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读:
皮海洲:券商荐股零成功说明了什么?
但 斌:满仓穿越玫瑰底 任何市场都不适合小散户
马光远:CPI破2不忧 通缩须谨防滞胀
苏 渝:IPO空窗期为股市蓄水
李季先:在调整风险警示板规则时勿忘利益补偿
李大霄:让投资者赚钱 改变偏向融资者利益倾向
南方基金杨德龙:经济无反弹迹象 下半年仍将乏力
陈 宇:张裕暴跌警示国产红酒全面处于下风
私募基金经理:张裕暴跌带来三大教训
董登新:散户不仅是弱势群体 还是一盘散沙
左晓蕾:稳增长的三种操作思路
李大霄:券商地产板块存回调需要 投资者无需恐慌
皮海洲:券商荐股零成功说明了什么?
统计数据显示,7月共有261位分析师发布的473份评级为买入或强烈推荐的研究报告到期。其中财富里昂证券在7月份发布有关个股的研究报告3份,无一份成功荐股。中信建投荐股成功率也不足1/4,推荐17只股票仅4股在评级日后20日内最高涨幅达到10%。
券商荐股不准,这在股市里并不是什么新闻了。对此,不少投资者以及市场人士都将其归结为利益论。比如某券商向投资者推荐某某股票,其目的是为其重要客户(如投资基金)出货提供方便的。应该说,这样的事情在股市里确实屡见不鲜。不过,这一次,对于财富里昂证券7月荐股零成功这件事情,本人更愿意看成是纯粹技术因素,是一个纯市场问题。
就个人的看法,财富里昂证券推荐的三只股票还是不错的。这三只股票分别是6月12日推荐的中南建设,6月14日推荐的三一重工和6月20日推荐的中联重科。这三只股票既不是新股,也不是小盘股,更不是绩差股,尤其不是ST股,是三只绩优白马股,属于证监会主席郭树清所倡导的优质蓝筹股范畴,是符合价值投资主流的。因此,从大的方向讲,推荐这三只股票,应该不存在有意坑害投资者之意。
而财富里昂证券所推荐的上述三只股票之所以零成功,这首先说明了6月中下旬到整个7月行情的低迷。而且这种低迷程度远远超过了财富里昂证券的想象。打开上证指数的K线图,从5月8日以来,A股走势基本上是单边下跌。而从6月中下旬开始,上证指数基本上是被5日线与10日线这两条魔鬼双煞压制着下行。在这样的单边下跌市况里,投资者通常是动手烂手,动脚烂脚,最好的投资策略就是休息。而作为分析师来说,推荐股票同样要承担很大的风险。如果能够预计到是这种单边下跌市况,分析师们也是不会推荐股票的,这只能是自砸品牌、自毁形象。而财富里昂证券还推荐了三只股票,显然是没有预计到行情会如此之坏。尤其是没有预计到,在行情如此不济的情况下,管理层还要将新股发行进行到底,从而导致股市人气越发低迷。实际上,这一点也是很多投资者与市场人士都没有预计到的。
其次,财富里昂7月荐股零成功还表明,在股市下跌的市道里,即便是绩优股、蓝筹股,也不是股市里的避风港。今年以来,管理层积极倡导价值投资、理性投资,积极宣传蓝筹股的投资价值。有关主要负责同志还手把手教投资者买绩优蓝筹股。财富里昂7月荐股零成功的事实表明,投资绩优蓝筹股同样是有风险的。虽然价值投资、理性投资的理念是正确的,但即便购买蓝筹股也存在一个购买时机问题。如果买入时机不对,投资者同样要为此付出代价。所以,对于蓝筹股的投资,不能人云亦云,还是要有自己的主见。尤其是不要被股评人士所左右,被券商荐股所左右。(中.国.经.济.网)
但 斌:满仓穿越玫瑰底 任何市场都不适合小散户
接到证.券.时.报关于投资人眼中的底部采访的电话,东方港湾董事总经理但斌很快发了一条微.博表明自己的观点:虽然我们的投资风格是自下而上,但看到股市在暴跌,还是想发表一下对市场的看法,供一些朋友借鉴。我曾研究过十年的技术分析,从上证指数月线图给出的综合信息看,大底近在咫尺,如不是大底,距稍大幅度的反弹时间也不远了。而一年内,市场反转,走大牛市的概率极大!(仅供参考!)。这条微.博很快被转发了3700多次,随即在网上引发了一场大讨论,众多业内人士,乃至普通网友,都加入到这场论战中。
针对网友的支持和质疑,但斌将这个底部取名为蛋蛋底。很快,在网友的建议下,但斌又将其更改为玫瑰底。并表示,先给坚持投资优质企业的朋友们献上一朵玫瑰。
满仓穿越玫瑰底
但斌的玫瑰底是有依据的,他随后在自己的博客中分析:道琼斯指数7月27日收市13075.66点,完全收复了2008年危机的跌幅,并距道琼斯2008年危机之前的2007年10月11日的历史高点14198点仅剩下7.9%的幅度。如道琼斯突破14198点创出新高,也许意味着美国经济新一轮循环的开始。5年时间,美国似乎即将走出它们自己导演的危机,而我们还在凄风苦雨中前行。此刻美国还是世界经济的发动机,大修完毕,也许美国又该起航了。一旦美国经济起航,对中国经济应该正面帮助大些。从中国股市的情况看,从我经历的整整20年中国股市重要的三轮牛熊市的循环看,如上图,如果我曾经的十年技术分析的功底还有功力,2012年8月2日的此刻,我非常强烈地认为:从上证指数月线图给出的综合信息看,大底近在咫尺,如不是大底,距稍大幅度的反弹时间也不远了。而一年内,市场反转,走大牛市的概率极大!
但斌在博客中明确表示:一旦玫瑰底成,也许我们将迎来类似道琼斯指数1942年之后的走势。大家应该准备继续精选个股,满仓穿越其所认为的玫瑰底,迎接即将展开的也许持续到2022年前后的漫长又短暂的大牛市。
任何市场都不适合散户
即便认为大底近在咫尺,但斌依旧不主张散户加入股票市场:任何市场都不适合散户参与。我母亲100多万入市,后来只剩几十万,接盘后几经努力,我才让账户的资金又重回百万。但斌认为,散户不论从信息,还是从绝对规模上,都是处于弱势地位。普通股民大多不具备股票专业知识,很难辨别绩优股和垃圾股,缺乏对上市公司业绩的专业判断。信息不对称,技术不专业,炒股凭感觉,亏损是迟早的事情。散户要想在投资市场享受投资的利润,必须依靠专业投资机构的力量,资金交给有实力的专业投资机构打理。
现在,在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的主旨下,散户的投资被定位于买基金,但问题是几年来的实践证明,基金等大机构拿着散户的钱,并没有赚得多少利润,有时候甚至做得不如散户。对于这一点,但斌认为,这除了有市场惨淡的客观因素存在外,还由于目前的基金经理们还太年轻,投资经验不丰富。投资是需要经验的,没有个十来年的投资经历,没经历过至少一次牛熊市转换的,他们的投资何来成熟?
但斌认为,中国基金业发展时间较短,市场有其特殊的因素,出现基金经理偏年轻化目前难以避免。但随着资本市场制度建设的完备、基金业制度的不断规范以及基金公司经营风险控制的优化,基金经理对业绩的影响将逐渐弱化。因此,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选择基金做投资标的,比个人盲目投资,风险还是小很多。
支持彻底的市场化
历来的牛熊市都一样,这个市场贪婪和恐惧不变,风险无处不在。我完全赞同郭树清先生的改革,希望改革得更彻底,从根上改变22年证券市场形成以来的交易文化和交易心理,如此资本市场才能更健康、更有前景与生命力。但斌说。
但斌认为,中国的市场应该彻底市场化,制度的设置是个课题。监管部门不应该过多地干预市场,事实上,监管部门越想保护投资者,出台各种行政干预,其实反而是害了投资者。市场有其自身的规律,投资的选择权应该完全交给投资者。
按照通常的逻辑,资金追捧优质股而逐渐远离垃圾股,应该是一个必然的过程。不过,A股市场历来都有追捧重组题材的偏好,在很大程度上扰动了资金追捧优质股而远离垃圾股这一正常过程。这导致在过去很多年出现了让理性投资者感到尴尬的结果:不少垃圾股被资金大力追捧,而部分优质股反而遭遇相对冷落。如果从存量资金的角度来看待这一问题,就可以解释为:之所以过去很多年部分优质股票尴尬遇冷,正是因为不少资金在垃圾股中反复折腾。随着彻底的市场化,这些垃圾股就应该逐步退市,像美国和香港市场那样成为仙股。
国内市场应该欢迎像腾讯、百度这样的企业回归,这类股票在国际市场已经涨了80多倍,可是这样优秀的股票增值,国内投资者却没有享受。好企业应该投入到市场中,给这个市场更多新鲜的血液,让市场发展得更好。
黄金十年不变
2008年,由于一直坚守不动,大盘从5000多点一路狂跌至1664点谷底,但斌执掌的东方港湾全年业绩下跌61.28%,但斌坚守的价值投资被推至风口浪尖,外界称时间的玫瑰凋谢了。对于曾经提出的黄金十年看法--未来10年-15年,中国会迎来一个比较好的发展阶段,有望达到经济发展的高峰,但斌依旧坚持观点不变,未来将迎来黄金十年,愿意全力以赴走完这一波,目前是满仓操作。
但斌说,为什么美国股市在这次危机之后又上来了,而我们还在2000多点呢?跟我们股市经济构成的结构性有关,如果我们股市的构成是由腾讯、百度等这些企业为主导,这些企业已经是市值很大了,过去几年腾讯涨了80倍左右,这些企业如果可以在我们的A股市场上市,实际上代表新的经济模式结构性,如果这样的话,我们的指数不会表现得这么差。
他认为,现在A股市场低迷主要是结构性问题。中国的经济是在飞速发展的,但A股70%是由银行、地产以及一些重资产的跟国民经济密切相关的强周期行业构成,这些行业很难抵御周期的变动,而要转变经济结构则是非常困难的。伴随着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以技术创新为代表的行业会异军突起,未来银行和地产为主的行业占比会下降,以投资和出口为代表的行业会发展,A股市场可能会迎来新一轮牛市。(证.券.时.报.网)
马光远:CPI破2不忧 通缩须谨防滞胀
实际上,在国家统计局公布这个数字之前,市场已经普遍预期7月份的CPI肯定将在6月份上涨2.2%的基础上,跌破2直接进入1时代。
总体而言,三个因素对CPI走势的影响居功至伟:一是通胀进入下行通道的大趋势。本轮通胀的最高点是7月份,创下6.5%的最高点以后,受宏观政策,特别是货币收缩的影响,开始进入了缓慢的下行通道。再加上欧美经济的整体低迷,导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下滑,输入性通胀的因素大大减弱。可以说,全球在今年上半年的物价,总体都是下行的趋势;二是翘尾因素的显著影响。7月份CPI创下30个月以来的新低,主要还是受翘尾因素的影响,去年7月份,CPI是本轮通胀的最高点,因而使得同比上,基数翘尾因素大,7月份翘尾因素对CPI的影响达到了0.47个百分点;最后,必须谈猪的贡献。7月份猪肉价格同比下降18.7%,影响CPI同比下降约0.71个百分点。
但与CPI的显著回落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民众并不认为物价出现了如此显著的变化。即使在旺季,蔬菜、食用油的价格仍然在上涨。当然,CPI的增速回落,并不等于价格的实质下降,CPI的数字本身也并不能反映真实价格的变化,再加上我国CPI消费品的构成以及选取的样本,笔者认为7月份CPI跌破2为假摔。
假摔不仅意味着价格并没有出现实质性的回落,而且,随着帮助假摔的季节性因素的消除,价格就会露出其真正的面目和真实的走势。笔者认为,无论是从下半年宏观经济走势,还是从翘尾因素,以及影响价格走势的其他因素而言。7月份的1.8%很可能成为年内物价的最低点,然后将稳步回升。理由有以下四点:
首先,从环比看,7月份的环比数据结束了连续下跌,4个月来首次出现上涨,而且,尽管食品价格保持相对稳定,但是分类来看,统计局公布的8大类物价数据中除了交通和通信以外,其他7大类价格同比都出现上涨,而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居住的环比涨幅都超过0.5%。
其次,翘尾因素拉低CPI的影响逐渐减弱。7月份翘尾因素对拉低CPI的影响为全年最大。8月份,特别是9月份和10月份,由于基数低,翘尾因素对拉低CPI的影响因素显著降低。第三,不出万一,7月份的猪肉价格,也将成为本轮猪周期的拐点,猪肉价格已经连续跌破盈亏平衡点,国家又开始收购储备肉,但猪肉价格已经低到不能再低。监测数据显示,8月份以来,全国猪肉价格呈缓慢上涨态势,随着下半年产能的降低,猪肉价格总体上涨是大概率事件。第四,货币政策基于稳增长的考虑将在保持稳健的基调下偏向宽松,上半年货币投放4.68万亿,预计下半年随着投资力度的加大,货币投放量至少将和上半年持平,全年将在9.5万亿左右,实质上属于稳中趋松的政策。第五,国际大宗商品以及粮食价格下半年重拾升势的概率很大,油价已经在涨,而受美国干旱的影响,国际粮价对中国粮食价格的心理层面的影响不可小视。
如果再考虑到下半年将深化资源价格等深层的改革,深化收入分配领域的改革,就影响价格本身的因素而言,推动价格上涨的因素多于拉动价格下跌的因素。这意味着,7月份1.8%真的会成为昙花一现的假象,很可能在年底,CPI重新回到 3以上。如果我们考虑到宏观经济总体依然疲弱的事实,PPI连续5个月环比下跌是近年来少有的。如果下半年宏观经济,特别是制造业没有明显的回升,而物价又重新回到3以上,可怕的中国式的滞胀局面就会出现。
事实上,对于一个长期以来过度依赖货币增发作为经济增长最主要的政策驱动力的国家而言,出现通缩的概率是非常小的。笔者担心的是滞胀,滞并不是传统经济学意义上的经济增长停滞,而是宏观经济可能在一个比较低的增速上 (比如,8%以下),但物价又上涨,而物价上涨的主要根源就在于为了刺激经济增长,继续超发货币,但在实体经济去库存化,产能过剩的情况下,超发的货币不会进入实体经济,而只会推高物价。当然,避免滞胀的政策工具和空间依然存在,免税,改革收入分配,将大量的财政盈余用于弥补养老、医疗等公共服务领域的欠账,真正向民间投资开放一切可以赚钱的领域,用供给学派替代凯恩斯主义。(每.日.经.济.新.闻)
苏 渝:IPO空窗期为股市蓄水
尽管证监会一再表态不会放缓IPO来救市,但是截至8月11日,证监会网站上已经有一个月未见新公司的预披露公告,发审委的审核会也安静异常,已经有10天没有一家公司上会接受审核。笔者注意到:主板今年以来的最后一次发审会是在7月27日召开的,而创业板发审委第64次会议召开时间为7月31日。8月1日至10日,无论是主板还是创业板的IPO发审委处于停工状态。截止到11日,证监会网站上也未出现发审委开工的公告。
尽管羞与启齿说IPO发行正在放缓,但正像那首歌所唱的: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地开,事实是IPO出现了近一个月空窗期,的的确确有放缓迹象,与之相对应的是市场也止住了下滑的势头,开始了企稳回升。
尽管笔者也赞同暂停新股IPO,不是救市之绝招,或者说股市下跌不能完全怪罪于IPO。如果仅仅依靠放缓IPO来救股市,还只是权宜之计,还是没走出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怪圈。但近年来,股市下跌的原因IPO扩容确有直接的千丝万缕瓜葛。
对于股市下跌的原因,先前权威部门解释说,是因为通胀,央行货币政策偏紧所致。用通胀无牛市来解释是行得通的。然而,随着宏观调控的深入,物价逐月下行,CPI指数7月份已经破2降到1.8%,进入了通缩期,加之连续两次降息、降准,货币已有所松动。再照搬通胀及货币政策偏紧是股市下跌原因来当说辞,恐怕自己都难自圆其说了。
毫无疑问,造成股市同经济反其道而行之原因之一就是扩容过猛,供求关系失衡。谈到供求关系,我们不要老是把日光聚焦在IPO上,今年1月至7月,IPO首发审核213家企业,首发上市的企业为122家,融资861亿元,融资额全球第一,且今年有29%的首发企业上市首日跌破发行价。除了IPO外,大小非解禁带来的供给压力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股市下跌,大小非解禁股套现力度却没有减少、新上市原始股东套现股长期低迷造成大批资金流出股市。截至6月30日,今年以来沪深两市共发生大小非减持1855次,涉及29.36亿股,累计减持352.37亿元。同时,还有再融资,2012年A股再融资规模也让股市难承其重。上半年,共有69家上市公司实施增发再融资。平均每家公司获得资金22.63亿元。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数字比去年平均募集资金20.97亿元还有所增长。上半年A股增发融资额达到了1400多亿元,配股融资额100多亿元。这表明,目前资本市场的再融资能力比去年还高。这三台抽水泵使A股有限的水池中的水源竭尽枯竭。
由此看来,IPO放慢发行节奏,让池水里的水蓄多一点,让跑得太快而又力不从心的股市喘一口气再跑,不仅是广大投资者的愿望,而且,也是管理层的愿望。
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地开,只有精心的呵护和勤浇灌,玫瑰才会常开不败!
李季先:在调整风险警示板规则时勿忘利益补偿
针对此前发布的《风险警示股票交易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拟实施不对称涨跌幅限制所引起的市场反响,上交所日前在答记者问时表示,会认真梳理各方意见和建议,对风险警示板不对称涨跌幅制度作相应修改、完善。
上交所正视市场反应,采纳公众意见,并适时通过答记者问的形式消除公众疑虑的努力,值得肯定。需要深入探究并引以为鉴的是,为什么设立风险警示板这样在监管者眼里是保护投资者的实质性改革举措,不仅没获得投资者的理解,反而被个别投资者认为是市场丧失契约精神的证据?
交易契约是当事人之间的法律,而风险警示板的设立则是规则的产物,就法律层面而言, ST股交易各方的法律关系很清楚,将ST股集体暴跌主要责任归咎于一个尚未生效的规则征求意见稿显然有欠公允。事实上,ST股票投资者与ST股票提供方双方的具体权利义务关系依据相关契约很容易确定,如果该份契约确实是在平等自愿的市场化基础上签订,那么该契约就应当被坚定地信守并执行。但如该份契约签订时的市场预期让位于规则调整、签约时的政经环境改变导致利益失衡、买受人因此而产生巨大亏损甚至出现负资产陷阱,那么该份契约要么据以相应调整,要么就该被废止或被第三方补偿安排所取代。譬如在工信部8月6日最新颁布的稀土行业准入新政中,就在落实规模淘汰机制的同时,考虑补偿被淘汰的合规稀土企业。
进而言之,设立补偿机制是为了修补不合时宜的规则,减少制度革新的阻力。就ST股票投资契约精神的精髓而言,当契约买卖双方在通过证券交易系统达成买卖相关股票协议时,其达成的不仅是一个投资协议,还隐性包括与当下监管者,譬如证监会、沪深交易所签署的法律政策会保持稳定的社会契约,以及在这个社会契约框架下买卖双方会受到一体保护的市场预期,所谓契约精神,就是这两个明、暗契约合纵、平衡的产物,既要求买卖契约双方遵守各自承诺,也要求监管者稳定买卖契约的订立依据社会契约的稳定。但这不等于从法理上剥夺了监管者在尊重市场契约精神的前提下依据公共利益需要而改变法律政策顶层设计的权利,只是应遵守两个条件:一是改变法律政策顶层设计的法益是基于公共利益;二是对在改变法律政策顶层设计过程中因信赖该法律政策顶层设计而签约的受损契约方给予补偿。
尊重证券契约精神,就要关注证券契约背后的交易成本,具体到风险警示板,尽管个别投资者指责上交所违背契约精神有失偏颇,但风险警示板的征求意见稿相关规定的确改变了ST股投资者投资时的法律政策顶层设计,在没有相关替代补偿配套措施的护卫下,投资者不甘做冤大头的愤懑情绪可以理解。
因此,就A股市场契约精神而言,监管者应尽量利用市场手段避免随意变动既有法律政策,当然在特定情况下,监管者也需要改变或完善相关规则以实现其政策目标。譬如,为了公众利益和规范市场的目的,上交所此番发布《风险警示股票交易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通过完善相关市场规则将股价回归到合理价位、引导价值投资等。只是,为了促进社会和谐、保障投资者利益不受无辜损失,《风险警示股票交易实施细则》将来在正式颁行时,理应建立相应的公共政策利益补偿和配套机制,比如成立投资者补偿基金、设置缓冲时限等,以弥补满足特定条件的ST股投资人。就像日前工信部推出的稀土新政那样,在颁布准入淘汰新政的同时引入利益补偿机制,通过经济补偿无过错投资者等利益填补措施,赢取各方支持新政,进而实现比较彻底的ST制度革新。(上.海.证.券.报)
(作者系盈科律师事务所<全球总部>高级合伙人、律师)
李大霄:让投资者赚钱 改变偏向融资者利益倾向
新浪微.博认证为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的李大霄8月10日微.博参与拿什么拯救你,中国股市!活动,他给予股市九点建议。
李大霄说:让投资者赚钱,改变偏向融资者利益的倾向;2减少投资过程的税收限制,3像印花税、红利税、个税;4一级市场及二级市场的均衡;5股权文化的提升;6提升投资者权益的保护,7强化分红的推进;8好公司与差公司要区别对待;9鼓励散户投资者、机构投资者、长期资本入市政策加力。(证.券.时.报.网)
南方基金杨德龙:经济无反弹迹象 下半年仍将乏力
8月10日,新浪微.博认证资料为南方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师,南方小康ETF基金经理的杨德龙发表微.博表示,出口和固定资产投资都还没出现明确的反弹迹象,下半年经济增速恐仍将乏力。
杨德龙表示,本周A股温和反弹,沪指周涨1.69%,收于2168.81点,市场情绪有所恢复。7月CPI降至1.8%,创出近30个月新低,符合预期;7月企业中长期贷款和货币供应量的回落显示经济仍在底部徘徊。总体看,出口和固定资产投资都还没出现明确的反弹迹象,下半年经济增速恐仍将乏力,预计后市仍将震荡。(证.券.时.报.网)
陈 宇:张裕暴跌警示国产红酒全面处于下风
新浪微.博认证为北京神农投资总经理的陈宇8月10日微.博称,张裕暴跌警示国产红酒全面处于下风,败是迟早的事。
神农陈宇 :【张裕的警示】今天张裕A受查出农药残余的消息影响,几乎跌停。其实,不到一年时间,张裕A已经从92跌去4成。这不是农药可以解释的。放眼国内任意一家合资超市,进口红酒已成铺天盖地之势。从葡萄的品种树龄、生长环境、种植与酿造技术、到文化,以及价格。国产红酒全面处于下风,败是迟早的事。(证.券.时.报.网)
私募基金经理:张裕暴跌带来三大教训
新浪微.博认证为私募基金经理,千万知名财经博主的北京启明乐投资产管理公司董事长启明8月10日发布博文《张裕暴跌带给三大教训》,文章称,今日市场26只个股创新高,业绩高成长是重点。1只个股创出历史新低,好事。
文章称,5连阳后指数进入了休息的状态,张裕的暴跌堪称今日最大的事情了,农药残留,这就是号称健康饮品的红酒,再看伊利的毒奶粉,食品安全是消费股最大的问题。这样的下跌也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启示。
文章认为,启示一:中国股市地雷很多。这是最大的特征,垃圾企业退不了市,不断的概念炒作,典型的就是中关村,十年来下跌为主,每年都炒作概念。伊利毒奶粉,双汇瘦肉精,张裕农药残留,黄酒当时号称致癌,白酒暗藏什么呢?创业板,中小板业绩造假,股价高企的更是多得不能在数。所以咱们中国做股票必须注意地雷,十年前的银广夏,新疆德隆,现在的重庆啤酒等都是这样的例子。所以中国真需要一个做空的基金专门做空这样的个股,才会有更多的企业不敢这样,否则较低的违法成本和较高的公关做秀成本。这不得不让人想起了最近奥运会中的刘翔。到底是真受伤?60%的人是怀疑的,媒体的导报是正面的,提前的暗示是明确的。这就是当下我们的国家,股市只是其中一个部分和缩影罢了。做投资选择好企业是必须的,同时好的企业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跟踪也是必须的。
文章提出,启示二:股价提前就开始了下挫。跟踪张裕不是一天了,几年了,最近的张裕其实一直再下挫,这就是我们主升浪战法提到的,股价决定一切,今日的事情,我们感觉会很突然。但是也许他是一种有预谋的?这种阴谋论似乎不好,但是确实之前不是大量买入他赌博的时候。这个茅台的下挫不一样。同时再看不少创出历史新高的,他们背后的业绩暴增是明显。今日26只个股新高,炒作的核心也是业绩的成长。科技股中的苹果受益股目前也还在一个炒作中。安洁科技继续暴涨。所以我们需要通过学会从股价中看出一些变化,这样我们做投资才能够把握更好的节奏。
文章称,启示三:个股和大盘的节奏问题。大盘本周稳定表现,我们看到从1.6日的2132到今日的2168,指数没涨多少,但是不少的个股却大幅的上涨。也有一些创新低的比当时的价格低30%以上,这说明什么?张裕的状况就是例子,个股自身更加重要。苍蝇不叮无缝的蛋,持续暴跌的个股没有问题,机构一般不会让他跌的太厉害。所以我们看到目前把握这样的节奏还是必要的。同时我们区别好大盘和个股是很重要的。大盘的分析我们用简单的办法来做,乐投选择了乾坤战法,通过大盘控制的是仓位。留下仓位的问题就是精选个股了。(证.券.时.报.网)
董登新:散户不仅是弱势群体 还是一盘散沙
8月10日,新浪微.博认证资料为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的董登新发表微.博表示,散户不仅是弱势群体,而且还是一盘散沙。
董登新表示,国外机构市是如何形成的?中国的散户市又是如何炼成的?在发达国家,家庭或个人大多通过银行等专业中介理财,或通过购买其他金融产品而间接持股,而不是像中国家庭一样,人人赤膊上阵亲自炒股,比方,证券投资基金、私人养老金、人寿保单、雇员持股(ESOP、ESO、ESPP等)。散户与机构博弈?
董登新认为,在散户为主的股市,股民小散与机构大户之间直接博弈,散户不仅是弱势群体,而且还是一盘散沙。他们总是追涨杀跌的主力军。他们往往在机构的蛊惑和鼓动下,跟庄抬轿,更可怕的是,他们经常在熊市底部清仓出场,而在牛市顶部满仓追入。与市场走势相悖的反向操作,总是让他们赔钱,实在悲壮!
董登新在微.博中说到,我们的散户大多习惯于在牛市顶部帮机构或大户接货,相反,他们却又在熊市底部将手中廉价的筹码抛售给机构和大户。这大概算是中国股市的一种群众觉悟和大众行为吧!(证.券.时.报.网)
左晓蕾:稳增长的三种操作思路
中国经济短期的问题不是政策不稳定,而是对经济形势和影响增长原因没有弄清楚,受一些似是而非的情绪化表象描述影响太大,信息不对称,导致政策针对性不够。另外,执行严重不力,基层跳不出过去三十年推动增长的粗放式的思路和方式,遂使政策效果事倍功半。
左晓蕾
在中央座谈会定调下半年把稳增长放在更重要位置以后,如何稳增长成了焦点话题。不同学派,不同利益导向,不同思想方法都纷纷建言献策。在此,笔者对部分观点作些探讨,以期对稳增长政策有更正确的认识,对可能出台的政策有更合理的判断。
观点之一,认为应对危机更需要熊彼特而非凯恩斯。熊彼特认为创新是企业家通过新组合而产生新利润的活动,所以,在经济下滑、企业利润下降的危机形势下,熊彼特的鼓励企业家创新精神,使生产更活跃并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的理论是恢复经济增长的应对危机之道。而凯恩斯主义主张政府干预,没能调动经济中最有生命力的企业活动,不是应对危机的有效方式。
这个观点的偏颇之处在于,熊彼特鼓励的企业家精神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基础,应该贯串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过程。但在危机时期,经济周期处于低谷,企业处在非正常的调整阶段,没有扩大投资和生产的意愿。此时怎么能让企业依靠自身的创新来恢复经济增长活力?
而凯恩斯主义认为,在一个封闭的经济体中,私人部门投资和居民消费是经济增长两大驱动力。但在危机时期,利率降到零,出现了私人部门没有投资意愿的流动性陷阱,失业率攀升、居民可支配收入下降,直接影响消费,两驾马车都丧失了动力。危机是市场失灵的结果,私人部门不可能自我调节,经济结构也不可能自发调整,政府必须在应对危机中发挥作用,加大投资力度,创造就业,提振消费,提升私人部门投资意愿。当然,政府如何提升私人部门的投资意愿,有很多值得细究的东西。
熊彼特理论倡导的企业家精神,是正常状态下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灵魂,显然不是解救危机的理论,而凯恩斯的理论应是更合适的危机解救之道。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政府调动有效投资需求的行为中,注重熊彼特强调的企业活力的恢复和支持至关重要。所以,在中国经济当前争取稳增长的过程中,如何调动民间资金的投资意愿,恢复企业的活力,尽力让企业家精神发挥作用,确是政策关键的着力点。
观点之二,稳增长究竟以货币政策为主还是财政政策为主。2008年以来,从国外到国内,危机拯救似乎都是以宽松的货币政策鸣锣开道。因此,当稳增长被放在今年下半年经济政策更重要的位置后,宽松货币立即成为对政策预期的主流判断。但笔者认为,这种惯性思维可能误导市场。
首先,货币供应量增长需与货币需求增长相匹配,超过有效投资需求增长和货币需求增长的货币发行,会制造经济运行中过剩的流动性。如有效投资需求不足,则未来创造的价值一定低于早期盲目透支的流通中的货币,经济平衡过程必然带来通胀。当前中国经济增长放缓主因,是有效投资需求不足而非缺钱,而且很大程度上投资有效需求不足与上一轮导致企业盲目扩张严重产能过剩利润下滑的过度宽松货币政策有关。
其次,当前货币政策已比较宽松。二季度名义GDP增长10.34%,M2增长13.4%,货币供应量增长已超过实体经济货币需求增长3.06%,进一步透支货币发行,可能增加经济新的不稳定因素。
其三,货币供应存量已达85万亿,其中被物化和资产化可能在25万亿左右,剩下的可能以居民,企业和政府存款余额的形态存在的货币达60万亿之巨,一旦哪怕是部分脱媒,结果就是银行的挤兑和流动性泛滥。货币供应量的增长要以实体经济的货币需求为目标。量化宽松政策是解救危机的应急手段,并未对实体经济有实质性作用。若继续按照延续量化宽松的操作思路,脱离实体经济的需求发放货币可能带来更大的麻烦。
至于CPI平稳货币政策就应转向,货币政策随通胀变化非紧即松也是对货币政策的误解。财政政策特别是结构性减税政策,有利于改善边际收益较低的中小企业的成本,推动企业有效投资需求的释放。而且财政支出主要以税收为主,不是投资透支的概念,故而稳增长,财政政策唱主角可能更稳妥。
观点之三,认为经济增长下滑的多种因素中,最大的问题是政策不稳定。如去年宏观调控政策不变,中国经济或许不会下滑。这个观点很值得商榷。政策是个短期工具,本就是随形势变化而变化的变量。所谓政策稳定是指如果形势明显没有改善,有些政策可能在一段时间内不变。经济分析的基本逻辑,是应先有对形势相对准确的判断,才有对可能出台的政策的合理分析,而不是反过来。
笔者最近参加一次国际高端研讨会,前美国经济研究局局长马丁-费尔斯坦与某著名国际投行经济分析师同台讨论今年美国经济形势和可能的政策。马丁先生认为,经济增长会仍然疲软,高失业率会仍是困扰美国经济关键,货币政策应对振兴企业和创造就业做一些事情,QE3对就业改善和经济增长没有什么帮助。马丁先生的逻辑是,形势--政策--形势。形势变化也证明了马丁教授的判断。
投行经济学家则认为,美国就业没有改善,美联储一定会推出QE3,因为QE3会推出所以对经济形势持更乐观的预期。其逻辑是政策--形势,明显是逻辑紊乱。因为缺乏对形势的深入分析,也不深究QE3是否能解决问题,直接跳到政策影响环节,在一厢情愿的政策假设下做出的形势判断就有失偏颇了。
中国经济短期的问题不是政策不稳定,而是对经济形势和影响增长原因没有弄清楚,受一些似是而非的情绪化表象描述影响太大,信息不对称,导致政策针对性不够。另外,执行严重不力,基层没有动力去推动真正的内需增长点,跳不出过去三十年推动增长的粗放式的思路和方式,急功近利,为增长而增长,遂使政策效果事倍功半,难尽如人意。中国经济很多长期问题和深层次矛盾,实际上是这些短期问题重复叠加累计起来的。(上.海.证.券.报)
李大霄:券商地产板块存回调需要 投资者无需恐慌
二级市场上,今日券商股地产跌幅居前,板块内个股全线飘绿。
对于暴跌原因,英大证券所长李大霄表示,地产和券商板块在此次反弹中,涨幅过大,存在回调需要。暴跌属于波段操作需要,或与调仓换股有关。港股并未跟随A股出现较大跌幅。投资者无需恐慌,应理性投资。(证.券.时.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