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改十二五规划:完善股市9大举措 新三板优先股亮点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金改十二五规划:完善股市9大举措 新三板优先股亮点

加入日期:2012-9-18 7:50:36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导读:
  十二五末直接融资比例将超15%
  继续推动中长期资金参与资本市场
  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至15%以上
  金融业十二五规划为资本市场大发展注入动力
  十二五金融业首度设定量化发展指标
  金改十二五规划发布 首度设定量化发展指标
  金改十二五规划:探索建立国际板
  金改十二五规划:着力完善股票市场 积极发展债券市场
  金改十二五规划:深化股票发行改革 健全退市制度
  完善股市九大举措 新三板优先股成亮点
  张茉楠:金融改革的逻辑应遵循先内后外
  尚福林:加强小微企业金融扶持
  金改十二五规划支持券商做优做强 机构荐3股
  金融业十二五规划利好金改概念

  十二五末直接融资比例将超15%
  国务院日前批准了由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中国证监会、中国保监会和国家外汇管理局共同编制的《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二五规划》,昨日公开发布。《规划》提出,到十二五期末,非金融企业直接融资占社会融资规模比重提高至15%以上。银行、证券、保险等主要金融行业的行业结构和组织体系更为合理。
  对于这一目标的确定,一行三会在《规划》中解释称,十一五时期,社会融资规模显著增长,非金融企业直接融资占社会融资规模比重也明显提高。十五时期的2002~2005年年平均为5.03%,十一五时期年平均为11.08%。十二五时期,在继续显著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的政策支持下,预期非金融企业股票和债券融资占社会融资规模比重将显著提高。
  为提高直接融资比例,《规划》提出,要规范发展主板和中小板市场,支持中小企业运用资本市场发展壮大。推进创业板市场建设,提高运行质量和效率,支持创新型经济发展。扩大代办股份转让系统试点,加快建设覆盖全国的统一监管的场外交易市场。探索建立国际板市场。完善不同层次市场间的转板机制和市场退出机制,逐步建立各层次市场间的有机联系,形成优胜劣汰的市场环境。
  关于货币政策,《规划》称,十二五期间要优化货币政策目标体系,更加突出价格稳定目标,关注更广泛意义的整体价格水平稳定。
  根据《规划》确定的目标,十二五期间要建立健全存款保险制度,加快存款保险立法进程,择机出台《存款保险条例》,明确存款保险制度的基本功能和组织模式。
  《规划》鼓励发展养老、健康、责任、汽车和农业等专业保险公司,探索发展信用保险专业机构,初步形成专业性保险公司差异化竞争优势。支持中小保险公司创新发展,形成各有优势、各具特色的经营模式。
  《规划》还提出,十二五期间要引导具备条件的金融机构在明确综合经营战略、有效防范风险的前提下,积极稳妥开展综合经营试点,提高综合金融服务能力与水平。引导试点金融机构根据自身风险管控能力和比较优势选择金融业综合经营模式。(.证.券.时.报)


  继续推动中长期资金参与资本市场
  中国人民银行17日发布的《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二五规划》提出,将继续推动社会保障基金、企业年金等中长期资金参与资本市场,探索建立优先股制度,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再融资制度和投资者回报机制,鼓励证券公司通过上市增强实力,提升竞争力。货币政策将更加突出价格稳定目标,关注更广泛的整体意义的价格稳定,利率市场化要取得明确进展。
  国务院日前批准了由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国家外汇管理局共同编制的《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二五规划》。规划提出,十二五时期我国金融业发展和改革的主要目标是:金融服务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社会融资规模适度增长。金融结构调整取得明显进展,直接融资占社会融资规模比重显著提高。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增强,利率市场化改革取得明显进展,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一步完善,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逐步实现,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金融机构改革进一步深化,大型金融机构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完善,创新发展能力和风险管理水平明显提升,金融机构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增强。金融服务基本实现全覆盖,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支持科技创新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进一步加大。金融风险总体可控,金融机构风险管理能力持续提升,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预警体系、评估体系和处置机制进一步健全,存款保险制度等金融安全网制度基本建立。
  探索建立优先股制度
  规划提出,大力发展资产管理机构,壮大多元化机构投资者队伍。促进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机构健康发展,规范发展私募基金机构。鼓励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金融机构不断扩大资产管理业务,适时研究推动期货公司开展资产管理业务。研究放宽公募基金管理机构业务范围。继续推动社会保障基金、企业年金等中长期资金参与资本市场。
  规范发展主板和中小板市场,支持中小企业运用资本市场发展壮大。推进创业板市场建设,提高运行质量和效率,支持创新型经济发展。扩大代办股份转让系统试点,加快建设覆盖全国的统一监管的场外交易市场。探索建立国际板市场。完善不同层次市场间的转板机制和市场退出机制,逐步建立各层次市场间的有机联系,形成优胜劣汰的市场环境。
  继续深化股票发行制度市场化改革,积极探索发行方式创新,进一步弱化行政审批,强化资本约束、市场约束和诚信约束,完善新股发行询价制度,提高发行定价的合理性。探索建立优先股制度。健全退市制度,坚持优胜劣汰,不断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促进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协调健康发展。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再融资制度和投资者回报机制,引导和鼓励上市公司增加现金分红。
  完善债券发行管理体制,加强各部门协调配合,强化信息披露要求,落实监管责任。稳步扩大债券市场规模,推进产品创新和多样化。加强债券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着力培育商业信用,强化市场约束和风险分担机制,提高市场运行透明度,为债券市场发展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积极支持证券公司做优做强。鼓励证券公司通过上市增强实力,提升竞争力。支持证券公司为企业并购重组提供优质服务。
  支持期货公司通过兼并重组、增资扩股等方式,进一步壮大规模和实力。推动优质期货公司开展境外期货经纪业务。
  健全货币政策操作体系
  规划提出,十二五时期要优化货币政策目标体系。更加突出价格稳定目标,关注更广泛意义的整体价格水平稳定。处理好促进经济增长、保持物价稳定和防范金融风险的关系。合理调控货币信贷总量,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在继续关注货币供应量、新增贷款等传统中间目标的同时,发挥社会融资规模在货币政策制定中的参考作用。
  规划提出,健全货币政策操作体系。完善市场化的间接调控机制,逐步增强利率、汇率等价格杠杆的作用,推进货币政策从以数量型调控为主向以价格型调控为主转型。完善公开市场操作目标体系、工具组合和操作方式,增强公开市场操作引导货币市场利率的能力。加强存款准备金工具与公开市场工具的协调配合。充分发挥再贷款、再贴现的作用,支持经济结构调整,促进薄弱环节发展,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根据经济金融形势,合理安排货币政策工具组合、期限结构和操作力度,加强货币政策工具之间的协调配合,强化流动性管理,调节货币信贷增长。
  规划提出,十二五时期,金融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保持在5%左右,到十二五期末,非金融企业直接融资占社会融资规模比重提高至15%以上。银行、证券、保险等主要金融行业的行业结构和组织体系更为合理。(.中.国.证.券.报)


  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至15%以上
  金改十二五规划强调构建逆周期宏观审慎监管
  经过长达两年的调研和征求意见,日前,国务院正式批准了由央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和外管局共同编制的《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二五规划》(下称《规划》).
  基于十二五规划纲要和今年初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规划》为十二五时期的中国金融业描绘了一幅新蓝图:直接融资占社会融资规模比重显著提高,利率市场化改革取得明显进展,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一步完善,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逐步实现,存款保险制度等金融安全网制度基本建立。
  直接融资比重提至15%
  在发展目标上,《规划》提出了两大数量指标:一是十二五时期,金融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保持在5%左右;二是到十二五期末,非金融企业直接融资占社会融资规模比重提高至15%以上。
  国际经验表明,金融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呈缓慢增长态势。数据显示,本世纪前10年,我国金融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4.42%,低于美国的8.01%和日本的6.53%。
  《规划》预计,十二五时期,在继续显著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的政策支持下,非金融企业股票和债券融资占社会融资规模比重将显著提高。这一比重在十五时期的2002~2005年年平均为5.03%,十一五时期年平均为11.08%。
  在此背景下,《规划》提出,规范发展主板和中小板市场,推进创业板市场建设,扩大代办股份转让系统试点。与此同时,完善债券发行管理体制,加强各部门协调配合;稳步扩大债券市场规模,推进产品创新和多样化;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为债券市场发展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近年来,随着债券市场准入门槛与发行限制的减少,企业债券融资保持了高速增长。据央行最新统计,8月份企业债券净融资2584亿元,占社会融资总量比重达到21%。
  构建逆周期宏观审慎监管框架
  为了完善宏观调控,促进实体经济平稳健康发展,《规划》将建立健全金融宏观审慎政策框架放在了首要位置,要求进一步构建和完善逆周期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有效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其主要思路是,把货币信贷和流动性管理等总量调节与强化宏观审慎管理相结合,引导并激励金融机构稳健经营,主动调整信贷投放,提升金融机构风险防范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未来的货币政策,《规划》强调更加突出价格稳定目标,关注更广泛意义的整体价格水平稳定,发挥社会融资规模在货币政策制定中的参考作用。
  在操作体系上,要求完善市场化的间接调控机制,逐步增强利率、汇率等价格杠杆的作用,推进以数量型调控为主向以价格型调控为主转型,增强公开市场操作引导货币市场利率的能力。
  利率市场化改革攻坚
  在改革攻坚不断完善金融运行机制一章中,管理层将利率市场化置于第一位,提出进一步发挥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的基准作用,扩大其在市场化产品中的应用;健全中长期市场收益率曲线,为金融机构产品定价提供有效基准。
  《规划》明确了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路径--按照条件成熟程度,通过放开替代性金融产品价格等途径,有序推进利率市场化。多年来,尽管存贷款利率一直存在管制,通过债券与理财产品价格的市场化,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继续完善中央银行利率调控体系,疏通利率传导渠道,引导金融机构不断增强风险定价能力。《规划》强调,依托Shibor建立健全利率定价自律机制,确保利率市场化改革按照放得开,形得成,调得了的原则稳步推进。
  作为维护金融稳定和安全的重要环节,《规划》要求建立完善存款保险制度及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机制,建议加快存款保险立法进程,择机出台《存款保险条例》;同时研究起草《保险公司风险处置条例》,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金融机构破产法律体系,规范市场退出程序。
  存款保险制度等金融风险管理制度要基本建立,这与十二五期间需要推进的一系列金融改革直接相关。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称,诸如利率市场化、金融机构更多转向中小企业和农业等领域、银行业务日趋多元化等,都客观上需要多层次的金融风险防范体系,存款保险制度就是其中的代表性组成部分。
  而为了优化金融发展环境,《规划》提出继续加强金融法制建设,包括加快制定金融业综合经营、存款保险、金融机构破产、上市公司监管、信用评级以及征信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完善对各类金融市场、金融产品和金融机构的监管规定。
  除此之外,《规划》还要求完善地方政府金融管理体制,进一步明确地方政府对小额贷款公司和担保公司等机构的管理职责,强化地方政府的风险处置责任。(.第.一.财.经.日.报)


  金融业十二五规划为资本市场大发展注入动力
  我国《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日前经国务院批准,于昨天正式发布。《规划》对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人民币国际化等诸多战略及战术层面的变革做出安排,明确了间接融资及直接融资等金融结构方面改革的目标和策略;提出十二五时期金融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保持在5%左右的量化预期,强调十二五期末非金融企业直接融资占社会融资规模比重提高至15%以上的愿景。笔者认为,这个规划为资本市场大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也将注入强劲动力。
  目前,国际金融危机已经进入第五个年头,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趋势仍然没有明显的改变。《规划》结合了金融危机给我们带来的启示,可以使金融改革能够更加兼顾国内具体情况和国际经验教训。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坚持市场化的同时,要着力完善金融宏观调控,市场化和与市场化相匹配的宏观调控体系要相互匹配,不能片面讲市场化。
  我国金融改革是一个立体的改革,核心是市场化,一切行动要围绕市场化进行。按照《规划》,利率、汇率、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都要有稳妥推进,要有积极成果。其中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逐步实现的表述,意味着此项开放的进展要兼顾市场化和宏观管理的平衡。央行行长周小川曾表示,在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资本项目中共有40个子项目,每一项是否可兑换均可评估,汇总起来则是资本项目的可兑换性;而对照IMF提出的关于资本项目可兑换的40个子项来衡量,就可以发现,其实我们距离资本项目可兑换的目标,现在已经不太远了。他还指出,多数发达国家也不是100%可自由兑换,可能仅仅是达到了80%或90%的水平,往往差不多就可以宣称资本项目可兑换了。笔者认为,审慎、科学评估人民币可自由兑换的标准,是把握我国金融市场化改革的重要原则之一。
  除了利率、汇率、证券产品价格等金融标的价格的市场化之外,要突出推进三个方面的市场化:
  第一,推进金融机构的市场化,即加大金融机构在组织和经营活动方面的市场化。一方面要放小。鼓励小型贷款公司、村镇银行以及私人银行等小微金融机构的发展,为微小企业提供对应的金融服务。另一方面要改大。在银政保及信托等现有金融机构的分业监管、跨业合作的基础上,组建和发展若干金融控股公司;但也不是搞大批的金融控股公司,有的大型银行甚至可以分拆,根据职能、地域和业务进行市场化重塑。
  第二,推进融资活动的市场化。截至目前,我国企业的贷款增长幅度比资本金增长幅度高出5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比较高,如果长此以往,对企业发展和银行业都造成巨大的负担,并且风险过于集中。为此,积极推动金融市场协调发展,显著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要进一步发挥债券和股票市场的融资作用,其中债券市场的作用应更加强化。
  第三,推进宏观调控的市场化。目前,我国宏观调控体系已趋于完善并且积累了很多成功经验,但在银行信贷方面还是有明显的行政性特点。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特别是建立与市场化改革匹配的宏观调控,当然要与利率市场化密切协调。但目前央行的资产结构也必须加以调整。截至2011年底,我国的银行资产是113万亿元,但央行可动用的资产只有6000多亿元;同时,央行自身资产的50%到80%在海外配置。
  )《规划》中还提出要着力完善股票市场。规范发展主板和中小板市场,支持中小企业运用资本市场发展壮大。推进创业板市场建设,提高运行质量和效率,支持创新型经济发展。扩大代办股份转让系统试点,加快建设覆盖全国的统一监管的场外交易市场。探索建立国际板市场。完善不同层次市场间的转板机制和市场退出机制。继续深化股票发行制度市场化改革,积极探索发行方式创新,进一步弱化行政审批,强化资本约束、市场约束和诚信约束,完善新股发行询价制度,提高发行定价的合理性。探索建立优先股制度。健全退市制度,坚持优胜劣汰,不断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促进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协调健康发展。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再融资制度和投资者回报机制,引导和鼓励上市公司增加现金分红。
  积极支持证券公司做优做强。完善证券公司融资融券管理办法和配套规则,逐步扩大标的证券范围。鼓励证券公司通过上市增强实力,提升竞争力。支持证券公司为企业并购重组提供优质服务。支持期货公司通过兼并重组、增资扩股等方式,进一步壮大规模和实力。
  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参与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的改制和增资扩股。
  大力发展资产管理机构,壮大多元化机构投资者队伍。促进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机构健康发展,规范发展私募基金机构。鼓励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金融机构不断扩大资产管理业务,适时研究推动期货公司开展资产管理业务。研究放宽公募基金管理机构业务范围。继续推动社会保障基金、企业年金等中长期资金参与资本市场。
  积极发展债券市场。完善债券发行管理体制,加强各部门协调配合,强化信息披露要求,落实监管责任。稳步扩大债券市场规模,推进产品创新和多样化。加强债券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着力培育商业信用,强化市场约束和风险分担机制,提高市场运行透明度,为债券市场发展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进一步完善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期货投资者保障基金、保险保障基金管理制度,制定《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条例》。
  继续推动经济发展需要、市场条件具备的大宗商品期货品种上市,推动发展商品指数期货、商品期权、原油期货、碳排放权期货等。继续加强金融期货市场建设,在确保股指期货平稳运行的基础上,适时推出国债期货,积极稳妥发展其他权益类金融期货期权产品,以及利率、外汇期货期权产品等金融衍生品。稳步推进资产证券化,便利市场主体融资和实施资产管理。继续探索发展银行间市场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在加强管理、严防风险的前提下,稳步发展场外信用衍生品市场,逐步形成有效的市场定价和风险管理机制。
  处理好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与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的节奏和先后顺序。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稳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进一步放宽跨境资本流动限制,健全资本流出流入均衡管理体制,完善对外债权债务管理,稳妥有序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以直接投资便利化为出发点,实现直接投资基本可兑换;以开放国内资本市场和扩大对外证券投资为重点,进一步提高证券投资可兑换程度;以便利跨境融资为重点,加快改革信贷业务外汇管理,深化外债管理体制改革,规范对外债权管理和监测;以扩大个人用汇自主权为着力点,进一步放开个人其他资本项目跨境交易。
  《规划》提出要健全金融监管机构之间以及与宏观调控部门之间在重大政策与法规问题上的协调机制。细化金融机构分类标准,统一监管政策,减少监管套利,弥补监管真空。强化对综合经营和新产品、新业务的监管协作,探索对金融产品的功能监管,严格把握高关联、高复杂程度创新产品的市场准入,防范跨行业、跨市场风险。建立健全本外币跨境资金流动监管框架,加强本外币协同监管。建立和完善银行体系与资本市场之间的防火墙,防止风险跨业传染。(.证.券.日.报)


  十二五金融业首度设定量化发展指标
  《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二五规划》发布
  十二五直接融资占社会融资比重超15%,金融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保持在5%左右
  关注更广泛意义的整体价格水平稳定
  货币政策将从以数量型调控为主向以价格型调控为主转型
  加快建设覆盖全国的统一监管的场外交易市场;完善不同层次市场间的转板机制和市场退出机制
  17日,央行、 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外汇局正式对外发布了《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二五规划》(下称《规划》)。与以往不同,《规划》用两个量化指标明确了十二五时期我国金融业发展和改革的目标,一是金融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保持在5%左右,二是企业直接融资占社会融资规模比重提高至15%以上。
  《规划》指出,十二五时期金融服务业要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全面发展金融服务业,十二五时期,金融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保持在5%左右,社会融资规模保持适度增长。
  同时,金融结构调整要在十二五时期取得明显进展。到十二五期末,企业直接融资占社会融资规模比重提高至15%以上。银行、证券、保险等主要金融行业的行业结构和组织体系更为合理。
  资料显示,在十一五时期,非金融企业直接融资占社会融资规模比重已经明显提高。十五时期的2002-2005 年年平均仅为5.03%,十一五时期年平均则攀升至11.08%。
  而为了达到15%的目标,显著提高股票和债券等直接融资比重,《规划》指出,要加快建设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着力完善股票市场、积极发展债券市场。(.上.证)


  金改十二五规划发布 首度设定量化发展指标
  □十二五直接融资占社会融资比重超15%,金融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保持在5%左右
  □关注更广泛意义的整体价格水平稳定
  □货币政策将从以数量型调控为主向以价格型调控为主转型
  □加快建设覆盖全国的统一监管的场外交易市场;完善不同层次市场间的转板机制和市场退出机制
  17日,央行、 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外汇局正式对外发布了《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二五规划》(下称《规划》)。与以往不同,《规划》用两个量化指标明确了十二五时期我国金融业发展和改革的目标,一是金融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保持在5%左右,二是企业直接融资占社会融资规模比重提高至15%以上。
  《规划》指出,十二五时期金融服务业要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全面发展金融服务业,十二五时期,金融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保持在5%左右,社会融资规模保持适度增长。
  同时,金融结构调整要在十二五时期取得明显进展。到十二五期末,企业直接融资占社会融资规模比重提高至15%以上。银行、证券、保险等主要金融行业的行业结构和组织体系更为合理。
  资料显示,在十一五时期,非金融企业直接融资占社会融资规模比重已经明显提高。十五时期的2002-2005 年年平均仅为5.03%,十一五时期年平均则攀升至11.08%。
  而为了达到15%的目标,显著提高股票和债券等直接融资比重,《规划》指出,要加快建设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着力完善股票市场、积极发展债券市场。
  其中包括规范发展主板和中小板市场,支持中小企业运用资本市场发展壮大;推进创业板市场建设,提高运行质量和效率,支持创新型经济发展;扩大代办股份转让系统试点,加快建设覆盖全国的统一监管的场外交易市场;探索建立国际板市场;完善不同层次市场间的转板机制和市场退出机制,逐步建立各层次市场间的有机联系,形成优胜劣汰的市场环境等。
  对于货币政策,《规划》强调,一要完善货币政策决策机制。发挥好货币政策委员会在国家宏观调控、货币政策制定和调整中的作用,建立健全多层次的货币政策决策咨询体系。二要优化货币政策目标体系。更加突出价格稳定目标,关注更广泛意义的整体价格水平稳定。三要健全货币政策操作体系。完善市场化的间接调控机制,逐步增强利率、汇率等价格杠杆的作用,推进货币政策从以数量型调控为主向以价格型调控为主转型。(.上.证)

 

  金改十二五规划:探索建立国际板
  中国人民银行9月17日下午公开发布《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二五规划》,在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建设方面,规划称要着力完善股票市场,探索建立国际板市场,并继续深化新股发行体制改革。
  该规划由一行三会以及外管局共同编制,日前获得国务院批准。
  在股票市场方面,规划提出,要规范发展主板和中小板市场,支持中小企业运用资本市场发展壮大。推进创业板市场建设,提高运行质量和效率,支持创新型经济发展。扩大代办股份转让系统试点,加快建设覆盖全国的统一监管的场外交易市场。探索建立国际板市场。完善不同层次市场间的转板机制和市场退出机制,逐步建立各层次市场间的有机联系,形成优胜劣汰的市场环境。
  要继续深化股票发行制度市场化改革,积极探索发行方式创新,进一步弱化行政审批,强化资本约束、市场约束和诚信约束,完善新股发行询价制度,提高发行定价的合理性。探索建立优先股制度。
  要健全退市制度,坚持优胜劣汰,不断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促进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协调健康发展。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再融资制度和投资者回报机制,引导和鼓励上市公司增加现金分红。
  规划要求积极发展债券市场。完善债券发行管理体制,加强各部门协调配合,强化信息披露要求,落实监管责任。稳步扩大债券市场规模,推进产品创新和多样化。加强债券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着力培育商业信用,强化市场约束和风险分担机制,提高市场运行透明度,为债券市场发展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在货币、外汇和黄金市场方面,规划指出,要大力推动货币市场各子市场协调健康发展,进一步加强货币市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货币市场管理制度,优化货币市场机构投资者结构,大力发展货币市场中介机构。
  规划鼓励货币市场工具创新,拓宽市场广度和深度,增强流动性管理功能。要稳步推进外汇市场建设,丰富外汇市场产品,完善外汇市场交易机制,支持中小金融机构参与外汇市场,继续推进外汇市场对外开放。
  要推动黄金市场稳步规范发展,改进黄金市场服务体系,完善黄金市场仓储、运输、交割和黄金账户服务体系。
  规划还指出,要积极培育保险市场。更好发挥保险服务功能,不断丰富保险产品,拓宽保险服务领域。大力发展个人寿险、健康保险、养老保险、企业年金业务,以及与住房、汽车消费有关的保险业务。搞好个人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试点。总结推广商业保险参与社会保障、医疗保障体系建设的经验和做法。加快发展与公众利益密切相关的环境污染、公众安全等责任保险。逐步建立国家政策支持的巨灾保险体系,完善巨灾风险分散转移和补偿机制。
  大力提高保险服务水平,规范保险市场秩序,解决销售误导和理赔难等突出问题。鼓励开展资产管理产品创新,稳步开展保险资金投资不动产和未上市企业股权。支持保险资金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拓宽投资渠道,依规投资保险类企业、非保险类金融企业和与保险业务相关的养老、医疗、汽车服务等企业股权。
  规划提出,要推动发展期货和金融衍生品市场。推动期货市场由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稳步发展商品期货市场,继续推动经济发展需要、市场条件具备的大宗商品期货品种上市,推动发展商品指数期货、商品期权、原油期货、碳排放权期货等。继续加强金融期货市场建设,在确保股指期货平稳运行的基础上,适时推出国债期货,积极稳妥发展其他权益类金融期货期权产品,以及利率、外汇期货期权产品等金融衍生品。
  此外,要积极稳妥地推进金融衍生品市场制度创新和产品创新,健全金融衍生品监管法规体系。加强机构投资者队伍建设,积极扩大金融衍生品市场参与主体。稳步推进资产证券化,便利市场主体融资和实施资产管理。继续探索发展银行间市场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在加强管理、严防风险的前提下,稳步发展场外信用衍生品市场,逐步形成有效的市场定价和风险管理机制。(.第.一.财.经 .田.力)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