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全面反弹 70个大中城市6月房价报告今日出炉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房价全面反弹 70个大中城市6月房价报告今日出炉

加入日期:2012-7-18 7:55:42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导读:
  房价全面反弹 70个大中城市6月房价报告今日出炉
  楼市半年报喜忧参半 调控仍处攻坚阶段
  地方整理上半年楼市数据 放松调控信心增加
  日光盘真假难辨 购房者恐慌性入市
  民资领衔抄底土地市场 央企识相选择靠边站

  房价全面反弹 70个大中城市6月房价报告今日出炉
  近来一些非官方机构的报告显示,今年6月份房价和地价均出现了环比上升迹象,楼市反弹似乎已成事实。按照日程安排,国家统计局将在18日上午发布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月度报告,届时外界可通过该官方报告研判下半年的楼市走向。
  随着一些城市楼市成交的回暖,房地产市场是否迎来拐点了?一旦房价反弹,中央调控是否还会有新的政策出台?
  地价房价全面反弹
  在信贷环境趋于放松、房产刚需群体入市等因素影响下,国内热点城市楼市5月份成交开始回暖,并且一直延续至今。
  如北京市场,第一太平戴维斯研究及顾问咨询部董事王琼对记者表示,今年第二季度北京一手住宅整体市场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反转,供给与成交均大幅增长,当期新增供给环比增长78.7%至250万平方米,同时成交面积达到340万平方米,环比上涨了86.2%。
  成交增加之后,价格也随之看涨。中国指数研究院(下称中指院)数据显示,6月份全国100个城市(新建)住宅平均价格为8688元/平方米,环比5月上涨0.05%,结束自2011年9月以来的连续9个月环比下跌态势,其中45个城市环比上涨。
  土地价格也出现了回升迹象。中指院中国300城市土地市场交易情报(2012年1~6月)显示,6月份300个城市土地平均溢价率为10%,创下今年的新高。而今年前六个月全国300个城市土地平均溢价率仅仅为5%。
  个别高价地块也开始出现。7月10日,经过46轮竞价和326轮回购房面积的竞拍,北京万柳地块最终以总价26.3亿元被中赫置地拿下,溢价率超过了40%,折合楼面地价超过4万元/平方米。
  这也带动了北京住宅用地市场的升温。7月17日,北京再度出让几宗住宅用地,其中中冶置业和北京五建联合体以22亿元且配建4700平方米保障房拿下大兴旧宫地块,楼面价超过15918元/平方米,溢价率也达到了45%。
  此番地价再度上涨,是否会再次与房价形成互涨潮?
  王琼表示,万柳地块地理位置特殊,导致价格较高,但仍有其合理性,不过它给整个住宅市场确实带来了一些刺激,示范效应较强。
  据媒体报道,万柳地王出现后,周边二手房价已经出现了涨价情况。
  不过,主管全国土地供应的国土资源部13日表示,虽然进入5月份后,因住房用地流标流拍相对较多,一些城市在第二季度末相对集中推出商服用地,其中一些优质地块受到投资者追捧,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但土地市场大幅溢价、地王频现的市场基本面并不存在。
  这些地块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广州等重点城市,且以商服用地为主,主要是结构性和区域性的市场波动,值得密切关注,但还不能构成市场全面回暖的基础,对市场整体格局特别是对住房用地难以产生实质性影响。国土部称。
  开发商提价能否持续?
  2009年楼市小阳春之后,房价开始飞速上涨,恐慌性购房入场,而近期楼市成交增加之后,一些楼盘也开始提价。2009年的情况又要重复上演吗?
  王琼表示,今年和2009年有一个相同点,都是在五六月份左右成交量就突然上来了,但两者也有很大不同,一是2009年是全民都在买房,而今年主要是刚需群体在买房;二是信贷松紧的程度不同,2009年政策上是鼓励买房,银行房贷可以给七折利率的优惠,但现在整个货币宽松度其实不如2009年,对购房者的实际信贷支持不够。
  结合以上情况,王琼对开发商提价情况的持续性持保留态度。
  复旦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尹伯成也对记者表示,下半年楼市会以稳定为主,房价向上涨或者向下跌的空间都不太大,即便房地产企业想涨价,但因这两年累积的商品房库存较大,市场消化也还需要时间。而一旦房价继续下降的话,会影响地方的税收和土地收入,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压力会更大。
  财政部近日发布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土地出让成交额大幅下降,全国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11430亿元,同比减少4342亿元,下降27.5%。
  北京中原市场研究部总监张大伟认为,房地产市场从3月份开始的成交量比较乐观,特别是5~6月主要城市全面复苏,对价格的支撑作用也已经体现,房价再跌的可能性接近于零。但因为新开工面积下降的影响,7、8月淡季推盘量较小,预计整体市场的成交量平稳。
  他表示,本轮成交复苏非普遍性,房价上涨幅度可能有限。入市项目定价依然会比较谨慎。而且一旦出现暴涨,不排除还有政策打压。
  中央政府已经开始关注房地产市场的新变化。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近日表示,目前房地产市场信息比较混乱,市场对房价走势的预期出现一些变化,群众普遍担心房价反弹。他强调,要毫不动摇地继续推进房地产市场各项调控工作,促进房价合理回归,决不能让房价反弹,功亏一篑。
  尹伯成认为,楼市调控是否会有新的政策关键是要看中央政府的决心,政策储备应该还是有的,一旦面临房价再度反弹的局面,中央可以增加房产税的试点城市。但限购限价等行政性措施,尹伯成认为这些属于临时性政策,终究会退出。(.第.一.财.经.日.报)

 

  楼市半年报喜忧参半 调控仍处攻坚阶段
  房价过快上涨基本抑制 投资回落拖累GDP
  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的房地产业半年报让人喜忧参半:喜的是上半年房价同比增长5.3%,基本抑制住其过快增长的步伐;忧的是投资增速回落,拖累了GDP。专家认为,房地产调控效果明显,对经济的影响也在意料之中,切莫过分看重经济增长数字而淡忘了调控政策的初衷。
  调控仍处攻坚阶段
  以房地产拖累经济为由要求放松调控政策,正是我们所担心的。中国房地产研究会副会长顾云昌告诉记者,现在房地产调控的压力来自于人们将楼市与GDP捆绑的思维,忽视了调控对抑制房价过快上涨所取得的成效。
  国家统计局13日发布的经济数据显示,我国上半年GDP同比增长7.8%。其中,二季度增长7.6%,三年来首度破八。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盛来运坦言,房地产的主动调控确实是今年经济增长速度下滑的一个重要原因。从房地产投资增速回落的幅度以及与房地产销售有关的家具和家电销售情况来看,增速都回落得比较明显,这不可避免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短期经济增长。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的报告显示,我国经济中房地产行业对GDP的贡献仍较高,近十年房地产投资占GDP的比重保持在5.5%左右,且产业关联较高。
  自2010年1月份至今年4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始终保持高于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但二季度房地产对于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减弱,其中6月落后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3.8个百分点,比上月扩大2.2个百分点。业内预计年内房地产投资增速相比去年将有较大幅度的回落,全年增速将从去年的27.8%回落至15%左右。
  进一步完善调控政策
  盛来运表示,调控房地产虽然说短期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但是有利于国民经济更持续健康地发展,特别是对防止房地产泡沫化对经济的长期发展的冲击很有好处。所以要进一步完善房地产调控的政策,进一步巩固房地产调控的成果。
  在经济增长压力加大、地方土地财政收入减少的背景下,一些地方政府潜伏着放松楼市调控的冲动。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多个地方接连微调政策,变相松绑楼市调控。业内人士认为,目前全国房屋新开工量已出现负增长,对于上下游行业的利空影响趋于显著。在抑房价和稳增长之间,客观上需要房地产调控走钢丝。
  顾云昌认为,2012年房地产调控的重点仍然是构建合理价格体系,继续执行限购限贷政策抑制投资投机性需求,增加保障房和普通住房供应,满足中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需求,支持刚性和改善型住房需求。特别是对于改善型住房需求,也应当在信贷政策上予以差别对待,降低首付成数和给予优惠利率。
  申银万国分析报告指出,考虑到当前经济低迷,稳投资成为各地共识,因此既要控制投机性需求,又要稳定投资,增加未来供给,可行的方式就是继续此前的限购限贷,打击投机性购房,同时放宽房地产开发商的融资限制,保证正常供给。
  应建立调控长效机制
  6月份,多数一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量创近17个月新高。而进入7月份,部分城市环比成交数据继续增长。伴随着成交量的上涨,房价也开始逐渐回升。业界担心,楼市的价格底和调控的政策底已经双双出现,在买涨不买跌的心理影响下,市场预期的改变会令房价出现趋势性反转的风险进一步加大。
  顾云昌认为,这一轮成交量的反弹与开发商前期的以价换量有关,更重要的是货币政策的宽松带来的预期改变,使得自住性需求认为购房窗口已经打开,积极入市。房价上涨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实涨,即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而上涨,另一种是虚涨,往往是投资需求炒起来的价格。但在目前形势下,房价过快反弹和暴涨的可能性不大,最多只会是温和上涨。
  一些人认为房价合理回归就是要降房价,其实还有一种路径是增加居民收入,使得房价收入比趋于合理。顾云昌称。
  房地产研究机构易居中国的报告显示,中国房价收入比曾在2009年达到8.1的峰值,去年降至7.4,随着调控的持续以及居民可持续收入的增长,预计今年大中城市的房价收入比有望回落至6至7的合理区间。但在一线城市中,这一比值仍较高:上海为12.4,北京为11.6,深圳更是高达15.6。
  专家建议,从国际经验看,保持房地产市场健康持续发展,除增加居民收入外,还应建立以合理税负为主导的房地产调控长效机制。(.经.济.参.考.报 .魏.宗.凯)

 


  地方整理上半年楼市数据 放松调控信心增加
  本报记者获悉,在年中经济形势会议召开前夕,北京、河南、四川等多省市都在密集收集、整理上半年楼市数据。
  7月17日,北京市房协受北京住建委委托发布上半年京城楼市数据显示,前6月,北京新建商品住房成交3.5万套,同比增加13.7%。新建商品住房价格2.05万元/平方米,同比下降9.2%。
  北京市房地产协会秘书长陈志表示,虽然近期楼市初现成交量回暖,个别项目存在试探性涨价,但总的来说,首都楼市呈现量涨价跌趋势,楼市调控效果明显,在下半年调控持续,库存高企的背景下,首都房价不存在大幅上涨的可能性。
  北京样本:量增价跌
  根据北京市房协发布北京上半年楼市数据,新建商品住房成交3.5万套,同比增加13.7%;新建商品住房价格2.05万元/平方米,同比下降9.2%。其中,90%的成交为首次购房比重。
  而就在前一天,北京国土局亦发布数据,上半年,住宅楼面单价为4528元/平方米,较2011年全年住宅楼面单价4908元/平方米下降7%,土地价格回归到2009年前期水平。
  陈志介绍,从上半年数据来看,北京市楼市调控的效果还是非常明显的,在成交量上升的背景下,房价合理回归,投资投机性需求得到了有效抑制。
  不过,北京中原地产市场总监张大伟称,3月份以来,楼市成交量逐步回暖,再地王回归,利率下调,肯定会诱发企业涨价的冲动,未来北京楼市调控依然存在很大压力。
  北京市房协的一位负责人也认为,量和价是紧密相连的,在量增的背景下,严控房价的上涨,将是三季度拷问各地政府的难题所在。
  北京住建委网签最新数据,7月上半月北京住宅网签总量约为13433套,环比上涨27%,同比大幅上涨56.3%。
  与此同时,记者深入一线调查获悉,7月以来,北京55个热点项目,41个均价上涨,占比75%。
  此外,继万柳地王后,北京市土地市场也开始升温,7月17日,北京市共出让5块地,其中大兴旧宫地块颇受关注,楼面价超过15918元每平方米,溢价率为45%。一扫5月住宅地块零成交的冷清窘况。
  陈志也表示,3月份以来,支撑楼市成交量上涨主要是首次置业,在交易量上涨,房价和土地市场处于低位的背景下,不能称之为严格意义的回暖,虽然个别区域或者个别楼盘可能存在局部的价格上涨,但大幅、普遍性的上涨可能性不大。
  一方面,调控放松的政策条件不存在;另一方面,当前住房市场的消费主体为刚需,对价格较为敏感,项目一旦出现上涨,必然导致滞销。更为重要的是,北京的商品房市场总体供大于求。陈志如是介绍。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的楼市库存总量为23.21万套,其中,北京商品房库存为8.1万套,依然处于历史高位。
  各地密集收集数据
  实际上,在北京市房协公布上半年楼市数据之时,记者调查获悉,河南、四川等多个省份都在密集收集、整理上半年房地产市场数据。
  河南省住建厅的一位人士介绍,根据要求,各市县需在7月13日前上报上半年房地产市场运行情况,以及出现该情况的原因和应对的措施,并分析本市县下半年房地产运行走势。
  根据初步整理的数据来看,调控效果明显,成交量回暖多是以价换量的结果,后续房价不存在大幅上涨的可能性。上述人士进一步介绍。
  不谋而合,上述国研中心的人士介绍,在上周密集摸底近期楼市回暖中,各机构和被调研部门均反映,房地产交易量上升是因为以价换量,未来房价反弹的可能性很小。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曹建海(微博)认为,房地产市场已经出现反转,如果不加抑制的话恐将再次引起恶性暴涨。
  以价换量的确是楼市的真实反映,但成交量反弹肯定会诱发企业涨价的冲动,各地政府、机构在总结上半年房价数据,避谈后续房价上涨的压力,可能也是希望决策层定调调控时,不要再从紧。
  上述国务院研究中心的一位不愿具名的人士介绍,根据目前的楼市调控效果来看,预计后续调控将以稳为主,不会祭出新的更严的调控政策。
  阳光100(微博)常务副总裁范小冲(微博)认为,下半年,调控基本面还是稳定并从紧,但是预计在执行层面上将大打折扣。上半年,中国经济破8后,地方政府暗自松动调控,和中央的博弈中更增加了一成信心。
  上述北京市房协的负责人称,对于中央和地方来说,楼市调控和稳增长正成为两难,继续严控,销售萎缩,房地产投资必然下行,上下游产业链的需求也将萎缩,必会拉动经济下行。下半年,尤其是三季度,保量和控价的平衡以及稳增长和楼市调控之间如何平衡是很纠结的一件事。
  想解决上述矛盾,就需要决策层高度关注立法层面,降低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以及地价占比房价的比重。上述人士如是介绍。(.2.1.世.纪.经.济.报.道 .纪.睿.坤)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