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保局不应成为“证监会发言人”_热点关注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热点关注 >> 文章正文

投保局不应成为“证监会发言人”

加入日期:2012-7-16 0:27:13

  “只有建立起了强硬的配套赔偿机制,退市制度的建立才是有实际意义的,那些对上市垂涎三尺的企业才会明白,公司上市并不全是好事,一旦退市,不仅所圈到的钱要全部吐出,还有可能会倾家荡产,这样一来,A股市场上经久不息的上市浪潮也才有可能得到遏制”

  去年年底建立的证监会投资者保护局,最近一段时间频频在市场上露面,向投资者进行“释疑解惑”的工作。上个周末,投保局再一次现身,向投资者回答了九大热点问题。但是,细看这些问题回答,却毫无新意。

  比如,有投资者提出,“就股市目前的现状,我们二级市场的投资者坚决要求停发新股、停止扩容,监管部门为什么不停止新股发行?”对于这个问题,投保局的回答基本上是老调重弹,即所谓的“市场化”。其实,目前我国的新股发行体制,仍然必须接受证监会的审核,所谓的“市场化”只是体现在新股发行定价上,而行政审核的存在反而使新股发行公司有了任意拔高发行价的可能性,这种单向度的“市场化”,已经使我国的新股发行成为一个穷凶极恶的圈钱市场。投保局的回答避开了实质问题,把监管部门应该承担的监管职能完全推给了市场,这未免让投资者失望。

  再如,有投资者面对近期市场上蓝筹股暴跌的现象提出疑问,认为蓝筹股已被市场抛弃,要求证监会对此作出回答。按理来说,蓝筹股暴跌本是一种正常的市场现象,证监会只要关注其中是否有违规违法活动,至于它的股价涨跌,并不在其监管范围内。但是,由于前一时期证监会主席公开提倡投资蓝筹股,因此证监会面对蓝筹股的暴跌只能支吾其词,投保局对此的回答也充满了“自说自话”。其实,在A股市场上是否存在像国际市场上那样以银行股为代表的蓝筹股,是充满疑问的。A股市场上的银行股,虽然已是上市公司,但是它们仍然具有很浓厚的国有银行的特色,其经营也没有实现完全的市场化,由于国家对金融市场实行严格的管理,上市银行的自主创新能力很薄弱,盈利渠道过度偏重于存贷息差,在目前银行利率开始浮动,存贷息差收窄的现实环境中,银行的生存压力很大,其遭受市场冷遇是必然的。但是,投保局的谈话却回避了这些投资者关心的现实问题,继续用一些空话来敷衍投资者。

  去年年底,当投资者保护局建立的时候,投资者对这个机构寄予了很大的期望,希望它能够承担起保护投资者利益的职能。长期以来,A股市场上的不规范现象十分严重,无论是在发行市场上还是在交易市场上,投资者的利益都受到了严重的侵犯,但由于种种原因,他们在受到侵犯后很难得到有力的保护。因此,投资者期望,这个投保局的出现能够改变这个市场风气,今后遭遇了利益侵犯,投资者就可以到投保局申诉,这个机构能够站出来为投资者主持正义。但是,半年多来,投资者看到的这个投保局,所充当的却只是“证监会发言人”这样一个角色,离投资者的要求越来越远了。

  必须指出的是,目前A股市场的问题,除了发行市场上的造假上市、交易市场上的内幕交易,还存在一些不能忽视的政策失误的问题,包括证监会在内的政府管理部门过度重视股市融资机制的发挥,对于投资者利益的保护重视不够,或者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而缺乏实际行动。显然,如果投保局仅仅满足于充当“证监会发言人”这样一个角色,甚至为一些让投资者不满意的政策失误作辩护,那么,这样一个机构的建立就显得没有多大的必要。

  对于投保局来说,目前最需要做的是打几个硬仗,在市场上树立起它应有的形象。比如,在沪深两地交易所建立退市制度以后,投资者普遍要求在这个制度中引入赔偿机制,不能让对公司退市并无责任的中小投资者承担退市所带来的损失。投保局对这样一个要求,不妨认真研究,并建立起相应的规范制度,一旦公司退市成为现实,投保局应该及时介入,对公司财产进行清理,按照有关法律对中小投资者进行赔偿。只有建立起了强硬的配套赔偿机制,退市制度的建立才是有实际意义的,那些对上市垂涎三尺的企业才会明白,公司上市并不全是好事,一旦退市,不仅所圈到的钱要全部吐出,还有可能会倾家荡产,这样一来,A股市场上经久不息的上市浪潮也才有可能得到遏制。

  (作者系资深媒体人)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