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小年:建议取消限购和限贷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许小年:建议取消限购和限贷

加入日期:2012-7-4 17:43:52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许小年:经济学家就是一谋生手段 别当回事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许小年今日表示,经济学家(Economist)就是一职业,谋生的手段,和医生、科学家、艺术家一样,不必赋予这职业太多的社会含义。论社会功能,法学家、政治学家、社会学家的重要性远在经济学家之上,因众所周知的原因,无法充分发挥影响力,才使经济界的竖子成名。别把经济学家当回事,经济学家也别把自己当回事。
  据公开资料显示,许小年1953年出生,现任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和金融学教授,曾任职美林证券亚太高级经济学家,世界银行顾问。曾获中国经济学界最高奖孙冶方经济科学奖。许先生为人直率,敢为敢言,有评论说,他看似惊人的言论之下,隐藏着经济学家的独立精神和最朴实的市场经济原理。(中.国.新.闻.网)
  


  黄祖斌:决定下半年股市行情的三大要素
  关于6月新增贷款的公开报道,既可以解释今天反弹无功而返,也可解释6月下旬股市较大的跌幅。
  之前,以交通银行为代表的较多机构,普遍预期6月新增贷款将接近1万亿元。然而今天的公开报道显示,四大行6月新增人民币贷款规模约1800亿,较5月少增500亿左右,按四大行的市场份额来测算,6月全国新增贷款只有约7000亿元。这显然是一个较大的利空消息。
  更有报告称,部分银行6月末被要求暂停贷款投放。某大行6月总体信贷投放500亿出头,但在27日,这一数据则是530亿左右,这意味着该行在月末最后几天贷款呈现负增长。而在今年前5个月,由于信贷需求下降,银行也谨慎放贷,往往在月末的最后几个工作日内,银行新增贷款才大幅增长。这种反常,加上季末存款紧张导致银行同业拆借利率的季节性上升,很可能共同导致了股市在6月末出现了破位走势。
  对于宏观经济,新增贷款的关键不是新增贷款总量,而是中长期贷款的增量,因为只有中长期贷款的增长,才是固定资产投资见底的先行指标。由于今年以来,银行新增贷款中,票据融资较多,因此6月即使新增贷款不如预期的9000-10000亿的水平,中长期贷款也有可能环比出现增长。
  就A股下半年的行情而言,有三点值得注意:
  1、中国股市过去20年的历史来看,不论是否有宏观调控,CPI如何,GDP如何,货币政策是宽松还是紧缩,市盈率都在14-60倍之间波动。这和美国、香港等资本市场的长期表现一样。当然,股权分置改革结束,市场进入全流通后,A股长期估值将有所下降。但毫无疑问,目前已经与成熟资本市场接轨的A股估值已是底部。
  2、A股自1996年以来,还有一个规律,即M1增幅与A股涨跌正相关。只不过这个规律最近一年内有所变化:1996-2011年,M1增幅在10%以下,只会维持几个月的时间,这时要么是中期底部,要么是长期底部。但由于外汇占款结束了持续高增长,而央行又迟迟未大幅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最近几个月M1增速只有4%左右。因此央行的货币政策能否令M1增速回升,决定了A股下半年的高度。
  3、机.构.资.金的入市数量至关重要。上半年并未有较多的增量资金入市,而下半年地方养老金和公积金,预计也很难取得进展,QFII和保险资金如果能在A股市场投入近1000亿元的增量资金,可能将引进较大的行情。上半年,A股IPO为738亿元,同比减少超过50%,而大小非的减持,为352亿元,比去年同期的480亿元,减少近30%。因此1000亿元左右的增量资金,就能引发较大幅度的上涨行情,而赚钱效应,将进一步提振市场信心。目前来看,QFII比较主动,以卡特尔投资局为例,拟将在中国出售液化气的收入,以人民币的形式存放于中国,打算申请50亿美元的QFII。但单个QFII的投资额度只有10亿美元。而保险资金预计不会主动大规模加仓。
  就7月上半月的行情而言,预计将逐步收复6月下旬的跌幅。(新.浪)
  


  叶 檀:楼市微调正在变味
  各城市房地产政策的预调微调方兴未艾,借鼓励刚性需求暗度陈仓者层出不穷。这样做可能使调控功亏一篑:打开一条利益门缝,必然会打开整扇利益大门;暗度陈仓者不被制止,违规者超过临界点,房地产调控政策将形同虚设尊严扫地。
  调控走向均衡的底线是,鼓励刚性需求与改善型需求,坚决抑制投机投资性购房需求。通过上述微调,中国房地市场产的根基将因此而改变,房地产走下投资品的神坛,摆脱作为投资品的定价体系,转而以消费品重新定价。以往中国房地产价格急剧拉涨,正是拜投资品定价所赐,价格操纵于资金持有者之手,一小部分投资者凭借手中的现金就可以搅动整个市场。
  地方政府已经按捺不住焦虑心态。十几个城市微调房地产政策,理由只有一个,财政已经不堪重负。中国指数研究院公布的数据显示,1月全国300个城市土地出让金收入比同期下降67%,其中住宅类用地下降74%。上海和重庆今年1月份一般预算财政收入为正增长,但一旦计入土地出让收入,其财政收入均已沦落为负增长。
  一些城市微调房地产政策沦为红线边缘的舞蹈,在刚性需求与投资性需求之间来回摇摆,一些城市将投资性需求涂脂抹粉打扮成刚性需求,推向市场。所谓成为萧何败也萧何,把房地产祭上投资品神坛的是某些政府部门,如今斩断利益链走下神坛要借重的主要力量依然是这些人--难度可想而知。
  芜湖,悄无声息之间,免税、补贴对象由普通且唯一住房,改成了普通商品房;新政补贴范围由普通商品房改为新建商品房;补贴额度较前有大幅提高。一二套房的界线模糊了,普通商品房与新建商品房的界线模糊了。成都,去年11月12日成都市传出消息,当地房管局召集多家开发商座谈,准备将原来网上签约时对购房人的审核,转由开发商和房产中介执行。该新政实行约一周后便停止。让开发商与房产中介审核购房人,无异于为渊驱鱼。11月21日成都市房管局相关负责人澄清,当地继续坚决执行住房限购政策。
  2月22日的一则消息体现了总把新政当旧政、总把新桃换旧符的功力。限购放松在旧政名义下进行,2011年1月底上海出台限购政策之时明确,限购1套住房的对象包括两类,第一类是在当地已有1套住房的本市户籍居民家庭;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如果能提供自购房之日起算的前2年内在本市累计缴纳1年以上个人所得税缴纳证明或社会保险(城镇社会保险)缴纳证明,也限购1套住房。当时,上海明确,对在当地拥有1套及以上住房的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暂停向其售房。而现在,上海市房管局解释称,所谓上海户籍家庭的概念是指具有上海常住户口,包括持有上海长期居住证连续满3年以上的居民家庭。如此一来,上海的潜在购房者人数理论上可增加800万人以上,以50%计,也将在400万人以上。房管局声称这一操作办法早已执行,连中介都表示不知情,看来旧政存在于阀门控制者的臆想之中,可进可退。
  房地产政策微调混淆了市场预期,让人们无所适从。虽然政策非常清楚,但微调的基调可能走偏。
  要识破哪些房地产政策在暗度陈仓其实并不困难。放松限购到两套房(含两套房)以上的均有鼓励投资性购房嫌疑,只要是为假借优质客户之名为两套房以上(含两套房)提供优惠贷款利率,均可视作鼓励投资性购房。
  刚性需求用于自住,改善性的刚性需求通常是出售此前的住房换成较大的房子。所有的房产交易都有凭证,改善型需求家庭在出售原有住房之后,凭证办理税收等优惠手续即可。口称自己是刚性需求者,却不出售原有住房,目的无外乎想获得投资性购房收益或者租金收益,都在投资范围之内。向优质客户提供房贷优惠,同样是鼓励投机,按照以往的经验,购房大户不到资金链断裂都是优质客户。
  急吼吼放松房地产投资,说明地方政府并不相信房地产刚性需求真能拉动市场,或者资金链已经接近断裂边缘,根本等不到刚性需求启动。此时说实话即可,不要故意装聋作哑,假痴假呆,以为天下人皆傻,独己聪慧。(观.点.地.产.网)
  


  沙黾农:现在买股票相当于上世纪买房
  每日开盘必读
  1、道指上涨72点原油大涨4.7%
  道指上涨72.43点,收于12,943.82点,涨幅为0.56%;纳指上涨24.85点,收于2,976.08点,涨幅为0.84%;标准普尔上涨8.51点,收于1,374.02点,涨幅为0.62%。
  原油期货上涨3.73美元,报每桶87.66美元。黄金期货上涨24美元,报每盎司1621美元。
  (沙:美国5月工厂订单指数意外攀升,提振了市场情绪。周三美股将因独立日假日休市。伊朗宣布导弹发射成功是原油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
  2、三大央行(欧洲、英国、美国)新一轮宽松预期升温
  全球经济齐发降调,新一轮政策放松预期正在快速升温,各类风险资产涨声一片。
  从欧元区、美国到中国,过去两天出炉的最新数据不断发出全球经济降温的警讯。在欧债危机等不利因素拖累下,全球经济活动已来到数月甚至数年来的低谷。各国央行将不得不采取更多措施提振经济。
  最快在明天,欧洲两大央行就可能付诸行动。
  本周四,欧洲两大央行都将宣布最新议息结果。相当一部分市场人士预计,欧洲央行当天可能至少会宣布降息25个基点,将利率降至0.75%的历史新低;而英国央行则很可能扩大量化宽松的规模。
  受宽松政策预期推动,各类风险资产在欧洲央行议息前纷纷走高。亚太股市周二普遍收高,欧洲股市早盘继续上行。铜、黄金等大宗商品周二盘中一度涨逾1%。
  周二早盘,纽约市场油价的涨幅已超4.7%。
  而由于伊朗局势再度紧张引发市场对供应的担忧,同时投资者认为全球决策者将采取进一步措施支撑经济复苏,布伦特油价也在盘中突破100美元,为三周以来首次。
  (沙:中国也必然要大肆向市场注入流动性,降准、降息一触即发!)
  3、央行罕见连施逆回购7月降准大有可能
  戏剧性的一幕昨日上演--央行逆回购罕见加码,反而令市场对7月降准预期愈演愈烈。
  7月3日,央行发布公告,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逆回购操作,其中,7天期逆回购规模为380亿元,14天期逆回购规模为1050亿元。
  这是继上周实施逾千亿元逆回购后,央行罕见地继续实施巨额逆回购,两周逆回购累计释放资金规模已达2680亿元。
  至此,加上近两周公开市场到期资金量,在央票和正回购双双暂停的同时,央行连续2周向市场注入流动性已达3770亿元,几乎相当于下调一次存准率。
  尽管如此,市场对未来资金面的紧张预期并未缓解。
  国泰君安研究所首席宏观分析师姜超对记者表示,由于未来外汇占款料持续低位,且7月公开市场到期资金量锐减,因此市场对7月资金面仍不乐观,唯有通过存准率下调,才能彻底改变目前资金价格居高不下的态势。
  逆回购仅为短期工具,7到14天陆续到期后,若不出降准政策的话,逆回购发行规模或将越滚越大,最后肯定还得通过降准来解决。中信证券固定收益部宏观分析师傅雄广对记者表示,逆回购无法替代降准,逆回购规模加大,反而向市场释放了一个信号,即7月存款准备金率有望再度下调,时间窗口或在本月经济数据公布前后。
  (沙:再说一遍,降准、降息一触即发!)
  4、银行业发展报告:存准率年内还将下调1-3次
  中国银行业协会3日发布《2011-2012中国银行业发展报告》。报告预计,2012年货币政策将维持稳健的总体基调不变,预计存款准备金率年内还会下调1-3次。此外,报告预计全年新增信贷8万亿-8.5万亿元,较2011年有所增加。
  (沙:降准、降息一触即发!又说了一遍……)
  5、汇金增持四大行脚步放缓险资仍在动用巨资抄底
  汇金对工、农、中、建四大国有银行的增持计划仍在继续,不过与前两季度相比,汇金今年二季度对上述银行股的增持力度似有减弱迹象。
  尽管汇金二季度主动放缓了增持步伐,但对银行股青睐有加的险资机构目前却仍在动用巨资抄底。
  工行最新股东名单显示,继今年一季度买入32186万股后,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传统-普通保险产品4至6月期间再度购入48455万股,以区间均价计算耗资逾20亿元。至此,该险资产品去年三季度至今合计增持工行股份数已达14.2亿股。此外,生命人寿保险旗下的两款产品二季度也大幅加仓中国银行,截至6月末合计持股数达到3.28亿股。
  分析人士指出,随着股指的震荡下挫,银行股的投资价值正逐步显现,在此背景下,历来注重风险控制的险资敢于持续动用巨资入市增持,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对银行股现有估值的认可。
  (沙:2元破净的中字头股更值得关注!)
  6、国务院批复前海建设特区中特区
  记者昨日从中国政府网获悉,国务院日前就支持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开发开放的有关政策请示作出批复,支持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实行比经济特区更加特殊的先行先试政策,打造现代服务业体制机制创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集聚区、香港与内地紧密合作的先导区、珠三角地区产业升级的引领区。
  (沙:深圳本地股中有很多是前海概念股。公开资料显示,华联控股深天健深长城、深物业、招商地产、华侨城是前海规划主要受益公司,其中,前三者因政府关系直接受益,而其中又以招商地产在前海新区土地资源最多。)
  7、贵州茅台复权价1317元创历史新高
  白酒板块3日继续领跑大盘。其中,白酒龙头贵州茅台大涨逾5%,股价再创历史新高。
  贵州茅台3日盘中突破250元整数关口,最高摸至255.00元,收报254.94元。而复权后贵州茅台股价达每股1317.23元,总市值达2646.74亿元。
  (沙:事实证明,机构靠打压股价既吸不到筹码也使自己深陷泥潭!对于优质股,还是应该像茅台的庄家一样拉高吸筹、再拉高吸筹并中长线持有!)
  8、上周深沪两市新增开户数15.33万户环比大增43.5%
  深沪两交易所新增股票开户数15.33万户,相比前一周(10.68万户)增加4.65万户,增幅43.5%。数据显示,上周A股新增账户15.31万户,参与交易的A股账户数为819.62万户;上周末持仓A股账户数为5662.78万户;期末有效账户数1.68亿户。
  此外,两市新增B股开户数220户。上周新增基金开户数6.17万户,环比前一周(4.85万户)增加1.32万户,增幅27.2%。
  (沙:到股市来拣皮夹子的人越来越多!
  另有媒体报道《韩国央行3亿美元投A股,日本养老金也将入市》,境外养老金也来A股拣红包了!)
  老沙的感觉
  1、最近吴晓求与任志强打赌,吴晓求说我建议人们有了钱就去炒股,不要买房。而任志强说给儿子赚钱买股票,留财富给孙子买房产。老沙却道:现在买股票相当于上世纪买房子!如果买到了优质股票,则相当于上世纪买别墅!
  2、谨慎的投资者可以关注2元破净股,如中国中铁中国中冶等等,虽是大盘甚至超级大盘,但绝对价格已经低得很难再低,投资价值凸显!
  3、激进的投资者可以关注贵州茅台之类,它们已经不是股票,而是符号、象征,代表着高档次、高规格、高标准、高享受……;但是在我看来,现在买尽管它们还会涨,但你已经买迟了!
  4、当然我最看好的还是能够变成大公司的小公司的股票,看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优质公司的股票!我将在伏尔加河的游轮上、在迪拜的豪华酒店、在肯尼亚的自然保护区里与大家促膝交流、面对面、零距离地共同探讨。
  


  许小年:房地产可以拉动国民经济 建议取消限购和限贷
  博鳌·21世纪房地产论坛第12届年会在海南三亚举行,2012年在宏观经济放缓和楼市持续调控的背景下,房地产业正面临着深度的调整,面临这样同样的问题,如何跨越周期,是此次房地产论坛的主题。凤凰网房产对此次论坛进行现场报道。
  著名经济学家、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和金融学教授许小年先生发表主题演讲。以下为演讲实录:
  经济增长速度下降的趋势会延续下去
  从宏观经济层面来看,我们的预测是,不应该是预测,应该说是感觉。经济增长速度今年会逐渐的下降,下降的趋势会一直延续下去,一直到我们什么时候认认真真的采取改革的措施,才能扭转下降的趋势,为什么这么讲。因为我们都看到了外部的需求再继续的恶化,欧债危机不可能在短期内得到解决,美国的经济虽然触底,但是什么时候进入可持续的复苏,现在还看不清楚。
  在外需疲软的情况下,国内的投资跟着就下降了,过去的投资有相当部分是为了满足外部需求,当外部需求的潮水退下来后,我们的经济模式就是多年以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的模式,带来的后果现在清晰的摆在我们的面前。这就是各个行业大量过剩的产能,现在看到钢铁库存积压,煤炭库存积压、水泥库存积压,资本品基本上是处于产能过剩的情况下,在这样的情况下,不可能有很高速度的投资增长,三大需求中,两大需求近期不可能恢复的情况下,大家将希望寄托于消费上,但是我想说的是,消费者不是我们的佣人,你想用的时候,招来了就能够为你服务,我们在理财界讲的一句话,你不理财,财不理你,过去三十年不理消费者,今天想用消费者来救急是不可能的,要想消费,能够撑住外部需求和投资需求下降这一块,要有收入和财富的支撑。
  没有收入和财富的支撑,消费不可能走上去,传统增长模式,投资驱动的增长模式,潜力已经耗尽,红利耗尽,当前面临经济增长速度的下滑,主要是结构性的,反映经济模式转变痛苦的过渡阶段,体制性的,而非周期性的。现有的框架下,政治和经济体制下做文章无法突破困境,无论政府在下半年采取什么样的宏观政策,我认为经济下滑的政府的趋势不可改变。政府不会也不会出台4万亿元或者是2万亿元,出台也没有用的,政府再次启动刺激性的财政政策,现在看到的情况是小刺激,小规模的扩张性财政政策,财政支出只会支撑更多的过剩产能,没有其他的作用。
  银根放松方面,会将刚刚控制的通货膨胀再叫回来,通货膨胀将卷土重来,我认为政府不会出台大规模的财政和货币刺激计划,即使出台了也没有用的。
  创造新需求要回到邓小平改革思路上 依托市场
  2009年的时候,我们号称4万亿元,可是不要忘记,2009年银行新增贷款10万亿元,2010年新增贷款8万亿元,投入了如此多的资源,只不过是换来了几个月的GDP的反弹,今天要投入多少资源才能扭转因为经济结构问题出现的增长速度的下滑,我们不要过多的寄希望于宏观政策,必须以改革为主导,释放新的增长动力,创造新的需求,这才是我们突破困境的最有效的办法。
  如何释放新的增长动力,创造新的需求,必须在思想上放弃大政府强干预的思路,回到邓小平改革的思路上来,依托民众,依托市场而不是依靠政府,从而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来寻找新的需求。
  在过去几年中,我们看到在各地出现了非常明显的侵犯民间产权的行为,这些行为如果不得到及时的纠正,如果不能够让民间的资本感觉到安全,你再发《新36条》也没有用。
  有一些记者问我对《新36条》有什么疑问,我说发了新36条说明什么问题?说明老36条不管用,如果老36条管用的话,不会发新36条,逻辑就在这里。如果老36条能够管用,我为什么要相信新36条能够管用,这不是发文件所能解决的问题。
  在山西我们看到煤矿国有化,在山西看到油田的国有化,打着能源安全生产的名义和能源战略化的名义来侵犯民间的产权,这些问题不解决的话,再发36条也没有用。
  要想推动改革的困难在什么地方?困难在于转变政府的职能,需要对政府进行重新的定位,这个重新的定位就涉及到政府部门利益的再分配,这个利益短期内难以突破。政府各个部门的利益现在已经成为阻碍改革的最大问题。
  在改革近期内难以突破的情况下,也就是说中国经济现存的政治和经济体制框架下运行,我们就无法逃脱需求不断的萎缩,经济增长乏力的困境。那怎么办?
  房地产可以拉动国民经济 建议取消限购和限贷政策
  我同意刚才几位嘉宾的意见,房地产是可以拉动国民经济非常重要的行业,所以我建议要取消限购和限贷政策。让房地产行业发挥拉动经济的作用,限购和限贷政策即不合理也不合法,因为它限制了消费者的自由购买的权利,而且侵犯了消费者的权利,侵犯了企业的自主经营权。现在到了取消不合法、不合理政策的时候了。让房地产行业能够对国民经济起到推动作用。
当然可以设想一旦取消限购和限贷政策,房价将会像过去那样出现新一轮的上涨行情,房价过高确实对中国经济对民生造成了困难,在取消限购和限贷政策的同时,我们必须考虑推出新的改革措施抑制房价的快速上涨。我想强调的观点是,在市场经济中当商品价格上涨的时候,一定是供不应求。因此,解决的方案不是限制需求。为什么要限制需求,我实在不明白经济活动的目的是什么?经济活动的全部目的,是为了满足民众日益增加的需求,这是经济活动本来的目的,你为什么要限制需求?
  抑制房价过快上涨的根本性措施是增加供给,特别是增加土地的供应,增加楼盘的供应。当然有人说,现在看房屋的空置率已经过高了,难道不是说供大于求了吗?持这样观点的人忽视了一个关键的内容,就是投资和消费定价的不同,消费品的价格是由当前的需求决定的,因为消费发生在刚需,而投资品的定价是预期供给和需求决定的,因为像房屋这样的投资投资不是一年形成的,而是多年消费积累的,有资本增值的预期在里面,所以当前的价格决定是由预计的供给和需求决定的,而不是由刚期的供给和需求决定的。很多政策制定者搞不清楚这个概念,结果打压价格使价格越打越高,因为他只关注当前的刚性,没有关注未来的供给。人民的预期没有因为限购而改变,反而因为限购的政策而增强,导致预期更大,因为未来的需求会更大
  要改变人民对未来的预期,光靠忽悠是不行的,光靠文件是不行的。经济学有一个概念就是理性预期,理性预期就是有真金白银支持的预期,为了改变人民对土地越来越稀缺的预期,我们必须要推进土地制度的改革,要考虑小产权房的合法化,可以考虑开发更多的林地和坡地来作为商业用途。特别是我必要放弃18亿亩的红线,18亿亩红线是人民对于未来土地最重要的因素和预期,为了打破人民对土地越来越稀缺的预期,我认为有必要打破18亿亩红线,进行土地制度改革,打破土地市场由政府垄断的现状,开始让市场进行土地的配置。如果要让市场进行土地的配置,土地制度必须改革。
  当前经济的背景不单纯是周期性的,主要是结构性的,主要反映出我们长期以来奉为法宝的投资驱动的增长模式走到了尽头,它的潜力已经耗尽。在这样一个传统增长模式下做文章讨论政策,不会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经济的发展轨迹。现在应该是认认真真,思考改革的时候。这个改革不能只挂在嘴上,而是要落实在行动上。如果我们能够坚持邓小平所制定的改革开放的政策,我很有信心中国经济较高速度的增长,我不敢说20年,再保持10年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如果我们不改革,一味拖延,那么在最后一、二年中经济的形势只会越来越严峻。(凤.凰.网)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