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报“得而不喜” 大杨创世失落奥运盛宴_公司信息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公司信息 >> 文章正文

中报“得而不喜” 大杨创世失落奥运盛宴

加入日期:2012-8-1 15:48:31

三年前,因巴菲特现身吆喝,大杨创世股价一年上扬5倍。

三年后,大杨创世的“代言”对象变为美国奥运会代表团,昔日的风光再难浮现。不单因“中国制造”的身份遭遇美国国内抵制,股价方面也是连收阴线。对于投资者来说,大杨创世“神秘、低调”;在行业研究员的眼中,大杨创世恰是中国服装产业艰难转型的缩影。

中报“得而不喜”

2012年7月28日伦敦奥运会开幕式上,戴蓝色贝雷帽、系红色领带、穿蓝色上衣和白色下装的美国奥运代表团引人注目。鲜为人所知的是,美国代表队入场礼服出自于A股一家上市公司——大杨创世之手。

“在合作伙伴的介绍下,公司在北京奥运会上就第一次为美国代表队定制服装。因为反响不错,这次美国方面又与公司签订了2000多套美国代表队入场礼服的订单。”昨日,公司内部人士向记者透露。据了解,这笔订单于2011年11月签订,上述人士坦言,“销售收入应该能体现在公司中报里。”对于外界盛传“奥运服装可带来10亿美元的收入”,他不禁笑了:“太夸张了,公司只是做服装代加工,利润率也就8%左右,对中报影响不大。”

不过,就是这笔“纯属义务帮忙”的订单,却给大杨创世带来无限的烦恼。7月初,美国国会议员对“美国代表团服装中国造”加以批评,认为“代表团应该穿美国制造的制服”。甚至有人提出,“应该收回所有的制服,将它们堆成一大堆并烧毁它们,然后从头再来。”

同时,公司股价也并未因为“沾奥”扶摇直上,而在近期连收五根阴线。

“美国议员‘烧毁礼服”的言论,只是过激之词,大不可当真”,上海行业一研究员对记者称,“尽管美国制造在中国制造面前落败,但中国制造公司赚取的仅是可怜的加工费。另一方面,美国制造业的产业基础不断下滑,再次重建将面临成本过高的风险。双方的交锋,只是另一种形式的博弈。”

品牌“秘而不宣”

摆脱低廉的“中国制造”标签,大杨创世并非没有努力过。从2003年开始,公司加快拓展国内自有品牌业务,目前旗下有三大品牌:创世、凯门、优搜酷。

有别于其他服装品牌大张旗鼓的疾风猛进,大杨创世显得异常神秘、低调。在历年财报中,公司鲜少提及上述三大品牌的经营情况。在2011年报中,公司仅简单提到,“公司继续推进多品牌战略,形成三个品牌优化整合、协同发展的新格局,进一步加大国内市场的开拓力度。”财报对三大品牌的经营数据“惜字如金”。

对于服装行业极为看重的渠道扩张,公司方面也显得“慢腾腾”。2011年公司年报介绍,创世在北京、青岛、成都、郑州等地新增销售店面4家;2010年,创世则新增北京、沈阳等地销售店面5家。截至2011年底,公司创世品牌店铺约为25家,与服装企业动辄“百店”、“千店”对比鲜明。

公司内部人士介绍,“公司自有品牌业务销售占比超过20%,公司还是想稳步往前走,渠道扩张过快,怕公司管理、销售跟不上。”至于品牌建设数据吝于披露,其解释:“自主品牌利润占比比较小,另外公司以职业装订制为主,瞄准的市场定位是高端的,价格在2千到一万之间,如果信息披露得比较详细,会影响对外招标。”

一位公司股东则对《金证券》称,“除了2009年股神巴菲特的代言令大杨创世年红得发紫、股价有所表现外,公司在二级市场一直默默无闻。2000年首次发行募资后,再无从二级市场筹资的举动。公司很少与投资者主动交流,对资本市场也没有诉求。”

转型异常艰难

实际上,大杨创世正是中国服装产业艰难转型的缩影。

坊间传闻,大杨创世代工的国外品牌包括LVMH、Prada、ECCO、Nike等,对此公司内部人士一概否认。业内人士透露,“目前公司代加工业务要占到销售收入的六成以上,几乎国内所有的授权生产企业对品牌代加工都有保护协议,不许透露任何细节,这也决定了上市公司大杨创世谨言慎行的特质。”

上述上海研究员直言,“大杨创世加工的服装,能登上奥运会,足见其技术能力。但做出口加工和服装品牌截然不同,前者只要你的劳动力够便宜,你就能够接到订单。但是做服装品牌涉及市场的定位和设计、渠道的建设,生产其实只是整个链条当中一个非常小的部分,这就给公司带来相当大的经营压力。”

他表示,“目前来看,国际上经济复苏势头放缓,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际服装市场需求将持续低迷。而国内,劳动力成本上升和人民币升值等诸多不利因素显现,再加上公司国内品牌运营经验尚浅,市场品牌竞争加剧,未来经营将受到多方面的挑战。”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