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信信托“涅槃”欲出售实业资产获新牌照?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安信信托“涅槃”欲出售实业资产获新牌照?

加入日期:2012-8-3 5:11:30

  五年漫漫重组路,一朝被否,安信信托(600816)何去何从?

  2012年年初,筹划了五年之久的安信信托与中信信托的重组计划被否,虽然公司表示将继续推进重组,但是半年过去了,并未有相关公告发布。

  8月1日,安信信托突然停牌发布公告,称公司拟进行资产出售。有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安信此举为剥离实业资产,换发新的金融牌照。

  五年重组期间,中国信托行业经历了大整顿运动,行业变革,尤其是2007年信托行业“新两规”发布后,几乎所有的信托公司换发了新的金融许可证,推动信托投资公司从“融资平台”真正转变为“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专业化机构。但是安信信托由于受制于重组,并未剥离实业资产,也无法按照新办法开展业务,成为除西藏信托外,唯一没有换发新金融许可证的信托公司。

  安信信托董事长张春景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称,“安信信托虽然是一直处于等待重组的位置,但是从来没有将业务停滞下来盲目的等待,以前不等,现在也不会等。”

  重组意外被否新方案迟迟未出

  安信信托重组之路一波三折。早在2007年1月16日,安信信托发布反向收购重组方案,公司拟4.3元/股向中信集团、中信华东(集团)有限公司及大股东上海国之杰投资发展有限公司非公开发行合计13.62亿股,购买上述前两家公司持有的中信信托100%的股权。重组完成后,中信信托借壳安信信托实现上市,中信集团将成为安信信托的控股股东,安信信托将持有中信信托100%股权。

  2008年,上述重组方案获证监会并购重组委“有条件通过”,但迟迟未拿到批文。为了保证该方案能够继续,公司先后四次召开了临时股东大会,将重组方案有效期延期一年,并且部分修改了重组方案。

  2012年1月16日,安信信托重组计划的申请被证监会并购重组委否决。随后,公司表示不放弃继续推进重组,并于2月24日,董事会审议通过了《关于继续推进公司重大资产重组事项》的议案。

  但是,时隔半年过去了,安信信托与中信信托的重组方案迟迟未见出炉,有知情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透露,安信信托的股东国之杰和重组方中信信托方面,至今未提交新的重组方案。

  张春景向记者表示,“安信信托作为被重组方,一直是积极配合股东层面的重组,公司本身无法主导和干预重组的进展。”

  此前,为了保证顺利实施向中信集团的非公开发行,尽快消除公司未来非主营业务经营的不确定性,公司将持有的实业资产银晨网讯的股权资产出售与非公开发行相结合,将公司持有的银晨网讯74.0488%股权出售给第一大股东上海国之杰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但是由于重组被否,该资产出售事项也迟迟未能取得进展。有知情人士告诉记者,此次安信信托停牌,与其旗下实业资产出售进而换发新的金融牌照有关。

  信托业务发展受限实业资产清理迫在眉睫

  安信信托重组始于2006年,其安信信托前身是鞍山市信托投资公司。2002年,鞍山信托由于代理发行大量债券,而背上了沉重的负担。随后,时任鞍山信托大股东的鞍山市财政局将鞍山信托20%的股份转让并托管给上海国之杰,至此国之杰正式入主。经过一系列资产大换血后,鞍山信托更名为安信信托

  “2004安信信托刚迁址到上海的时候,公司内忧外患,连年亏损,甚至公司员工的工资都发不下来”,一位在安信信托工作多年的老员工告诉记者,“当时安信信托欠的个人债务高达7亿多,此外还有很多机构债务,国之杰进入后,平衡债务,资产置换,公司才算是缓过劲来。”

  时年,信托公司正处于清理整顿中,经过这些清理整顿,数千家信托公司仅保留了50多家,安信信托也因不良资产率过高而岌岌可危,重组俨然成为求生之道。恰在此时,中信信托抛来橄榄枝,拟借壳上市。

  五年漫长的重组过程中,安信信托不仅实现了摘星摘帽,并且以130%的年复合增长率实现了发展,虽然安信信托并未像其他壳资源一样一味的等待,但受制于重组,在2007年新两规颁布后,未能如期完成实业资产清理。

  从1999年开始,中国的信托业经历过的五次信托业大整顿运动和行业变革,第六次整顿,即2007年起,信托行业开始实施“信托新政”,即根据《信托公司管理办法》和《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以下统称新两规)的要求,压缩信托公司的固有业务,突出信托主业,规定信托公司不得开展除同业拆入以外的其它负债业务,固有财产原则上不得进行实业投资。

  根据新两规,信托公司对股权投资比例不超过20%且不存在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资产质量良好、投资收益显著的财务性实业投资,经批准,清理完成期限可延迟到2010年3月1日,而现在已经到了2012年的下半年了。金融机构的金融牌照是关系到公司生死存亡的大事。

  为了保证重组的顺利进行,包括银晨网讯在内的多家实业投资并未得到及时的清理。

  根据2011年年报显示,安信信托所持有的实业投资除银晨网讯外,还包括上海银晨智能识别科技有限公司,北京银晨北方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凯盟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等。

  目前,安信信托与西藏信托成为仅有的未能完成资产清理的信托公司,而西藏信托之所以迟迟未换发新金融许可证,原因与安信信托颇为类似,源于招商银行(600036)安信信托的产权收购,而这一收购也持续了长达五年,最终在今年7月3日被迫终止。

  非典型性“壳资源” 五年重组期业绩飞涨

  安信信托此次选择出售资产,为换发新金融许可证快刀斩乱麻,与此前五年重组期间所做的事情一样,从未为了重组而等待。

  “我们已经过了3年资产清理的过渡期,重组未来存在不确定性,为了安信自身的发展,我们不能再等。”张春景是个果断的人,实业资产的清理成为公司目前当务之急,但同时,意味着如果与中信信托的重组继续进行,新的重组方案面临重大变化。

  “张总是这种性格,5年前她来到安信是为了推动重组,那时候很多人都以为只需要坐等中信信托进入就行了,但她选择积极的推进公司业务发展,”安信信托某高层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事实证明她的决定是对的。”

  壳公司曾经是市场上的“不死鸟”,那些等待重组的壳公司,往往选择静待重组完成,公司业务甚至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随着直指“完善退市制度、遏制壳资源炒作”的监管新政出台,“壳资源”股们就集体熄了火。

  2006年,安信信托披星戴帽,面临退市边缘,2011年,公司净利已经突破2亿元,作为曾经的“壳公司”,安信信托的发展颇有些与众不同。

  安信信托的快速发展从财务数据上可窥见一斑。2011年安信信托实现营业总收入4.85亿元,净利润1.95亿元,同比增长110.54%,每股收益达到空前的0.43元,人均创利超过330万元,实现了经营业绩连续五年大幅度增长。

  “刚迁上海的时候,为了发行仅仅6000万的信托计划都要求爷爷告奶奶”一位在安信信托工作了多年的老员工告诉记者,“现在单支6亿的信托计划也能卖得很好。”

  此前,由于处于重组期,安信信托高管只有两名,分别是董事长张春景同时代行总裁一职、武国建担任董秘。两人都在2007年当选,彼时正值安信信托主营业务连年亏损、高管严重缺位、人事冻结、信托业务萎缩等。

  “我很感谢安信的团队,”张春景说道,“正是因为团队的稳定,才有了安信信托的发展。”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