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皓:QE3不是A股市场的利好
宏皓(金融学家)
昨日(9月14日)大盘大幅高开后走低震荡,午后探低反弹冲击60天线附近振荡,如期收出周日十字阴星。指数虽然上涨,但力度不够,尤其是资源股在早盘和券商股在午盘后引领过指数两波冲击,但仅仅是局部冲高,量能虽然放大,但幅度有限,指数也未形成大的突破,因此这样走势不能够算作对反弹行情确认。
午后股指出现强势反弹表现,和美国推出的QE3没太大关系,反弹动力还是源自于市场自身,军工股和一些超跌科技大盘股的走强给股指带来了反弹势头。
与外围市场和大宗商品市场的亢奋表现相比,QE3推出,A股市场要矜持很多。虽然早盘在煤炭和有色的带动下高调亮相,但小冲了一下便开始回落,总体看来,QE3只激起了一波涟漪,在国内影响递减,国内货币政策才是决定性的因素,市场仍在等待。
A股市场之所以对QE3的推出反应平淡,理由是:首先,目前A股市场面临最大的问题是中日关系紧张,从昨天市场尾盘的突然急跌中能看出,市场担心在加剧,前期强势股开始出现大幅回落是市场主力在寻求自身安全的表现。
其次,从前两次推出后市场反应看,短期里QE有点影响,但A股市场最终的走势,投资者已经有目共睹,出现了更加低迷的情况。A股市场目前最头疼的依旧是房价、物价的问题,所以当宽松政策出台后,更加剧了A股市场自身经济的调整难度。另外,随着QE3的推出,美元势必回落,这对拥有大量美元储备的中国来说,又是一次考验。因此美国QE3的推出对于A股市场来说,负面影响明显。
第三,QE3的推出,将再次引发货币政策的紊乱。随着美国人大量印制钞票,2009年中国已经吃了一次大亏,这次中国将采取何种策略来应对是个敏感性话题。从现实角度上讲,美元宽松,那我们的货币政策也应该相对变得宽松一些,但这个度如何掌握,会不会再次将经济引到通胀上去,会不会出现恶性循环状况,这些问题都是摆在我们目前的现实,所以在这些因素的相互交织下,可以说,QE3的推出不应该是A股市场的利好。
由于美元贬值趋势明显,中国巨额外汇储备也将面临缩水的风险,无疑是一场严峻的外汇储备安全考验。因此,解决中国外汇储备过高的问题,不仅要鼓励藏汇于民、增加购买海外资产,还要推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同时,美元贬值必将导致大宗商品价格的无度上涨,进而从成本端推高中国物价,使得中国企业生产成本更高,需要加快中国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的进程,继续产业升级的努力以应对这场日益激烈的经济战争。(.每.日.经.济.新.闻)
叶檀:美国极度疯狂失去了任何廉耻
货币闸门放开,就无法关拢。货币政策像绷紧的橡皮筯,失去了弹性。
继欧洲央行宣布无限度购债之后,9月13日,美联储宣布了无限量购债计划,只要经济不好转,量化宽松就不会停止。美国与欧洲就此进入了全面负利率时代,未来滞胀阴影浓重。
QE3无法拉动经济,既然前两轮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均未起到拉动经济的作用,我们很难对QE3抱特别的期待。此轮宽松的货币政策目标含糊不清,如果是针对利率,美国已经进入了负利率时代;如果是美联储指出的增加就业与保持房地产市场稳定,但货币与就业之间并没有明确的对应关系,而美国的房地产市场已经出现了稳定的趋势。
此次放松货币有明确的政治指向。统计过去近十五届大选有十次在九、十月份美联储调整货币政策,以帮助现任总统竞选,成为竞选团队中最有利的拉拉队。美国国内有舆论尖锐指出,伯南克如此行事,就是为了保住自己的职位。面对如此疯狂的行为,美国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罗姆尼已公开承诺,一旦自己上台,就让伯南克下课。
欧美债务进一步货币化,全球经济进一步虚拟化。美国债务呈火箭式上升,已经到了虱多不痒的程度。9月13日,美国财政部表示,美国政府2012财年预算赤字在8月份突破了1万亿美元大关,达到1.16万亿美元。财政部表示,美国政府月度赤字为1910亿美元,支出3690亿美元,收入为1790亿美元。奥巴马任期的四年内,美国预算赤字每年 (每年9月截止的财年)超出1万亿美元,除了发放美元通过货币化的方式向全球美元拥有者转嫁债务之外,没有其他的任何办法。
全球实体经济未能上升,虚拟化程度加深,大宗商品脱离了与实体经济的联系,价格迅速拉升。贵金属在美联储宣布无限量购债计划当天价格大涨,COMEX12月期金大涨38.4美元至1772.1美元/盎司,12月期银收涨1.48美元至34.78美元/盎司。全球原油价格跳升,突破了此前连续维持了四个星期的盘整区间,当天收盘,纽约商品交易所10月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上涨1.30美元,收于每桶98.31美元,涨幅为1.34%。10月交货的北海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则上涨94美分,收于每桶116.90美元,涨幅为0.81%。截止到北京时间9月14日中午,NYMEX10月原油报99.08美元/桶,上涨1.09美元,涨幅1.10%,原油突破每桶100美元就在旦夕之间。
如果原油、农产品价格继续上升,对大型的发展中经济体是当头一棒。印度、中国的实际通胀将会拉升,货币政策空间缩小,而企业的日子将越来越难过。虽然CPI表面上不会急剧拉升,但企业会抱怨原材料价格、人力成本上升,对于中低端制造企业打击不容小覤。而美国本国由于页岩气开发,能源自给率上升,农产品稳定,通胀压力不大。9月13日,美国劳工部公布的报告显示,上月经季节调整后的生产者价格指数上升了1.7%,为2009年6月以来最大涨幅,远高于7月0.3%的涨幅。由于能源价格飙升,8月生产者价格涨幅创三年来新高,但潜在通胀压力受抑制。
这是一轮新的财富分配游戏,这是一轮新的抢钱游戏。美元汇率继续疲软,目前美国南部经济较落后的密西西比州的劳工报酬与墨西哥等国持平,与中国东南沿海的劳工工资只相差15%左右。美国左手想拥有苹果等高科技企业,右手想通过压低汇率降低制造业成本,让部分配套的企业回流到美国,这是复兴制造业计划中的重要一环。试图依靠廉价劳动力夺回十年前的出口竞争的美梦该清醒了,美国通过极度疯狂、宽松的货币政策,关上了中国重启大规模中低端制造业的大门。
正因为美元疲软的前景,全球股市大涨。与其说这显示了全球经济在一夜之间急速好转,不如说所有的投资者随着货币更换了测量市场的温度计,虚拟资产价格还在上升,这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中国市场。
我们进入了全面负利率时代,全面虚拟化时代。货币政策如同二战前的贸易壁垒,用货币政策与邻为壑。只要疯狂的政策继续,全球经济将继续在日本式的资产负债表崩溃阴影与上世纪70年代的滞胀阴影中,继续徘徊。
这是一个疯狂的年代,大型央行失去了任何廉耻。(.每.日.经.济.新.闻)
谢百三:QE3对中国影响不大但是个挑战
复旦大学金融与资本市场研究中心主任 谢百三教授
一篇题为《强烈反对轻率自费出国留学》文章,受到广泛关注,仅新浪网就有95000多人研读。但也得罪了一些中介公司等利益集团,骂声不绝;但细细看了一下,对此文反驳的大部分理由很苍白,要么就是举成功者个案个例,要么就是批评水平低;有的还意气用事地说:你越反对,我越要砸锅卖铁把孩子送出国留学。--我看了哑然失笑,你要倾家荡产送孩子出国,是你自己的事,你自己负责。我作为一名普通教师,针对这股全国性狂热的出国热、出国潮,提点个人意见、看法而已。我强烈反对也是以旁观者清的角度,善意地反对轻率自费出国而已。你如果经过深思熟虑,又有万贯家产,小孩又勤奋刻苦,认真踏实,在国内也成绩优秀,聪慧努力,或者是拿到了美国欧洲国家及香港地区等奖学金,或是公派出国,我怎会反对,支持还来不及呢。但轻率地自费出国,则往往浪费资金,浪费青春,可能会拖垮一个个小康之家还让孩子错过国内发展的一次次机会!这是一件家庭及人生的战略性大事,因此;本人还是再写一文反对反对,给头脑发热者泼泼冷水。
一、重申:不一概而论反对出国留学,支持优秀同学出去
前一文中笔者已反复强调,很支持有才优秀同学出国。小平讲要十万八万地送出去,何等地高远视野,何等大气;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出国人员,回国后对中国经济32年高速发展贡献卓著功不可没,人们看在眼里记在心中。
我在北京大学读研究生的同学,不少出国留学,有的学成后回来当了清华,北大和复旦的教师、教授;有的做了世界银行驻中国驻华办事处工作人员;有的留在美国英国名牌大学当了教授;有的在美国成了高级酒店的大股东,还有的回来办了很大的金融证券咨询公司(如天相公司)。
我们的学生、同学中,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出国的,包括自费出国的,也大多成绩斐然,学成后在国内外顺利发展。
如,2006年1月,我们去看了复旦生物系出国一对青年夫妻同学,都在美国的生化医药公司工作,白天在纽约上班,晚上驾车回新泽西州别墅,生活十分幸福,记得女生调侃地讲:他(指其爱人)是特别特别地爱国,总想回中国办公司发展,我却是特别特别地不爱国,就不想回去。大家哈哈大笑。但第二天临告别时,男生母亲在送我们时悄悄地说:千万别随便来,我原是深圳一家医院的妇产科副主任,每天都有手术,受人尊敬,心情也好,但到美国后就是帮忙带孙子,自己事业全丢了,语言不通,朋友很少,很失落。给我印象很深。
我们复旦同学、学生中,有自费在英国牛津大学读书的(有部分奖学金),非常聪明,勤奋,优秀;毕业后已在英国一金融公司工作,年薪8万英镑(合人民币80多万);和复旦出国的一位博士生结婚,生了女儿,很好,很成功,还买了牛津大学附近一套房,出租了,租金可以抵按揭。但依然常来电话,探讨全球及中国的金融市场。
这个同学是妈妈将哈尔滨一套房子卖了20多万去英国留学的,但恰逢中国2006-2007年股市大牛,在中国同学的磋商下,通过买宏达股份等等种种牛股挣了200多万,交了学费,买回了哈尔滨的房子;现在在英国站稳脚跟,发展很好。
非常看好她的未来,是复旦最优秀成功学生之一。不过她如不出国也会发展很好,都曾已考上了中国证监会公务员,干什么成什么。还有同学在悉尼大学博士毕业后,留在澳大利亚一大学当教师了,也很好。
二、轻率自费出国则害处很大,第一就是花费很大,给他国作贡献。
据有关部门调查研究,自费出国留学费用大致如下:
美国大学,每年费用为20-25万元人民币;
英国大学,每年费用为20万元人民币;
澳大利亚大学,每年费用为20万元人民币;
加拿大大学,每年费用为15万元人民币;
日本大学,每年费用为12万元人民币;
新西兰大学,每年费用为15万元人民币。
不过,调查版本相差很大,有的费用还要高得多。那么,如果四年大学本科两年研究生;110-150万元人民币都是很常见的。而110-150万元;如果不出国,在国内读大学,则可以节省下来,给小孩成家立业就业。
110-150万元,如果买比较保险的五年期国债,5-5.5%利息,一年得到为6万-8.2万元;等于每个月5000-6800元;加上同学毕业后工作收入,在珠海可有3000-4500元;在深圳、上海为5000-6000元,加在一起每月收入共8000-1.2万元,本金还在,何乐而不为。
如果买企业债券如08新湖债、09怀化债,扣税后也有5.6-5.7%收益(它们利率为8.2-9%,要交税);但很保险稳定。我国企业债在证券市场23年中从未发生过一例违约事件。
如近日买一些AB类分级组合基金的A类(稳健型),利率则可达到7%以上,安全保险性为99.9999%;除非发生世界大战,证券市场被关闭。
这样的收益,本金还在。须知,150万在上海杨浦区现可买一套八、九十年代二手房;在长沙、武汉、成都、珠海、哈尔滨、天津都可以买一套很不错的新房了。你的孩子大学毕业了,3000-5000工资的工作总找得到的吧,可以娶妻生子了。
但你轻率自费出国留学后呢,一碗方便面4-5美元,汇率是1:6.3;(新加坡4-5新元,汇率是1:5;等于15-25人民币);由于人民币汇率被低估,在美、英、新加坡等外国消费,大多都很贵啊!在国外什么都得算着用,而在中国大超市,推着车去买东西,往往是用了算,花几百元可买一小车东西。
总之,110-150万,对于中国绝大多数家庭来说,可能是一半或全部家产,千万不能砸锅卖铁,倾家荡产;一锤子买卖,把希望全寄托在小孩出国以后挣大钱上;这完全是一种单方面的美好幻想,失望的概率起码在70%以上,除非你自己本来就很优秀。
三、出国读书不是为了钱,为了理想
一些人反驳我的观点,认为出国是为了找个好大学,是为了理想,不是纯粹为了挣钱。这种话,你如果是个脚踏实地,实实在在的成年人,是不应该讲出来的。你不是为了出国学成,挣美元、欧元,挣大钱回报爸爸妈妈的养育之恩,你是为了什么?为了理想,为了爱国;扯得上去呢?没听说有的同学批评一些中国著名大学教学不成功吗,里边的学生只想出国不爱国,科教兴国兴美国吗?
四、留在国外很难,各国失业率高企
和一些家长探讨过,广州一位大学副教授,送女儿去澳洲,由于有亲戚帮忙,加之自己勤奋打工,她女儿留学仅花了30多万人民币,这是最省的了。但她说,几年后,女儿还是回国了,在那里工作不好找。后来,在广州一家民办大学当老师,工资5-6千元。
她说,如果不能在国外留下来定居,那真是不该鼓励她出国。从中国大学毕业,23岁出国,28岁回国,女生最宝贵的青春,在国外度过,作父母的每天每时为她担心,担心她的学习、工作、就业、恋爱;在国外谈了个英国读书的中国留学生,几年后分手,父母心里纠结啊!回国两年后,才定下来,去年结婚了,父母的心也平静下来了。
但是,现在出了国,不回来容易吗?
请看2012年8月的失业率数据:
美国8.1%;英国4.9%;加拿大 7.3%;澳大利亚5.1%;日本4.3%;新西兰二季度为6.8%。
在全球经济不景气及欧债危机的阴影下,各留学主要国家失业问题都很严重。加拿大总理哈帕说:今年的首要任务就是创造就业岗位。此外,如,在澳大利亚读了会计专业硕士的毕业生小刘说:很想留在澳洲的,但澳洲对中国留学生的要求太高了,如果进澳洲银行,他们会说请考雅思4个8过来吧(满分9分,国外名校研究生入学要求仅为7分);连澳洲本地人也做不到啊!只好回国来求职。
此外,欧元区失业率连续14个月攀升;6月份达11.2%,(历史最高水平);其中西班牙高达24.8%;对中国留学生就业影响很大。
希腊失业率6月份为22.5%,中国留学生基本都回国
希腊6月份失业率10.8%,失业人数279万,是8年来最高。
希腊本国出国留学生都不敢回国,加之本国求职者优先中国留学生找工作也就十分困难。
法国6月底失业人数294万人,创下1999年来新高,失业率为10%(6月)。法国对外国人员签证发放政策也开始收紧,不发或者延迟发。
经济相对最好的德国,7月失业人口达287.6万,为6.8%。而有的地方规定中国留学生在德国想要找到工作签证,年薪必须达到一定数额。
请大家想想,为什么近年来,出国人数在增加,留学回国人数增加比例更大呢?仅2011年就回来18.62万人啊!
总之,要想自费留学在国外工作定居也是一件很有难度的事。请各位正打算准备送孩子出国的家长和同学对此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五、留学后回国找工作也不太容易了
随着近年来,大批同学出国留学(34万人中31.5万是自费的),出国人中70%回国,留学生的金色也有所褪色,不像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那么抢手了。
我见到的,有的在澳大利亚读了4年本科,2年研究生花了140万的同学,几个月了还在上海找工作,打算一般普通的银行招工时也去投简历报名;他说,不奢望马上收回这花掉的140万,希望将来有一天能收回。(这种心理可以理解,但用人单位为之不安,一个月4000-5000元,20-30年才收得回啊!)
六、出国后,很多人困难重重
有的人是家里仅仅50-100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全家省吃俭用下来全在这里了,现在钱全砸到留学中去了,可谓是背水一战,大人、孩子的心理压力都很大,万一外语学不好通不过怎么办?国外的大学宽进严出(我一个同学在美国博士读了八年,越读越难,论文非常难通过;还有一个复旦化学系的同学,到了写博士论文的时候感到很艰难,发信过来要我们鼓励他给他信心),可能会长时间通不过怎么办。此外,国外的看病是很贵的,有很多同学为了省钱,忍着牙疼,半年一年不敢去治,坚持到回国以后再看。
有的是因为中外历史人文背景不同,水土不服,英语,法语,德语都得花很长时间学好,毕业也很不容易啊!
七、不要赌气,任性为面子而出国
在很多家庭,很多地方(其实现在的出国热,在上海、北京一线大城市。特别是北大,复旦这样的大学),已经渐渐退烧,人们在一个个不成功的案例前变得冷静,现实了。在复旦大学,你出国就出,没人特羡慕;不出,就在国内发展,考研,就业,就业后读MBA,EMBA都可以,没人看不起。
现在很多中介公司大量忽悠的反而是一些二、三线城市及普通(非重点)大学及二、三本大学的同学。
一些同学,想通过出国,换个国外大学好找工作,拿高薪,实际上,自费留学成本几十年都收不回。
还有一些家长让孩子出国,完全是为了面子。亲友团聚,吃饭喝酒时,以让孩子出国留学为荣,很多人是看别人家孩子出去了,自己孩子也送出去。以挣到面子,虚荣心作祟。
还有一些家长与孩子在这股出国热的风潮中,把出国视作全家的奋斗目标及理想,出国,小孩金色前途,全家荣宗耀祖,成了几代人的梦想,可谓深入人心,深入骨髓,谁一反对,他们大人孩子就一起吵,奋起辩论、反驳;直到几年后黯然回国,几个月工作不好找,才面对现实平静下来。
总之,在这种事关孩子、全家的大事面前,多听听相反意见是有好处的,出国不出国要因人而异,因家庭而异,要慎之又慎!
八、出国失败的故事常记在心
那还是几年前的事,我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管理学院给MBA上课,有不少是中国留学生;他们毕业在新加坡找份合适的工作也不容易。后来回国前,我和一位新加坡总经理曾给一个26岁的哈尔滨女生廖丽萍介绍一位男士相亲,男的是新加坡一位丧偶的大律师,40多岁。一见面,我看到男的很显老,很猥琐,马上把廖同学拉到一边,悄悄对她说:不要和他好,太老了,不配你。回哈尔滨找工作,找对象去,肯定能找到好的。
要回国,我们匆匆离别赶去机场。结果传来的消息令我非常意外,是女方愿意,男方不愿意,男的担心小龙女太漂亮,以后管不住;而女方因为家里借了几十万元留学,要还债,因此愿意和他好。我在上海听说这一结果,难过了好一阵子。
本周经济与股市:
周五早上传来美国QE3正式出台的消息,并且扬言到2015年末前,都实行相当宽松的超低利率政策,全球股市一片上扬,中国股市也上涨了二十多点。这对美国和西方国家的经济复苏和股市肯定是利多,对中国也有一定的影响,但影响会小一些,主要原因是:第一,中国的人民币是不能完全自由兑换的,有防火墙作用;第二,中国股市这一段时间的下跌主要是宏观实体经济不景气所致;第三,美国的QE3还有针对中国贸易战的含义,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在QE2出台时曾经说过,有的新兴国家,特别是中国,让它货币升值它不升……而美元发多了会贬值,等于迫使人民币升值,就会造成美国加工业出口业的复苏和我国出口行业的不景气;第四,中国将面临着更多的美元等外汇来兑换人民币,它们在汇率和利率上双重赌博,对中国是一个考验。(.金.融.投.资.报)
李志林:为何股市没有实质性利好政策?
上周五的携巨量罕见大阳线,曾激发了许多人对大牛市的幻想。我则坚持认为,这只是一年一度的秋抢行情,或者说是维稳令下的结构性秋抢行情。本周连续五天的横向盘整,已证明了这一点。
1、强势整理实属不易。上周五的巨量大阳线,可以说是信奉右侧交易的机构和投资者迫不及待地抢出来的,阳线实体和成交量之大,超过了以往各底部。但是,这么多的抄底大军持有同样的成本,一根大阳线就直刺前密集成交区2150点左右,便增加了获利盘解套盘的双重夹击,为继续大幅上行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再加上本周又遇到了中日钓鱼岛争端急剧升温,还有各种利空传言满天飞,更增加了获利抛盘的兑现欲望和买盘的犹豫谨慎。然而,在种种不利情况下,本周连续五天在20天线(2087点)、五周均线(2100点)和30天线(2106点)上方运行,不给做空和踏空者在2100点下方有任何建仓补仓机会,用6天4700亿的成交量,将抄底资金的平均持股成本提高到2100点以上,以连续5天一字型排列的K线,显示了多方的力量,为秋抢行情的拓展积蓄了力量。我认为,底部大阳线后久盘的结果,不是必跌,而是必涨。
2、经济刺激政策是利大于弊。近一两年来,由于通胀的起伏,房地产价格居高不下,地方融资平台金额数量不减,以及经济的增速的下滑,市场的舆论普遍对2008年金融危机时政府增加的4万亿投资的刺激政策,进行激烈批评指责,甚至否定。对此,本周温总理作出了回应:正是因为当时的果断决策和科学应对,我们才避免了企业倒闭,工人失业,农民返乡,才保持了经济良好发展的势头,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防止了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出现大的波折。我赞同温总理的这个论述。因为在百年不遇的全球金融危机下,2008年四季度和2009年第一季度,中国的GDP增速快速降到6.1%,而中国经济增长在7%以下,社会就会出现不稳定和动乱。根据中国先哲两利相权取其大,两害相权取其轻的智慧,我认为,当时党中央国务院增加4万亿投资的决策是果断正确的,效果主流是好的,只是地方跟进的10万亿有点盲目、重复、过头。对此,外界不能怀疑一切,否定一切,不在其位却空而论道,纸上谈兵,站着讲话不腰疼。(.金.融.投.资.报)
水皮杂谈:郭主席深感意外 证监会要革自己的命
中国股市之所以成为伪市场,原因是复杂的也是简单的,复杂在于这个市场一开始和成熟市场相比建设的基础就不同,中国股市在当时几乎是惟一一个建立在社会主义国家的股市,而传统的概念中,资本市场是资本主义发展到高级形态的产物,基础的不同注定了这个市场并非一个纯粹的发达国家成熟市场,而之所以说简单,是因为一切由权力说了算。
中国证监会作为一个监管部门,影响力实际渗透到中国股市的方方面面,包括投资人的行为规范,法力无边有时候连他们自己都不敢想象。不久前,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召集了包括吴尚志、赵令欢、沈南鹏PE界人物和裘国根、江晖等私募界的人物座谈,令郭主席深感意外的是,来自私募界的代表们纷纷要求证监会对自己实施监管,这和包括郭主席在内的证监会人士对私募基金的认识出入太大,在他们的概念中,对于公募基金父爱式管头管脚的管理连自己都感到厌恶,好不容易摆脱公募束缚的私募基金怎么会如此喜欢招安呢?
事实上,在一个组织无所不在的社会里,有人管和没人管是完全不一样的。有人主管,就等于有山可靠,做事尽管束缚手脚,但却天塌下来有高个顶;没人主管,就等于没有靠山,不但一切后果自负,而且可能根本就不让你负,因为没人主管,意味着人人可管,所以有人管等于有人管,没人管等于没人管,前后两个管字意义完全不同。私募没人管,实际上意味着连正式的身份都没有,和私生子差不多,连户口都上不上,自然不可能享有公募的诸多便利;金融业是领牌照的,连户口都没有更谈不上领什么牌照;公募基金可以走银行代销,私募只能作为信托产品出现;公募可以旱涝保收管理费,私募只能和客户分成;最重要的公募等于有政府背书,私募又由谁来为他背书?连傻子都明白,在这个行业有人背书等于有人担保等于有信用等于可以合理合法招摇撞骗,公募出事也就是能力问题,私募出事一定是人品问题。一个市场主体,机构投资者纷纷要求挂靠求身份的股市,不是一个伪市场又是一个什么市场?
当然,伪市场的特征最明显的还在于垄断权力之下的垄断资源的分配,更确切地讲,因为证监会发审委掌握着上市资源分配的权力,让谁上不让谁上由他说了算,实际也就意味着掌握了社会财富再分配的权力。过去中国股市主要为国企解贫脱困服务,这种权力的分配后果不那么明显,反正肉烂在锅里,谁也没有明目张胆地往家拿,但现在中小板和创业板开板后情势就完全不同,这种权力就演变成了一夜暴富的游戏。2012年至今,A股市价不过21.9万亿,和去年底的21.35万亿相当,但是其中上市的新股有145只,募集的资金有934亿,561个自然人股东,持股市值1335亿,人均财富2.78亿,产生了236位亿万富翁,28位身价过10亿,股市成了造富机器,上不成市破产倒闭,一旦上市鲤鱼跳龙门。在市值几乎没有变化的情况下,这些财神是如何被打造出来的呢?不是损不足奉有余的结果吗?不是大小散户资金流血的集成吗?不是均衡状态下的财富再分配又是什么呢?为什么那么多公司打破脑袋不惜一切代价要上市?为什么市场熊成这样还有700家公司不依不饶不离不弃排队守在IPO的大门口?为什么我们说只有发不上的价格而没有卖不出的股票?因为中国市场有两个特征,一是整体融资不足,个股过度融资;二是整体新股供过于求,但是单位时间内供不应求,忽略这两个前提搞IPO的所谓市场化必然出现三高,即高股价、高市盈率、高超募,社会资源白白浪费,不劳而获的所谓首富侵害的不仅是股东的资产,更毒害了社会的风气。没有一个国家的市场像中国股市这么能造神的,强大的不是财富的创造能力,而是再分配的蛮横,是权力通过IPO由一级市场在二级市场的变现!
智慧来自于民间,也就是在和郭树清的座谈中,私募机构的代表提出了定向增发IPO的建议,这样的建议相比存量全部发行的方案不知高明多少,因为既可以让公司正常融资,又在短期内避免对二级市场构成冲击,更减少了老股东减持变现对市场的震荡,打破上市=融资=圈钱=减持=变现=暴富的等式,体现了上市=分享=分担的基本公平,不知郭主席能否明白。
让权力变成责任,需要证监会放松管制,还权于民,市场的归市场,监管的归监管,证监会才能超脱,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才有公信力。革自己的命很难,但是早晚还得革,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晚革不如早革,趋势如此。(.华.夏.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