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监会近一周未召开发审会 这样的“空窗期”极为罕见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证监会近一周未召开发审会 这样的“空窗期”极为罕见

加入日期:2012-7-13 8:05:02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导读:
  证监会近1周未开发审会 IPO放缓稳定A股市场
  低迷行情下IPO大军缘何热情不减
  新股发行提速 下周8只新股发行
  IPO重启以来第一股反思录:争议与希望   最坎坷的第一股 中源协和11年曲折转型
  机构最爱第一股 大禹节水主力市场遭蚕食
  游资最爱第一股 姚记扑克陷入成长的烦恼
  新股上市发行一览

  证监会近1周未开发审会 IPO放缓稳定A股市场
  近一周,证监会未召开首发发审会,未审批一家IPO企业。2009年IPO恢复发行以来,这样的空窗期极为罕见。这让广大散户开始猜测,监管部门是否响应投资者呼声,开始减缓IPO审核,以稳定A股市场表现。
  然而,监管部门关于新股发行节奏是市场自主选择的结果,让市场决定新股发行价的表态,却模糊了外界对于IPO审核放缓的判断。在迹象与态度之间,业内人士预感到了一场改革的胎动。
  IPO审核空窗期
  当时坊间停发新股的呼声很高,IPO审核节奏的这一转变让停发新股的预期随之升高
  证监会网站的信息显示,7月3日至6日这一周,证监会共计审核通过了4家公司的首发申请,一家中小板公司,3家创业板公司。这样的效率与今年上半年一日9家相比大相径庭。然而,更令人吃惊的是,截至昨日,证监会未发布一份上会公告,更没有审核一家IPO公司。这意味着就算证监会在周五发布上会公告,本周也将成为IPO审核的空窗期。
  这样的空窗与今年上半年的急速扩容形成鲜明对比。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共有187家公司上会,其中154家顺利通过发审会,过会率为82%,有27家被否,5家被取消审核,1家暂缓表决。业界在计算实际过会率时,还会将终止审核的比例纳入考察范围,由此计算,今年IPO的实际过会率为68%,参照2006年以来,56%、66%、63%、65%、76%、63%的实际过会率,今年数值显然处于中上水平。
  事实上,IPO审核放缓在6月已经有了苗头。当月,有20家公司成功过会,相比5月份的45家,缩水125%。从审核节奏来看,证监会也从5月份一日审批9家的峰值,减少到6月份最多一日审批4家。其中,6月的最后两周,总共只批了7家。此时,正是上证综指跌破2300点,并一路震荡下探时,当时坊间停发新股的呼声很高,IPO审核节奏的这一转变让停发新股的预期随之升高。
  A股市场上一次停发新股是在2008年9月16日,当时,上证综指的点位徘徊在2000点一线,而距离前期6124点的高位已跌了近一年的时间,一个半月之后上证综指触底。
  发行节奏拒绝人为
  市场化改革是这一届证监会打出的鲜明旗帜,由此可见,证监会不会因为市场原因轻易停止新股发行
  目前的情况无论是市场环境,还是政策环境都与2008年时有了显著不同,因此,停发新股已经没那么简单。
  果不其然,6月29日,证监会相关负责人明确表示,新股发行节奏是市场自主判断和选择的结果,证监会不会控制新股发行的节奏和数量。这样的表态彻底打消了投资者的预期。
  市场化改革是这一届证监会打出的响亮旗帜,由此可见,证监会不会因为市场原因轻易停止新股发行。江苏一家大型券商投行部高管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监管部门的想法是通过审核制来为企业的信息披露真实性把关,把上市通行证发给申报企业之后,发行时间的选择权由企业自主决定,如今发行市场的状况确实朝着这个趋势在变化。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过会的公司中,还有96家未发行新股,占比达到62%。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发行上市的公司主要集中在全年一季度过会的公司,5月以来过会的公司还未有一家发行。可以看到,虽然上半年通过率较高,但从发行的情况看并没有水涨船高。
  一位专门从事IPO咨询服务的业内人士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5月以来上会的公司虽然已经过会,但可能还未拿到批文,因此,不会在短期内进入申购流程。而此前过会的公司迟迟不发,则与A股市场的表现有很大的关系。
  6月中旬,上证综指跌至2300左右后,新股申购数量便显著下降,近三周单周新股申购数量降至3只,较之以前单个交易日就有3只至4只新股申购的节奏,明显下降。
  不过,就A股市场来看,就算申购数量下降,IPO的冲击仍然未能消除。根据证监会披露的首发申报企业资料,截至7月5日,主板和创业板合计有586家公司等待过会。虽说很多公司还处于落实反馈意见阶段,但这样大批量的公司展现在羸弱的A股面前,不得不让其产生晕眩感。
  发行改革前兆
  7月份IPO审核步伐放缓有多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目前已经进入中报披露期,不少此前提交首发申请的公司需要补交中报材料
  虽然新股停发的可能性不大,但新股发行改革却在产生裂变。
  在上述投行高管看来,7月份IPO审核步伐放缓有多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目前已经进入中报披露期,不少此前提交首发申请的公司需要补交中报材料。此外,发审委换届、预审员轮换等证监会内部行政变动也对发行节奏产生一定影响。
  更深层次的原因可能是新股发行制度改革举措在发酵。该投行高管表示,最新保荐代表人培训会议上,监管部门透露的消息是,年内拟修订IPO管理办法,改革的力度可能很大。
  据了解,财务方面的突破可能涉及3年连续盈利、无形资产比例等指标能取消的尽量取消,不过,取消并不代表不关注,只是淡化具体的指标,综合考虑企业的经营状况。
  此外,下一阶段的新股发行改革涉及六方面。综合来说,延续强化信息披露的思路,淡化持续盈利能力、淡化对募投项目可行性的实质性判断。在信息披露方面,监管部门要求细化每一个环节的披露,比如财务方面,员工薪酬结构等指标都将进入招股书;公司治理;分红回报的筹划等。此外,问核程序也将前移,项目负责人、质控部门、合规总监、内核小组都要问核。
  7月IPO审核步伐放缓意味着保荐人正按照新的改革思路修改和补充材料,新股发行新的改革举措或许将于近期出台。上述投行高管称,在改革新规出台之前,IPO审核或许降速运行,但由于存量企业挤压,对二级市场影响不会太大。只是随着改革的推进,新股的良性循环渠道已经打开。(.国.际.金.融.报 .宋.璇)
  


  低迷行情下IPO大军缘何热情不减
  今年以来,中国股市总体疲软,截至7月12日,上证综指下跌0.6%,在全球主要股市中表现差强人意。与此同时,A股首次公开募股(IPO)依旧热闹。上半年,A股IPO数量为105家,位居全球第一,融资总额也名列世界前茅。
  据中国证监会公布的资料统计,今年以来,IPO在审企业数量呈现逐月递增的趋势,从2月份的500余家增至目前的700余家。排队等待上市的企业数量如此之多,可以想见,即便下半年A股依旧低迷,新股发行还是会维持较快的节奏。
  在一个成熟的资本市场中,当行情红火的时候,IPO就能发得多一些,市盈率也能定得高一些;当行情低迷的时候,IPO就不得不减少,市盈率也会定得低一些。在这方面,美国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比如在刚刚过去的6月份,由于美股表现相对疲弱,当月美国资本市场甚至没有出现一宗IPO,市场主动选择了休养生息,大家都觉得这很正常,作为全球资本市场老大的美国也不会因此而觉得没面子。
  应该承认,和美国为代表的成熟资本市场相比,中国股市存在很大的差距,这种差距,也表现在新股发行方面。按理说,在A股走势持续低迷的当下,A股IPO的数量和融资规模也不应表现抢眼才是。但事实并非如此。面对上半年已发行企业105家、还有待发行企业700余家这两个可观的数字,任何关心A股健康成长的人都不能不心生纠结。
  目前,有不少中国股民呼吁:暂停新股发行。这种呼声是股民投资亏损后的一种利益诉求,其心情可以理解。但这种主张显然违背了新股发行市场化改革的价值取向。从理性经济人自治的角度看,何时上市与计划融资多少,都属于拟上市企业自由选择的权利范畴。与此同时,广大投资者也有权利基于自身的理性判断,自由决定是否购买新股。新股发行要想市场化,就必须尊重发行人和投资者的这两个对等的权利。因此,如果决策层和监管层人为调控IPO的数量和融资规模,是违背市场化原则的。
  但是,如果放任拟IPO企业争相登陆A股,是不是就顺应了新股发行市场化改革方向呢?对此,恐怕不能简单地下结论。
  中国能在20多年时间里,从无到有地建立并造就世界第二大股票市场,背后推手除了市场化的力量之外,也有国家行政权力的战略运作。这种同时倚仗市场力量和行政力量的模式,在令A股受益匪浅的同时,也给A股的长远健康发展埋下了隐患。如果说,欧美股市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自然生长的结果,那么,A股则是市场发育不充分条件下各方强力干预的产物。欧美国家经过数百年的发展,直接融资在全部融资中占比较高,其经验值得中国借鉴,但是,在借鉴的过程中,中国也感染了某种攀比心态,总想着要向欧美国家较高的资产证券化率和直接融资比率看齐,并据此制订赶超的金融发展战略,落实到A股市场,难免会造成若干急于事功的偏差。
  这种偏差的一个主要表现,就是各级政府对于辖内拟IPO企业的过度扶持。因为提高企业直接融资比重和资产证券化率攸关政绩,对于各级政府而言,辖内上市公司数量自然多多益善。为确保辖内企业成功IPO,直接重奖、税收减免、土地租金优惠、用水用电重点保障、政府定向采购等非常规手段便派上用场,如此呵护下,企业业绩想不亮丽都难,跨越上市门槛自然不成问题(这也是很多新股上市后业绩大变脸的一个病根所在)。这种做法,首先在源头上玷污了新股发行的市场化原则。
  有保荐权利、兼负督导之责的券商,本来可以在企业IPO过程中起到把关作用,可是,一些券商被巨额承销保荐费遮蔽眼睛,再加上弄虚作假所承担的惩罚远远小于其带来的收益,所以,券商重保荐,轻督导的现象并非个别,其把关作用难以真正发挥。此外,由于在拼上市中不可或缺,券商和基金公司一起被很多地方政府奉为座上宾,如此一来,政府、券商、基金与拟上市企业之间,很容易形成利益同盟,以相互捧场、利益均沾为特征的熟人经济,就取代了以各尽其职、恪守诚信与法规为内涵的市场经济。这就是为什么一些事后被证明是缺乏成长性的上市公司,在IPO过程中不乏媒婆、吹鼓手和接盘手的根源所在。
  尽管在目前A股低迷行情中,一些IPO企业下调了发行市盈率,但是,考虑到政府呵护与券商包装等非常规因素,不排除这些被调低的市盈率中仍存在业绩泡沫,再考虑到中国股市长期以来缺乏回报文化,不少公司上市前说一套上市后做一套,因此,上市就是为了圈钱、能圈多少是多少、反正日后不用还的想法,难保不会存在于某些拟IPO企业中。如果是这样,股市行情低迷所导致的IPO低市盈率,就不会对发行人发挥应有的制约作用。这种分析固然属于有罪推断的范畴,但鉴于A股市场上前车覆辙的故事太多,有此一防并非多虑。
  A股发行真正市场化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国家金融发展战略调整、政府恪守本分不能越界、市场参与各方归位尽责、制度建设严谨完备等多个方面,要达成这一目标,我们还有很多功课要做。(.证.券.时.报 .孙.勇)
  


  新股发行提速 下周8只新股发行

  下周新股发行一览表
  在连续三周降低新股发行速度之后,下周证监会安排了8家新股发行,较之前大为提速,从周一到周五每天都有。
  周一科恒股份申购,周二天银机电、麦迪电气两创业板新股申购,周三开元仪器网上申购,周四沪市新股和邦股份申购;周五联创节能、太空板业、美亚光电三新股申购。(.证.券.时.报.网)
  


  IPO重启以来第一股反思录:争议与希望
  从数量上看,第一股在A股市场上已经占有一席之地。
  据记者结合数据与公开资料整理,发现自2009年7月至2012年7月,从IPO重启以来,在创业板与中小板公司中,合共有被赐予各种行业第一股的新股为74家。其中中小板公司22家,创业板公司52家。占到A股上市公司总量的3%,这还不包括在主板上市的第一股们。
  这些第一股的大量出现,对于A股投资者来说意味着机会还是陷阱?
  74第一股平均涨11%

  按申万三级行业计算,在中小板的22家第一股中,食品综合占据了最大比例,达到了四家;紧接着则是辅料两家;此外半导体材料、氮肥、电子系统组装、房地产开发Ⅲ、计算机设备Ⅲ、家具、金属新材料Ⅲ、其他服装、其他化工新材料、商业物业经营、文娱用品、小家电、鞋帽和影视动漫行业各占一家,可见消费类已占大多数。
  而在创业板中则有不同的风景,创业板的第一股中大多为高科技概念与精密制造业的拥有者。
  其中,同样以申万三级行业分类为标准,软件开发及服务业拥有了7家第一股,在创业板的这个群体中抢了头筹;医疗器械Ⅲ则以四家公司紧随其后;此外,还包括了电气自控设备、电子零部件制造、纺织服装设备、人工景点、营销服务和专业连锁等多个行业。
  而在主板的第一股,也体现了这种高与新的特色,除了前述的两个公司分别涉及生物医药行业与节能环保外,还有主板新媒体第一股百事通的借壳而生等。
  虽然各个板块的行业皆为细分行业,但其实总结来看,其仍集中在电信服务、信息技术、医疗保健、日常消费、工业与原物料等大行业中。而这些第一股往往出于这些行业或与经济转型的大潮有关。
  益民核心增长拟任基金经理韩宁就做过一个统计,发现在产业转型中产生大量核心增长企业,往往出现在上述几个行业中。酝酿无限投资机会。其指出。
  而背后的逻辑在于他们或可提供增速稳定的业绩跨越经济周期,表现为股价特立独行、跌少涨多。
  虽然术业有专攻,打造的第一股卖点也不尽相同,但是这些第一股的表现或者可以作为总体来参考。
  据记者统计的前述创业板与中小板74家第一股来看,截至2012年7月11日,从其上市至今的股价表现不过不失,整体呈现了11%的涨幅。其中有45家在复权后跌破发行价,跌幅区间为0.25%-61.04%;29家复权后高于发行价,涨幅区间为2.84%-394.69%。
  平民化的逆袭

  事实上,榨菜第一股等的另类风格,并不是在2009年IPO重启之时便开始。
  2009年7月起,在创业板开闸与中小板IPO重启之时,其实第一股的殊荣往往属于新兴产业领域的细分行业冠军。
  比如,2009年10月30日上市的中元华电,其主营业务为电力故障录波装置、时间同步系统。而这两个稍显陌生的名词来源于电力系统二次设备,是其主要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电源建设、电网建设及其技术改造。
  而在中元华电上市前的2008年,电力故障录波装置与时间同步装置市场分别为4亿和1.5亿,且正处于较快增长中。由于是二次设备的细分市场,其市场集中度相对较高。而2008年,中元华电又在两个产品上分别占有22.5%和13.3%的市场份额,分据第一位和第三位。
  此外,同为2009年-2010年初上市的创业板企业的第一股中,大禹节水的滴灌第一股、机器人的智能机器人第一股,甚至没有被市场冠以第一股的很多实际上为细分行业龙头的公司,比如生产高温滤料的三维丝等等,皆属于这种行列。
  而在科技门槛没有那么高的中小板,在2009年初期上市的第一股也落在消费与科技类企业为主,另类色彩没有那么浓。比如2009年9月上市的国内女鞋第一股星期六,以及2010年初上市的半导体设备企业第一股七星电子等。
  再者,在主板公司中,行业第一股的概念也多为新兴行业的概念所
  拥有,比如前述的中源协和、怡球资源等。
  此时的第一股,更多的意义是细分行业的龙头与成长性的标志。
  变化或许出现在2010年年末涪陵榨菜上市开始,当其时,这个榨菜第一股的出现,引来了市场的热议,还有很多段子流传至今。随后的扑克第一股姚记扑克、桑拿第一股桑乐金更是将这股热潮推至高点。
  随后,第一股的名称往往落在了更为平民化的领域上,比如按摩器具第一股蒙发利、键鼠第一股雷柏科技、衣柜第一股索菲亚、炒货第一股洽洽食品、裘皮第一股华斯股份等。
  除了这些中小板的平民化第一股外,原本与新兴产业、高科技等等连在一块的创业板新上市公司,也往往被市场选取更为大众化的热点冠以第一股称号。
  比如家庭水处理第一股开能环保、眼睛第一股康耐特等。而事实上,前者的主营产品为全屋净水机、全屋软水机、商用净化饮水机、多路控制阀、复合材料压力容器等人居水处理产品;后者的主营产品是各种屈光度和折射率的单焦点、多焦点、渐进多焦点、偏振光及光致变色等系列树脂镜片与半精制品镜片。
  第一股的希望
  而这种热潮无疑与消费升级的宏观经济大环境有关。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大背景下,中国宏观经济或将面临长期低通胀、低利率、低增速的三低特征。
  在投资和出口都萎靡不振的情况下,消费在经济增速中的贡献或将呈现被动增加的情况。而在这种情况下,消费类股票无疑成为了资金的最优配置品种,也自然成为了市场的兴奋点。
  事实上,这种逻辑也是以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们的选择逻辑。
  一位北京基金公司的基金经理就对记者指出,其对于食品方面配得比较多,特别是小的食品,其中就包括了洽洽食品等第一股。
  洽洽食品好想你等当时上市的时候大家并不看好 ,但是你可以看下康师傅等企业的发展,还有联想创投2011年也投了巨资到食品行业。因为中国食品安全存在问题,形成品牌的企业其实很少,过去的例子已经证明了,比如双汇出事后股票还是回到高点。其指出,这些另类的食品企业第一股,大家看的不只是一年两年,而是看五年十年,看的是永续的经营能力。
  而这其实与过去对于创业板、中小板成长性股票的操作逻辑已经有了改变,以往投资者延续的成长股投资逻辑往往是沿着产业规划来寻找个股,而随着2011年市场的改变,投资者也在改变。
  只有关注永续的经营能力,估值才能回归理性。上述基金经理指出。
  除了对于回归企业经营能力的判断逻辑外,其实投资者对于这些实质上代表着细分行业冠军的第一股们,有着其一贯而终的判断标准,即行业的市场容量。
  看一个行业看的是市场空间。上述基金经理指出。其指出在参加的新股路演中, 有时候碰到一年整个行业的销售收入大约只在20个亿左右。那么这个行业第一眼看上去肯定没有机会。其指出。
  大的行业才能产生伟大的公司。一位北京基金公司的投资总监对记者指出。
  第二则是行业竞争力。企业在行业有良好的布局,以及企业管理层对于行业的认识深刻。上述投资总监进一步指出。
  比如从模仿、学习做起,公司在这个领域内在国内有一定地位,性价比方面等受到市场认可,把国外的市场逐渐蚕食,有机会的话,从二三世界国家的出口做起,再到发达国家的出口,比如华为就是标杆。上述基金经理进一步指出。(.21.世.纪.经.济.报.道 .杨.颖.桦 .丁.伟)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