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A股早盘低开,盘中遭遇杀跌行情,沪指创出半年新低2135点,距离前低低点2132点不到3个点距离。截止收盘,沪指报2141点,下跌27点,跌幅1.26%。随着外围市场的不平稳,A股仍旧处于恐慌情绪,短期投资者还需看市场能否在2132点前稳住。短期A股颓势明显,今天大盘走弱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利空一】
上周欧美股市黑周五再现 三大股指全线下跌
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上周五下跌120.79点,报12882.57点,跌幅为0.93%;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上周五下跌40.6点,报2925.3点,跌幅为1.37%;标准普尔500指数上周五下跌13.85点,报1362.66点,跌幅为1.01%。
西班牙股市上周五报收两年来最大单日跌幅,拖累欧洲股市全线走低,之前该国瓦伦西亚地区要求救助。引发市场担忧西班牙的财政体制和欧元区债务危机。
法国CAC40指数上周五跌2.14%,收于3193.89点,一周以来该指数下跌了0.09%;德国DAX30指数上周五下跌1.9%,收于6630.02点,上周上涨1.11%;英国富时100指数上周五跌1.09%,收于5651.77点,上周下跌0.25%。
【利空二】
北京暴雨损失过百亿 对市场造成较大影响
北京遭遇61年以来的最强暴雨,已经造成37人死亡。7月21日,本市发生暴雨到大暴雨天气,全市平均降水量170毫米,为自1951年以来有完整气象记录最大降水量。截至22日17时,在本市境内共发现因灾死亡37人,损失过百亿,交通道路全部阻断。自然灾害对于市场来说,每次都会造成一定的打击,本次北京暴雨对市场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利空三】
西班牙债务吃紧
欧元区财长日前批准了上限为1000亿欧元的西班牙银行业救助方案,却未能驱散市场阴霾。坏消息接踵而来,西班牙经济衰退将持续至2013年,主权评级被降至“毫无信用”,瓦伦西亚地方政府开口求援,种种原因让西班牙股市和主权债务市场上周经历“黑色星期五”,欧债的多米诺骨牌效应也重压全球金融市场。
【利空四】
经济状态表现萎靡
在7月21日举行的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中国经济观察报告会上,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宋国青指出,今年下半年存款准备金率还要继续下调,但基准利率的下调则存在两难。人们期待央行再次降息来缓解经济萎靡状态,但目前来看并没有那么简单。
【利空五】
大赛魔咒再次笼罩市场
本周末,4年一届的奥运会,将拉开帷幕。奥运会的召开,不仅将吸引全球的目光,也可能将奥运魔咒带到A股市场,对政策底形成新的压力。分析人士指出,短期虽然守住了2132点的年内低点,但是奥运魔咒有可能导致市场进一步创出新低。
【焦点关注】
多空因素博弈 “钻石底”仍不安全
上周沪指一度下探至2138点的低位,离“钻石底”2132点仅一步之遥。随后在保险等权重板块的努力下,沪指企稳回升。虽然股指有所反弹,但是力度较小,周四触碰到20日均线后便有所回落,周五更是小幅下跌。纵观周末消息面,多空消息杂陈,在目前弱势行情中,不排除沪指再度考验2132点的支撑力度。
从外围因素来看,欧债危机的阴影再次笼罩在投资者的头上。西班牙巴伦西亚政府申请金援令市场对欧洲债务危机的担心情绪再度抬头,欧美股市均现大跌,西班牙股市跌幅更达6%,跌幅创下1年来之最。
从国内的消息来看,房地产调控继续进行。针对当前地产销量逐步回暖,部分城市房价也出现了上涨的局面,国土资源部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近期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严格房地产用地管理巩固房地产市场调控成果的紧急通知》进行部署,要求坚持房地产市场调控不放松,坚决防止房价反弹。
相对于周末的利空消息,政策方面的利多则频频出现。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近日强调,金融系统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坚定信心,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适当加大预调微调力度,提高针对性、前瞻性和有效性。
此外,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在20日举行的新闻通气会上表示,证监会将进一步降低交易手续费,整体降幅约为20%,具体的实施方案正在研究制定之中,预计在9月1日前推出。
从目前来看,经济的下行依然主导着股市的弱势,在经济出现企稳回升之前,股指反弹的动力不足。在这种弱势情形之下,外围市场的波动将会给国内A股带来负面的作用,而且这种负面的作用在投资者悲观的预期下往往被放大。因此,短期内“钻石底”2132点仍不是牢不可破。此外,股指凭借2132点反弹的力度不大,向上的空间无法打开。俗语说“不破不立”,或许只有跌破2132点,向后退一步,才能预留出更大的向上空间。(中证投资)
【主力动向】
基金持仓较高 整体行情难现
相关市场统计显示:67家基金公司旗下基金二季报今日全部公布完毕。基金季报的统计显示,基金二季度和一季度分别盈利618.88亿元和380.51亿元,合计盈利近1000亿元。中国平安成二季度基金增持幅度最大个股,共逾200只基金重仓。
从基金仓位变化分析来看, 二季度股市先涨后跌,后期不断下挫,但基金没有杀跌,仓位不降反升。其中作为偏股基金主力的股票型基金二季末仓位达84.56%,较一季末加仓1.03个百分点,混合型基金和传统封基仓位也有小幅提高,包括股票型、混合型和封闭式基金在内的偏股基金平均仓位为79.71%,处于中等偏高水平。
从基金季报仓位与重仓股变化来看,研究发现,二季度基金对重仓股进行大幅调整,最大新宠当属中国平安。一季末重仓中国平安的偏股基金仅有92只,但到二季末时一举增加到217只,中国平安也成为被最多基金重仓的个股。保利地产、贵州茅台等也被基金大举增持,招商银行、五粮液、浦发银行、伊利股份则被基金大举减持。
九鼎德盛分析认为,由于三季度开始市场再次下跌,所以基金亏损与分化继续明显,如果单纯从股票型基金目前保持85%的高仓位来看,市场活跃类基金难以有资金上的配合,而从1000多只基金仅盈利1000亿来看,实际上2万多亿的基金规模,折算投资回报率并不高,加之三季度重仓股分化下跌,亏损与盈利共存。因此我们预计,市场短期内难有整体性表现,结构化表现或是阶段内主要特征。(九鼎德盛)
【后市分析】
经济引擎乏力 “M”头难变“W”底
上半年以来,A股表现一波三折,最终几乎返回原点。探究其中的原因,无非是市场不断地在“预期”与“预期落空”之间的纠结导致了存量资金多次出现“多杀多”的惨烈局面,以至于目前仅依靠场内资金的博弈已经难以令A股产生波澜,而历次反弹的高度也不断降低。
经过了多次的搏杀无果之后,投资者的绝望情绪渐浓,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个人投资者在离开A股市场,而A股“去散户化”的结果必然是秉持价值投资理念机构资金的兴起,所谓“物极必反”,就在散户们在绝望中离场之时,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机构资金在悄然入场。
而散户与机构的此消彼长之前必然将A股带向更加成熟的新时代,即“业绩为王”的时代,重研究轻投机的“自下而上”将取代过往的“自上而下”成为A股的主流投资思想,而在这个过程中,A股固有的整体趋同特征将弱化,具备业绩持续稳定增长特征的白马股将成为资金抱团取暖的重点对象。
从M头会否走向W底
任何的技术图形都是事后得以确认的,主观地判断一种图形会向另一种图形转化是需要建立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之上的。而从目前来看,A股上半年走出了一个极为标准的M头,从2132点开始反弹,至2478高点后震荡下行,随后又在2242点止跌,但此后的反弹并未能突破前期高点2478点,在2453点即止步,此后便一路向下,跌破2242点的颈线位置后,直接向“钻石底”发起攻击,尽管上周在2138点出现止跌迹象,但“钻石底”仍然岌岌可危,至少目前还看不到非常有力的因素和力量来捍卫2132点的防线。
那么在M头已然奠定的情况下,W底又会否应运而生呢?短期来看,恐怕很难。因为满足从M头转化为W底的假设条件并没有出现。
一方面,从底部形成的特征来看,目前的指数确实已处于底部区域。首先,A股持续累积跌幅较大,且下跌持续时间较长。自5月8日以来,沪综指已然累计下跌了11.56%,且期间几乎没有任何的抵抗式反弹。其次,沪深两市的估值水平不断创出历史新低,在中报业绩面前,估值底几乎无人再提。第三, “今天你销户了吗”成为了当前的流行语,虽是玩笑话,但确实显示当前投资者情绪降至冰点,而大部分投资者对于股市几乎失去了兴趣,只是被动地套牢,而根据中登公司的统计,6月沪深两市新销账户达到30672户,加上5月新销户32976户,这已经是A股市场销户数连续两个月超过3万户。而上半年迄今,一共有22.22万户股民正式告别A股。A股市场“去散户化”特征明显。最后,市场出现急涨急跌,上周沪深两市不是个股大面积跌停,即是个股大面积涨停,显示资金博弈已日趋白热化。而部分资金已按捺不住抄底的欲望,由空转多。综上来看,A股当前确实已步入底部区域。
另一方面,尽管A股处于底部区域,但这并不意味着短期指数就能够出现大幅度的反弹甚至反转。在市场持续下跌后产生超跌反弹的条件主要有三点。其一,个股的跌幅足以消化其业绩的下滑程度;其二,场外资金认为市场投资价值出现,纷纷开始抄底;其三,宏观经济基本面出现好转。目前来看,第一点基本符合,但第二点与第三点尚不具备,主要原因在于目前谁都无法确定,二季度7.6%的GDP同比增幅是否就是2012年的经济底,受此影响,场外资金抄底的信心不足,这表现在A股市场成交金额始终未能有效放大。在此背景下,A股市场欲想从M头走向W底,只能说任重而道远。
政策是燃料经济是引擎
虽然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但随着经济气候的频繁反复,晴雨表的预测能力在不断下降,甚至有从经济的领先指标向滞后指标发展的趋势。这一趋势的形成并不意外,因为近些年在先后经历了次债危机与欧债危机后,全球资金的风险厌恶情绪在持续增长,而资金对确定性给予了更高的溢价。在此背景下,资本市场对于经济的预期倾向于悲观化,因此,每一次乐观预期的落空都给做空力量提供了更大的动力。上半年A股多次反弹的夭折即是基于上述逻辑。
但这种谨慎情绪的弥漫也给A股市场转型提供了契机。过往的A股形成了“逆宏观、看政策”的传统思路,这是基于过去中国经济增长内在动力充沛,政策给点阳光,经济立马灿烂。但这一逻辑目前已然行不通,因为无论我们愿不愿意承认,当前中国的潜在经济增长水平确实正在下降,这并非是件坏事,因为如果中国沿袭过往的资本投资效率低下的粗放式增长方式,全球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将对中国经济形成致命打击,这就要求中国的经济增长必须要转型,在城市化进行到一定程度后,中国必须要接受相对平稳的增长速度,更加重视社会福利水平的提高,减少过高的资本累积。而在此过程中,A股市场过往的“挣快钱、大钱”的时代已经结束,试图借助股市在短期内迅速增长个人财富并不现实,更不可取。
上述逻辑反映在A股中,即形成了一种全新的模式,即政策是A股的燃料,其作用更多是锦上添花,而经济才是A股的引擎,只有经济转暖,才会给A股雪中送炭。事实上,无论管理层对于政策的定调是“稳健”还是“预调微调”,都无法掩饰我们货币政策步入“降息”周期的现实,但在“降息”周期中,市场却并不领情,顶多形成几次脉冲式行情 ,看似与经典金融学原理相悖,其原因又何在?这是因为“聪明”的投资者提前抓到了A股新时代的要领,即“以业绩为纲”,而微观业绩的好转反映在宏观上,自然是经济的触底反弹。此时,不断地因为政策而对经济产生预期,恐怕只会令投资者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而归,对一般投资者而言,与其一次又一次地参与到对政策放松的博弈中,不妨更加冷静地观察经济何时见底。
短期来看,我国经济仍将持续“过冬”,在此背景下,机构资金的配置重心仍将是业绩增长稳定的白马股,此时“自下而上”地选股要重于博弈周期股业绩利空兑现后的超跌反弹。而对于“绩优股”而言,每一次颇具规模的“补跌”都将是最好的买入时机。(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