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北京遭遇61年一遇暴雨灾害,拷问着整个城市的灾害应急处理能力,同时也暴露出城市排水系统存在巨大缺陷。据业内专家介绍,北京目前的排水系统相关设施最高仅能达到3到5年一遇的抵御能力,而全国范围内70%以上城市排水系统最多只能抵御一年一遇暴雨。
分析人士指出,此次北京暴雨正在掀起全国范围内关于城市防治内涝灾害方面的大讨论,这或将倒逼各地加速推进此前进展缓慢的城市排水系统升级改造。基于此,将相应带动涉及排水系统改造的管网、泵站及排水工程施工等三大板块投资力度的加大,在目前各地政策性投资升温的背景下,城市排水系统升级改造有望从基建投资“大蛋糕”中分得一杯羹。
有券商研究员认为,受投资拉动,“十二五”期间,国内市政排水市场年规模可达750亿元左右,增速可达13.4%。
排水标准低于国际
住建部相关人士近日对媒体表示,调查显示我国70%以上的城市排水系统建设的设计暴雨重现期小于1年,90%老城区的重点区域甚至比规范规定的下限还要低。
据介绍,按照我国现行城镇排水设施建设标准《室外排水设计规范》的要求,城市一般地区排水设施的设计暴雨重现期为0.5-3年,即抵御0.5-3年一遇的暴雨,重要地区也只有3—5年,而在实施过程中,大部分城市普遍采取标准规范的下限。
据北京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总工程师王毅介绍,目前仅天安门广场和奥林匹克公园附近的排水管线能达到5年一遇的排水标准,北京市市政雨水管网大部分是按照1至3年一遇的标准建设的,也就是能够适应每小时36毫米至45毫米的降雨。
北京市水务局相关人士表示,城市基础设施长期投入不足,历史欠账多,是导致内涝频现的重要原因。而在国外,为防范城市内涝,城市排水标准普遍比国内高,纽约是“10至15年一遇”的标准,东京是“5至10年一遇”,巴黎是“5年一遇”标准。
多个城市升级改造已启动
事实上,近两年众多城市频遭暴雨袭击,各地相关部门已开始采取一系列应对措施。相关专家分析,鉴于此次北京暴雨成灾的巨大教训,以及城市排水系统相比国外存在的巨大差距,势必将倒逼全国各地加快城市排水系统升级改造的步伐。
据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目前包括北京、上海、武汉、南京和哈尔滨等国内一二线城市纷纷加大了城市排水系统升级改造的公共投资力度。
据北京市排水集团相关人士介绍,从今年起,北京将利用三年时间,把城区71座下沉式立交桥的雨水泵站排水能力提高到抵御50毫米降雨的5年一遇标准。今年,北京还将新建改造城区供水管网300公里,总投资将达20亿元。
此外,今年北京还将重点出台《从土地出让收益计提水务建设资金实施办法》、《北京市地方水利建设基金筹集和使用实施细则》、《北京市水资源费征收和使用管理办法》等政策文件。
另据了解,南京市今年拟投资数亿元用于升级改造城市排水管网,而武汉市更是规划“十二五”期间将投资120亿元用于完善排水系统设施。
根据《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水利建设投资和城市供水系统更新是重点发展方向。《城市供水行业2010年技术进步发展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中也提出,2010-2020年我国每年城市建设中新铺设各种官网长度约为1万公里。国务院去年12月公布的《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征求意见稿)》中也对城镇排水及污水处理进行规范,提出加大财政投入,明确防治内涝灾害的有关措施。而这些规划的实施,无疑有利于管网行业的发展,给相关公司带来利好。
市场规模可达750亿元
据北京排水集团相关专家介绍,城市给排水工程是一个系统工程,分为供水系统、排水系统和循环水系统三大领域。其中供水系统由于与民生用水息息相关,历来是政府投资重点。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渐渐也进入公共政策视野,排水系统的完善也渐渐成为政府公共政策支出的重头戏。
城市排水系统的主体组成包括凹式立交桥雨水泵站、地下排水管网,以及后端的污水处理及雨水回用设施。从目前来看,城市排水系统升级的着力点主要在于雨水泵站提标改造,排水(分雨水和污水)管网配套两大领域,政府治理城市内涝的投资重点将集中于此。
进一步的分析则指出,相比泵站设备更新,排水管网续建配套的设备采购及工程建设施工将更具市场潜力。而随着国内水资源危机加剧,再生水利用渐受环保政策力挺,北方干旱地区对于雨水回用的需求将逐年加大。据了解,北京今年起就在加大排水管网和雨水泵站升级过程中,逐步开展雨水污水分流、截留井、蓄水池的扩建,加强雨水回用系统建设,雨水回用也被纳入北京市未来再生水利用的重要内容。
目前我国城市排水网普及率为64.8%左右,与发达国家接近100%的普及率相比差距较大,改善提升空间巨大。有券商分析认为,“十二五”期间,埋地排水管网行业需求年增长率约为11.7%-14%。如果按每公里150万元投资计算,市政排水市场年规模在750亿元左右,且市场年增速可达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