指标的提出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同时也向国际社会展现了我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负责任、良好的大国形象。
在支撑国际履约方面,项目紧密围绕不断变化的谈判形势和我迫切需求,紧密围绕阈值、排放峰值、全球长期目标、减排路径与成本等事关我国长远发展的宏观性和战略性问题展开研究并提出政策建议,及时、有效地支撑了我参与哥本哈根峰会、坎昆会议等气候变化国际谈判。
在技术研发与示范方面,项目在东北国家商品粮基地、北方水资源脆弱区、西北生态恢复开发区、藏北生态屏障区和沿海关键脆弱区等地形成16个适应气候变化的技术示范基地,改善了脆弱区适应气候变化的现状,产生了良好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在工业、交通、建筑等部门开展减缓技术成本、效益和潜力评估,研究成果有效支撑了国家减排行动的开展。
在学术成果方面,项目支持和完成的《第二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适应气候变化国家战略研究》、《碳预算》等重要成果在国内外产生广泛影响;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837篇,其中被SCI检索收录论文126篇,有力地带动了我国气候变化领域整体研究水平的提高。
在人才培养方面,项目培养了近60位国内气候变化等相关领域学科带头人、12位国际气候变化谈判中国代表团核心专家成员,IPCC报告作者15名,其中第四课题负责人段茂盛教授还当选为联合国CDM执行委员会的主席。
项目还通过开展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荒漠化、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全球环境问题的协同创新研究,为我国积极参与相关公约的国际谈判、维护我发展权益和核心利益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来源科技部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