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登新:若银行一味做大信贷规模必将死路一条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董登新:若银行一味做大信贷规模必将死路一条

加入日期:2012-9-18 15:21:02

  中国人民银行9月17日发布的《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二五”规划》确定了“十二五”时期金融改革发展总体目标。根据规划目标,“十二五”时期,中国金融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将保持在5%左右,利率市场化改革将取得明显进展。

  规划还提出,到“十二五”期末,金融结构调整要取得明显进展,非金融企业直接融资占社会融资规模比重将提高至15%以上。银行、证券、保险等主要金融行业的行业结构和组织体系更为合理。

  规划提出,“十二五”时期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增强。利率市场化改革将取得明显进展,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一步完善,人民币跨境使用稳步扩大,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逐步实现。银行、证券、保险业市场化水平显著提升,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市场机制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9月18日,新浪微博认证资料为“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的董登新发表微博对金融十二五规划做了相关解读。对于银行,董登新表示,银行强势,既是银行的优势,也是银行的包袱。银行的当务之急,就是要转换经营模式和盈利模式,如果银行继续一味做大信贷规模,必将是死路一条。

  董登新表示,“扩大直接融资,释放银行风险。中国银行(601988)业强势,众人有目共睹,120万亿元银行业总资产,远超美国,雄居世界第一。这不是骄傲,而是风险!中国粗放式、外延型、总量扩张的经济增长模式,一直高度依赖银行贷款扩张支撑。如果直接融资继续弱小,一旦经济转型,银行风险将暴露无遗。”

  董登新认为,“银行强势,既是银行的优势,也是银行的包袱。当一国民众和企业高度依赖银行单一融资时,最初的信贷扩张冲动和短时间内的暴利,可能让银行欢喜、让银行着迷,然而无度扩张的后果一定是苦果。一旦GDP减速,银行贷款扩张不动时,坏账风险就会降临。因此大力发展直接融资,可为银行减负、减压,分散风险。”

  董登新称,“如果一国直接融资发展落后、市场规模狭小,则企业融资无法多元化、分散化,居民投资也缺少多样化、分散化的工具,更为不妙的结果必然是,银行成为企业唯一的融资渠道,存款则成为居民的主要保值、储值工具。这对银行、企业和居民来说,单一的融资渠道、单一的投资工具,都将意味着风险无法分散。”

  董登新表示,“在直接融资将不断做大的趋势下,银行业要首先学会自救、自新、自强。银行的当务之急,就是要转换经营模式和盈利模式,如果银行继续一味做大信贷规模,必将是死路一条。只有严格控制资产规模扩张,借道集约化经营、精耕细作,银行才有机会重获新生,化解银行危机可能发生的风险。”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