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中国的各类金融机构来说,这是个最坏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好的时代。
说最坏,是因为家家有本难念的经。银行不再是那个无所畏惧的巨无霸,要面对资本充足率、存贷比等越来越严厉的指标监管,要时刻警惕可能出现的坏账风险,还要忍受银行股跌跌不休和暴利的指责。券商则饱受经纪业务的拖累,基金则因股市的低迷,业绩大不如前,连业绩大佬王亚伟都选择退出不干。
然而,这又是最好的时代。中国的金融环境正处在一个变革期,变则通,变中才有机遇。在每一类金融机构面前,都有一片蓝海等着去开拓。而其中有一块共同的蓝海,那就是财富管理。有第三方咨询公司研究显示,中国当前可管理的财富管理总额已达62万亿元。银行也开始加大财富管理体系的建设力度,并颇为看重财富管理中的高端业务——私人银行。然而,由于没有信托牌照以及创新不足等各种各样的因素,私人银行业务在中国的发展并不尽如人意。与此同时,银行还忽略了中低端业务。虽然这两年银行理财产品卖的风生水起,然而,银行理财产品还始终停留在“卖”的层面,没有真正将理财产品放在财富管理的高度上。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大大小小的银行一拥而上,去年共发行了22441款产品,较2010年涨了一倍多。可是这两万都款产品却没有太多的差异,更像是换种形式的银行高息定存。
银行理财产品取得如此骄人战绩一点也不意外,在财富管理体系缺失、投资渠道匮乏的今天,投资银行理财产品几乎没有风险,又能获得比定存更高的收益,购买者当然络绎不绝。银行在理财市场上的成功不过是借了时势的东风,如果不在技术层面进行升级,一旦风有变向,固有领地就会被其他机构蚕食。一百万元以上市场已经被信托业抢得先机,百万元以下市场如今也并不牢靠了。基金已经开始发力,5月份短期理财基金一经推出就受到投资者热捧,短时间已经达到16只,未来还将继续扩容。
银行在短期理财市场的萎缩,是在为之前犯的错埋单。去年银行为揽储冲时点,竞相发行超短期产品,为吸引更多的客户,收益率也不断攀升,已经呈现恶性竞争的态势。监管部门终于忍无可忍,在年底通过发文和口头严厉打击了这类行为。但监管部门叫停的仅仅是利用短期理财产品高息揽储,并没有完全禁止短期理财。况且短期理财无论对于银行还是投资者都不应当消失。对于投资者,短期产品保证了资金流动性而且避免资金闲置造成损失。对于银行,短期理财是银行未来财富管理体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银行在短期理财的突破在于重新定位其功能,要把短期理财产品当做是财富管理的一部分,而非存款那样简单。一些银行已经开发出较为成熟短期系列产品,比如“周末发”就是定位于客户周末的闲置资金。另外银行短期理财产品也更加趋基金化,滚动性和开放型产品从设计上与基金短期理财非常相似,当然银行还要增强其目标定位和合理性。渠道方面,则要进一步开发网上银行,使产品的购买和赎回更加便民。
在这个最好和最坏的时代,银行仍然占据其他机构无可比拟的优势,只是在机会面前银行需要转变思维。财富管理当以客户为导向,摆在面前的一个课题,就是如何去重新审视短期理财产品的功能和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