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回归祖国15周年之际,中央出台的诸多惠港金融方面的措施,既是中央送给香港的“大礼包”,体现出中央对香港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力支持,也是中国渐进式金融改革的又一次意义深远的突破和提速。
此次突破和提速,涉及中国金融改革的两个重要方面:人民币国际化和资本项目开放。
就人民币国际化而言,在今年1至5月,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与2011年同期相比,大幅增长了70%到80%,中央支持第三方利用香港办理人民币贸易投资结算,进一步丰富香港人民币离岸产品,以及支持深圳前海与香港之间进行跨境贷款试点等举措,都意在促进离岸人民币流通以及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量,进一步提高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为以人民币计价流通的金融产品,未来不仅在市场上运作,更要逐渐成为主要国际金融机构和一些国家央行的投资工具奠定基础。
“支持第三方利用香港办理人民币贸易投资结算”,意味着非香港居民或非香港注册公司,可以在香港银行开户,并通过人民币这种货币来进行贸易投资结算。这一政策如果得到全面实施,将会使以香港为平台的人民币贸易活动或投资活动大为活跃,更多人民币资金将沉淀在香港的人民币资金池中,更多人民币离岸产品以及为满足机构投资者和居民投资需求而创新的金融衍生品,将会纷纷问世,香港的人民币离岸中心地位将会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升。不仅如此,由于大量人民币通过香港这个平台进行流通、融资、兑换,香港在成为境外人民币最集中、流通程度最大、市场化程度最高的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同时,也会发挥自身平台的辐射力,提高人民币的软实力。
“支持深圳前海与香港之间进行跨境贷款试点”,则是从人民币双向互通角度,支持境外人民币市场的发展壮大。众所周知,自2009年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试点开展以来,香港作为离岸人民币中心得到了快速发展。然而,受制于我国现行的外汇管制政策,香港的人民币除了进口内地商品与服务外,只能存放在香港的银行,很难回流到内地。这种回流渠道的不通畅,不仅造成了境外人民币流动性的不足,也制约了境外人民币市场的进一步发展。跨境贷款的试点,不仅使大量香港的低成本人民币信贷资金有可能进入深圳前海,增加前海小微企业获得贷款的几率,而且小范围地率先实现人民币双向互通,也可以为未来在更广范围推广积累经验。同时,人民币回流机制的进一步完善,也有助于“第三方利用香港办理人民币贸易投资结算”业务的发展,提高国际上对人民币的需求,增强海外机构持有或使用人民币的信心。
就资本项目开放而言,“十二五”规划已经明确提出要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的可兑换。而推动沪深港交易所联合设立合资公司,推出内地与香港两地市场互相挂牌的交易所交易基金产品(ETF),以及鼓励外资股权投资基金进入深圳前海等措施,都是在加快资本项目开放方面进行的循序渐进的探索和尝试。
跨境ETF的推出,将会进一步打通在岸和离岸的资本账户和金融市场,在为投资者提供多元化投资工具和投资品种的同时,加速推进中国资本市场的国际化进程,未来内地和香港两个市场之间的跨境资金流动将更加频繁。
如果说,跨境ETF的推出,特别是港股ETF在内地挂牌,是为内地证券市场和内地投资者走向国际市场打开一扇窗户的话,那么,鼓励外资股权投资基金进入深圳前海,则是给海外资本进入内地市场打开了一扇门。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表示,深圳前海将在试点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方面走在前面。而深圳前海地区此番先行先试,并且中国首次迈出资本项目可兑换步伐———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试验将在前海首推,不仅可以通过前海的试验,为日后扩大试点范围提供借鉴,也将为我国下一步金改的提速积累经验。
实际上,人民币国际化和资本项目开放是一个硬币的两面。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加速,必然需要资本项目的加快开放;而资本项目的开放,也必然会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此次推出的惠港金融措施,既是中央结合当前中国发展的国际大环境进行的“主观设计”,也取决于香港所拥有的得天独厚的先天条件和环境。毫无疑问,香港将因其独有的窗口优势,在中国金融改革中扮演重要角色,而惠港金融措施不过是金改向新阶段迈出的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