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善文:股市短期不会大反弹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高善文:股市短期不会大反弹

加入日期:2012-7-2 17:49:54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曹 俊:养老金入市时机已基本成熟
  近日,监管层相关领导在不同场合传递了鼓励养老金等长线资金投资证券市场的积极信号。
  在政府相关管理层推动下,养老金入市已经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热议,反映出管理层对中国股市作为发挥长期投资功能并日趋规范的基本判断,也是提升广大投资者对中国股市信心的表现。
  笔者认为,养老金入市的时机基本成熟,相关的政策规范与配套措施还需加快落实,对股市的长期利好将大于短期影响,心理影响会大于实质影响。
  1、养老金有入市的动因,需要通过证券市场的投资保值增值,以缓解现收现付的压力。由于我国养老制度改革新旧衔接、城镇人口老龄化趋势、经济发达程度不平衡、投资低风险的固定收益凭证(国债、国库券、企业债及稳健型基金)等原因,使部分地区长期以来养老金统筹账户资金不足,只能通过挪用个人账户资金来填补当期养老金支付的缺口。养老金入市尚需解决统筹帐户挪用个人帐户资金的问题,只有做实个人账户,才能落实受益人与担保人之间不对称的市场风险的责任,避免财产所有人与管理人之间的权利不对称,切实保障个人帐户权益。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如美国的TSP养老基金以个人账户为主,自愿缴费,可以自由选择所投资的基金种类,信托风险较低,个人帐户权益保障机制较为完善。因此,只有养老金的个人账户被做实,其具有远期支付、需要长期滚存的特征,将会产生更强大的保值增值需求。
  2、养老金入市的前提是股市的规范成熟及监管到位,有稳定的现金回报,并具备长线投资价值。去年以来证监会多项新政使证券市场环境得到一定改善,引导包括养老金等长期资金入市的环境日渐成熟。从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角度,作为市场主体的上市公司,要不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切实提高对股东回报的意识,将稳定的红利政策纳入上市公司发展战略,并根据经营业绩落实到利润分配方案中。证券监管机构要通过切实加强对上市公司红利分配决策过程和执行情况的监管,强化对不兑现承诺分红、长期不履行分红义务公司的监管约束。股票尤其是蓝筹股将作为养老金高风险高收益配置的主要投资品种,以获取长期稳定现金收益为目的,养老金有着不能亏损的底线,为了分散投资风险,需要通过多元化投资,所以养老金入市的资产配置比例不会超过三成,国际成熟市场的养老金入市资产配置比例一般也控制在五成以下,并配合严格的避险措施,尽管养老金入市投资的比重较低,但对养老金保值增值的贡献将会很大,因此,股市一定程度的规范成熟,具备长期投资价值是养老金入市的重要前提。
  3、养老金投资的长期性特征对股市长期稳定发展意义深远,对股市的短期影响有限。随着社保资金、养老金、住房公积金等长期资金的不断进入股市,以该等长线投资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所倡导的价值投资理念将逐步形成,尽管投入股市的养老金占比不高总量有限,但作为主流投资的中长期资金,将成为稳定股市的基本力量,其示范效应在抑制股市短线过度炒作,形成良好投资氛围,提振投资者信心方面的作用远大于投入股市资金规模的影响力。但养老金对股市短期的影响力有限,主要是养老金可投入股市的资金总量不大,而且大部分资金将配置到固定收益类的投资品种,因此对股市增量资金刺激作用不大。
  4、养老金等长期资金入市将加速中国股市接轨成熟市场,推动中国股市的投资方式由个人投资为主向委托专业机构投资的转变。目前我国股市不足20%的机构投资者掌握着超过80%的入市资金,而超过80%的个人投资者却只有不足20%的入市资金,与国外成熟市场散户投资者不足10%形成了鲜明的反差,这就是我国新兴市场的明显特征。养老金等长期资金入市将与股市形成良性互动,在养老金获取入市收益的同时,也是进行投资者教育的生动实践,公开披露养老金等机构投资者的投资方式、选股思路的信息,将影响一代崇尚价值投资理念的投资者,培育出一大批合格的专业投资机构,使中国股市逐步过渡到以机构主导、价值投资主导的成熟市场,在市场容量、投资规模上居于全球前列的同时,加速在投资理念、价值取向等方面与成熟市场接轨的步伐。(作者系上海股份制与证券研究会股份制专业委员会主任)(证.券.日.报)
  


  陈 锋:学会静静聆听市场先生讲话
  我们如果不去理解市场本身,而是通过关注各种政策、各种事件、各种信息甚至各种专家建议去判断市场,会有些舍本逐末。遗憾的是,很多投资者花了太多的时间纠结在各种利好利空政策上,或者各种数据指标上,从而来决定自己的投资行为。
  到了明天,展博一期成立运行就整整满了三年。之前,一位一直以来关注展博投资的媒体朋友打电话给我说,展博成立快三年了,业绩一直表现不错,问我有没有什么成功的经验和体会可以写写。我想成功的经验和体会真的还远谈不上,不是谦虚,而是我确实是这么想的,但是想想这三年来的投资经过和体会,也确实别有一番感受。
  投资是一个需要靠时间和坚持才能做下来的行业,这个行业非常辛苦,也很残酷。如果硬要说展博投资和我本人有什么特别的感受的话,那就是:永远尊重市场,尽力去理解市场!如果投资人判断市场正确的概率达到60%、70%左右的水平,就已经很不错了。市场的趋势绝对不以投资者的个人好恶为转移,当市场的趋势走出来以后,无论上涨还是下跌,聪明的投资人总是去努力适应市场,顺势而为。相反,一些投资者不愿意这样做,比如市场向下的趋势已经走出来了,但一些投资者哪怕意识到了这一点,仍然不愿意减仓,侥幸心理挥之不去。
  去年A股市场的方向判断起来其实更容易一些,因为经济减速是必然的趋势,从整个股票市场的价格、估值水平来看的话,虽然银行这类周期股估值并不高,但非周期类股票的估值是极高的,面临一个挤泡沫的过程。从这一逻辑角度出发,去年操作只要大盘方向判断对了,提前把仓位降下来就可以规避很多损失,也能战胜同行。但今年的情况要比去年复杂很多,面对国际国内各种利空因素,中国经济到底会下跌到什么程度、持续时间有多长、经济何时会见底、见底之后会是什么样的状况,这些目前都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唯一我们可以比较确定的是政府不会出台类似于2008年底那样的大规模经济刺激政策。面对经济的下滑和全球经济的减速甚至是衰退,股票市场的估值何时见底,确实是比较难下结论。
  从指数来看,今年年初上证综指在2200点附近,如今半年过去了,指数仍然在2200点附近徘徊,指数虽然来了一趟过山车,但个股行情其实是不错的,涨幅超过50%的个股确实是不少。因此,今年其实更应该重视选股,如果投资者在选时上面功力不错,在选股上面存在不足,在今年的行情中仍然很难获得理想的收益。
  如果投资人在选时和选股上面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这样的投资人才是真正的成功者,而这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和实战操作。中国的私募基金还很年轻,证券市场昙花一现的东西太多,即使展博投资成立三年来业绩获得了客户的认同,我们仍然不认为这是值得骄傲的时刻。毕竟三年的时间还太短,如果连续十年我们的业绩累积下来领先,那才是真正的成功。真正理解投资的人,不会因为短期业绩优异而沾沾自喜的。
  如何去理解市场?我真的是觉得很多东西是只可意会不可言谈。我要说的是,如果你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职业投资人,就要从心态上把投资当成一件持久的事情来做,对市场无限热爱,有强烈的获胜欲望,观察市场、琢磨市场、理解市场,只有长期日积月累地坚持下来,我们才能更加贴近于市场本身。你的想法越贴近于市场本身,你做对的概率就越高。市场本身是客观的,我们如果不去理解市场本身,而是通过关注各种政策、各种事件、各种信息甚至各种专家建议去判断市场,会有些舍本逐末。
  遗憾的是,很多投资者花了太多的时间纠结在各种利好利空政策上,或者各种数据指标上,从而来决定自己的投资行为。去年所有的人都在谈通胀数据,认为通胀阻止了股票市场的上涨,可是现在通胀水平下来了,股市涨上去了吗?又比如2006年、2007年的时候,很多人都认为是人民币升值造成了地产股的大牛市,但2008年人民币仍然在升值,地产股却照样跌得稀里哗啦,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很多时候,我们会简单地把两种同时发生的现象联系在一起,人云亦云地认为它们之间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而没有真正去理解市场本身内在的规律。所以投资者保持对市场本身的理解以及独立判断很重要。
  如果一家上市公司每年业绩能持续而稳定地保持在50%左右的增速,我相信即使大盘崩溃,这样的公司股价还是会涨起来!所以股票市场最本质的东西,还是上市公司盈利的增长以及变化。即使人民币还在升值,但地产股的业绩增速下来了甚至负增长了,股价照样会跌。现在通货膨胀虽然下来了,但如果企业盈利增长一时起不来,市场也没法涨起来。当然还有一个东西就是估值,估值一方面取决于企业盈利增长,一方面取决于投资者的心情波动。盈利增长已经很难判断了,投资人的心情就更加难以捉摸,所以投资就变成了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
  相信几乎每个做投资的人都试图理解市场的本质,但确实百分之百地理解市场是不可能的。股票市场背后是2000多家上市公司,几万家机构投资者和上亿的投资人,还有强而有力的政府。我相信没有一个地方能比股票市场上的参与者更加广泛和复杂了,而这些参与者共同的智慧和行为决定了市场的走势,也决定了未来的方向。面对如此复杂的市场,我们能理解多少呢?
  市场先生是无比聪明的,只有它能理解人们的智慧或者愚蠢,它能看清人们的短视或者远见,如果我们学会静静地聆听它的讲话,用聪明而富有远见的头脑思考,我相信,我们一定能够成功。(作者系深圳展博投资总经理)(证.券.时.报)
  


  周俊生:罗杰斯是中国市场结出的奇异果
  很显然,只要中国的市场永远保持着目前这种扭曲状态,那么,像罗杰斯这样的奇异果就会常盛不败,至少,他们在中国的大地上游走,得到好酒好肉的招待是不用发愁的。
  中国的股票市场,总是需要树立一个投资的榜样。在市场发展的早期,杨百万的名字对每一个投资者来说都是如雷贯耳,但这几年,这个人已经很少听闻,这也难怪,虽然杨百万能言会道,但毕竟起源于上海的弄堂,是吃泡饭长大的,土得掉渣。中国股市需要国际化的视野,于是,这几年,一个叫作罗杰斯的美国投资大师应运而生,这个嚼着洋面包的外国人显然更对我们的胃口。
  日前,一篇有关罗杰斯的专访在网上传播,题目赫然是《罗杰斯:政府说什么我就投什么》。光是看这个题目,每一个投资者就应该感到羞愧,因为我们总是对政府说的话心存怀疑,缺乏立即响应的热情,比如最近几个月中国的证监会反复告诫投资者买蓝筹股,但市场反应并不热烈,这显然就是不听政府的话。看来,罗杰斯比我们更有觉悟,想必他已经投资了大量蓝筹股。
  但是且慢。根据中国现行的证券市场法规,罗杰斯作为一个没有中国国籍的外国人,是不具备买卖中国A股的资格的。在罗杰斯以往的叙述中,他在这方面的交代总是模糊不清,让投资者以为他买的就是只对中国公民开放的A股,因此也引起了市场的不断质疑。在这一次的专访中,他又向年轻的中国记者吹嘘了一段他在1988年时就买中国股票的故事。
  这篇专访写道:1988年,上海证券交易所还是一个很小的门脸,要走一段土路才能到达交易大厅内。就这样,建立于1990年底的上海证交所硬是被罗杰斯将出生日期提早了两年。当然,考虑到普通股民经常会把证券交易所和证券公司混同起来,罗杰斯也许犯下的只是一个低级错误,但是,接下来的叙述却更是信口开河:高高的柜台被一大群股民围住,柜台内的墙上画满了各种表格。罗杰斯把一叠圈好自己选定股票的报纸递给女营业员,营业员用算盘扒拉两下算出他总共要付的钱。须知,这个时候的中国股市,既没有B股,也没有H股,在工行上海市分行一个证券营业部里的全部挂牌股票也只有两只,何以需要罗杰斯准备一叠圈好自己选定股票的报纸?看来,罗杰斯并不熟悉中国股市的历史,否则,他应该把自己编织的谎言说得更圆满一些。
  不过,这种美丽的谎话,却是中国人所爱听的,一顶第一个购买中国股票的老外的美丽桂冠已经飞到了罗杰斯的头上,而这正是罗杰斯所需要的。这几年,罗杰斯频频出现于中国的媒体,也成为一些机构举办的股市讲座上的座上宾。罗杰斯说的话总是那么动听,比如19世纪是英国的世纪,20世纪是美国的世纪,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再比如对中国股票,我是个长期投资者,准备持有100年。其中最感人的是罗杰斯要他的两个尚在童年期的女儿学习中文,为此把她们送到了新加坡的一所中文学校,并且还许愿将来让她们找中国女婿。只是让我们有一点不明白是,他为什么不把两个女儿送到中国的学校来学中文呢?这不是可以使她们成为更标准的中国女孩了么?
  罗杰斯需要中国的市场,中国的市场更需要罗杰斯。这一次,罗杰斯抛出的名言是政府说什么我就投什么。中国股市的一个严重问题便是政府过度参与,使市场出现了高度扭曲,但在罗杰斯看来,这正好是他可以发挥能量的优势所在,他说出了中国股市的管理层不方便说的话,这样的人,真是中国扭曲的市场上结下的一颗奇异果。
  每次看到罗杰斯在中国市场上的倾情表演,我就会想起文革中的一段传说,说的是一个日本商人,每次来到中国,从飞机上下来的时候就手挥红宝书,高呼敬祝毛主席万寿无疆!他由此获得了中国的好感,收获了大量的外贸订单。这段传说是否真人真事,今日已无从查考,但罗杰斯的出现,却让我们看到了那位传说中的日本商人的真传。他挥舞着一本看不见的红宝书,搬弄着中国人喜欢听的语言,在中国的市场上撒娇打滚。很显然,只要中国的市场永远保持着目前这种扭曲状态,那么,像罗杰斯这样的奇异果就会常盛不败,至少,他们在中国的大地上游走,得到好酒好肉的招待是不用发愁的。(国.际.金.融.报)
  


  余丰慧:A股离一流有多远
  证监会主席郭树清近日在2012陆家嘴论坛上表示,推进资本市场的科学发展需要下苦功夫,中国的资本市场没有理由不成为世界一流,但是我们不可能轻轻松松地实现这个目标,相反必须脚踏实地向前推进。
  郭树清上任以后,不遗余力地推进资本市场的改革、治理和完善。但由于我国资本市场从胎里带来的硬伤,并且受目前宏观经济制约,特别是体制内各种利益的纠葛缠绕,很多问题并非证监会或郭树清一人努力、一厢情愿就能在短期完全解决的。这也就是证监会新政虽然频出,但市场无动于衷、股市起色不大的原因之一。
  俗话说不怕慢,只怕站,笔者充分相信,作为监管部门,证监会只要不懈努力,不停止改革,不断完善监管制度,中国资本市场肯定会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不过,就中国资本市场的现状来看,成为世界一流还只能是一个理想。与其谈世界一流,倒不如尽快把眼前实实在在的事情做好、做扎实。当前,监管层急需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适度控制IPO,控制增发,控制盲目扩容,从调剂供给上来平衡需求,提振股价,恢复投资者信心。无论从当前股市低迷状况看,还是从宏观经济情况分析,A股都没有无节制IPO、增发、扩容的理由。控制IPO、增发、扩容是市场机制的内在要求,但这种内在要求正在与审批制的IPO、增发等行政手段形成对垒。
  必须将资本市场由权力审批、命令式管理指导向市场机制导向配置转变。例如:行政手段救市与打压市场这种陋习多年来一直没有改观,股市有其内在规律,行政命令手段不必动辄打压和救市,市场投资者也不能寄望于行政手段。.
  与一流的资本市场相比,我们的证券法律法规建设还有太多需要完善的地方,在净化市场、打击操纵和黑幕上仍需付出较大努力,一定要通过堵塞制度漏洞和坚持不懈的严打,铲除操纵股市和各种黑幕生长的土壤,否则,何谈世界一流?(京.华.时.报)
  


  李允峰:退市门槛高恢复门槛低
  6月28日,沪深交易所同时发布上市公司退市制度方案。加上此前发布实施的创业板退市制度方案,国内多层次资本市场退市制度体系由此全面建立。
  由于主板新退市制度采取新老划断的标准,首个会计年度从2012年度起算,所以股市里马上达到退市标准的品种不会特别多。由于退市公司的门槛并不低,能够实现退市的公司,必然是那些财务造假包装上市,解禁期满大小非恶意设局套现暴发后远离资本市场、抛弃实体企业去养老的超级垃圾公司。在A股退市制度20多年不起作用的情况下,这些公司已经享受到了足够多的幸福,但能否实现批量退市还是个未知数,因为退市的门槛太高了。从上市资源来看,目前拟上市的公司多达700多家,两三年也上不完,这都是潜在的借壳方需求。
  即便是有公司退市,但由于国内股市主板公司恢复上市的标准失之过宽,同时还拟开办专门的退市板市场,所以极有可能形成特定时机下的投机狂潮。原因很简单:退市后,上市公司只需符合净资产为正且主营净利润为正、营业收入不低于1000万元即可申请重新上市。按照这一条件,目前已退市品种的借壳方都能达到上述要求,只不过重新回来的审核周期可能会比较长而已。
  证监会规定,退市后的重组如果改变主营业务,比照IPO标准进行审核。笔者认为,这条规定不利于新兴产业公司的借壳,但传统产业公司的借壳有可能大行其道,因为它们不一定高帅富,但主营业务收入肯定是高大强。尤其是考虑到IPO需要连续3年盈利,周期性行业不一定能达到标准,走借壳的路反而更容易一些。
  目前ST公司如东方银星(600753)、ST博信、ST电脑、ST当代之类都是天然的壳资源,是最容易操作、借壳成本最低的一群。配对丰富的拟上市需求,将形成一个相对活跃的壳交易市场和产业链,所以主板新退市制度的市场效果可能事与愿违,但必须客观地看到,主板新退市制度是在逐步恢复市场的优胜劣汰和资源的自然配置功能,只不过力度太弱了。总之,主板新退市制度的规定有些过于宽厚,且执行起来也太慢了。A股都开设20多年了,才开始真正清理垃圾公司。和以火箭速度推进的IPO对比,可以从中清晰地看到管理层重融资的发展思路。(京.华.时.报)
  


  高善文:股市处于底部区域 短期不会大反弹
  未来2-3年里,中国经济将经历U型调整,目前处于U型左侧正在形成底部的位置,未来实体经济仍将经历系统的供给面调整。
  就短期经济情况看,如果欧债危机出现阶段性缓解,或者国际经济实现周期性上升,都可能会对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构成一定的支持,但这方面的前景仍然很不清晰。希腊危机在多大范围、多大程度上扩散到欧元区和全球的金融市场,进而影响到全球实体经济,仍然不是很清楚。
  在国内层面,我们认为消费增速提升和基建投资扩张的空间相当有限。总体来讲,2008年以后实际消费增速开始步入波动下降周期,尽管期间消费刺激性政策使得消费出现波动,但消费总体走势仍然与经济景气的周期性下降表现得比较一致。可以预期基础设施投资增速能够从非常低的水平上恢复,并对经济加速形成底部产生积极的支持,但与上一轮政府基建投资的扩张相比,此轮政府财政政策扩张的空间非常有限,基建投资的掣肘很多。
  信贷投放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放大并伴随信贷市场利率的明显下降,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实体经济底部的深浅和短期市场中枢的升降。即使未来信贷投放逐月放量,其扩张空间也比较有限,并且可能无法改变实体经济底部波动和供应面调整为主导的基本格局。
  从中长期的角度看,比如未来2-3年时间里,我们认为实体经济将经历U型调整。目前我们处于U型左侧正在形成底部的位置,左侧底部有望在今年二至三季度之间达到。
  此轮经济需要在底部位置解决上一轮扩张中所积累和遗留的许多不平衡问题。结合上世纪90年代后期供应面调整的经验,我们猜测此轮经济底部调整的时间不会少于一年。
  目前总需求管理政策稳中有进,但未来实体经济仍将经历系统的供应面调整,并需要通过深化结构改革来增强其效果。房地产存货去化的显著实现、竞争性行业产能去化的明显进展、银行体系坏账和不良风险的清除以及以开放垄断领域为突破口的结构改革取得明显成效,这些领域的变化构成了未来供应调整的主要内容。
  当前从房地产政策层面看,毫无疑问,调控最紧的时候已经过去,但我们认为地产行业的存货仍然处在累积过程中,并对总需求构成一些压力。我们估计的结果是,在年新开工面积-5%的增速下,年销售面积增速必须超过15%,才能使得存货相对于销售面积的比例在目前的水平上维持稳定。这意味着,至少在2012年上半年结束之前,房地产市场的存货累积过程难以实现逆转,房地产开发投资的向下压力在未来两三个季度内还将持续。
  竞争性行业的产能过剩表现在很多方面,比如盈利能力较差、投资扩张意愿较弱,存在大量净出口等。这暗示在短期内,行业面临产能去化压力,将抑制行业的投资需求,带来实体经济增长动力的削弱;中长期内,行业需要通过兼并重组、优胜劣汰等供应面的调整来逐步消除部分落后产能,从而在更高的效率水平上实现扩张。
  考虑到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潜在坏账风险,以及经济周期性下降和产能去化过程的影响,银行体系的资产质量仍然处在恶化的过程中。
  以上面的判断为基础,我们认为,如果将2011年年初作为起点往后看,在几年的时间里,资本市场总体上也将经历U型调整,目前我们可能处于市场U型底部区域,短期内市场不大可能出现单边的趋势性上涨。
  在实体经济达到U型右侧的拐点前后时,我们猜测市场在一段时间内有可能出现非常强劲地上升,但这终究是不可持续的。随着经济走强带来的通货膨胀压力的全面暴露,政策立场将全面调整,随后的经济紧缩政策将迫使市场出现大幅度的下跌。(作者为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证.券.市.场.周.刊.微.博)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