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急措施不能替代内生动力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救急措施不能替代内生动力

加入日期:2012-9-14 4:18:48

  在各地相继出台各类投资拉动经济的举措之后,国家发改委近日又公布诸多新批准和调整的轻轨、地铁、铁路项目。这显示出稳增长的力度在加大,也在侧面反映出当下不容乐观的经济形势。

  正如经济学家林毅夫曾经所说的,在全球经济低迷的时刻一定程度上需要“凯恩斯主义”。从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角度看,这些招数人们实在不陌生。其实今年早些时候中央定调“稳增长”之后,接下来各地上马各种投资项目,已经就不难预料了。投资力度的加大,能够产生救急的效应。

  在经济学界中,对于过度倚重投资拉动经济的现象提出批评的,大有人在。但是,“不平衡的复苏比平衡的衰退要好”,恐怕也是一种共识。中国经济正处于两难当中,没有什么方案能够只解决问题,却不留下后遗症。

  几年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4万亿刺激计划,其实也当一分为二来看。在中国经济当初面临急速下行危险之时,在世界经济充满了不确定性之时,中央“重、快、狠”地出手救经济,多少也有危机之中的救急之意,且对于稳定经济,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当然,一窝蜂地上项目,也导致了很多问题。

  这里要指出的是,对于所谓的“铁公鸡”不能妖魔化。良好的基础设施建设对于中国经济发展的意义,不言而喻。中国疆域广阔,各地发展不平衡,基础设施的建设进度也不平衡。在一些城市中,发展轻轨、地铁等项目,对于改善公共交通,不无益处。将未来布局的项目提前建设,也未尝不是可以考虑的选项。但在特定时刻需要“凯恩斯主义”,不意味着过度依靠投资拉动经济。

  无论是从经验还是从教训出发,一些老路不能重走,这都是没有异议的。且从历史的眼光来看,同样是过多倚重投资拉动,今昔所造成的问题也有不同。中国是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受益者。过去的大量投资导致的国内诸多领域的过剩产能,在全球化过程中得到消化。如今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外需不振,各地争相上马项目、过度投资,且缺乏宏观统筹,很可能会出现重复生产,进而恶化产能过剩的问题。

  这涉及到的,其实是这样一个命题,救急性的措施与更长远的布局如何实现平衡。换句话说,救急措施不能喧宾夺主,不能因着眼于未来的种种行动在短期里难以见到效益,就故意视而不见。只管当下、不顾未来,迟早是要遭受惩罚的。在这样的意义上,稳定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必然应是一个系统的政策组合:如何促进消费、稳定出口(更多体现为出口多元化),以及促进投资的合理增长。

  所谓投资合理增长,至少包含了两层意思:其一,投资增长不可盲目,过多依靠投资拉动中国经济,将使得经济失衡情形更为严重;其二,投资要注重投向、注重结构、注重质量和效益,要有利于改善民生、有利于科学发展。唯有合理增长,而不是过度倚重投资,方能与其他措施共同发力。过多依靠投资增长来实现经济的“稳增长”,空间是有限的,这既因为内在的经济运行规律在起作用,也因为过多依靠投资解决不了中国经济长远发展所需要的动力问题。

  说到底,今日中国经济的稳增长战略,当与未来发展方式转型,乃至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紧密相关。稳增长,从来不意味着要不择手段保增长。稳增长,也不是只顾救急,不顾长远。无论是为稳增长计,还是从中国经济的长远未来看,都必须激发出真正的内生动力。内生的动力,来源于国人渴望创造财富的奋斗精神,来源于摆脱捆绑之后勇于创新的企业家精神,也来源于深化总体改革所能释放出的各种制度效应。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