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利好传闻引爆 A股飙升 证监会回应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重磅利好传闻引爆 A股飙升 证监会回应

加入日期:2012-9-27 16:12:16

此信息共有3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瑞银:QFII更懂熊市生存之道
  今年6月,夏阳接任瑞银中国证券部总监的职务。9年前,他的前任袁淑琴下达了第一单QFII交易的指令,至今,当时交易所颁发给瑞银的纪念品仍然摆在夏阳的桌上。
  如果从QFII制度建立算起,这项借鉴我国台湾经验的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制度,已经运行10年。日前,夏阳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国监管部门循序渐进的开放政策取得了成功,大多数的QFII机构属于长期投资者;但是中国资本市场在国际投资者的资产配置中的占比仍有提升空间,除了增加额度之外,还应考虑进一步放开交易方面的限制,增加交易工具,并尽快解决一些技术性的障碍。
  第一财经日报:能否回顾一下瑞银的QFII业务?你们是否打算进一步申请新的额度?
  夏阳:瑞银在全球既是很大的投资人,又是一家投资银行与交易服务商,我们一直致力于把国际客户带到中国等新兴市场,并推动这些市场的开放。
  看惯熊市的QFII机构更懂得如何在熊市中生存。在熊市中,这些机构在投资方面并不消极,它们会做一些资产配置的转换,比如换成医药或者环保,这就仍然需要券商的研究服务,因此交易量的下降并不明显。
  目前,瑞银在中国的QFII额度分为两个部分,一是瑞银投资银行部门的7.9亿美元,另一部分是瑞银环球资产管理部门的2.5亿美元。这两者相加,瑞银的QFII额度在全部机构中排名第一。这些额度是我们的自营投资部门在使用,基本上是用满的,我们也考虑并讨论过是否申请新的额度的问题。
  日报:今年证监会和外汇局共同推动了新的500亿美元QFII额度。您觉得在QFII投资额度的审批方面,会不会进一步加速?
  夏阳:我们观察到的现象是,外汇局在额度的审批上是比较审慎的,它不会一下子给你很多额度,而是循序渐进一次只批一小部分,待这些额度完全使用,并且相关QFII机构的投资行为符合长期投资的特征之后,才会进一步审批新的额度。举例说我们有个大QFII客户对投资中国市场有坚定的信心,虽然最后拿到了比较大的额度,但也是分几次申请累计获得现有额度的。
  资本项目开放是一个长期的目标,短期内不可能大收大放。但是就中国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而言,更重要的是监管机构、交易所以及中介机构应该更多地走出去向国际投资者介绍中国市场的投资机会与制度创新,形成一个常规性的动作。
  日报:QFII制度在哪些方面还有改进空间?
  夏阳:QFII大多数是长期投资者,普遍采取长仓策略(Long-only)。但这并不是说,交易上的灵活性和便利性对它们不重要。
  监管层也在持续地改进QFII机制。但是在灵活性方面,QFII机构仍然有不少的限制,比如获得额度并汇入资金之后,必须在一个很短的时间内投资完毕,在任何时候都只能保持很低的现金比例。因此QFII机构在A股的投资不可能择时,也必须保持较高的仓位。
  证监会已经允许QFII机构投资股指期货,这一交易工具将有助于高仓位的QFII对冲一部分风险,甚至开发出绝对收益的产品。不过,当前QFII使用股指期货仍然有技术困难,因为当初在申请额度时对于投资范围的授权没有股指期货,需要进一步的沟通和协调。
  除此之外,我们也在呼吁对QFII开放融资融券等新的交易工具,以增加中国市场对境外机构的新引力。(.第.一.财.经.日.报)
  


  瑞银证券:库存周期带来吃饭行情
  随着企业在今年底明年初进入补库存阶段,总需求和公司盈利增速或将停止下滑。2012年4季度,盈利增速在基数效应和今年底明年初的补库存效应下,可能停止下滑出现改善。
  通过考察过去三十几年的宏观数据,我们发现:
  其一,1978年至今的33年,全社会的存货投资占GDP的平均比例为5%,然而,补库存、去库存的短期波动可以解释宏观经济波动的19.5%。
  其二,1992年至今的19年,上述趋势进一步加剧。存货投资在GDP中的占比下降了1.5个百分点至3.5%,但对经济波动的解释度基本维持在19.1%。存货对经济的顺周期性在强化,体现在相关系数升高至63.2%。
  我们认为,存货投资波动对经济波动的解释度(近20%),远远超过其在总产出中的占比(3.5%),库存波动对经济总产出波动的影响巨大,必须重视库存周期的变化。
  当前去库存已过半程
  我们从两个视角来追踪本轮库存周期的变化:
  其一,工业企业数据传递的信息是,扣除物价后的库存增速较2011年中高位19.5%下降至15.3%。
  如果将5%的增速作为库存去化的最低值,那么增速下行的空间还有10个百分点。从名义增速来看,物价下行对本轮去库存的影响更大,产成品库存增速显著下滑了10个百分点。
  从工业企业产品总体库存的细分行业来看,剔除各行业价格因素后,上游制造业实际库存去化程度不是很明显,比如:食品制造、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黑色金属冶炼和延压加工业等。
  然而中游制造业去库存非常明显。汽车制造业产品库存增速已经接近2009年的水平。专用设备、通用设备、电子、电气机械均处于快速去库存过程之中。
  其二,上市公司数据体现的去库存趋势和全部工业企业数据基本一致。
  整体非金融行业去库存已过半程,制造业去库存已过大半。剔除地产部门的非金融上市公司库存增速降至11%(剔除价格因素后的实际增速为12%),已经接近2006年补库存前的水平,不过较2009年的低位还有一段距离。在各行业中,机械和交运设备行业的库存增速下降幅度较大。
  触底反弹将带动新一轮补库存周期
  在中国经济减速的背景下,周期性产品的长期需求趋势并不乐观,但在当前,去库存已经持续一年左右时间、库存增速已经大幅下降的情况下,我们认为,投资者更需要关注短期企业库存行为的波动,初步判断新一轮的库存回补可能发生在今年4季度末和明年一季度初。主要是因为:
  其一,如PPI在4季度企稳回升,库存水平也将跟随而动,企业将进入补库存阶段。从历史经验看,物价和企业增减库存的行为具有较强的相关性,物价拐点将影响企业的库存行为。
  其二,在年底财政资金投放加大,投资者对来年传统旺季的预期,企业补库存也符合季节性规律。
  其三,库存波动对经济总产出波动影响巨大,随着阶段性补库存出现,总需求和公司盈利增速或将停止下滑。
  因此,我们判断,今年底和明年初的补库存周期或许带来股市的一轮吃饭行情。周期股能够有阶段性表现。(瑞银证券)

 

  区域经济规划频获批 各地投资计划接近20万亿元
  在稳增长的基调下,近期以来,多个地方经济发展规划相继获得国家批复。
  记者采访的专家指出,这些规划是对地方投资冲动的引导,但不太可能提供太多的优惠政策,在产能过剩的背景下,地方政府应该更多考虑经济的内生增长机制,如果当前仍然摆脱不了站在供给端进行经济刺激的思维惯性,产能过剩的恶性循环仍可能继续。
  地方规划频繁获批
  据《证券时报》报道,国务院近日已经正式批准了《福建省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继山东、浙江、广东成为国家海洋经济发展试点省份,浙江舟山成为海洋经济新区之后,海洋大省福建也正式跻身国家海洋战略的快车道。按照计划,2013年全面启动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工作,2015年全省海洋生产总值达到7300亿元。
  9月17日,国家发改委网站消息,国家发改委发布黔中经济区发展规划的批复,原则同意《黔中经济区发展规划》。规划提出,到2015年,该地区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力争达到6000亿元以上,地方财政收入达到450亿元以上。
  9月12日开幕的中国(宁夏)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透露出的信息显示,国务院已经批准在宁夏建立内陆开放型试验区,并批准建立银川综合保税区。这是全国第一个内陆开放型试验区规划。
  相比之下,近一个月内获批的两个国家级新区更为引人关注。此前8月底,兰州新区获得国家批复,成为第五个国家级新区。兰州新区明确了四大战略定位:西部的重要增长极、国家重要的产业基地、对外开放的战略平台,承接产业转移的示范区。
  9月6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广州南沙新区发展规划》,南沙新区成为第六个国家级新区。当地学者对本报表示,南沙新区作为华南新区唯一一个国家级新区,其定位与浦东、滨海一样都是世界级国际性的定位。
  南沙新区是粤港澳合作的一个平台,涉及到香港澳门的发展和国家整体的布局问题,国务院批复南沙新区规划,对于协调各方面的关系促进南沙新区的发展有好处。广东省政府参事、广东省委党校原副校长陈鸿宇教授向记者表示。
  广东省综合改革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彭澎说,目前情形有点类似2009年金融危机后一大堆区域规划、产业规划出炉的情况,这也是引导地方积极性的一个重要方向。他指出,投资者更看重的是区域的整体环境和潜在投资价值,目前地方规划已经没有太多的优惠政策可言,而是通过引导产业集群来发展。
  彭澎分析,地方经济规划一定要有自身的特色,要跟地域特点结合起来,国家在批复规划的时候也充分考虑了地方的特点,这也是为了引导地方的投资冲动走向一个合理的方向,因为对地方来说,你不让他投资是不可能的。彭澎说,中国经济发展要同时解决总量增长和结构性风险问题,前者靠投资来拉动,后者则靠区域规划等举措朝着结构优化、与当地比较优势相结合的方向发展,这也是避免地方乱投资的一个比较好的方式。
  这些新的经济规划批复下来,对实质性的政策支持不能寄予太高指望。因为开路条不一定给路费。陈鸿宇说,地方很希望通过这样的平台来带动投资和经济增长,这也是通过非均衡发展思路来解决均衡发展的问题,但还是要从本地出发,要分步实施,有多少资源做多少事情。不要规划得太大,远景很宏伟,到最后做不了。
  地方庞大计划
  但是地方却按捺不住投资冲动。
  9月5日一天,国家发改委网站先是公布25个轨道交通、城际铁路项目的建设规划或可行性研究报告获批的信息,继而又批准或批复了13条公路建设项目的申请报告或可行性研究报告。这些轨道交通项目涉及18个城市、8000多亿元总投资,13个公路项目总里程超过2000公里。同一天,发改委还批复了9个污水处理项目、1个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和7个码头港航项目。此次涉及的基建项目总投资额达上万亿元。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孔令斌说,目前中国城市尤其是大城市聚集了大量的经济、人口等方面的资源,但公共交通基础设施严重滞后,阻碍了城市的发展,相比几年前的四万亿投资主要集中在城市之间、城市外部的基础设施,这些改善城市基础设施的投资是十分必要的。
  相比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投资计划,各地公布的投资计划显然更为庞大。9月24日,四川省政府新闻办、四川省发展改革委召开四川省重大投资项目暨鼓励民间投资发布会,会上发布了《四川省重大投资项目名录》(2012-2013)。这批项目共2242个,投资总额3.67万亿元。这一计划的总体量相当于四川省去年全年GDP的1.75倍。
  6月以来,已有10多个省市发布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或稳增长措施,粗略计算,涉及金额已近20万亿元,远超2008年中央政府的4万亿投资计划。其中,广东、天津、山西、重庆、福建、贵州、四川的投资计划均超万亿元。
  对比四年前国家财政的4万亿投资,地方政府无疑是本轮稳增长的主力。陈鸿宇说,地方政府借机搭便车的意图十分明显。有些地方政府想搭便车,鼓励下面拼命地向往上报项目,各地都要上大项目,动辄一个名人故里就要投资二三十亿。
  陈鸿宇分析,目前的情形和2009年的情形完全不同,2009年的财政政策比较宽松,现在财税收入本身的下滑速度非常快,外贸出口不振,企业交税又少,也不可能再依靠土地财政来质押贷款,政府信用这一块,跟2009年不一样了,现在很多地方政府的债务都非常沉重,银行对贷款很谨慎,不可能说给地方一说就支持。
  陈鸿宇表示,相比靠大投资拉动经济,地方政府更应该考虑经济的内生增长机制,切实扩大民生和内需。(.第.一.财.经.日.报)


  地方投资火爆 9月一批公司喜获大额订单
  9月以来,多家上市公司在近期都获得大额订单,其中基建工程合同占多数。随着地方政府刺激政策渐次展开,相关行业公司受益迹象已经显现。
  基建工程合同增加
  证券时报记者统计发现,9月以来,沪深两市约有33家上市公司披露了重大合同公告,其中上亿元级别的大订单就有14笔。
  中国南车9月初获得多家铁路局合计54.1亿元采购订单,居各家上市公司合同公告之首。剔除中国南车后,成都路桥7.65亿元的工程建设合同当属上市公司中单笔合同金额最大的一单,合同金额占公司去年一年营收近三成。
  公开资料显示,成都路桥施工合同所涉及的绕城高速与元华路互通立交桥、天府新区三纵一横绕城高速立交桥群项目,为四川省的国家投资工程项目,建设资金来自财政资金,预计于2013年5月竣工。
  宝利沥青近日也拿到来自政府的大订单,其全资子公司江苏宝利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与宜兴市交通运输局签订宜兴市滆湖东路工程项目投资建设-移交(BT)合同,合同金额为5.4亿元,占公司2011年营业收入的48.24%。棕榈园林也获得了广州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建筑建设合同施工专业分包合同,工程总价约1.89亿元。
  此外,大连地铁工程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工程、新疆阿克苏地区平安城市工程、太原福州至永泰高速公路交通机电工程及达州至万州高速公路交通机电工程等一系列基建项目,也都纷纷落到达华智能延华智能皖通科技等上市公司身上。
  为刺激经济,各地政府下半年加大了投资力度。市场人士分析认为,大规模的基础建设将使基建类上市公司受益,不过,基建项目一般工期较长,对公司业绩影响将缓慢释放。
  多家公司获海外订单
  另一个迹象是,上市公司获得海外订单数额有所上升。9月中旬,天奇股份金利华电、华东重机3家上市公司相继披露了海外订单公告。
  天奇股份中标日本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巴西与墨西哥总装项目,两项目合同总价合计1401.27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8800万元)。金利华电则获得印度国家电网某建设项目的两份玻璃绝缘子销售合同,合同金额达1004.68万美元(折合人民币6356.61万元),占到了公司2011年营业收入44.02%。
  华东重机10月与印度尼西亚第二港务集团签署了2台岸边集装箱起重机的订购合同,总价为1118万美元(折合人民币7078.84万元),占2011年度营业收入比重14.35%。
  此外,中国南车也获得委内瑞拉、南非等国家部分企业的大额订单。(.证.券.时.报)

 

此信息共有3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