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檀:痛心疾首 罗杰斯:买中国股票赚10倍 看好朝鲜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叶檀:痛心疾首 罗杰斯:买中国股票赚10倍 看好朝鲜

加入日期:2012-6-9 17:05:22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导读:
  A股熊途已走一大半
  索罗斯的预警与央行的道德风险
  李志林:股市当务之急是输血而不是生育
  叶檀:痛心疾首 中国IPO一枝独秀拜圈钱所赐
  桂浩明:A股资金紧张受流动性制约
  苏培科:国际板的鬼故事 或为红筹股绕道回归圈钱
  谢百三:明降暗升的加息出乎意外的加息
  郎咸平:我们一旦退休很可能面临悲惨的生活
  罗杰斯:买中国股票有的至少赚10倍 投资机会看好朝鲜

  A股熊途已走一大半
  市场信心已跌入谷底
  二季度经济有望见底
  刚刚过去的5月份让A股投资者记忆深刻,接二连三的政策让人仿佛又回到了2008年,但是与当年不同的是,投资者不但没看到大盘气贯长虹的壮观场面,反而感受了市场对政策的审美疲劳。难道A股已经扔掉了政策市的帽子了吗?在本期财经茶座中,五位券商和投资咨询机构分析人士做客现代快报,对近期政策调整下的A股走势进行了探讨。
  本期嘉宾
  南京证券研究所副所长 周旭
  金百灵投资首席分析师 秦洪
  华泰证券(601688)研究所研究员 张文
  海通证券(600837)投资顾问 李克兴
  湘财证券投资顾问 陆志明
  本轮政策有异于2008年
  记者:本轮政策出台的背景和目的,与3年前四万亿政策有哪些不同点和相同点?
  周旭:首先是出台节奏明显不同。去年到今年以来政策调整速度很慢,像降息等政策预期兑现很慢;其次是大环境不同。2008年时全球都在刺激经济,现在欧洲对振兴经济几乎想不出好办法,而美国经济政策缓慢复苏,早已退出了量化宽松,只有中国孤军奋战;第三是2009年初中国出台的市场影响最大的就是房地产政策调整,房价立刻就出现了反弹,但今年以来中央一再重申不会放松楼市调控,房价也一直平稳。
  而相同点就是都受到经济增长下滑的威胁,但是这一次由之前的保增长变成了稳增长。其次是都是以基建等大项目投资来打头,只是现在鼓励民资投入,不再是全部由政府出钱。
  秦洪:除了周所长说的之外,我认为管理层对刺激政策的态度也起了变化,4万亿政策出台时是中央和地方明确宣布的,可以说是高调保增长,而现在发改委却否认了是在刺激经济,我认为是由以前的既说又做,变成只做不说。还有一个不同点是,除了一些产业振兴政策外,证监会还推出了大量股市制度的改革作为辅助,一方面是稳定经济,另外还要活跃市场。
  经济复苏要等楼市停止调控?
  记者:不过从股市来看,这些政策似乎没有当年四万亿时的效果那么明显,他们的作用到底体现在哪里呢?
  周旭:4月份的经济数据出来,高层意识到经济没有想象中的乐观,所以5月份开始加大了政策力度,只要有政策,经济暂时不会有问题,这些政策出来肯定有效果,虽然高增长很难出现,但是企业会接到不少订单,所以我认为二季度经济会见底,三季度会企稳。但是短期来看,我认为地产政策还是核心问题,什么时候地产调控政策变了,经济才能改变。
  张文:政策如果出得多了,的确会有审美疲劳,比如2009年各地都在出台区域振兴政策,几乎所有区域都覆盖了,但是我们观察发现,从刚开始出台的区域振兴概念股上涨大概能持续一周以上,后面就渐渐缩短,最后经常是一日游行情。但是不能说没有积极作用,因为现在对经济预期不好,出的政策越多,反而市场会认为经济预期更差。如果这次再来一次4万亿,反而对市场更负面。
  李克兴:由于管理层提到还要启动一批大项目,所以市场认为政策在走回头路,因为现在业内都在反思当年4万亿政策的后遗症,所以大家对这一轮政策的后果都有戒心。但是我认为这一次还是有不少新意,比如更注重产业的转型方面,比如上周公布的七大振兴规划,几乎全部都是新兴产业,比如新能源、节能环保、电动汽车、新材料等,而2009年出台的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多为传统产业,现在看来很多是振而不兴。
  A股等待反转促发点
  记者:但是对于A股投资者来说,更为关注政策对股市的影响,现在2012年已经过了一半了,下半年市场会不会像有些分析人士说的走出小牛市呢?
  陆志明:现在全球市场环境很复杂,美国股市进入主跌浪已经基本确定,而美元指数也进入了主升浪,但中国股市一向特立独行,与外围市场的相关性并不大。从2007年牛市顶峰到现在已经5年时间了,从3478点到现在也有三年了,这个时间熊市已经走得差不多了,现在投资者必须要有耐心等待,A股正在寻找一个促发点。
  秦洪:银行股最近已经出现破净了,如果普遍出现破净就会影响再融资了,我们都知道,银行需要不断的再融资增加资本金,为了拿到钱就得把股价维持住,这是可以乐观的。但是悲观的是,现在成交量太少,投资者不肯进来,没成交量就没行情。所以大盘走牛市的可能性极小,最可能的是在2250点-2500点之间震荡。
  周旭:从这一批政策看,有些是有益的,像高铁修建的确是有作用的,但钢铁、机场这些项目就有问题,我觉得主要是因为实在没有更好的项目,4万亿该投的已经投了,这一次很难重现2009年的效果,大盘也只能震荡运行,区间大概在2200点-2600点。(现.代.快.报.赵.士.勇.)


  索罗斯的预警与央行的道德风险
  本周全球金融市场主旋律有两个:一是索罗斯表态解决欧元区危机还剩三个月时间;二是巴西、澳大利亚、中国相继降息,而美联储、欧洲央行并未如市场预期般降息。
  近日,索罗斯再对欧元发出预警,他称解决欧元区危机还剩3个月时间。他提议欧洲共同金融监管,推出欧洲存款保险,让银行直接得到救助基金,德国积极支持降低重债国借款成本的措施。
  虽然索罗斯名义上退出金融江湖了,但是他的影响力仍然如日中天,1992年狙击英镑的经历使人没有办法不相信他。
  除了索罗斯,美国总统奥巴马6月1日称,5月美国就业增长今年最慢主要归咎于欧洲,欧洲危机部分缘于没有采取需要的很多果断行动。
  索罗斯的预警、奥巴马的抱怨,无非都是想督促欧元区的老大德国更多地让步。但德国总理默克尔近日表示,暂无欧元债券计划,解决欧洲缺乏竞争力需要的是经济整顿。
  欧元真的只有三个月时间了吗?欧元对美元跌破1.25的重要关口确实说明了市场预期的恶化。让我们揣测两种极端的坏情形,一是希腊等国相继退出欧元区,最终欧元区分崩离析,这对于德国而言,好比钝刀子割肉,一刀一刀都很疼;二是德国主动退出欧元区,让强势马克回归,可是脱离欧元区受伤害最大的也是德国,德国银行囤积的大量边缘国欧元债务将大幅减记。
  还有种相对较好的可能性,那就是欧元区走向大一统。西班牙首相拉霍伊本周呼吁欧元区成立新的财政机构。尽管有人担心这将回到曾经的德意志帝国时代。但在当前,很显然稳定比主权更重要。
  但欧元区大一统进程会很曲折,因为欧猪国家抵制紧缩,更认为这是德国人强加的。随着法国总统奥朗德的上台,其他国家左派政党占据上风,欧洲的麻烦事会更多。
  有机构给德国算了笔账,若是维持欧元区统一的代价是5790亿欧元,占德国GDP的22.5%,而欧元区破裂的损失是1.31万亿欧元,占GDP的50.9%。
  拯救欧元区,政策宽松也被认为是方案之一,恰好本周是全球央行议息潮。
  上周巴西降息50个基点至8.5%,创历史新低,这是2011年8月以来巴西连续第七次降息。6月5日澳大利亚央行宣布再次降息,当晚七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还举行了紧急电话会议,商讨如何应对欧洲债务危机。
  巴西、澳大利亚降息之后,市场对全球央行宽松预期再度升级,尤其是对欧洲央行。但6月6日晚,欧洲央行宣布基准利率维持在1%不变,欧央行行长德拉吉去年11月上任后曾降息两次,此后至今的六次会议均维持1%基准利率不变。
  给市场一些安慰的是,6月7日晚中国人民银行宣布6月8日起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0.25个百分点,这是中国三年半来首次降息。与此同时,央行调整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这可以视为利率市场化正式起航。
  关于央行降息效果,市场分歧很大,有认为降息无助于改善经济下滑的现状;也可说此次降息伴随着贷款基准利率可下浮八成,等于无形中降息3次,彰显了国家稳增长的决心,是全面放松。
  而从A股市场来看,高开低走,窄幅波动,说明市场对此反应很是纠结。
  中国人民银行的意外提前降息,让欧美市场大振,但还是6月7日晚,美联储并没有宣布宽松计划。此前,美联储连续八次FOMC政策会议都表明,除非再次出现系统性经济崩溃,不会有新的QE,一再强调会将0~0.25%的利率维持到2014年。
  市场一直对QE3抱以热情期待,但从地缘乃至货币战略上讲,在欧元危机深化之时、美国国债受追捧之时,美联储是没有必要自乱阵脚的。
  其实,当前全球产能也是严重过剩的,新左派经济学家罗伯特·布伦纳认为,制造业利润的长期降低趋势导致全球进入长期衰退。从这两点来看,全球所面临的风险是通货紧缩。
  高盛近日亦称,根据漩涡模型,目前全球商业已经进入了又一个缩水阶段,且缩水程度有可能会更深。高盛表示:我们没有从数据中看到值得乐观的理由。
  说起通货紧缩,很容易想到大萧条,那么很多人觉得可以用宽松的货币政策来对冲通货紧缩,但美国大萧条的经验和日本上世纪90年代的经验说明,货币政策对于遏制通货膨胀或经济过热有效,对于遏制通货收缩或经济衰退却无能为力或至少是收效甚微。
  2012年以来,笔者一直犹豫,今年最大的不确定就是全球央行会不会重蹈覆辙,或者是说故意犯道德上的问题,因为目前全球央行基本不受约束,盲目宽松的结果,只能是我们的财富在无形中缩水。(.第.一.财.经.日.报)


  李志林:股市当务之急是输血而不是生育
  直至上周末,股市还在2350点上方盘得实实的、稳稳的。谁都万万没有想到,周末八部委一份文件的公开化,又提示了将适时推出国际板,使郭树清主席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凝聚起来的人气,一举击溃。周一出现了自去年5月以来的第六根国际板大阴棒,连跌一周,就连周五央行意外降息都挽救不了跌势,2300点轻松击破,市场整整跌去了112点,市场再度陷入困境。
  中国股市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有人说,主要是欧债危机惹的祸。非也!一年来,总有人喜欢用欧债危机为股市下跌开脱。其实,今年来,欧洲各国的股市和美股都创出了2008年金融危机前的新高。即使这一个月来欧美股市也出现了回落,但美股至今仍在12500点,比2009年的低点翻了一倍。本周三、四欧美股市均出现今年以来最大的的暴涨,但涨幅远远落后的中国股市非但不跟涨,反而逆势下跌。这说明,A股的下跌与欧债危机关系不大。
  有人说,是中国经济不好导致了股市的下跌。这也不对。论经济,中国的GDP增长至今仍在8%以上,是全世界最高的速度。如果经济增长率下滑股市就要跌,那又怎么解释GDP增长只有1.7%的美国和GDP涨幅为零点几的欧洲各国股市,至今仍然是牛市?更何况,政府正采取各种措施来刺激经济。
  有人说,是因为货币紧缩导致了股市下跌。这也同样不对。今年中国已经两次降准(总共3次),周五,央行于三年半后首次降息,这是明显的货币政策放松信号,是稳增长促稳定的有力举措。何况,至4月份,M1的总额超过90万亿,银行间拆借市场利率在走低,社会的货币流动性实际上还是很宽松的,与去年5次加息、11次提准时的情况完全不可同日而语。CPI更是从去年的6.5%降到了3%左右,高通胀局面已经扭转,这为货币政策的进一步松动提供了有利条件。
  又有人说,证监会已经澄清了国际板没有时间表,但股市还在跌,这说明国际板不是股市下跌的重要原因。这更是大错特错!证监会的确是作了澄清,但市场认为是澄而不清。人们进而追问的是:为什么去年国际板传言已导致5次暴跌,管理层5次澄清了没有时间表,今年初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和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上,都没有提到国际板三个字,为何八部委在半年后还要重提?为什么八部委的其它内部文件都不公开发表,唯独有关国际板的文件要公开?这分明是故意试探市场的反应,若没有暴跌,就择机推出。再说,没有时间表这种外交辞令式的澄清,很难让市场信服。是多少时间内没有时间表?三个月?半年?一年?两年?三年?一切都掌握在管理层手中,市场毫无知情权。而在没有明确的时间规定之前,大资金绝不敢轻举妄动,白白进来送死。连跌一周表明,市场对国际板的恐惧至今没有消除。不知管理层这次有没有对2300多点出国际板消息还会引发如此暴跌,进行深刻的反思。
  有人说,上海要成为国际金融中心,推国际板是早晚的事。既然中国有那么多企业可以到国外上市,为什么却那么强烈地抵制外国企业到中国来上市呢?优质外国企业上市,岂不为中国投资者提供更多的投资盈利机会吗?此更大谬误也!中国的广大投资者强烈反对国际板的理由是:
  (1)待遇不平等。中国企业早年确有中石油、中石化等大公司到美国上市,但那是贱卖,发行价仅1.60元和1.27元,远低于国内发行价4.22元和16.7元。光是每年的高分红,就让外国投资者赚得盆满钵满。以后,他们就拒绝中国的四大银行股和国企去上市,只愿以1元多的超低价,到A股市场来控股四大银行股,几年后高价抛售,获取数千亿美元的暴利。目前中国在美上市的160多家公司都只是小企业,还被美国管理层打击折腾得死去活来。相反,外国企业来中国国际板上市的都是大公司,而高科技小盘股却不来,在待遇上不平等。
  (2)感情上难接受。近来,有的大国战略东移,在这种倍受压力情况下,要中国股民拿有限的人民币去为外国企业做贡献,实在是不合时宜。
  (3)外国企业的诚信亦有问题。尤其是在金融危机下,它们国家的经济金融状况这么差,怎么可能有业绩这么好的公司?既然业绩这么好,为什么还迫不及待地到中国来上市圈钱?在这一点上,中国的管理层真的应该百倍提高警惕,擦亮眼睛,以防掉落欺诈陷阱,将中国股民的钱成为肉包子打狗。
  (4)市场缺乏可以承接国际板的资金。目前市场连对700多家排队上市的中小企业,都视为洪水猛兽,更遑论承受外国的大象登陆?如果来国际板上市的企业果真是优质、规范、高回报的好公司,那么管理层为何不批准1.92万亿养老基金、2万亿住房公积金、近万亿社保基金、在国外投资屡战屡败的中投公司,以及汇金公司等国家级机构,今后专门投资国际板,获取高回报。如果真的能这样做,那么市场也是不会抵制国际板的。
  还有人说,股市下跌与扩容过快无关。这更是令人笑掉大牙!连商品市场供求决定价格这一最浅显的道理都不懂,却闭着眼睛蒙人说瞎话。半年来的股市新政,之所以收效甚微,面临失败的风险,就是因为故意绕开了中国股市长期低迷、十年涨幅为零的症结扩容大跃进,造成供求严重失衡,市场资金极度匮乏。
  如果忠实地按照实事求是原则,客观地分析问题,就不得不承认:是近10年的扩容大跃进,使中国股市仅用了20年,就变成了总市值25.7万亿、流通市值17.2万亿的世界第二股市,而中国的人均GDP却仅排在世界100位左右。是过度开采的竭泽而渔,造成股市投资者亏损连连。以致当今中国股市,宛如1958年大跃进后的3年自然灾害时期,宛如弱不禁风的病人。
  在这种情况下,股市的当务之急是输血,是休养生息,而不再是继续超生(大扩容)。也许有人认为,扩容是股市神圣不能侵犯的功能。但是,就像姚明脚部多次骨折后不得不退场,告别篮球生涯一样,中国股市的大扩容,导致市场估值低于国际成熟股市、整个市场难以承受、扭曲经济晴雨表、削弱市场消费能力的时候,就该壮士断腕,大幅削减扩容,该让股市歇一歇了,700多家排队公司中相当一部分该知难而退了。谓予不信,请看一看银行股的破净和四大行的五六倍市盈率的估值,那么,几十上百家城商行和农商行还能指望上市吗?看一看特批上市的大盘股中水电、中交建都跌破了发行价,那些早已过会的和尚未过会的周期性行业的大盘股,发行会有人认购吗?
  由此可见,股市新政若还想继续发挥作用,就不能再羞羞答答地以下周仅发一只新股来暂时安抚市场,而必须从顶层设计上,对扩容大跃进砍大刀了。历史上,较大行情的出现,无不是以暂停扩容作为代价的,美国走出金融危机时,也是如此!(上.海.商.报)


  叶檀:痛心疾首 中国IPO一枝独秀拜圈钱所赐
  不要再看漆黑一片的二级市场,风险在向一级市场蔓延,IPO进入寒冬。
  中国的石油板块6月4日大幅下挫,中石油收盘跌1.69%,报9.30元;中石化跌3.13%报6.49元。中国石油股价创上市以来新低(不复权),中国石化(600028)创出了3年多新低(不复权)。继交通银行(601328)后,华夏银行(600015)6月4日成为第二只股价逼近净资产的银行股。石化、金融两大板块下行,股市失去半壁江山。
  估值下行,新股或者发不出去,或者自动停发,结果就是上市数量减少。
  按照《经济学人》杂志的统计,过去十几年里,上市公司的数量急速减少,自1997年以来,美国减少了38%,英国减少48%。1980年~2000年期间,美国股市IPO的数量为平均每年311家,而2001年~2011年期间则降为99家。上市前年收入不到5000万美元的小公司所受冲击更大,1980年~2000年期间,平均每年有165家小公司准备启动IPO,而2001年~2009年则降为30家。
  一向对上市热情高涨的中国公司在境外遭到迎头一击。据清科数据库5月31日公布的数据,5月共有20家中资企业在境内外资本市场完成IPO,合计融资约21.71亿美元,平均每家融资1.09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市数量下降44.4%,融资规模下降70.6%。5月只有中国城市轨道一家在中国香港创业板IPO,与去年同期比,中资企业境外IPO数量下降90%,融资总额下降99.3%。2011年5月是海外IPO全面爆发的时期,当月境外IPO共计10家,融资规模约为39.58亿美元,平均融资额约为3.96亿美元,其中纽交所和香港主板各4家,纳斯达克2家。市场低迷估值下降、中概股信用危机是中资公司境外IPO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比而言,A股市场一枝独秀。或者说,由于境外上市之路不通畅,将有更多的公司争取在A股上市,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据证监会发布的市场统计数据,2011年境内市场筹资6780.47亿元,A股市场IPO筹资规模则大幅下降,为2825.07亿元,同比缩水42%;此前的2010年,A股IPO筹资规模达到空前的4882.63亿元。值得关注的是,虽然A股2011年走势低迷,但其IPO筹资规模仍处于历史高位,规模仅次于2010年和2007年,为A股历史上第三大筹资年份。另据证监会公布的截至5月底的IPO申报企业基本情况表,正在排队等待发审委审核的企业合计582家。加上香港市场,过去3年居全球IPO市场首位。
  不仅IPO,前两年银行业再融资,今年保险业发行次级债,地方投融资平台高溢价发行信托产品等,可以视为金融大鳄争夺资金水源的生死战。竭泽而渔的结果,是市场失去源头活水,机构投资者争夺水源,未来一些粗放式、专走公关路线的风投将退出市场。
  风投通过IPO退出的回报率在下降,高价抢项目、拉高发行市盈率抢钱的模式,生存空间越来越小。根据清科数据库统计,2012年5月实现IPO的20家中国企业中,有9家企业有VC/PE支持,合计创造18笔IPO退出,涉及16家VC/PE投资机构,平均账面回报倍数为2.95倍,其中10笔IPO退出的账面回报倍数低于2倍,机构利润微薄。
  前两年风投还无比风光。2010年至2012年一季度,A股市场共有38家VC/PE机构对59个通过IPO方式上市的被投企业进行了减持,累计套现108.78亿元,实际盈利211.29亿元;截至2012年一季度平均实际退出回报倍数14.96倍,VC/PE机构平均投资周期4.93年,平均内部收益率71.9%。可见,2012年的回报率以几何级数衰退。
  上市公司让二级市场投资者痛心疾首。还是清科的数据,2011年前所未有的新股破发潮袭击股市,破发率高达28.1%,较2010年上涨近3倍。国外的投资者也好不到哪儿去,4月27日,罗氏证券亚洲股权资本市场总监马骏表示,从2010年的1月份到现在,中资公司大概有56家在美国IPO,只有11家还在IPO价格之上,公司平均回报是负40%。如果用中位数的方法来计算,那是负52%,而且这56家公司里面现在有10家跌破发行价80%。
  一枝独秀、圈钱无数的IPO正在缓慢地走向地狱。以往IPO高潮拜圈钱文化所赐,在市场低迷期,圈钱文化反过来刺中了投资者的心脏。
  未来是天使基金、并购基金、信托等行业将主导市场,以往的模式逐渐消退,并不是因为上市公司与风投的道德更加高尚,而是上市从民生分享红利的资本模式堕落为抢钱模式之后,投资者寻找上市之外的信用市场,成为必然之举。(.每.日.经.济.新.闻.)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