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不久的1955年,国家百废待兴,百业待举,是年十一月三日,受政务院委托国家地方工业部在北京召开了解放以来的全国第一届酿酒会议。会期十六天,至十一月十八日闭幕。全国各省市,自治区都派代表出席了会议。
在这次会议上,全国各地代表交流了各地酿酒工业的情况,检查了存在的问题和缺点,统一了思想认识,并着重讨论了山东烟台酒厂酿酒、制曲、制酵母的操作法,肯定了该操作法的优越性和推广价值;同时交流了小曲酒和酒精制造的经验,寻求新酒源。会议还研究和检查了酒的质量问题,对白酒的质量作了适当的规定,为了配合会议的研究与讨论,举办了小型的酒类及新酒源的展览,并组织了全国性对各种白酒的尝评委员会,进行了尝试与评比。双沟酒厂选送64度双沟高粱大曲参加展览与尝评。并由县、地区和省有关部门的选拔和推荐,我厂负责酿酒技术工作的副厂长许化一先生代表江苏省出任全国评酒委员,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首次全国性评酒。
1955年,正是全国人民努力为完成和超额完成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生产计划的关键时候,举行这样一次大会来研究改进酿酒技术,推广先进经验,以提高出酒率,提高产品质量;同时还在全国人民响应国家号召节约粮食的时候,来开会研究提高出酒率,合理利用新酒源,为国家节约用粮,是适时的也是十分必要的。因此,这次大会的适时召开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955年,双沟酒厂建厂仅仅七年时间,固定资产9万元,有干部职工82人,大曲酒年产量554吨,产品为双沟大曲。(不分普优),是年,工业总产值64.3万元,酒的出酒率为百斤红粮出酒43.03,成本为545.8元/吨,全员劳动生产率7598元,工人劳动生产率为1108元,是年,上缴税金60.14万元,实现利润14.30万元。
企业刚刚起步,但双沟人对自己的产品质量决不含糊,双沟大曲为历史名酒,早在清末就在南洋劝业会上夺得名酒第一。从资本家手里把全德糟坊接收为国有时,就一直抓住双沟大曲酒的质量不放。当时生产条件很差,工人踩曲,毛驴推磨,烧锅用土灶,出甑木锨扬,看酒的质量好坏全凭感官,用肉眼看,用水冲,酒质看酒花,绿莹莹的是酒,发白的是水,技术人员和酒把式试酒醅时先泼一瓢水上去,把手伸进池子用煤油灯照,酒气上来,灯花乱动,就知道有酒了,灯花不动,则无酒,完全是原始操作方式,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生产的双沟大曲,在这次酿酒会议评酒时,夺得了全国甲等佳酒第一名。那时评酒,尚没有行贿,送礼,请客,暗发红包之说,完全靠的是产品质量。各省选送样酒53种,评酒委员评判了较有代表性的酒36种,(每省有一种或两种),评酒时是采取秘密的方式,酒名是秘密的,评酒委员也是严格地遵守评酒规章的,也就是说大家都是出以公心,严格按“白酒评级标准”来进行的。
评酒时要求评酒员做到如下四点:
1、试饮前必需先用凉开水漱口。
2、闻过酒后20分钟方可尝酒。
3、鉴定每个项目时在你认为适当的字句前画一个圈(○)以作表示,如该项字句不能代表你的意见,可以另行添加。
4、一种酒试饮定后漱口,等10分钟后再进行第二次尝酒。
评比分六个等级:
100分为特等70分以上为乙等;
80分以上为甲等;60分以上为丙等;
60分以下为丁等(不及格);50分以下为戊等(不及格)。
这次白酒评级品酒其结果如下:
经过严格尝评、打分、定级,评出的结果是:甲等酒共有18种,按得分高低为序排列名次,64度双沟大曲为甲等佳酒第一名,荣登榜首;山西杏花村汾酒甲等第四名,安徽濉溪口子酒厂高粱大曲甲等第五名,贵州茅台(600519)酒排名甲等佳酒第十名;四川泸州大曲第十五名。乙等酒从19名到26名;丙等从27名到31名;丁等从32到35名,最后一名戊等即第36名,为内蒙古自治区乌兰浩特酒厂生产的橡子酒,倒数第一。
1955年,我厂刚从安徽省划归江苏淮阴地区,厂长为为安徽五河县人朱善之,分管技术的副厂长许化一,都为新四军老战士,烧酒的多为解放前就在私人作坊当把式的老师傅,技术过硬,作风踏实,爱岗敬业,双沟大曲在全国首届评比中夺冠凝聚了他们的心血和智慧。
在全国第一届酿酒会议文件汇编《酒精配置白酒(曲酒和药曲酒)的初步经验》中说:“如果将酒精配置曲酒中,再加入10%的酿成的名曲酒(如泸州老窖(000568)或双沟大曲酒),它就有名酒的风味,更适合一般人民习惯和嗜好”。
双沟大曲在这次全国评酒中创造了全国甲等佳酒第一名,对双沟酒业60年来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附:全国第一届酿酒会议评酒名次表(1955.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