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有融资融券、股指期货顺利实施,现有转融通试点正式启动,作为一个日益与国际接轨的资本市场,A股市场的做空机制正日益完善。不过,先行启动的转融资试点或将面临券商资金充裕,短期遭券商冷藏的困境。
转融资吸引不足
据悉,首批试点券商已初步定为11家,主要以前两批两融业务试点券商为主,分别为海通证券(600837)、中信证券(600030)、华泰证券(601688)、招商证券(600999)、广发证券(000776)、光大证券(601788)、国泰君安、申银万国、银河证券、国信证券和中信建投。
“试点券商短期内对转融资的需求十分有限。”东方证券分析师王鸣飞指出,此次获批试点转融资的券商绝大多数为最早获得融资融券业务资格的试点券商,融资融券规模指标排名靠前,理应对转融资有强烈需求。
但实际情况是,东方证券统计了11家试点公司截至2011年底自由资金的规模,数据显示,其自有资金充裕,其中中信证券和海通证券的自有资金规模达到200亿元-300亿元,而最低的招商证券、光大证券等的自有资金也超过30亿元。
王鸣飞预计,试点券商短期对成本高达6%的转融资需求有限,更愿意动用自有资金开展融资融券业务。
“根据我们统计到2012年中期末,该11家证券公司的净资本就达到了2177亿元,而到8月24日为止,全市场融资余额仅为663亿元,应该说净资本暂时不构成融资融券的约束,目前的主要问题是需求不足。”安信证券分析师杨建海也对转融资试点初期的活跃度表示担忧。
有试点券商的高管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前两批试点券商主要是上市公司,且资本实力雄厚,资金冗余比例动辄高达60%~80%;即便非上市券商的资金冗余也超过五成。既然自有资金冗余,从第三方借入成本超过存款成本的资金可能性不大。尽管借入券种的动力较大,但目前两市融券余额仅为13亿元,即便短期内该项业务规模翻番,券商从证券金融公司借入券种的规模也将非常有限。
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其实,从市场长远建设来看,转融通机制无可避免地将改变资金面的供需,同时也要求监管层加大对上市公司大股东通过证券金融公司和券商向特定客户融券的监管力度。
但不少市场人士担心该机制短期将会对市场造成冲击。有投资者甚至将中国股市在近两年的下跌归咎于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的推出,并认为转融通的推出,将正式开启A股“做空时代”,在当前经济基本面持续低迷的背景下,这对A股而言意味着更大的做空压力。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李建军表示,随着今年以来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基准利率多次下调,A股并不缺少资金。但股市账户却有六成空仓,股市作为经济的晴雨表,投资者“信心贫血”,市场吸引力处于历史低位,重塑股市信心不仅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也是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增强实体经济造血功能的必要之举。
有分析人士建议,规模调节是世界各国普遍采取的方式,在股市信心不足的情况下,可以适当放缓股票发行速度。今年上半年全球上市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IPO)规模下降了47%,港股IPO下降了84%。虽然A股市场上半年IPO规模下降了58%,但相对市场需求,这一比例仍显过低。
银河证券指出,2011年上市公司利润大约是2万亿元。如果估算上市公司把利润的60%即1.2万亿元作为红利分配出来,如果分红新政持续2-3年,就能彻底改变股市投资文化。越来越多的普通投资者就可能改变炒做交易的心态,从长期投资角度选择和持有股票。
其次,提升上市公司活力,增大市场资金供给。
中央财经大学民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永壮认为,任何政策刺激对股市来说只有短期效果,提升股市信心最终要靠上市公司业绩的提升。比如,可在教育、医疗等民生改善领域加大财政资金的扶持力度,强化经济增长后劲的同时,为扩大消费解决后顾之忧;推行结构性减税政策,增强中小企业、创新型企业的发展活力。
李建军等学者建议,机构投资者对维护股票市场稳定的作用很大,目前全球主要股市都是以机构投资者为主,而A股市场依然是个人投资者占多数的市场。建议大力培育机构投资者,让更多的企业成为股票投资的主体;同时,要坚持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帮助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