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市”其实是一个伪命题,因为真正的“救市”历来是只做不说的。
“救市”论的反方最重视美国版市场经济理论,但是美国股市却证明政策对于股市的影响并不亚于经济。2008年的全球金融海啸源自2006年的美国次级债危机,虽然2007年3月次级债危机开始波及美股,但是2007年10月9日美股道指仍然创出了历史新高,原因就在于当年8月17日美联储仍将贴现利率降低0.5个百分点,帮助金融市场恢复稳定,这难道不是“政策市“?
对照A股走势,2008年底至2010年初,国内也曾实施过一轮类似QE1的量化宽松政策,在此阶段A股累计涨幅接近100%,因此政策轨迹对于资本市场的影响中外是雷同的,随后国内并没有推出过QE2,相反出于“抗通胀”的考虑,货币政策事实上是从紧的,与此同时A股扩容却是提速的,这其实是导致A股颓势的根源。但现在情势已经出现了逆转,通胀和经济增速同步下滑,国内推出类似QE2的可能性已迫在眉睫。
美股市场远非人们想象得那么完美,从脸谱网站股价暴跌以及其原始股东的大幅减持,可以窥见与A股相同的新股定价和“大小限”减持的弊端,但是道指和标准普尔成分股却是跑赢指数的,这其实就是蓝筹股市场的成功之处。沪深300指数的估值和股息率已不逊于标准普尔500指数,在此背景下,A股已具备打造蓝筹股市场的初始条件,但问题在于大股东增持、上市公司回购、员工持股计划这些“良药”的用药时间和用药剂量,其实“救市”根本不必讨论,蓝筹股的价值首先应由局内人做出表率,“救市”只需做无须说,这些“救市”措施原本就是市场化手段,最忌讳“只说不做”,或者“言之凿凿”却是冲着“圈钱”去的。 作者:姜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