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家宝重提信心 经济运行正现积极变化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温家宝重提信心 经济运行正现积极变化

加入日期:2012-8-16 7:51:16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中国经济不太可能出现硬着陆
  8月15日,毕马威全球中国业务发展中心在北京发布了首份《毕马威中国经济全球化观察》。毕马威全球中国业务发展中心主席冯育勤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中国经济不太可能出现硬着陆,对通货紧缩也不必过分担忧。种种迹象显示,稳增长措施已经开始发力,预计随着稳增长政策的滞后效应释放、外部经济形势的逐渐明朗,三、四季度经济增速有望企稳。
  冯育勤指出,部分宏观经济指标显示,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速继续放缓,主要表现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弱于市场预期;以及中国实际利用外资金额同比下降,这主要是因为欧债危机、生产要素成本上升和房地产市场疲弱造成的。
  上半年的出口和投资需求均有所反弹,中国经济硬着陆的可能性较低。同时因为通胀压力走弱,货币政策操作空间增大,加上稳增长政策效应逐步释放,下半年经济增速企稳有望。冯育勤认为。
  对于今年上半年中国对外投资快速增长而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微幅下降的情况,冯育勤说:通过分析资金流向与结构,我们发现中国对外投资及利用外资出现了新趋势。例如:对外投资方面,中国对欧美国家直接投资力度加大,反映出新兴企业对欧美技术和市场的渴望;中国海外并购遍布34个国家,美加是投资金额最大的国家;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主要流向以石油和天然气为主的能源和电力行业以及采矿为主的材料业,等等。(.证.券.日.报)


  7月统计数据引忧虑 经济见底成热门话题
  编者按:市场期待的7月份经济数据已于上周陆续公布,然而,工业增加值、固定投资、出口、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银行新增贷款等多项核心经济指标都远远低于市场预期,部分数据更是创下历史新低。这些数据描述的中国经济正处于何种状态?是否可以论及底部?不尽如人意的数据会否倒逼经济刺激政策的出台?
  为此,证券时报记者特别邀请了国内大型金融机构的经济分析师,以期揭开这些数据背后隐藏的深意。
  适度放松省级融资平台
  有助长期贷款增加
  证券时报记者:7月份新增信贷仅5401亿元,大幅度低于市场预期,且中长期贷款比例仍然较低、短期贷款占比高,仍然维持短多长少的信贷结构,如何解读7月份的信贷数据?
  鲁政委:从需求端来看,第二季度中期之后,政府融资平台已放开了,房地产也有回暖之意,因此长期贷款需求是没有问题的;从供给端来看,央行连续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宽松的流动性之下,银行要盈利,就有放款动力,但关键是银行要翻过存贷比这个栅栏,由此,7月份中票短融的企业融资方式大幅度增加。
  连平(:7月份贷款量少主要是由于季节性因素,银行为了完成上半年的经营任务,可贷款项目资源都在6月末提前消化了。
  但是我们应该看到,一方面是由于这两个月以来促进债券市场发展的政策,7月份非银行信贷融资保持了较快的增速,大企业债券融资的能力大大增强了;另一方面,融资平台虽然放开了,但银行贷款审核仍然很严格,因此债券对一些中长期贷款形成了替代作用。
  另外,中小企业在经济下行时,只敢借短期贷款,不敢贸然做长期投资,导致这种短多长少的局面一直持续。如果监管部门对省级政府融资平台的监管适度放松,中长期的贷款量就会上升。
  刘煜辉:一方面,经济总体的债务杠杆已经严重偏离均衡,无论是国有经济部门、私人企业还是家庭,债务杠杆水平都很高。企业的杠杆尤其严重,包括企业之间的三角债,以及企业互保、联保过程中形成的或有负债,状况都不是特别乐观,这也是企业信贷迟迟上不去的原因。
  另一方面,由于客户的杠杆不健康,贷款风险高,银行肯定就会惜贷。
  证券时报记者:月度经济的核心指标--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在7月份同比增长了9.2%,环比回落0.3个百分点,创下12个月以来的最低值,这传递出一个怎样的信息呢?
  鲁政委:工业增加值的下降通常表明中国经济状况还不乐观,但如果从工业产量来看,产量最糟糕的时期其实已经过去了,只是企业完成去库存还需要一段时间。
  连平:从工业增加值来看,似乎制造业企业状况不容乐观,但7月份的中、小型企业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却显示出中小企业的状况有所改善,本来工业增加值和PMI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很密切,但两者却不是指向同一个方向,因此不能简单地从数据判断整个工业状况的优劣,而是需要再多观察一两个月才能做出趋势性的判断。
  孙珺玮:工业增速与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的相关性最强,9.2%的工业增加值水平反映经济下行风险不大,前期的稳增长政策在逐渐发挥效力。
  目前国内房地产市场的低迷、外国市场需求的疲弱,加之去库存压力和市场价格的下跌,对包括钢铁在内的重工业企业影响比较大。
  地方政府缺钱
  外需疲弱蔓延
  证券时报记者:7月份三驾马车的各项数据都弱于市场预期,前7个月的固定资产投资与前6个月的增速持平,但仍逊于市场预期;零售额增速也有所放缓;而出口仅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创下历史新低。7月份投资、消费、出口的这组数据显然并不好看,未来趋势将会如何?
  鲁政委:三驾马车中,消费是没有问题的,虽然消费名义值在下降,但如果剔除物价指数后仍然是在上升的。因此最大的问题在于出口,出口疲弱的关键是,中国价格太贵了,比如美国需要一条船,因为韩元有效汇率相对便宜,就找韩国制造了。这表明人民币的有效汇率太强了,中国要调控汇率才能从根本上改善出口困境。
  至于投资方面,中央政府投资开始上升,但地方政府投资却降到了历史新低,这是因为地方政府目前缺少资金,项目启动的自筹资金增速还在下行,很多项目的资本金还没到位。
  刘煜辉:消费方面,中国不是一个橄榄形的社会,中产阶级一直发展不起来,财富分布不均匀,这样的结构使得消费需求一直无法提升。固定投资方面,国有经济部门在经过3年大规模信贷扩张后,杠杆率已处于不健康的状态,这也是为什么政府一直没有推出大规模刺激政策的原因。在我看来,目前在三驾马车中,中国经济很难从中找到一个很好的提振点。
  孙珺玮:目前出口前景不容乐观。这是因为欧盟市场将持续受到欧债危机影响,而美国经济在未来几个季度将维持较低增速。值得注意的是,以往对新兴市场出口高增长的态势有回落迹象,表明外需疲弱的态势有向其他国家蔓延的趋势。
  证券时报记者:通胀水平创下了历史低点的1.8%,这对于中国经济来说是不是一个好现象?今后几个月的通胀走势该如何判断?
  鲁政委:只要CPI同比指数是正的,就会表明今年物价比去年贵,但老百姓可能会误解为物价便宜了。而且,物价下行对于企业来说会比较难接受,因为当时购入的原材料价格比现在高,而现在的货物却卖不出好价格,必须把仓库中原材料贵的货物卖完了,企业的日子才能好过一点,当然有些企业会因为赚不到钱而倒闭。
  连平:7月CPI探底是受到翘尾因素影响,实际物价并没有明显回落,整体物价环比仍有上涨;另外近期新涨价因素止跌回升,猪肉价格不可能再下跌,蔬菜价格也可能上涨,加上国际粮食价格上涨,预期8月份CPI有反弹的可能,中国未来的物价不是趋势性的回落,今年年末至明年年初物价还会重现上行趋势。
  孙珺玮:猪肉价格正在触底,但蔬菜价格受到短期的台风、降水影响而有上行压力,通胀在三季度可能会见底,四季度会有温和反弹,但到年末都不会超过3%。而通胀受控为再次降息提供了空间。
  经济需要休养生息
  不要负重前行
  证券时报记者:通过以上数据是否可以判断目前经济已经见底?经济数据不佳会不会倒逼新一轮经济刺激政策的加快出台?
  鲁政委:我认为经济已经处于底部了,目前需要确认的是到底何时会反弹,是第三季度还是第四季度?之前已经出台了放宽融资平台、降息、降准等一些稳增长措施,但我们不能期望很快见效,这需要有一个渐进的过程。至于经济刺激政策加快出台,我有不同的观点,我们刚刚检讨完上一轮过度宽松的刺激政策,但是目前看到经济增速比2009年稍微回调,又在心痒痒地期待新一轮宽松,难道二季度的流动性还不够宽松吗?现在要给市场内生动力的生成以时间,不能再下猛药了。
  连平:经济增长差不多快见底了,但也不会有显著的反弹,未来两个季度的GDP可能温和小幅回升,因此不支持更大力度的刺激政策出台。未来货币政策比较稳健,总体方向维持向松微调的态势。
  货币政策方面需要关注的是未来一段时间通胀发展的趋势,如果未来物价还有上行的趋势,出台宽松货币政策的空间更小了。虽然今年的货币政策十分谨慎,但也不排除再有一次降息以及一到两次降准的可能。
  孙珺玮:目前来看经济放缓的势头并没有完全遏制住。为了控制下行风险,进一步的政策放松还是有必要的。通胀受控为货币政策调整提供了空间,第三季度应该还有一次降准的机会;财政政策方面,其实中央财政盈余有很多,因此无论是基建支出、保障房支出均有很大空间,另外也可以加大减税的力度,中央政府并不缺乏工具。
  刘煜辉:每个经济主体进行经济活动的时候,都要依托自己的资产负债来判断自身能力的大小。一些西方国家政府管理经济是从防止风险的角度出发,重点在于避免经济发生流动性危机,没有保增长一说。所以我国经济再扩大杠杆恐怕不切实际,一个人得了大病,只能好好休养生息,如果还要负重前行,会造成更大的问题。
  ·观点·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
  经济增长差不多快见底了,但也不会有显著的反弹,未来两个季度的GDP可能温和小幅回升,因此不支持更大力度的刺激政策出台,未来货币政策比较稳健。
  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重点实验室主任刘煜辉
  一些西方国家政府管理经济是从防止风险的角度出发,重点在于避免经济发生流动性危机。一个人得了大病,只能好好休养生息,如果还要负重前行,会造成更大的问题。
  汇丰银行宏观经济分析师孙珺玮
  工业增速与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的相关性最强,7月份9.2%的工业增加值水平反映经济下行风险不大,前期的稳增长政策在逐渐发挥效力。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
  工业增加值的下降通常表明中国经济状况还不乐观,但如果从工业产量来看,产量最糟糕的时期其实已经过去了,只是企业完成去库存还需要一段时间。(.证.券.时.报)


  居民用电增速回升 经济筑底企稳迹象显现
  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已经是业内的普遍认知,从日前国家能源局发布的7月全社会用电量也可以看出。不过业内研究员也认为,虽然用电量数据传递了经济仍在减速过程中的信号,但分项看,重工业用电量增速结束下滑趋势、居民生活用电量增速的回升也是经济正在筑底企稳的迹象。
  数据显示,7月份全国全社会用电量455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5%。1-7月,全国全社会用电量2833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4%。
  作为宏观经济的先行指标之一,全社会用电量增速自去年以来持续下滑,佐证了经济增速持续放缓。隆众资讯研究员分析认为,7月份用电量数据依旧未能体现出经济转好的迹象。而且7月份是夏季用电高峰 ,季节性影响非常明显。而对全社会用电量增长贡献率达到75%的第二产业 7月份用电量为3395亿千瓦时,仅同比增长3.1%,低于6月份3.3%的增速。综合来看7月的用电量数据,经济相对疲软的走势仍在延续,而三季度中国经济所面临的下行压力尚不容忽视。
  不过,业内研究员表示,从近几个月全社会用电量的数据看,增速开始低位企稳,5-7月全社会用电量增速基本维持在4%-5%的水平,而且考虑到去年同期用电量基数较高,对用电量的低增速也不应过分悲观。
  华融证券研究报告也称,用电量数据传递了经济仍在减速过程中的信号。然而重工业用电量增速结束下滑趋势、居民生活用电量增速的回升也是经济正在筑底企稳的迹象。
  从用电量同比与GDP同比的关系看,用电量增长率围绕GDP增长率上下波动。从工业用电量与工业增加值同比的比较来看,用电量的增长要低于工业增加值的增长,但趋势基本相似。7月份工业用电量334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21%,增速下降0.12个百分点 ,增速连续两个月下降。工业增加值增速也连续两个月下降,7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2%,增速下降0.3个百分点。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速下滑说明企业生产仍在放缓。然而下滑幅度在收窄。而且,值得注意的是,重工业用电量280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65%,增速与上月基本持平。
  此外,数据显示,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52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21%,增幅回升4.19个百分点,改变增速从3月份到6月份持续下滑的趋势。华融证券研究员表示,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反应消费需求的情况。居民用电量增速上升反应消费需求开始有所回升。(.证.券.日.报)


  经济曙光未现 等待是最佳策略
  本周以来沪深两市持续向下调整,沪综指在经过上周短暂的反弹后当前再度回到20日均线下方,而深成指则于周二盘中再次创出5月份调整以来新低。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耐心等待将是最佳策略,一方面等待实体经济运行趋势的进一步明朗,另一方面等待管理层政策取向的明确。
  就具体原因分析,当前A股市场的调整主要受以下两方面因素影响:一方面,上周后期国家统计局公布的7月份各项宏观数据均在一定程度上低于市场预期,表明当前国内经济依然处于下滑态势中。各项经济增长指标的持续下滑使得投资者对国内经济三季度见底回升的预期产生动摇,从而影响市场各方对后期沪深指数运行趋势的判断。
  另一方面,尽管宏观数据显示当前国内经济增速持续放缓,但近期管理层并未进一步出台更多的稳增长政策,这同样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市场的担忧心理,亦成为本周以来两市再度向下调整的重要原因。
  对于后期市场,在国内经济短期内仍难看到较为明确的好转迹象,而管理层在稳定经济增长方面亦无更多措施出台的背景下,后期两市整体弱势局面预计仍将延续,沪深指数不排除继续创出调整新低的可能;但同时可以判断的是,尽管之前投资者对经济、政策的各种预期频频受到挑战,但我们认为在当前的这种市场环境下投资者的这种预期后期将依然存在,而其也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两市短期内大幅杀跌的可能性。
  从实体经济的角度看,7月份国内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9.2%,增速较6月份进一步回落且远远低于之前市场9.7%的预期;1-7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尽管较1-6月份持平,但房地产投资却延续了之前快速回落的趋势,显示其后期仍存在较大的下行压力。此外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7月份国内出口同比增长1.4%,增速较6月份的11.30%大幅回落,虽然月度指标存在较大干扰,但七月份出口增速的回落依然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外围需求的疲软,在当前国内经济结构模式下其同样加剧了投资者对后期实体经济下行的担忧情绪。
  从政策面的角度看,尽管7月份1.8%的CPI读数显示国内通胀进一步缓解,但管理层仍未能有更多的刺激政策出台。货币层面央行依然通过持续的逆回购进行流动性调节,使得市场各期限资金利率虽然大体保持稳定,但其进一步向下的动能已逐步衰竭。与此同时,实体层面六个月期的长三角、珠三角票据直贴利率较7月初明显反弹,显示市场资金压力有所加剧,但即便如此,广受市场预期的存款准备金率依然未能再次下调。
  央行在政策上的迟疑向市场传递出两方面信息:一是当前国内实体经济的回落仍在决策层可承受范围之内;二是显示出央行对国内物价走势依然持谨慎态度,尤其是国外农产品价格的大幅上涨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管理层对通胀的谨慎心理。而对于A股而言,以上无论哪一方面的信息均对当前市场形成了较为明显的不利影响。
  虽然之前市场对国内经济见底、管理层政策刺激的各种预期频频受到挑战,但后期投资者的这种预期将依然存在,其主要原因在于,站在当前的时间点上,无论是国内经济持续回落的现状,还是之前管理层稳增长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其均使得投资者有足够的理由相信未来政策仍有进一步出台的可能。尽管在时间上依然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但只要预期尚存,其对市场形成的支撑也将持续。
  整体而言,后期A股将运行于实体经济进一步放缓、政策难以出台的现实冲击与对经济企稳、政策出台的预期博弈当中,前者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沪深指数整体弱势运行的格局,而后者则将成为市场阶段企稳反弹的主要动力。虽然后者无法起到改变市场运行趋势的作用,但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沪深指数持续下行的压力。具体操作上,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耐心等待将是最佳策略,一方面等待实体层面趋势的进一步明朗,另一方面等待管理层政策取向的明确。(.中.国.证.券.报)


  正是温总理唱多资本市场 大盘才迎来一波中级反弹
  相信昨天(8月15日)很多人的注意力都不集中了,因为京东、国美、苏宁上演了一出家电价格战的三国杀,吸引很多人关注。
  如果你一直关注京东、苏宁的价格战,稍不留神就会错过昨天下午苏宁电器竟然因为大股东表态增持而来了个涨停。如果能抄到苏宁电器股价的底,那么想买多少个彩电的钱都能赚回来。所以,炒股还是要集中注意力,不要被那些蝇头小利分了心。
  很多人目前最关心的是沪指会创新低吗?我认为,不排除考验2100点的可能,但这个时候不能丧失信心。昨天晚间,温家宝总理又在给大家打气了。他表示,经济运行正在出现一些积极变化,有条件、有能力实现经济目标。不知读者朋友们是否还记得,今年年初,正是温总理唱多资本市场,大盘才迎来一波中级反弹。 (每日经济新闻  张道达)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