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A股上市公司半年报业绩普遍下滑之际,银行股业绩却一枝独秀。继去年利润大增后,已公布半年报的兴业银行(601166)、华夏银行(600015)、浦发银行(600000)、平安银行(000001),业绩同比均出现三成以上增幅。然而,市场对银行股做出的反应却截然相反,股价不涨反跌,尤其是浦发银行、平安银行以及交通银行(601328)、华夏银行均已经跌破其每股净资产价格,可谓是跌到了“白菜价”。
利润大增不涨反跌
不久前更名的平安银行16日公布半年报显示,营业净利润同比增长45%,达68.7亿元,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43%,达67.61亿元。再如,浦发银行也发布了半年报称,实现营业总收入400.03亿元,同比增长25.54%;实现净利润171.9亿元,同比增长33.49%。
上市银行如此靓丽的表现却并没有换来股价的上涨,反而集体呈现下跌走势。平安银行公布业绩当天,股价就低开低走,最终下跌1.26%。浦发银行的走势也如出一辙,半年报公布后就一路震荡下行,全天大幅下跌2.82%,成为当日表现最为疲弱的银行股。
分析人士认为,在大盘连续下跌至2100点时,银行股市净率已经创出1995年以来的历史新低,尤其是整体市净率水平还不到1.2倍,甚至已经明显低于2010年以及2008年市场最为忧虑银行资产质量时的水平。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对本报记者表示,银行股的整体估值的确是严重偏低的,甚至是跌无可跌了,但未来银行股能有多大的增值或反弹空间,的确仍存较大的不确定性。
对银行股未来收益存担忧
银行股业绩普遍大幅增长,为何投资者却不买账?对此,董登新分析认为,银行业是周期性行业,今年上半年银行报表业绩虽可观,但投资者买股票是买明天的成长性。银行股是粗放式、外延型、总量扩张的经济增长模式的最大受益者,银行业规模扩张过快、过猛,一旦经济增速放缓,或是经济转型,很多问题就会更充分地暴露出来。
分析人士认为,从浦发银行半年报中不难看出,在业绩大幅增长的同时,不良贷款余额和逾期贷款也双双出现了较大幅度增长。根据中国银监会近日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6月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4564亿元,较上年末新增285亿元,其中二季度新增182亿元,该数据也引发市场对不良贷款连续上升的担忧,进而明显拖累银行股的整体走势。
而社保基金近日再次抛售工商银行(601398)(3.83,0.03,0.79%)H股也加重了投资者对银行股投资价值的担忧。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表示,机构对银行股的减持主要是担心下半年会不太好,因为从一季度开始,贷款规模增长乏力,以前都是增长拉动型。因为贷款需求不足,数量增长不是很快,这可能对银行未来的业绩增长带来一定的影响。此外,银行对利差的调整尽管没有让银行利差出现显著的收窄,但还是会有影响。
经营模式转型才是出路
在当前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企业经营困难的压力会逐步传导到银行,进而使得银行资产质量面临更大的压力,银行再依靠以往靠存贷利差获取利润的方式将难以为继。
“经济需要转型,银行更需要转型。”董登新表示,银行经营方式及盈利模式转型是关键,传统盈利模式已走到尽头。银行必须从单一追求规模扩张、单纯依赖存贷利差获利的粗放式经营模式,逐步转向精耕细作的、以全面提升金融服务质量和资产质量为目的的集约化经营模式,而利率市场化将是银行经营模式转型的催化剂。
“利率市场化趋势已明朗,银行业利润增速将放缓。”招商银行(600036)(10.02,0.10,1.01%)行长马蔚华认为,利率市场化是一个渐进过程,和其他行业相比银行业盈利能力仍然很强。与中国经济一样,面对利率市场化、金融脱媒等挑战,银行业也面临转型,在转弯时必然会出现减速。
对于银行业未来的转型之路,马蔚华表示,Facebook和移动支付,就如同当年的IT技术一样,将对银行形成巨大冲击,带来“二次革命”。谁能把握住“80后”、“90后”的需求,谁就能抓住未来的市场。银行的本质是中介,即一手吸引存款,一手发放贷款。将来很可能通过搜索引擎、云计算、征信系统、移动支付等,使融资在网络社区里就能解决。随着移动网络和智能终端的迅速普及,国内移动金融将很快迎来爆发式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