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行陡增信贷 利率全线上行重要信号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四大行陡增信贷 利率全线上行重要信号

加入日期:2012-7-19 7:52:56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导读:
  7月上半月四大行新增贷款500亿投放稳增长项目
  回购利率全线上行 降准或已箭在弦上
  信贷环境悄然改善
  互保连环阵:浙江前5月不良贷款突增180亿
  浙江民间借贷纠纷案创5年新高
  交行:全年新增贷款8万亿至8.5万亿元

  7月上半月四大行新增贷款500亿投放稳增长项目
  7月上半月新增贷款约500亿,是上月同期的两倍
  四大行信贷投放节奏相对有所加快。
  据知情人士透露,7月前半月四大行新增人民币贷款500亿左右,这一投放量基本是上月同期的两倍。
  部分稳增长项目进入放款期
  7月作为季度首月,在过去的三年中新增贷款投放量并没有过突出表现。对于今年7月的整体信贷投放规模,市场目前没有寄予很高期望,有机构预计,7月新增人民币贷款投放估计在6500亿左右。
  据称,7月前半月投放节奏的加快得益于部分稳增长项目已进入放款期。与此同时,6月四大行呈现负增长的票据在7月也重新恢复性增长。在被寄予厚望的6月,四大行前半个月新增人民币贷款投放不过250亿左右。
  投放节奏加快的另一个可能因素是,7月四大行不需要耗费更多的时日和新增规模去抵消上月底虚增的贷款规模。
  由于有效需求不足,在年内的前几个月,四大行往往需要在月末以票据虚增规模,完成月度目标。比如5月,四大行新增贷款中,票据贴现规模占比达到了三分之一,5月四大行新增贷款不足2500亿,这是6月四大行首周新增人民币贷款仅有66亿的原因之一。
  但票据虚增规模的规律在更需要冲刺的6月意外被打破。6月,四大行中,工、农、建三大行票据融资均呈现负增长,整个金融机构6月票据融资也仅增加340亿元,由于票据增长受控,四大行6月新增人民币贷款不足1900亿,低于市场预期。
  不过6月贷款结构整体仍没有多大改善,据央行统计数据显示,6月企业中长期贷款比重反而较5月进一步下滑,据本报记者统计,6月中长期贷款占全部新增贷款比重仅有25.1%,6月整体新增人民币贷款为9198亿。
  目前四大行已开始对稳增长项目放款,有业内人士预计认为,7月中长期贷款占比将有所改善。
  银行忌惮信贷狂潮后遗症
  不过据本报记者了解,似也不能对稳增长项目抱以过高期望。多个银行中层曾对记者表示,对新一轮稳增长项目持谨慎态度,这很大程度上是源于2009年信贷狂潮后遗症的担忧。
  一股份制银行中高层人士对记者抱怨说,2009年1、2月其所在行基本没有地方融资平台贷款,但为响应保增长的号召,在随后的三四个月中,该行疯狂投放了600亿左右。
  但苦果随之而至。银行面临了更大的资本压力,再融资又备受质疑,与此同时,监管层对银行地方融资平台贷款的清查力度也在层层加码。
  我们原本只放了600亿左右,但最后被统计出了2700亿,2009年之前放的一些基建项目也被算入其中。该人士说,这次再也不能像上次那么疯狂了,收益不高不说,投多了资本压力又凸显,还要面临再次被监管整顿的风险。(.上.证 .周.鹏.峰)

 

  回购利率全线上行 降准或已箭在弦上
  核心提示:在目前外汇占款增长有限、公开市场到期资金紧张且即将面临下半年最大规模的新增财政存款的情况下,资金利率再度出现了上行。多数券商研究员预计,近期央行实施年内第三次降准的概率正在加大。如果降准预期兑现,则货币市场资金价格有望进一步回落至低位。
  7月18日,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结算总量较上一日减少7.82%。其中,质押式回购交易下跌12.95%。
  回购利率全线上行,具体来看,1天2.956%,较上日攀升31.4个基点;2天3.277%,较上日上行10.1个基点;3天没有发生;7天3.466%,较上日上涨18.3个基点;14天3.551%,较上日上行26.2个基点;21天3.555%,较上日大涨40.5个基点。
  可以看到,为了缓解7月紧张的资金压力,央行自6月26日起,便陆续开展了大规模逆回购操作。在不足一个月的时间内(截至7月17日),累计逆回购规模已达3930亿元,也是公开市场操作历史上逆回购力度最大的一次。
  不仅如此,7月上旬存款流失也使得16日有大规模准备金的退缴,上述两个因素支撑货币市场资金价格自7月初以来呈现持续下行态势。
  不过,在目前外汇占款增长有限、公开市场到期资金紧张且即将面临下半年最大规模的新增财政存款的情况下,资金利率再度出现了上行。
  多数券商研究员预计,近期央行实施年内第三次降准的概率正在加大。如果降准预期兑现,则货币市场资金价格有望进一步回落至低位。(.新.华.0.8.网)

 

  信贷环境悄然改善
  在连续降息之后,作为资金密集型行业的房地产行业银行信贷成本得到明显改善。中国证券报记者在调查中还发现,尽管行至年中、楼市回暖,大多数银行并没有对房地产开发贷款政策和额度进行调整,但是在执行层面上,以优质房企为主的开发贷已有所放松。
  我们行对于开发贷的政策最近没有变化,还是重点支持优质房地产客户,优质住宅项目以及保障房项目。某国有大型银行分行的信贷负责人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目前该行主要按照客户需求驱动的原则,在总量约束的基础上,对不同风险特征的大中型公司类客户实施差别化的授信审批流程。不过现在全行对整体授信的时效性要求有所提高,主要提高集团客户授信组织效率。该人士直言。
  现在对于小型开发商贷款主要以退出为主,新增贷款就更小心了。一位城商行负责贷款审核的人士表示,这几年我们的策略都是做大客户,主要是小客户的不良率太高,尤其是小型房地产企业抗风险能力差,面对调控出现不良贷款的概率较高。
  虽然银行表示没有放宽开发贷,但是在执行层面上,部分优质项目的开发贷款审批速度已有所加快。北京地区某中型房企的负责人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目前按揭贷款的审核速度已经回到正常水平,大概15-20天左右就能发放下来,而去年下半年开发商很多时候都不能确定贷款审批的时间。不仅是按揭贷款,与前段时间相比,开发贷的审批也已经加快。该人士透露,目前北京地区有很多银行对房企开发资本金的要求放宽了,这就意味着贷款门槛已经降低。整体上看,银行信贷的确比以前宽松,不仅是审批速度,在申请贷款时也更容易一些。
  事实上,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开发投资资金来源来看,信贷资金在地产商资金来源中的占比正在不断下滑。数据显示,6月房地产开发国内贷款为1295.41亿元,占全部开发资金来源的比重为14.14%,而这一比重在年初为22.02%。企业自筹资金、其他资金和订金及预付款的占比则有所提升。
  除了银行信贷,一些中小房企还将目光投向了信托等其他渠道。近几年,一些开发商通过信托融通了大量资金,这也使得今年成为信托兑付的集中期。国泰君安研究报告显示,2012年房地产信托总到期规模为1758亿元,其中7月为年度高峰,达到504亿元。
  我们公司在前年和去年上半年做了一些信托融资。今年3月、6月有两个还款高峰,下半年还有一些,但是主要还款期已经过去。上述房企负责人表示,目前有信托兑付压力的主要是中小型开发商。国泰君安分析师李品科也表示,一些前期经历了快速扩张、但周转相对较慢、开发周期与行业同步的区域性中等开发商对信托依赖度更高,兑付风险相对更大。(.中.国.证.券.报)

 

  互保连环阵:浙江前5月不良贷款突增180亿
  民企庞大的互保网络正遭遇火烧连营的局面,使得浙江银行系统数月之内突增181亿不良贷款,民间借贷案件创5年新高,危局已经从疯狂的地下钱庄蔓延到地上金融系统。
  7月12日,浙江省省政府召开全省工业经济形势分析会,并重点围绕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力保今年工业目标任务完成主题。年中数据显示,虽然浙江省工业经济增长有所回升,主要指标趋好,但回升速度还不快,发展也不平衡。
  决策层面对的现实是,5月末浙江全省不良贷款余额接近700亿、所有企业贷款中40%为互保贷款、600家企业上书政府要求保护。
  在这个民营经济发达的省份,曾以民间资金丰沛、地下金融活跃而闻名。而今,企业之间互保联保的担保贷款方式,成倍增加了地上金融的风险--经济疲软之时,企业一损俱损,各金融机构的不良贷款率迅速攀升;随之而来的停贷抽贷,又让实体经济雪上加霜。
  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5月份以来,在出险的企业中,有60%是因为为其他企业担保代偿后,出现了资金困难。
  浙江省政府在会议上一口气抛出了26条金融新政,力图渡过危机、拓宽企业融资渠道。萧山、建德等地政府甚至已经拿出本级财政帮助企业转贷。
  突增百亿不良贷款
  最令人不安的信号来自不良贷款率。
  根据本报从监管部门了解的数据,截至5月末,浙江全省的不良贷款余额为672.8亿元,比年初增加181.4亿元。
  人民银行将此不良贷款的突升,归结为受中小企业资金链断裂和破产倒闭的影响,局部信用环境仍未恢复。
  这个结果与浙江民营企业存在的大量担保互保有直接联系。进入二季度,企业资金链断裂的现象屡有发生,使得企业联保、隐性互保的风险被点燃并迅速蔓延。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的数据显示,5月份以来,浙江发生信贷风险的企业中,有60%是因为为其他企业担保代偿后出现了资金困难。
  浙江省银监局提供的数据则显示出这种互保网络的庞大:目前浙江所有的企业贷款中有40%是企业互保贷款。这意味着,一旦担保圈内的某家企业发生资金危机,将会危及浙江全省40%的银行贷款。
  而现在引线已经点着,中江控股、天煜建设发生的财务危机,迄今已拖累20余家相关企业被迫代偿。其担保圈往往多达三四层,灾难被成倍放大。
  整个融资担保体系都受到冲击,已有部分银行提高了抵押担保的要求,企业之间不再愿意互相担保,一些担保公司甚至暂停了担保业务。
  事实上这种互保方式当初之所以产生,也有银行主动为之的因素,有杭州银行界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银行有放贷的压力,面对一群小微企业无法贷款,便主动把他们打包到一起,互相担保。
  起初,这种担保链条只存在于上下游企业之间,后来扩大到了不同行业的企业之间。这样的组合,使得互相担保比每家企业单独申请贷款的资质好很多。和美国次贷组合一样,赌的是同时出事的概率极低。
  但这种概率低的前提是经济稳步向上,一旦宏观形势出现反转,后果便难以收拾。
  互保就有点像赤壁战役庞统献的连环计,把众多的企业绑定在一起,一旦一家着火,就容易全军覆灭。上述银行人士说。
  金融案件数量比肩2008
  而点燃这些连环战船的,是来自地下金融的火星。
  浙江省高院的数据显示,企业资金链担保链危机的出现,使得三类金融相关案件的数量激增。
  第一类是金融纠纷案件。在浙江省高院今年前5个月接手的15029件金融案件中,金融借款、小额贷款和担保追偿权等案件共11578件,分别同比上升23.9%和39.7%。杭州温州等地区接案量增幅更多,温州中院接手的这类案件同比更激增了209%。
  第二类是民间借贷纠纷案件。在受审的一审民商事纠纷案件中,民间借贷案件共47380件,涉案标的224亿元,同比分别上升26%和131%。达到2007年以来的最高点。
  第三类是因企业资金链断裂引发的劳资纠纷案件。全省法院新收此类案件11302件,同比上升54%,已经接近2008年金融危机时全省法院受审最高值。
  三类案件之中,第一类与地上金融系统关联最为紧密,在诸多案例中,银行都作为原告出现。
  而第二类民间借贷案件由于政府监管和实体经济疲软,目前借贷规模在持续缩小,资金价格在持续走低。人行杭州中心支行的数据显示,5月份浙江民间借贷监测利率为24.06%,环比回落0.53个百分点。
  在需求一定的情况下,地下金融的缩水则进一步推动了民营企业设法向地上金融机构求助。而资质的缺乏使得他们不得不采用互保等形式。
  除了三类案件外,7月10日杭州市破获一起票据诈骗案件,初步核查涉案非法经营额达900余亿元。为近年来发现的涉案金额最大的非法票据贴现案件。
  这900亿是累积涉资的量,不是一个余额概念。杭州经侦队内部人士告诉本报记者,票据拿去贴现一次就有几千万,一张几百万,一贴好七八张,有时候收票十几张都有。这个规模上几百亿是很容易的事。
  由于银根紧缩,在银行不愿放贷的时候,票据融资成为了变相的贷款方式。票据一般最长期限就半年,现在大多数是半年的,三个月和一个月的相对比较少,年化利率才四点多,比贷款的成本低多了。杭州当地一银行票据部门经理告诉记者。
  上述案件显示,浙江的地上和地下两大金融体系已连为一体,难解难分,频发的非法集资、金融诈骗等地下金融大案,最终引爆了地面上的那些捆在一起的火药桶。
  行政介入市场
  在杭州的600家民企联名上书浙江省政府求救之后,6月21日,浙江省政府召集人行杭州中心、浙江省银监局、浙江省高院以及数个省内城市,召开了以金融为议题的会议。
  在这次会议上,浙江省政府一口气抛出了26条金融服务措施,力图拓宽企业融资渠道。而在会上,政府特别要求银行对经营情况比较好的、但因涉足互保问题而受影响的企业,相关区县政府应协调相关金融机构,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设置防火墙,不使优质企业受到影响。
  而对中小企业,浙江政府也要求各大银行加大对小微企业和三农的信贷力度。第7条措施中就明确要求各个银行确保省小微企业的贷款增速不低于贷款平均增速。并且支持批量增设小企业信贷专营服务机构。
  其中,设立浙江股权交易所、探索林权抵押等多项措施都是首次提出。
  比如第20条措施,就是规范发展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建立省级金融市场投资主平台,推动设立浙江股权交易所,为各类企业提供股权托管、股权融资、股权转让、私募债券融资等服务。培育、规范托管和挂牌企业,推动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
  而在21条中则要求要发展各类交易市场。整合资源做强做大各类产权交易市场,为技术产权、文化产权、排污权、碳排放等各类产权交易提供公共服务平台,积极争取杭州、宁波、绍兴高新技术园企业纳入国家代办股份转让系统第二批试点范围。推动有潜质的企业到代办股份转让系统挂牌。
  25条则提到了建立企业自己的风险防控和处置机制。各级地方政府牵头负责,加强政府、各有关部门间沟通协调,各司其职,落实责任加强对企业关联关系的监控,形成联动机制,切实防范企业资金链条风险传导蔓延。各级地方政府要加大对非法集资、高利贷等行为的打击。
  但银行的态度,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在此会议的第二天,诸暨某银行业的工作人员出于对诸暨某担保企业的责任心,来到杭州劝说上级银行暂停对该企业的收贷,但得到的答复却是:如果我们不收贷,别人收了怎么办?
  除了在制度层面推进中长期改革之外,杭州、诸暨等企业互保重灾区已经开始用财政资金救近火。
  杭州下属萧山、建德应急资金替企业转贷,即给贷款到期企业提供过桥资金,帮助其还贷后进行再次贷款。在2008年金融危机时,萧山政府成立了一个总额为5亿的区政府应急专项资金,这一资金池在2009年经济好转后停止,2011年11月重新启动,以应对区内嘉逸集团等公司出现的续贷危机。
  而嘉逸集团证实因为萧山政府的这项驰援,而死里逃生。
  但政府财政资金的投入是否符合程序,是否经过了纳税人的同意,并未可知。其中,萧山政府其中一笔千万级的转贷资金就因银行不再贷款而至今亏空。
  诸暨则成立了由书记、市长任组长的企业风险防范处理协调小组及清薪维稳、解困协调等专项工作组。将应急专项互助基金扩至1亿,相机设立政府主导的5000至1亿创业引导基金,1亿元企业风险互助基金和注册资金为1.5亿的联合担保公司等机构。
  除此之外,诸暨还对市、镇两级企业实行一日一报,对市属企业实行每周一次的协调机制。做到各类企业风险信息及时发现,及时汇总及时协调处置。
  在人行的报告中也硬性要求,各银行不得抽贷。
  但这种政府强势介入的做法,则被质疑动用了公共财政存在道德风险,有的政府和银行则被认为是民企混乱投融资的幕后推力。(.2.1.世.纪.经.济.报.道 .龙.婧 .陈.小.莹)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