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今强势“开闸放水” 降准已箭在弦上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央行今强势“开闸放水” 降准已箭在弦上

加入日期:2012-7-19 13:17:30

  导读:
  央行今日开展800亿逆回购 中标利率上升
  央行扩大逆回购至800亿 中标利率上行倒逼降准
  央行今日将强势开闸放水 进行800亿逆回购
  央行周四逆回购800亿元 本周净回笼600亿
  央行逆回购到期 降准已箭在弦上
  7月上半月四大行新增贷款500亿投放稳增长项目
  信贷环境悄然改善
  交行:全年新增贷款8万亿至8.5万亿元

  央行今日开展800亿逆回购 中标利率上升
  央行7月19日公告,今日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逆回购操作,交易量800亿元,期限7天,中标利率上升至3.35%。
  此前,央行于7月17日(本周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逆回购操作,交易量200亿元,期限7天,中标利率持平于3.30%。(证券时报网)

  央行扩大逆回购至800亿 中标利率上行倒逼降准
  7月19日消息,今日扩大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规模至800亿,中标利率3.35%,较上期涨5个基点。分析指出由于本周天量逆回购到期,货币投放仍是净回笼800亿元。随着资金面趋紧、市场利率上扬,央行有必要再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周末则是敏感窗口。
  本周逆回购到期超过2000亿,尽管周二及周四央行分别进行了200亿元及800亿元的7天期逆回购操作,本周仍然净回笼800亿元。回笼资金力度较上周加大。此外在两次对正回购询而未发后,央行周三未再对28天及91天期正回购询价。
  光大银行首席宏观分析师盛宏清表示,虽然正回购力度有所扩大,却只算中等规模。考虑到7月财政存款上缴约3000亿,冲时点的准备金退回却有限。而7月份存款较为平稳,也制约了银行信贷投放。
  值得注意的是,今日7天逆回购中标利率较前期上行了5个基点,亦将引导市场资金价格继续上行。
  昨日短期市场利率全线上行。隔夜回购利率大涨31个基点至2.96%,7天回购利率涨18.26个基点至3.46%。14天回购利率也涨了18.8个点至3.488%。今日隔夜回购利率也继续攀升,已经摸高到3%。
  盛宏清认为,随着市场利率再次上扬,企业中长期信用债的发行已经遇到困难,再加上信贷不旺,企业融资并不容易。数据显示,7月上半月四大行信贷投放仅为500亿元,规模相当堪忧。
  下周市场将面临更大规模的逆回购到期,却缺乏相应的对冲,市场预计资金面将进一步趋紧,而显然现在的逆回购力度不够。7天回购利率并未如愿回落至2%-2.5%的区间,而如果不降准的话可能将在3%-3.5%区间徘徊。因此判断7月份将继续调降存款准备金率。宏源证券高级债券分析师何一峰表示。
  盛宏清指出,购买企业债需要资金,央行有必要再次下降存准,预计本周末即是敏感窗口。

 

  央行今日将强势开闸放水 进行800亿逆回购
  今日央行公开市场将进行800亿元人民币逆回购操作,期限7天。
  7月17日,央行在公开市场进行2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与当日到期的1550亿元逆回购规模相差甚远,资金整体呈现短暂收紧的势态。今日(周四)再次启动800亿,虽然一直以来央行都采用逆回购的方式来补充短期流动性,但毕竟央行的货币政策态度是明朗的,逆回购是次优选择,可拖延降准时点,但降准是大势所趋,因此在在逆回购操作结束后,预计央行会宣布降准。
  为缓解资金压力,央行自6月26日起,已经开展大规模逆回购操作。约17天时间内,累计逆回购规模达到3930亿元,为公开市场操作历史上逆回购力度最强的一次。
  逆回购(Reverse repurchase):为中国人民银行向一级交易商购买有价证券,并约定在未来特定日期将有价证券卖给一级交易商的交易行为,逆回购为央行向市场上投放流动性的操作,逆回购到期则为央行从市场收回流动性的操作。简单说就是主动借出资金,获取债券质押的交易就称为逆回购交易,此时投资者就是接受债券质押,借出资金的融出方。

 

  央行周四逆回购800亿元 本周净回笼600亿
  中国央行周四实施8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3.35%,较上期上升5个基点。
  本周公开市场到期回笼资金累计1600亿元。周二央行开展了200亿元逆回购操作,全周实现净回笼600亿元,为连续第二周净回笼。(.全.景.网 .陈.丹.蓉)

 

  央行逆回购到期 降准已箭在弦上
  近日,央行公布数据显示,六月新增贷款9198亿元,此数据已连续两个月回升,并逼近年内高点。此外,银行信贷增速亦达到16%,略高于5月数据。其中,6月末,各项存款余额为88.3万亿,新增贷款达2.86万亿;M2及M1增速均较5月略有回升,数据显示,政府前期货币宽松政策所采取的降准政策已开始见效,预期今后市场的资金面还将保持继续宽松。
  其实,六月的新增贷款增加并不另外界感到意外。此前,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二季度GDP同比增长7.6%,创三年新低;而时隔3年,中国经济增速再次回落至8%以下,数据的回落不可避免地受到相关管理部门的重视,而全年GDP保8的任务亦显得更加紧迫。好在从数据分析,无论从目前投资、消费、出口,还是从信贷和财政数据来看,经济已出现企稳迹象。
  而6月CPI同比快速大幅回落,并创2010年以来新低的这一事实,也为货币政策的进一步宽松埋下了伏笔。同时,PPI同比降幅加大至负2.1%,显示总需求疲弱背景下商品价格继续下降。通胀压力未来仍在走弱的背景下,支持增长的相关政策仍可继续加大力度。
  在此背景下,央行多次运用公开市场操作为宽松的流动性提供支撑。继7月11日央行恢复正回购操作询量后,公开市场一级交易商16日再次被允许同时申报7天期逆回购及28天、91天正回购需求。
  从当前资金利率情况看,银行间资金面跨季后逐步恢复到较为宽松状态。如果后续资金面继续回暖,央行在公开市场恢复适量正回购操作顺理成章,这与上周逆回购缩量、公开市场出现净回笼所传递出的讯息基本一致。但如果资金面重新抽紧,正回购操作重启应理解为央行转变流动性调节方式的信号。正回购操作重启,可能意味着央行在为进一步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做准备,即在降准同时,利用正回购操作进行适度对冲,同时恢复公开市场资金搬运功能。
  而由于本周逆回购到期超过2000亿,尽管周二及周四央行分别进行了200亿元及800亿元的7天期逆回购操作,本周仍然净回笼800亿元。在两次对正回购询而未发后,央行周三未再对28天及91天期正回购询价。预计,随着资金面趋紧、市场利率上扬,央行或将再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来缓解货币流动性紧张,以延续此前的货币宽松政策。
  显然,目前政策层面正致力于加大稳增长的政策力度,此前有媒体报道,温家宝曾强调将加大政策预调、微调力度以应对经济下行风险的加大。可见,在通胀快速回落并将继续保持低位这一趋势下,未来稳增长的政策空间仍然充裕,具体到财政及货币政策刺激将会随时到来。(财讯网)

 

  7月上半月四大行新增贷款500亿投放稳增长项目
  7月上半月新增贷款约500亿,是上月同期的两倍
  四大行信贷投放节奏相对有所加快。
  据知情人士透露,7月前半月四大行新增人民币贷款500亿左右,这一投放量基本是上月同期的两倍。
  部分稳增长项目进入放款期
  7月作为季度首月,在过去的三年中新增贷款投放量并没有过突出表现。对于今年7月的整体信贷投放规模,市场目前没有寄予很高期望,有机构预计,7月新增人民币贷款投放估计在6500亿左右。
  据称,7月前半月投放节奏的加快得益于部分稳增长项目已进入放款期。与此同时,6月四大行呈现负增长的票据在7月也重新恢复性增长。在被寄予厚望的6月,四大行前半个月新增人民币贷款投放不过250亿左右。
  投放节奏加快的另一个可能因素是,7月四大行不需要耗费更多的时日和新增规模去抵消上月底虚增的贷款规模。
  由于有效需求不足,在年内的前几个月,四大行往往需要在月末以票据虚增规模,完成月度目标。比如5月,四大行新增贷款中,票据贴现规模占比达到了三分之一,5月四大行新增贷款不足2500亿,这是6月四大行首周新增人民币贷款仅有66亿的原因之一。
  但票据虚增规模的规律在更需要冲刺的6月意外被打破。6月,四大行中,工、农、建三大行票据融资均呈现负增长,整个金融机构6月票据融资也仅增加340亿元,由于票据增长受控,四大行6月新增人民币贷款不足1900亿,低于市场预期。
  不过6月贷款结构整体仍没有多大改善,据央行统计数据显示,6月企业中长期贷款比重反而较5月进一步下滑,据本报记者统计,6月中长期贷款占全部新增贷款比重仅有25.1%,6月整体新增人民币贷款为9198亿。
  目前四大行已开始对稳增长项目放款,有业内人士预计认为,7月中长期贷款占比将有所改善。
  银行忌惮信贷狂潮后遗症
  不过据本报记者了解,似也不能对稳增长项目抱以过高期望。多个银行中层曾对记者表示,对新一轮稳增长项目持谨慎态度,这很大程度上是源于2009年信贷狂潮后遗症的担忧。
  一股份制银行中高层人士对记者抱怨说,2009年1、2月其所在行基本没有地方融资平台贷款,但为响应保增长的号召,在随后的三四个月中,该行疯狂投放了600亿左右。
  但苦果随之而至。银行面临了更大的资本压力,再融资又备受质疑,与此同时,监管层对银行地方融资平台贷款的清查力度也在层层加码。
  我们原本只放了600亿左右,但最后被统计出了2700亿,2009年之前放的一些基建项目也被算入其中。该人士说,这次再也不能像上次那么疯狂了,收益不高不说,投多了资本压力又凸显,还要面临再次被监管整顿的风险。(.上.证 .周.鹏.峰)

 

  信贷环境悄然改善
  在连续降息之后,作为资金密集型行业的房地产行业银行信贷成本得到明显改善。中国证券报记者在调查中还发现,尽管行至年中、楼市回暖,大多数银行并没有对房地产开发贷款政策和额度进行调整,但是在执行层面上,以优质房企为主的开发贷已有所放松。
  我们行对于开发贷的政策最近没有变化,还是重点支持优质房地产客户,优质住宅项目以及保障房项目。某国有大型银行分行的信贷负责人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目前该行主要按照客户需求驱动的原则,在总量约束的基础上,对不同风险特征的大中型公司类客户实施差别化的授信审批流程。不过现在全行对整体授信的时效性要求有所提高,主要提高集团客户授信组织效率。该人士直言。
  现在对于小型开发商贷款主要以退出为主,新增贷款就更小心了。一位城商行负责贷款审核的人士表示,这几年我们的策略都是做大客户,主要是小客户的不良率太高,尤其是小型房地产企业抗风险能力差,面对调控出现不良贷款的概率较高。
  虽然银行表示没有放宽开发贷,但是在执行层面上,部分优质项目的开发贷款审批速度已有所加快。北京地区某中型房企的负责人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目前按揭贷款的审核速度已经回到正常水平,大概15-20天左右就能发放下来,而去年下半年开发商很多时候都不能确定贷款审批的时间。不仅是按揭贷款,与前段时间相比,开发贷的审批也已经加快。该人士透露,目前北京地区有很多银行对房企开发资本金的要求放宽了,这就意味着贷款门槛已经降低。整体上看,银行信贷的确比以前宽松,不仅是审批速度,在申请贷款时也更容易一些。
  事实上,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开发投资资金来源来看,信贷资金在地产商资金来源中的占比正在不断下滑。数据显示,6月房地产开发国内贷款为1295.41亿元,占全部开发资金来源的比重为14.14%,而这一比重在年初为22.02%。企业自筹资金、其他资金和订金及预付款的占比则有所提升。
  除了银行信贷,一些中小房企还将目光投向了信托等其他渠道。近几年,一些开发商通过信托融通了大量资金,这也使得今年成为信托兑付的集中期。国泰君安研究报告显示,2012年房地产信托总到期规模为1758亿元,其中7月为年度高峰,达到504亿元。
  我们公司在前年和去年上半年做了一些信托融资。今年3月、6月有两个还款高峰,下半年还有一些,但是主要还款期已经过去。上述房企负责人表示,目前有信托兑付压力的主要是中小型开发商。国泰君安分析师李品科也表示,一些前期经历了快速扩张、但周转相对较慢、开发周期与行业同步的区域性中等开发商对信托依赖度更高,兑付风险相对更大。(.中.国.证.券.报)

 

  交行:全年新增贷款8万亿至8.5万亿元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18日发布的报告认为,当前经济形势仍明显好于2008年次贷危机时期,三季度GDP增速将开始回升,预计三、四季度GDP同比增速在8%、8.3%左右,全年GDP实际增速仍可能保持在8%左右。
  全年GDP增速将达8%
  交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下半年经济稳增长需要加快投资步伐。下半年房地产调控政策不会放松,货币政策不会大幅度放松。
  报告认为,从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来看,预计在政策推动下,未来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有所回升,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有望保持在21%左右;预计全年消费名义增速维持在14%左右;全年进口增速预测下调至10%左右,维持出口全年增长10%左右的判断。由于投资、消费和出口的增速下半年均将趋于回升,下半年经济形势将好于上半年。
  报告预计,下半年CPI同比涨幅约为2.2%,9、10月可能是年内低点,全年CPI同比涨幅在2.8%左右。
  不排除再次降息可能
  连平表示,下半年央行可能要求商业银行加快信贷投放,完成年度的信贷目标问题不大。预计全年金融机构新增贷款大约在8万亿至8.5万亿元之间,年末广义货币(M2)和狭义货币(M1)分别同比增长13.7%至14.3%和5%至6%。下半年在人民币升值预期放缓的情况下,预计外汇占款会显著下降到1万亿元的水平,仅为去年的70%左右,将对未来的信贷扩张能力构成制约。
  他表示,下半年货币政策仍将保持稳健基调,但为了解决银行的中长期流动性问题,存款准备金率存在下调空间。报告预计,下半年存款准备金率可能下调1至3次,每次下调0.5个百分点。年内不排除再次降息的可能,但不会形成持续大幅降息的局面。
  下半年货币政策调整需要考虑两个方面的平衡。一方面,下半年物价将走向新的上行过程,利率政策会为未来物价上行埋下伏笔。连平认为,未来通胀风险依然大于通缩风险,当前物价下行属于短期现象。货币存量较大,劳动力价格持续上升、土地成本居高难下、资源品价格改革推进等货币因素和成本因素将在中长期内推升物价水平。三季度末和四季度初,CPl同比涨幅可能触底后回稳,今年底和明年初小幅上行,进入新的涨升周期。
  另一方面是银行业和实体经济的平衡。两次降息以及利率市场化加速推进的影响将逐步显现,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增速下滑,将对银行业经营产生压力。(.中.国.证.券.报 .高.改.芳)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