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股暴跌 三大传闻 八大猜想 中信证券否认巨亏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券商股暴跌 三大传闻 八大猜想 中信证券否认巨亏

加入日期:2012-8-14 7:52:14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导读:
  券商股集体暴跌 机构联手砸盘
  三大传闻压垮券商股
  券商股遭空袭八大猜想
  中信证券否认海外巨亏 暴跌落入空头埋伏圈
  中证协:券商重大违规将被暂停或取消部分业务资格
  转融通最快8月下旬推出 首批试点券商圈定11家

  券商股集体暴跌 机构联手砸盘
  因为金改,券商板块一度成为2012年表现最耀眼者,但昨日(8月13日)它却领跌大盘制造了黑色星期一。
  昨日券商板块中跌幅最大的是西南证券(600369,收盘价8.90元),但引起最大恐慌的则是下跌了9.10%的中信证券(600030,收盘价10.99元),下跌9.10%,而关于其下跌原因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那么,以中信证券为代表的券商股大跌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逻辑?
  中信证券:下跌主因在市场
  带头大哥怎么倒了?昨日午后,随着跌幅进一步扩大,中信证券成为投资者关注焦点。
  今年是熊市,对于大资金来说,能赚钱的板块几乎只有券商股,支撑上涨的逻辑就是金改以及券商创新。目前,在各种券商创新细则尚未公布的情况下,券商股突然暴跌,让人有些意外,昨日,深圳一位长期关注券商股的游资向记者这样分析。
  的确,昨日券商股大跌在今年极为罕见,其中七成券商股被砸出今年以来最大的单日跌幅,西南证券跌幅最高,为9.55%。但券商股龙头中信证券的下跌更具杀伤力,多数分析认为,正是因为中信证券的下跌,才拖累了整个券商板块,而关于中信证券下跌的原因,更是版本百出。比如中信证券董事长王东明被带走调查,又如传 中信证券海外投资巨亏29亿,今晚出公告等内容流传甚广。
  就此,昨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了中信证券董事会办公室负责人唐臻钦,他表示,肯定不是内部原因,主要是市场原因。市场上有各种各样的需求,弱市的时候任何风吹草动都影响很大。而对于董事长被带走、海外巨亏等传闻,中信证券董秘郑京昨日晚间也予以公开否认,并表示不会有任何公告。
  3机构4577万元齐抛西南证券
  那么,到底谁在做空券商股?
  昨日跌幅最大的是西南证券,据交易所公布的龙虎榜数据显示,砸盘者正是机构,其卖出前三席均为机构专用席位,分别卖出1887.75万元、1621.07万元和1068.06万元。而买入席位全是券商营业部,买入额最多者仅有280万元。
  从西南证券的席位可以看出,今天卖券商股的不可能是普通投资者,而主要是机构,来自国金证券一位投资经理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分析道。他同时认为,券商股大解禁或许是机构抛售原因之一,而华泰联合证券分析师也持类似观点。
  如昨日跌幅达9.30%的光大证券(601788,收盘价11.31元)解禁压力就比较大,光大证券在8月25日将解禁23.25亿股,为8月之内解禁的6只券商股中解禁股数最多的券商,且解禁股数占到目前流通股的2.13倍,解禁压力最大。8月13日,光大证券跌幅为9.30%,成为光大证券2009年上市以来交易日中跌幅最大的一天。
  此前,《每日经济新闻》曾在7月底刊登了《8月同时开闸6券商股将迎来解禁洪峰》的报道,率先指出6家券商近五百多亿元限售股市值将集中在8月解禁,2012年8月是2008年以来56个月份中,解禁压力第四大高峰月。
  其中8月25日光大证券将解禁23.25亿股;27日,广发证券(000776,收盘价12.82元)将解禁9.05亿股,占其15.5亿流通股的58%。
  私募融券做空中信证券
  然而,令人费解的是,券商股解禁已是市场此前众所周知信息,那么券商股为何会在大盘稍有起色时反而成为砸盘主力,制造出大盘的破位下跌呢?有分析人士认为,包括对于中信证券的种种传言,或皆是做空者所为。
  昨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就采访一位融券做空中信证券的投资者,他是深圳光孚投资有限公司的投资总监黄先生。我的融券在前面已经埋伏好了,因为这个利空迟早会爆发,他继续分析道,券商股目前已经涨得很高了,中信证券收购里昂证券埋下了一个比较危险的导火索,而中信证券近期发布200亿元短融券的又获批,因此极易导致大跌。他同时表示,对于200亿元融资券,他的观点时,发行规模这么大,也会让人联想到他们的资金是否出现紧张。
  随后他坦言,做空中信证券是因为它价格太高,特别是不看好其收购里昂证券,他分析称:短期券商创新政策不会带来业绩;其次,大量的账户离场甚至销户,对券商的打击巨大,而且短期内不会改变,成交量会连续低迷一段时间,券商会出现微利甚至亏损的现象。现在中信证券已经不便宜了,随着大量账户的离场,券商股会显得更不便宜。而中信证券高价收购里昂证券,在欧债危机持续发酵的背景下,里昂证券的很多问题都还没充分暴露出来,而且中信证券是国有企业,与跨国证券投行或很难融合。
  记者追问,近期A股黑天鹅事件越来越多,是否有人故意放消息做空?他予以否认,认为目前国内转融通尚未开通,融券规模不大,因此下跌主要是基本面原因。(.每.日.经.济.新.闻)

 

  三大传闻压垮券商股
  昨日,大盘再现黑色星期一,券商股成为下跌元凶,板块指数不仅大跌7.71%,而且以中信证券为代表的龙头券商几乎跌停。而截至收盘时,有17家券商股的跌幅都在5%以上。
  券商股究竟怎么了?在记者采访中,中信证券海外投资亏损29亿元,中信证券待偿还短期融资券的最高余额为200亿元,以及中海基金大幅抛售券商股,成为市场认为昨日券商股暴跌的三大传闻。
  传闻一:中信证券海外投资亏29亿元
  在信达证券分析师梁浩看来,昨日券商股的暴跌是导致大盘走低的主要因素,而中信证券是领跌券商股。现在,有关中信证券海外投资亏损29亿元的消息在业内传开。但这仅仅是传闻,毕竟中信证券还没有证实。
  记者了解到,中信证券在海外的资金一共30亿元左右,分散在保险、资产管理、基金、投行等各个领域。而中信证券最近的一起并购案为今年7月收购里昂证券和盛富证券,共计花费3.74亿美元。
  实际上,在上市金融股中,中信证券并不是第一家国内金融机构海外投资,之前平安银行也进行海外投资,不过最终以亏损230亿元的收场。因此,梁浩认为,如果中信证券海外投资出现亏损,那么该消费对公司而言,无疑是重大的打击。值得注意的是,在中信证券A股大跌的同时,其H股也跟随A股下跌,大挫7.31%。
  对此,梁浩分析认为,中信证券海外投资的环境不是很好,整个欧元区以及金融危机还没有结束,但是短期内并没有海外金融倒闭的消息,因此中信证券海外投资巨额亏损是否真实还有待证实。
  就此,昨日记者以投资者身份致电公司董秘办,其一位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中信证券海外巨亏纯属谣言,现在公司经营情况一切正常,昨日股价的大跌应该是市场行为。与此同时,这位工作人员还告诉记者:除此之外,7月中信证券单月的业绩也是最好的,行业排名第一,因此我们的业绩是没有问题的。
  传闻二:中信证券200亿短融券将偿还
  据中信证券日前公告称,近日收到中国人民银行通知,核定中信证券待偿还短期融资券的最高余额为200亿元,有效期一年。对此,市场人士认为,如果短期中信证券要偿还200亿元,那么对于中信证券来说绝对是一个坏消息。
  对此,梁浩认为,中信证券的融券余额是指中信证券公司能向投资者提供的最大融券余额,这些融券标的是目前列入融券范围,且为中信证券自营持有的各类证券。按照规定,中信证券自营品种中不能购买自家的股票。因此中信证券提供的融券标的应该是不包括中信证券的。因此,昨日的爆跌是市场误读了这个消息,以为是以中信证券为标的的融券。如果真是只以中信证券为融券标的,200亿的确是不小的做空力量,但事实绝非如此。
  而数据显示,中信证券的融资余额为11.59亿元,融券余额为3917万元,说明大资金对于中信证券仍然看好。对此,梁浩认为,由于短期中信证券仍被大资金看好,因此此次重挫对于这些龙头券商来说,存在短线机会。
  传闻三:中海基金大幅抛售券商股
  实际上,除了中信证券的传闻以外,中海基金抛售券商股也被市场关注。而盘面上,确实不是中信证券一家券商股下跌,而是整个券商板块集体下挫。
  据悉,上周五市场突然传出中海基金与国金证券在路演现场出现肢体冲突的消息。有网友表示,国金证券在赴中海基金路演之时,被中海基金该行业的研究员呛声,随后国金证券相关人士愤然离场,后发生诸多言语上的激烈对话,并最终引发小范围肢体冲突。一时间,有关消息引发业界的热议。相关机构随后向媒体澄清了这一事件,双方均表示仅存在口角之争。数据显示,中海基金持有中信证券宏源证券等7大券商股。
  而昨日记者查看沪深交易所公开信息发现,沪深两市仅有西南证券上榜,在卖出席位上有三家机构出现,卖出金额均在1000万元以上,其中位列第一大卖出席位的机构卖出金额达到1887万元,三家机构共计卖出4576万元。对此,梁浩认为,昨日西南证券的下跌是由于并购国都证券失败的下跌,当然整个券商板块的组团下挫,也进一步加速其跌停。(.金.融.投.资.报)

 

  券商股遭空袭八大猜想
  昨日,A股重现黑色星期一魔咒,这一次空头所倚仗的大杀器,却是今年前期表现抢眼且一直令市场心存幻想的券商股。
  实际上,券商股上周五的表现就已露衰,当日大跌1.28%。昨日,券商板块暴跌7.24%,跌幅远在其他板块之上。板块内的19只个股中,除停牌的山西证券外,其余18只个股均下跌逾3%,其中西南证券以9.55%的跌幅领跌,而中信证券光大证券也分别暴跌9.1%、9.3%。
  所谓没有只涨不跌的股票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券商板块指数曾在1月6日创下43008.92点的低点后,一路飙升至6月1日的年内高点66358.91点,涨幅高达54.29%!但市场岂料券商股的马失前蹄时候又来得如此迅猛,加上昨日的大跌,两个月来券商指数已跌至52981点,较前期高点已缩水20.16%。
  券商股到底怎么了?记者试图从该板块的八大利空主题中找出问题的答案,以期能帮助投资者揭开困惑的面纱。
  利空一:股东解禁套现
  8月,是多只券商股迎来集体解禁的月份,华泰证券 、西部证券 、国海证券 、方正证券 、光大证券广发证券 6只券商股的合计解禁市值高达547.95亿元。在这6只解禁的券商股中,除光大证券是大股东解禁之外,其他5家大多是首发限售小非解禁或机构配售解禁。由于这些解禁股东的大部分成本价格低于目前的股价,因此无形中存在的抛售套现压力,势必让一些券商股的股价苦不堪言。实际上,来自股东的套现压力,也是被很多市场人士认为是昨日券商股集体暴跌的主因之一。
  利空二:业绩预期不佳近期业绩地雷频频引爆。就拿贵为价值投资标杆的贵州茅台来说,由于上半年业绩增速低于预期,导致于上周五大跌4.87%,足见市场对公司业绩的敏感程度。
  对于券商股来说,其股价也恰恰是被下滑的业绩掐住了命门。数据显示,券商股不仅中期业绩呈现普遍下降趋势,甚至刚刚过去的7月月报也是形势严峻,19家上市券商共实现营业收入31.59亿元和净利润7.32亿元,环比下滑幅度分别高达35%、60%。其中,兴业证券太平洋 、方正证券和西南证券4家券商甚至还出现业绩亏损,亏损额分别达到2082万元、4088万元、5691万元和7118万元。如此萎靡业绩怎能支撑起高昂股价?
  从全年来看,对于仍倚仗经纪业务佣金收入的券商来说,今年的年报业绩恐怕也难有亮丽表现。在上证指数单边下行的六七月,整个沪市的日成交金额大多在400亿元~600亿元一带徘徊。这对于券商而言意味着什么,恐怕不用赘述。
  利空三:整体估值偏高
  市场人士认为,券商股的暴跌,也与券商股的估值水平有关。对于券商股这样的周期性公司,其估值方法并不能像消费类公司一样,享受30倍甚至50倍以上的估值,而应该是10倍左右的估值。但目前券商股的估值普遍在30倍以上,估值较高的太平洋接近150倍,国海证券则达到了70倍,而中信证券也达到了35倍。如果考虑到券商行业的周期性见顶,分析人士认为券商股的股价完全可能再往下走一步。
  不过,对此市场也有较大分歧,如海通证券就认为券商当前估值已比较合理,因此他们维持券商行业的增持评级。
  利空四:补跌效应拖累
  虽然券商股在过去的两个月里调整幅度较大,但实际上在整个7月,券商股指数也仅下调4.52%,而同期上证指数则下跌5.47%。分析人士认为,券商股在上半年作为A股的强势板块,在大盘不断创新低的过程中,如果不能得到有效调整,其后市的上行压力将只会加大而不会减小,而这也将成为大盘后期向上调整的一块绊脚石。
  利空五:大盘反弹受阻
  上证指数在上周五结束五连阳之后,短期将蓄势而定。这期间,包括券商股在内的众多板块很难上演单独芭蕾舞。近期券商板块虽有转融通等新业务的利好刺激,但其表现始终羸弱,每次的反抽都难以持续。由于短期内,板块的利空偏多,如果没有消息面的强力提振,券商股将很难在大盘反弹受阻的时候,可以无所顾忌大盘的脸色而翩然起舞。
  利空六:业务创新尚待观察
  今年5月初,证监会举办券商创新大会,提出11条新政,彼时各路豪杰摩拳擦掌而跃跃欲试,把创新大会视为行业即将步入大发展的重要风向标。
  但是,投资者渐渐意识到,券商业务创新并非一蹴而就。虽然券商业务有了一些创新,如部分券商推出了保证金管理、中小企业私募债等,但创新大会上力推的11条新政截至目前仍未推出时间表。
  利空七:西南证券并购受挫
  西南证券昨日成为跌幅最大的券商股,跟公司重组进程受阻也不无关系。与西南证券类似的是中信证券。自传出中信证券收购里昂证券的消息始,就有不少投资者因不看好而做空该股。可见,当前券商股无论是否并购重组,市场似乎都不感冒。
  利空八:机构减仓
  股价在没有业绩的支撑之后,如果还遭遇机构资金的背后一枪,那么谁还能给出一个股价不倒的理由?
  昨日几近跌停的西南证券,刚好遭遇了上述不幸。公开交易信息显示,西南证券当日成交1.9亿元,其中卖出一端有3个机构席位联合抛售,合计金额达到0.5亿元,占该股当天成交金额的26.32%。可以想象,在机构资金千万元级别大卖单的轰炸下,游资仅以百万元级别的小买单接招,是如何的有心无力。(.证.券.时.报)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