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利好传闻引爆 A股飙升 证监会回应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重磅利好传闻引爆 A股飙升 证监会回应

加入日期:2012-9-27 16:12:16

此信息共有3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A股熊途未到末路:专家呼吁多部门联手救市
  2012年9月26日14∶54,上证综指在巨额主力资金恐慌抛售的压力下,意料之中地跌破了2000点,创出2009年3月以来的新低。2000点重要整数关被击穿意味着股指的向下空间被打开,面对迟迟难现见底信号的宏观经济形势,市场人士普遍认为2000点并非本轮调整大底。那么,当前管理层手中还有几张牌,可以让A股躲过1时代大劫难呢?
  盘中入1时代
  昨日,又一个黑色星期三,令无数股民心痛。作为高级整数关口,2000点的技术支撑在恐慌性抛盘面前变得脆弱不已。尽管收盘股指爬回2000点之上,但大幅萎缩的成交量显示股民无心恋战,这对于长假前仅剩的两个交易日而言,不是好征兆。
  截至收盘,上证综指收报2004.17点,下跌25.12点,跌幅为1.24%,成交384.2亿元;深证成指报8193.37点,下跌90.87点,跌幅为1.10%,成交397.1亿元。其中,上证综指尾盘跌破2000点,创出2009年2月3日以来新低1999.48点,各板块尽墨,成交量持续萎缩。
  对于昨日的大跌,市场分析人士总结了六大利空:上市公司三季度业绩堪忧;创业板解禁潮将至;权重股萎靡不振,五大行股价齐创新低;新股IPO审核重新启动;临近长假资金顾虑;市场预期美联储或提前加息,美日股市大跌。
  同时,开源证券分析师认为,大机构连续两周减仓可视作原因之一,仅以基金为例,上周股指大跌但基金顺势做空大幅减仓至74%的水平。
  当前市场没办法看到赚钱效应,央行货币政策仍然比较谨慎,投资者没有看到政策放松迹象。中原证券分析师张刚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股指短期仍将围绕2000点震荡,可以预见的是如果没有后续的政策组合拳出台救市,沪指下破1900点、1800点都只是时间问题。
  组合拳救市
  跌破2000点早在预料之中,现在的问题是,跌破2000点后管理层是否救市,用哪种方法救市。上海浦东张杨路一家证券公司的股民面对昨日的大跌炸开了锅,纷纷揣测管理层将如何救市。
  对于救市,国金证券财富管理中心分析师孙翀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认为,管理层手中还是有几张救市牌的,包括减免红利税,以及吸引海外长期资金入市等,预计出牌的时间点应该就在十八大召开前后,因此10月行情并不悲观。
  而张刚则向记者表示,仅仅靠证监会救市效果有限,当前股市面临的是系统性风险,需要组合拳给予市场信心。张刚所谈的政策组合拳,包括货币政策的放松,财政政策的激励,以及证监会对新股发行改革的持续推进以及印花税下调等。
  防抄半山腰
  随着上证综指下破2000点,市场间又传来了抄底的动员,然而业内人士提醒投资者,当前并不能看到宏观经济的企稳回升,2000点之下盲目抄底很可能只是抄到半山腰。
  大盘跌破两千点,源于市场积重难返、信心全无,政策又冷淡不给力,同时叠加创业板解禁潮的巨大压力。市场衰弱信心缺失的环境下,须外力协助才易探明底部,仅靠市场自身力量必然拉长探底、筑底时间。开源证券分析师认为,考虑到目前政策不给力,操作层面就要谨慎。
  张刚认为当前市场处于熊市中后期,投资者更多地应该在右侧交易,不应盲目在2000点之下抄底。
  然而,孙翀则认为,2000点之下A股的下跌空间不会很大,未来更多的市场风险集中在中小板创业板的10月解禁压力上。孙翀提醒投资者,由于业绩不佳,聚集解禁压力的中小板和创业板个股投资者应该避而远之。反观大盘股,孙翀认为2000点之下,中长期投资者可以适当选择介入。(.国.际.金.融.报 .赵.怡.雯)
  


  18年老股民的六个救市良方 A股只需要两个板
  一、新股发行:大股东持股成本应与发行价相同,看谁还敢哄抬新股发行价!大股东与投资者利益相关,鼓励其努力经营。大股东减持动力减弱,如果股票跌破发行价大股东会减持吗?这一招为一石二鸟。
  二、控股地位:大股东想控股必须到二级市场购买!
  三、招股书:招股书等同于合同,见《合同法》,招股书中的募资项目必须有相关部门批文,否则不得申请IPO。以此杜绝编造项目上市后马上变更项目,该行为等同单方面合同变更,属违规!
  四、超募资金:超募资金只能用于回购二级市场公司股份,不得挪做它用!因为这些资金都是来自二级市场,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五、月度经营报告:所有上市公司必须在每月5日前公布月度经营报告,见券商上市公司月度报告制度。
  六、各板问题:建议不要开什么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国际板……只需两个板就足够,一个主板,一个准备板!所有新股先上准备板考察三年,如果三年后兑现招股说明书所有承诺,并且业绩逐年增长,方可上升到主板交易!否则留在准备板中。(.扬.子.晚.报)

 

  沪市晚节不保失2进1 1999.48你就救救市吧
  备受关注的2000点,昨日在临收盘前告破,也宣告了沪指正式开启 1时代。面对跌跌不休的市场,虽然管理层推出政策组合拳,但仍然未能让大市走出低迷。宏观分析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股市低迷反映了投资者对经济缺乏信心,经济见底后方能看到市场底部。
  创近四年新低
  昨日两市开盘涨跌不一,随后股指在核电、券商、内贸、军工、船舶等板块带动下一度上涨,但受到周边日经指数与港股大跌拖累,股指震荡回落将日前创出的新低2005.26点一举击穿。临收盘前,2000点整数大关也晚节不保,盘中最低跌至1999.48点,也创出了自2008年底以来近四年的新低。
  伴随着大市走弱,投资者对市场的信心也降至了冰点。网上疯传一男子因为炒股亏损25万元,作出裸奔的惊人之举。有投资者调侃道:你看,昨日的主力在最低点位上都作了暗示,1999.48(你就救救市吧)。此外,也有投资者改编了《水调歌头》:终于被套牢,大盘破两千。业绩差,假账多,抄底难。可怜熊市,何时长向牛市转?人有悲欢离合,股有利好利难,此事古难全。但愿少亏点,剩点零花钱。
  沪指跌穿2000点具有指标意义,也预示着大盘迎来了1时代,即在近段时间之内,沪指可能会在2000点下方徘徊。在目前市场陷入一片恐慌和混乱的局面,市场人士绞尽脑汁疲于分析大盘破2入1时代的漩涡中,面对跌跌不休的股市,对于只能靠做多盈利的普通投资者来说,可以说是一场悲剧。
  经济底和市场底
  大盘开启1时代,究竟是不破不立,还是越跌越有?业内人士的意见是,先要经济见底,股市方能见底。
  湘财证券研究所策略研究员朱礼旭在接受《投资快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经济低位运行的情况下,沪指跌穿2000点是迟早的事情。首先,从汇丰PMI对9月份的预览值来看,目前国内宏观经济还没有走出困境,经济结构调整仍然需要时间。数据显示,9月汇丰PMI初值为47.8,较上月终值47.6小幅回升0.2个百分点,但低于历史均值,显示经济仍然疲弱。
  近期,虽然政策面上利好股市的消息不绝于耳,但是对A股的提振作用并不明显。就在市场低迷之际,央行周二开展了2900亿元的的逆回购操作,创了有史以来央行单日逆回购规模最高纪录。对于央行实行的逆回购,并不可以与降准相提并论。从逆回购的原理来看,只是央行调换空间的手段,通过总量调整的方式把后期放出去的资金提前到现在进行逆回购,是具有边际效应的。朱礼旭认为,逆回购并不如降准或者是固定资产投放那样,对市场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因为降准有可能把热钱流向股市,而固定资产投放则是提振经济的前兆。
  另外,对于市场最敏感的IPO重启,朱礼旭则认为,目前看来,IPO对于市场来说更多是心理层面的影响,IPO已经可以通过行政手段调节发行速度。而从今年三季度以来的表现来看,IPO审批的速度已经受到行政约束,发行节奏放缓。
  相对于放缓的IPO审核速度,上市公司的解禁潮才是真正的洪水猛兽。根据朱礼旭的介绍,今年四季度A股即将迎来解禁潮的高峰。如果再加上经济未见底的因素,以及市场供过于求的预期,要股市见底,先要经济见底,今年底的市场氛围应该会偏向谨慎。朱礼旭补充道,预计今年第四季度或明年第一季度,国内经济才会初现见底的端倪。(.投.资.快.报 .孙.宁)
  


  A股熊途未到末路 盘中入1时代组合拳救市
  2012年9月26日14∶54,上证综指在巨额主力资金恐慌抛售的压力下,意料之中地跌破了2000点,创出2009年3月以来的新低。2000点重要整数关被击穿意味着股指的向下空间被打开,面对迟迟难现见底信号的宏观经济形势,市场人士普遍认为2000点并非本轮调整大底。那么,当前管理层手中还有几张牌,可以让A股躲过1时代大劫难呢?
  盘中入1时代
  昨日,又一个黑色星期三,令无数股民心痛。作为高级整数关口,2000点的技术支撑在恐慌性抛盘面前变得脆弱不已。尽管收盘股指爬回2000点之上,但大幅萎缩的成交量显示股民无心恋战,这对于长假前仅剩的两个交易日而言,不是好征兆。
  截至收盘,上证综指收报2004.17点,下跌25.12点,跌幅为1.24%,成交384.2亿元;深证成指报8193.37点,下跌90.87点,跌幅为1.10%,成交397.1亿元。其中,上证综指尾盘跌破2000点,创出2009年2月3日以来新低1999.48点,各板块尽墨,成交量持续萎缩。-
  对于昨日的大跌,市场分析人士总结了六大利空:上市公司三季度业绩堪忧;创业板解禁潮将至;权重股萎靡不振,五大行股价齐创新低;新股IPO审核重新启动;临近长假资金顾虑;市场预期美联储或提前加息,美日股市大跌。
  同时,开源证券分析师认为,大机构连续两周减仓可视作原因之一,仅以基金为例,上周股指大跌但基金顺势做空大幅减仓至74%的水平。
  当前市场没办法看到赚钱效应,央行货币政策仍然比较谨慎,投资者没有看到政策放松迹象。中原证券分析师张刚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股指短期仍将围绕2000点震荡,可以预见的是如果没有后续的政策组合拳出台救市,沪指下破1900点、1800点都只是时间问题。
  组合拳救市
  跌破2000点早在预料之中,现在的问题是,跌破2000点后管理层是否救市,用哪种方法救市。上海浦东张杨路一家证券公司的股民面对昨日的大跌炸开了锅,纷纷揣测管理层将如何救市。
  对于救市,国金证券财富管理中心分析师孙翀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认为,管理层手中还是有几张救市牌的,包括减免红利税,以及吸引海外长期资金入市等,预计出牌的时间点应该就在十八大召开前后,因此10月行情并不悲观。
  而张刚则向记者表示,仅仅靠证监会救市效果有限,当前股市面临的是系统性风险,需要组合拳给予市场信心。张刚所谈的政策组合拳,包括货币政策的放松,财政政策的激励,以及证监会对新股发行改革的持续推进以及印花税下调等。
  防抄半山腰
  随着上证综指下破2000点,市场间又传来了抄底的动员,然而业内人士提醒投资者,当前并不能看到宏观经济的企稳回升,2000点之下盲目抄底很可能只是抄到半山腰。
  大盘跌破两千点,源于市场积重难返、信心全无,政策又冷淡不给力,同时叠加创业板解禁潮的巨大压力。市场衰弱信心缺失的环境下,须外力协助才易探明底部,仅靠市场自身力量必然拉长探底、筑底时间。开源证券分析师认为,考虑到目前政策不给力,操作层面就要谨慎。
  张刚认为当前市场处于熊市中后期,投资者更多地应该在右侧交易,不应盲目在2000点之下抄底。
  然而,孙翀则认为,2000点之下A股的下跌空间不会很大,未来更多的市场风险集中在中小板创业板的10月解禁压力上。孙翀提醒投资者,由于业绩不佳,聚集解禁压力的中小板和创业板个股投资者应该避而远之。反观大盘股,孙翀认为2000点之下,中长期投资者可以适当选择介入。(.国.际.金.融.报)
  


  李大霄:救市需先将泡沫源头弄干净
  9月26日在其微博中表示,救市需先将泡沫源头弄干净。
  李大霄认为,救市其中一招:新股发行立即上市改为新股发行半年或者一年后相对集中上市,可以立竿见影。用加大打新者及炒新者的风险的方法降低发行价,用苛刻的上市条件降低开盘价。令打新者胆怯不敢打高价,抄新者因为数目偏多不便炒作,不利于炒新自然降低开盘价。要救市,先将泡沫源头弄干净才是正道。
  李大霄指出,市场到了迫切需要救市的阶段了,要救,就要救在根源上而不是救于表面,要彻底纠正为融资者利益将泡沫从源头输入二级市场的局面,同时要用更严格的发行及上市条件来限制发行价及上市价,只有将增量控制住,存量才能安稳,救市正当时。(英大证券 李大霄)

 

  1.65万亿险资或将进入股市 9家机构获首批入场券
   经过多日商讨和遴选,第一批获准管理险资的非保险类投资管理机构名单出炉。不过,这仅仅是保险机构委托投资开闸第一步,这些机构能否最终获得保险资金青睐,尚待时日。
  保监会9月26日晚间发布公告称,博时基金、大成基金、华安基金、海富通基金、华泰柏瑞基金、嘉实基金、诺安基金7家基金公司和上海海通证券、中金公司2家证券公司共9家机构获得首批入场券。
  据了解,国泰君安等更多机构也已准备好材料提交了申请,目前正等待保监会的审批。
  今年7月23日,保监会发布的《保险资金委托投资管理暂行办法》,放闸险企将资金委托给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等专业投资管理机构投资。此前保险资金只能委托给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或者购买一些普通的开放式基金,并不能以专户形式将资金委托给基金管理公司、证券公司管理。
  截至2012年8月,保险资产总额6.6万亿元。仅计算权益类投资额,按照保监会规定的用于投资证券投资基金和股票的余额,合计不超过该保险公司上季末总资产的25%计算,理论上合计便达1.65万亿资金可委托进行权益类投资。
  一位券商资产管理部负责人表示,券商和基金公司有着非常丰富的资金运营管理经验,可以帮助提升保险资金投资收益水平,同时,大量的保险资金可以为机构引入增量资金,扩大投资规模,提升券商收益。
  资金委托投资的放开也获得了部分大型资产管理公司和保险机构的欢迎。尤其今年资本市场表现不好,一些保险机构也希望对资本市场了解深入的券商或基金公司代为管理权益投资以提升收益。
  一位保险公司投资负责人认为,以前保险公司的钱只能交给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从市场化的角度来说并不合理,引入竞争机制对于提高保险资金收益率、降低管理费率有积极意义。
  此前,中国平安首席投资官陈德贤8月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表示,随着保险资金量越来越大,通过更多机构来进行投资对于分散风险、提升收益有积极意义。平安保险资金委托投资目前已经启动委托投资招投标工作,并已开始市场分析等前期准备工作。
  不少保险机构都在近期迎来多批基金和证券公司的拜访。不过保险公司在决定是否委托以及选择什么公司进行委托上,仍十分谨慎。
  但我们目前还没有明确意向,希望再观望一段时间再做决定。 一位中型保险公司投资负责人说。
  该人士分析,保险公司将资金委托给基金或券商大体有三个理由:一是不具备一些投资渠道的投资资格,例如没有无担保债或股票直投资格,需要进行委托投资,这主要是一些新型或者小型保险机构;二是基金或者券商表现出明显优于其他同行的投资能力;第三,通过委托一部分资金给券商或基金,在学习和比较中增强自身投资团队对资本市场的认识。
  他表示,目前还没看到合适的可以托付的机构。他认为要获得保险机构的认可,基金或券商需要表现更多亮点。
  另一位保险资管人士分析,目前,保险资金多数投资于收益差别较小的固定收益类产品,多数保险公司已建立了自己的投资团队,一般而言,一家想做大做强的保险公司都希望培养一支强有力的投资团队,因此不会将所有资金委托出去。此外,基金、证券公司收取的专户管理费和超额收益提成相对较高,这也需要双方协商达成一致。
   随着保险资金委托投资逐步走入正轨,也让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深感压力。一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部门负责人表示,一方面,保险业在尝试打破壁垒,引入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等其他机构;另一方面,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也不能限于管理保险资金,亟待走出去。(.21.世.纪.经.济.报.道 .邓.雄.鹰)
  
  


  海外大资金长期看好A股 证监会或推新政满足需求
  刚刚结束的三大交易所全球路演传回一个强烈的信号:超大型长期投资机构配置A股的需求仍然强烈。多位参与此次路演的机构人士告诉《第一财经日报》,主权投资基金、中央银行和养老金希望获得更多的QFII额度,但目前有关外汇管理政策却形成了瓶颈。
  就在前不久,卡塔尔投资局对A股的胃口让很多业内人士感到惊讶:50亿美元。目前单个机构最高的QFII额度上限仅为10亿美元,且单次批准的额度从未超过3亿美元。一些分析机构猜测,中国监管层可能会在资本市场开放的领域迈出新的一步--给予超大型长期投资机构一种特别QFII额度。
  公开信息显示, 截至今年8月末,卡塔尔投资局尚未从中国证监会获得QFII资格。但有消息称,该机构正在向证监会进行申请;在获得QFII资格后,方可向国家外汇管理局申请投资额度。
  监管层对于卡塔尔投资局这样的超大型投资机构进入A股市场显然持欢迎态度。这些机构具备雄厚的资金实力,投资额度大、周期长,完全符合中国监管层对QFII的期许。
  但是,目前对于QFII的额度限制将是最大的掣肘。熟悉此事的机构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外汇局需要对现有的QFII额度管理政策进行调整,目前还没有听说有进展,至于是否会有特别额度,这个要看监管部门之间协调的结果。
  QFII双层结构
  在至今仍然动荡的市场环境中,资金面和流动性困扰着绝大多数国际投资机构。但超大型长期投资机构却是一个例外。
  专业资产管理咨询机构Z-ben Advisors近期的一篇报告称,资产管理机构对QFII额度的需求受到最终投资者需求的限制,后者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往往对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缺乏信心。
  近期一个周边市场曾同时发行六七只中国A股基金,结果募集效果都不理想。
  但是,超大型长期投资机构却拥有大量的自有资金,且流动性充足。此类机构的投资着眼点也不在于短期获利,而是长期的配置型投资。
  长期以来,由于中国的资本项目管制和QFII额度的限制,直接投资于中国资本市场的资金仅占全球投资者配置总量的不到1%。但中国资本市场的规模在全球的占比已经超过8%。在这种情况下,国际机构投资者往往转而配置与中国相关的资产,如其他新兴市场,以及中国工业的上游领域,如矿产,以及相关资源国家的货币等。
  而中国资本市场的表现却已经与其他新兴市场发生了脱钩,投资者和基金管理人逐渐将中国市场视为一个独立的资产类别。其他的替代型资产则终究取代不了直接进入中国市场。
  因此,Z-ben Advisors猜测,中国监管层或许将推出一个双层结构,即一般类型的境外机构仍然适用10亿美元的QFII额度上限,而主权财富基金、中央银行、养老金和大型保险机构则可以超过这一上限。
  目前,挪威中央银行和香港金管局的QFII额度已经达到10亿美元。QFII名单中的此类长期投资机构数量也越来越多,如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淡马锡、阿布扎比投资局、科威特政府投资局、加拿大年金计划等。这些机构获批的额度也明显高于同期获得额度的资产管理公司。
  一位参与上海证券交易所北美路演的人士告诉本报记者:北美的养老金,尤其是加拿大,对QFII额度的需求普遍很大。
  在欧洲,虽然西南欧各国深受债务危机困扰,但是北欧国家的日子还算不错。一位机构人士提醒本报记者注意,瑞典金融监管局今年4月刚刚与中国证监会签署双边监管合作谅解备忘录。目前尚无一家QFII机构来自北欧这个最富裕的地区,而双方监管机构的上述合作备忘录是瑞典投资机构获得QFII资格的前置条件。
  小水管的困扰
  去年年底以来,中国证监会和外汇局分别加快了QFII资格和额度的审批速度;今年4月更是一次性推出500亿美元的新额度,使得QFII的总体规模扩张到800亿美元。
  但是对于单个的QFII机构而言,目前的额度上限就好像给一个大水池安上一个小水管。不仅大型机构的胃口得不到满足,资产管理公司也普遍认为目前手中的两三亿美元的额度很不经济。
  单个机构的额度太小,与人员的投入不匹配,形成不了规模效应。国内一家长期为QFII提供服务的券商人士对记者说。赋予长期投资机构特殊额度,仍然需要外汇局的政策支持。
  接近监管层的人士对本报记者说,在新推额度这件事上两个监管部门的协调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二者的立场并不完全一致。证监会既有中长期内推动资本市场国际化的考虑,也有短期内提振国内投资者信心的意图。但外汇局则更多的是从长期角度规划资本项目管制放松的进程。
  一些市场人士曾将外汇局加快审批QFII额度与去年四季度以来资金流入和外汇占款的减少联系起来,但是熟悉外汇局的人士称,这一因素不是外汇局的主要出发点。
  跨境资金的双向流动应该还属于正常范围,短期内的流入流出、外汇储备的减少、人民币汇率的波动等也未形成趋势。在这方面外汇局对于放QFII进来不是很急迫。上述人士说。
  QFII额度肯定不够用,但我们也理解不可能一下子放得很快。富兰克林邓普顿大中华区总监张伟也对本报记者说,毕竟人民币不是自由兑换的,需要一步一步来。
  Z-ben Advisors的分析师Chantal Grinderslev则对两个监管部门之间达成进一步共识持积极态度:中国资本市场的外资穿透度只有1%多一点,促进跨境资本流动、提升中国资本市场的竞争力,应该是证监会与外汇局的共同目标。
  中金公司销售交易部执行总经理徐健告诉记者,我国台湾地区资本市场的开放,也经历了一个从有管理的准入到实行注册制的过程,这个过程花了20年时间。
  事实上,不仅仅是额度的问题,QFII要大规模进入中国资本市场还面临其他制约,比如资金的汇入汇出、税收安排,甚至是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和司法上对于投资者权益的保护。
  徐健认为,一个国家的资本市场开放程度,需要这个经济体自身的体量,以及货币的对外开放程度相互配合。就我国而言,除了货币当局推动人民币逐渐发展过渡为可兑换的国际货币之外,还需要其他金融监管和政策制定部门肩负着一定的责任。
  中国加入WTO十年有余,QFII制度也推出了整整十年,中国的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和接纳程度,进步都是巨大的。徐健说,资本市场的开放还是进行时,在监管政策、制度完善和具体执行层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第.一.财.经.日.报 .蒋.飞)

此信息共有3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